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楊嘉慧
審稿/行政院衛生署暨國立台灣大學傳染病防治研究及教育中心助理教授 蔡坤憲
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流行病學研究所副教授 方啟泰 |
不同立克次體疾病的傳染途徑不盡相同,有的是透過節肢動物叮咬感染傷口,有的是蚤或蝨糞污染傷口,或蝨糞隨灰塵進入呼吸道感染。
法定傳染病中,恙蟲病、地方性斑疹傷寒與流行性斑疹傷寒等均屬於蟲媒性立克次體疾病,然而後兩者的感染方式與恙蟲病不同,感染人數也不像恙蟲病嚴重,恙蟲病近幾年感染人數在 300 例以上,地方性斑疹傷每年感染人數多在 100 例之內,流行性班疹傷寒國內目前仍無病例。
流行性斑疹傷寒又名蝨媒介性斑疹傷寒,病原體為普氏立克次體(Rickettsia prowazekii)。它是以體蝨為媒介,當體蝨叮咬帶有普氏立克次體的宿主,菌體會隨血液進入體蝨的腸道,在腸壁上皮細胞內增殖,5 天後,菌體會破壞細胞而進入體腔,隨體蝨的血便排出。體蝨的血便乾燥後,立克次體可隨塵埃經呼吸道、口腔黏膜或眼結膜感染。一次世界大戰與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因行軍時衛生條件差,軍人不便洗澡,曾在軍營裡造成大流行。
地方性斑疹傷寒的病原體為地方性斑疹傷寒立克次體(Rickettsia typhi,舊名為莫氏立克次體,Rickettsia mooseri)。當病媒鼠蚤從宿主身上吸進帶有斑疹傷寒立克次體的血液時,立克次體可在鼠蚤腸道內的腸壁上皮細胞繁殖,蚤糞再由搔癢抓痕的傷口侵入人體,也可能隨灰塵進入呼吸道感染。
地方性斑疹傷寒主要的感染地區在台灣西部,其中以高雄縣、市及屏東縣較為嚴重,而東部及離島地區確定病例相對較少。由於鼠蚤主要寄生在家鼠身上,要避免感染此病,最好的方法是注重家庭環境衛生…more
【欲閱讀更豐富內容,請參閱科學人網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