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3月,美國凡特研究所首次證實,一個僅含有人工合成遺傳訊息的微生物能在試管繁殖。凡特(J.
Craig Venter)與同事合成了絲狀黴漿菌(Mycoplasma
mycoides)的基因組,這個創舉也登上報紙頭條,因為它是在實驗室裡創造生命的重大突破。但是研究人員也希望透過這個研究成果來證實,遺傳工程工具
的改良最終能提供基礎遺傳研究新的視野,也能引起生物科技領域與藥物的革命發展。
凡特的團隊為了製造一個有功能的基因組,利用人工製成的核酸鹼基(腺嘌呤、胞嘧啶、鳥嘌呤與胸腺嘧啶)做成短鏈,並接合成略長於100萬鹼基對的合
成基因組(比起天然的絲狀黴漿菌基因組仍單純得多)。接著他們將這個合成基因組放入現成的山羊黴漿菌(M.
capricolum)細胞,合成的基因組啟動了天然細胞裡的設備,開始忙碌地製造蛋白質,最終進行細胞分裂並繁殖。研究人員在三天內就觀察到外形像絲狀
黴漿菌的山羊黴漿菌藍色菌落。該研究發表在5月20日的網路版《科學》,在同一天的成果簡報會上,凡特開玩笑說:「這是地球上第一個由電腦擔任雙親之一而
製造的自我複製細胞。」
過去15年來,他們總共花了4000多萬美元從事相關研究,才能夠走到這一步,大部份經費來自凡特的合成基因組公司與美國能源部。研究人員也必須克服許多挑戰,包括花三個月交叉檢驗來找出阻礙生命產生的單一鹼基缺失。凡特說:「精確度是關鍵,基因組裡有些部份完全無法容忍錯誤,即使是一個鹼基。」…more
【欲閱讀更豐富內容,請參閱科學人2010年第103期9月號】
------------------------------------------------------------------------------------------------------------------------------------------
更多專題文章請參閱《科學人》雜誌2010年9月號
1.傾聽宇宙最深處的玄機(本期雜誌P.40)
2.值得一再玩味的起源(本期雜誌P.100)
3.學校實驗室危機四伏(本期雜誌P.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