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容用肉毒桿菌毒素的仿冒品當道,如果落入不肖份子的手中,可能變成致命的生化武器。
重點提要
■對於肉毒桿菌毒素產品,消費需求持續增加,可能是造成非法毒素製造者大量崛起的誘因。
■肉毒桿菌毒素是一種極為致命的毒藥,也可做為生化武器藥劑。
■非法製造者可能將毒素出售給恐怖分子,或自己用它來從事破壞行為。
■科學家與執法人員可以攜手合作,評估這個問題的嚴重性,為打擊這種非法仿冒品預做準備。
2006年初,美國亞利桑那州一名自稱「自然療法」醫生的男子利夫達爾(Chad
Livdahl),因為郵件詐騙,並用竄改標籤的仿冒藥品,進行郵購與網購詐欺,在美國招搖撞騙,被求處徒刑,結果判決入獄九年,他的妻子與他在土桑的「國際毒素研究公司」的夥伴卡林(Zarah
Karim)也受到相同罪名的指控,並被判處六年徒刑。這些被告還必須支付巨額罰款與賠償金,因為根據檢察官的調查,這對夫婦在短短一年多的時間內,便將小瓶裝的冒牌Botox肉毒桿菌毒素產品,賣給全美各地的醫師,藉此賺進至少高達150萬美元的不當利益。
Botox是一種肉毒桿菌毒素產品的商標名,它具有除皺或放鬆肌肉痙攣的效果,只需要注射微量就能生效,是遭非法製造及販售的眾多醫療產品之一。全世界偽藥市場的規模,據估計每年可高達750億美元,但是Botox的活性成份及相關產品卻與其他藥品的成份截然不同,純化的肉毒桿菌毒素(botulinum
neurotoxin, BoNT)是目前科學界已知最致命的物質。…more
【欲閱讀更豐富內容,請參閱科學人2010年第101期7月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