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可稱得上是「華文電子書元年」,多家廠商紛紛推出自家的電子書閱讀器,要在這場競賽中爭得一席之地。不過,我們真的準備好面對這新奇玩意所帶來的改變了嗎?
重點提要
■華文電子書閱讀器市場正在崛起,而台灣已經具有雄厚的技術基礎,因此包括硬體廠商、出版業者、電子書服務平台業者等,競相跨足閱讀器市場。
■閱讀器上數位內容的產生、定價以及讀者購書的方便性,決定了這項產業的前景。
■消費者在面對閱讀器時,是將它視為書的替代品,或是一項全新的電子產品,也將影響閱讀器未來的走向。
今年5月27日,台北市誠品信義店的六樓有著濃厚的武俠文藝氣息,從天花板垂吊下來的捲軸上,以草書題滿金庸筆下的英雄豪傑之名,現場宛如一場武林大會,各方人馬蓄勢待發。當記者會正式開始,遠流出版公司與美商優派(ViewSonic)共同宣佈推出新的電子書閱讀器「遠流金庸機」,這可稱得上是今年上半年華文電子書產業的重大事件之一,也是電子廠商首次與出版集團結合,並與作家合作,共同推出全套數位版本的金庸武俠小說,打造華文電子書市場的全新典範。
跨入電子書時代
2007年底,美國亞馬遜網路書店正式推出其第一台電子書閱讀器Kindle,造成全美搶購風潮,甚至紅過半個地球,掀起華文電子書市場的一股熱潮,並從去年第三季開始席捲各大媒體的版面。不但刺激台灣電子書產業鏈的成形,更反應在相關電子業廠商的股價表現上。其實,電子書閱讀器並非這兩年才研發出來的新科技產品,早在1968年著名電腦科學家凱伊(Alan
Kay)就提出「動力書」(Dynabook)的想法,結合了攜帶型電腦與電子書的概念,只不過當時的技術並無法真正將Dynabook研發出來。…more
【欲閱讀更豐富內容,請參閱科學人2010年第101期7月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