粒線體的主要功能是藉呼吸作用產生生物所需的能量。異種雜交的子代缺乏生殖能力,很可能是粒線體無法正常運作,產生能量不足而無法順利繁殖。
不同物種,就算親緣相近,彼此交配後的子代常會早夭或缺乏繁殖能力。多年來,科學家試圖解釋生殖隔離的原因,中央研究院分子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員呂俊毅帶領的研究團隊利用酵母菌雜交實驗,發現使雜交子代酵母菌缺乏繁殖能力的種化基因(控制雜交後代生存或生殖力的基因)與粒線體有關,確認了粒線體在種化過程中的影響力。
研究團隊將兩種近緣酵母菌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和 Saccharomyces bayanus
以有性生殖交配,發現雜交子代雖無明顯缺陷,可行無性生殖,但無法行有性生殖,顯示兩物種間存有生殖隔離。接著,他們以置換染色體的方法,每次在酵母菌的
16 對染色體中,將 1~2 條換為來自另一種酵母菌的染色體,測試置換後的子代是否不孕。結果發現 S. cerevisiae
的第 13 號染色體若置換成 S. bayanus 的,就造成子代不孕,顯示 S. bayanus
第 13 號染色體中帶有與 S. cerevisiae 其他基因彼此不相容的基因…more
挑戰物種定義:繁殖力比親代強的雜交龜
「種」是生物分類最基本的單位,關於「種」的定義,目前最常用的是根據美國演化生物學家麥爾(Ernst Mayr)提出的概念:在自然條件下,個體成員彼此會自由交配,且產下有生殖能力的後代,這些個體定義為同種。種的定義對多數哺乳類而言是成立的,但是在兩生類、爬行類、鳥類等均可發現例外…more
【欲閱讀更豐富內容,請參閱科學人網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