如果拿手機來上網,你會使用什麼瀏覽器?目前有個好消息:火狐也推出手機版本的瀏覽器了,還可以擴充自訂! 【人類智庫健康生活週報】提供給您中醫的養生智慧,及最新、最實用的養生健康知識,和你一起呵護全家人的健康!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專題  理財  追星  社群  Blog  哇新聞  書籤  電子書  
 
2010/2/13  第161期 訂閱/退訂 看歷史報份
  科學Easy Learn

地震可以預測嗎?

  發燒新鮮事 愛滋疫苗重燃希望
  科學馬戲團 傅氏鳳尾蕨的前世、今生與未來 
  本月活動

《科學人》歡慶八週年,全年最優惠! 

  好康報報 二月份廣播專訪沈川洲教授,歡迎收聽

 

地震可以預測嗎?

 

文/吳泓昱
審稿/師大地球科學系助理教授 葉恩肇

自 2009 年下半年至 2010 年 2 月 7 日,台灣共發生五起規模 6.0 以上的大地震,頻率相當高。地震學家是否能從蛛絲馬跡預測下一次大地震,或退而求其次,發展完備的地震預警系統,再次成為關注焦點。

近來南投名間及花蓮外海等區域,相繼發生芮氏規模 6.0 以上的地震,國外海地也發生規模 7.0 的強震並造成嚴重傷亡,使得「地震為何不易預測」的問題,再次受到矚目。日前國科會曾發表過一則新聞,指出嘉義「梅山斷層」、花蓮「米崙斷層」50 年內恐有大地震,不過也表示機率誤差值可高到 50%,在在突顯了地震預測的難度。

這幾年台灣平均一年有近 1 萬 8500 次的地震被中央氣象局地震網偵測到,其中有感地震約 1000 次。到目前為止,科學家依然無法精確預測地震的時間、地點和規模,這是因為地震孕震過程複雜、現有觀測地震的記錄太短,且地下的應力狀態、裂隙系統、孔隙水壓和地質狀況等許多不同的條件,都會影響地震的發生。即使已用強大的電腦來協助運算,依然無法事先預知。

但是,科學家並未放棄尋找「地震前兆」,目前這方面的研究,有針對地震前大氣中的電離層電子濃度的改變,如 921 大地震發生前數天有明顯變化;也有利用井下應變儀,量測地殼受擠壓時該地應力的變化,結果發現在大地震發生之前,應變儀會有異常的變形徵兆出現;甚至利用井下水位的變化,來探索地震發生前所造成的特殊波動變化。

不過這些研究尚未能提供足夠的證據來幫助我們預測地震,可以這麼想:即使我們撕開相同形狀的海綿蛋糕,也無法得到一模一樣的蛋糕裂痕,因為有許多未知的參數是我們尚無法掌控的。何況是更複雜,充滿許多變數的台灣地體構造?只能希望將來可以更精確了解地球所傳達出來的訊息…more

【欲閱讀更豐富內容,請參閱科學人網站】 

 

愛滋疫苗重燃希望

撰文╱哈爾蒙(Katherine Harmon)
翻譯/林雅玲

在泰國進行的愛滋病疫苗試驗結果雖然受到質疑,依然帶來了希望。

長久以來,愛滋疫苗的研發已經產生無數的假疫苗明星,也不斷經歷失敗的試驗;曾經閃耀的希望,轉變成清醒時的失落。而最受注目、在泰國進行的第三期人體試驗,於2009年秋天有了最新成果,顯然也擺脫不了這個宿命。該研究成果發表在2009年10月的《新英格蘭醫學期刊》,原先宣稱疫苗具有保護效果,但再次分析數據後,顯示效果卻可能是隨機的。不過,有些研究人員並沒有對愛滋病疫苗失去信心,他們認為,試驗結果提供了對抗這個致命疾病的新線索。

泰國的臨床試驗耗費1億500萬美元,超過1萬6000名受試者,是目前為止最大型的愛滋疫苗測試。這個試驗於2003年開始,在2008年9月發表的數據顯示接種疫苗(連續注射藥物ALVAC-HIV與AIDSVAX B/E)雖然只有些微的好處,但在統計上卻有明顯的進展。在2009年10月於法國巴黎研討會發表的完整報告裡,做了許多統計的分析,卻遭遇到更大的質疑。明確來說,在試驗期中,接受安慰劑的受試者有74位感染愛滋病,而接受愛滋疫苗的有51位感染,所以疫苗具有將愛滋病感染機率降低31%的效果。然而,如果將試驗開始前就已經受感染的7名受試者(2名在安慰劑組,5名在接種疫苗組)也算進去,那麼保護效果就降為26%。

美國加州斯克里普斯研究院的免疫學家柏頓(Dennis Burton)表示:「關於這個試驗,仍然有許多不確定。」這些受試者屬於中低風險族群,例如單一性伴侶的異性戀者,而非高風險族群(例如靜脈藥物使用者)。他也認為「受試對象得愛滋病的人數並不多」,因此疫苗的保護效果就統計而言,可能只反應了隨機的變異。…more 

【欲閱讀更豐富內容,請參閱科學人2010年第96期2月號】

 

傅氏鳳尾蕨的前世、今生與未來 

撰文╱邱文良、黃曜謀

只要我們還為核武侵略留下機會和藉口,世界就永遠面臨著毀滅的威脅。

如果你常到郊外山區踏青,可能會見到蕨類;如果到海邊岩岸,那可能會發現另一類蕨類,查閱《台灣植物誌》,會發現這兩者都是「傅氏鳳尾蕨」。有人推論,生長在山上的植株因為多遮蔭,長得較大、葉子較薄;長在海邊的因終年太陽暴曬,所以體形較小、葉子較厚。但是如果採了這兩型的植物回家栽植,將發現這兩者會「趨同」:體形小的變大了、葉子的質地也接近了。可是仔細觀察,還是會覺得「感覺」不同,但科學總不能以感覺來下結論!必須讓證據來說話。

蕨類植物通常以減數分裂產生孢子來繁殖,孢子發芽後長成配子體,配子體上有藏精器與藏卵器,分別產生精子與卵子,精卵結合後,才會產生如同原植株般的個體,稱為孢子體。

為了觀察以上兩型的蕨類是否有一些不易由孢子體區別的特徵,我們蒐集了它們的孢子,分別培養。約一週後,大部份的孢子都發芽長成心臟形的配子體,在這階段兩者無法區別。可是到了第六週,「山上型」(姑且稱之)的傅氏鳳尾蕨長出了三叉羽片的幼孢子體;「海邊型」第10週才長出幼孢子體,羽片則是二叉形。這個微小差異讓我們研究蕨類的人無比震撼。後者的形態意謂著該植物的產生是由精卵結合的結果;可是前者的形態卻是不經過精卵結合的無性生殖方式:無配生殖…more

【欲閱讀更豐富內容,請參閱科學人2010年第96期2月號】 

==============================================================================================

更多專題文章請參閱《科學人》雜誌2010年2月號

1.失落的城市 多樣的細菌(本期雜誌P.68)            

2.就算是排列,也該有些章法(本期雜誌P.24)

3.鑽石地球(本期雜誌P.19)              

 

 《科學人》最新活動:

《科學人》歡慶八週年 全年最優惠,訂二年送半年!

=============================================================================================

廣播專訪

《科學人》雜誌2月份內容--「失落的城市 多樣的細菌」  
2/21(日)PM12:00-1:00台北電台-- 台北有愛 FM93.1<專訪沈川洲 教授>
歡迎收聽~~~ http://www.radio.taipei.gov.tw/ 

=============================================================================================

《科學人》部落格活動

科學讓你Fall in Love
科學也許很理性又講求證據,但你絕沒想到「科學」也可以教你談戀愛,運用心理學方法可以幫助你陷入愛河,或維持婚姻的幸福…。你是愛好科學的情聖還是等待愛情的阿宅,快來科學人部落格「談情說愛」!2月底我們將選出3位贈送《28個幸福處方箋》一本。還有機會有進一步交流的機會!

 
YLib遠流知識家族:遠流博識網 | 打開一本書 | Best100 | 智慧藏 

地址:100 台北市中正區南昌路2段81號6樓 電話:02-2392-6899# 888  傳真:(02) 2356-4929.2356-8490
科學人網站
http://sa.ylib.com/ 部落格http://blog.ylib.com/sa 服務信箱:service@sa.ylib.com

Copyright c 2003 Yuan-Liou Publishing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SCIENTIFIC AMERICAN" is a registered trade name owned by
SCIENTIFIC AMERICAN, Inc., New York. It is used under license by Yuan-Liou Publishing Co., Ltd..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隨身行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paper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city | blog | jo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