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健康悅讀電子報】提供健康資訊、親子教育及有趣的兩性話題,讓你幸福養生,健康、樂活每一天! 【EnglishDNA電子報】提供時事英文新聞、英語會話學習,讓你學英語同時掌握國際觀點、了解世界脈動!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專題  理財  追星  社群  Blog  哇新聞  書籤  電子書  
 
2011/5/28 第194期 訂閱/退訂 看歷史報份
  深度報導

天生殺手

  發燒新鮮事 知道太多胎兒的事,好嗎?
  科學馬戲團 回憶永留傳
  好康報報 《科學人精采100》經典•多元•通識•前瞻
  本月活動  科學人特刊好評預購中

天生殺手

撰文╱卡坦尼亞(Kenneth C. Catania)
翻譯/林慧珍

觸角水蛇從出生的第一天起就有捕獵能力,牠們能用狡猾的戰術來捕食魚類。

重點提要

■觸角水蛇是一種小型水生蛇類,原生於東南亞,名字源自吻部兩側向外伸出的獨特觸角。

■觸角的用途一直是個謎,於是本文作者著手進行實驗,希望了解其功能。

■研究過程中,作者發現這種水蛇有許多高明的獵食策略,而且小蛇一出生就能運用自如。這種天生的行為並非後天學習出來的,是十分特殊的例子。

人類對於自己發達的大腦與複雜思考相當自豪,儘管多數人認為動物既原始又頭腦簡單,但身為生物學家,若要說從中學到什麼,那就是千萬別低估動物的能力。通常我們是從哺乳類學到這一點,但最近我在觸角水蛇(tentacled snake)這種奇特的爬行類身上觀察到的複雜行為,更讓我驚訝得下巴掉下來。

觸角水蛇的學名是Erpeton tentaculatus,完全水生,原生於泰國、柬埔寨及南越,是相當小型的胎生蛇類(成蛇大約60公分長),只以魚類為食。這種蛇的名字來自牠最鮮明的特徵:吻部兩側突出的一對觸角。我對這種動物產生興趣,是從大約10年前美國華府國家動物園的一次懷舊之旅開始,我大學暑假時曾在那裡工作。我走過爬行館,看到一個滿是植物的水族箱,一條觸角水蛇正在那裡等待著,牠動也不動懸在水中,把身體彎曲成J字形,努力讓自己看起來像根棍子,這是觸角水蛇特有的狩獵姿勢。 …more

【欲閱讀更豐富內容,請參閱科學人2011年第111期5月號】

知道太多胎兒的事,好嗎?

撰文╱穆易爾(Melinda Wenner Moyer)
翻譯/林雅玲

非侵入式的早期胎兒遺傳檢驗將在兩年內成真。

目前準爸媽想知道未出生的寶寶是否帶有遺傳疾病時,並沒有太多選擇。血液檢驗可以得知父母雙方是否帶有遺傳疾病(例如囊腫性纖維化和黑矇性家族性白痴)的突變,但無法得知寶寶是否遺傳到這些變異。雖然羊膜穿刺術或絨毛膜取樣可確認胎兒是否罹患唐氏症或染色體發生其他異常,但這些程序約有1%的機率導致流產,使得很多準媽媽不願採用。不過由於近幾年的科學突破,可能很快就能單純利用孕婦的血液,進行非侵入式的產檢以診斷遺傳疾病。然而,這個令人振奮的消息,也伴隨著如何管制和實施這些檢驗等困難的議題。

 

非侵入式檢驗之所以可能,奠基於香港中文大學化學病理學家盧煜明1997年的發現:胎兒的遺傳分子會漂浮在孕婦的血液中。2010年12月,盧煜明在《科學.轉譯醫學》發表一種方法,能解出孕婦血液裡胎兒單一基因的序列,並能計算胎兒染色體的數量,以了解胎兒是否遺傳到致病突變或染色體異常。在孕婦的血液裡,孕婦遺傳給胎兒的基因,其遺傳分子的濃度會比孕婦其他的基因高;而與孕婦不一樣的基因,就是承襲自父方。為了驗證自己的方法,盧煜明檢驗了753位孕婦的血液,並在《英國醫學期刊》發表進一步研究成果。他計算孕婦血液裡第21號染色體的DNA分子比例,100%正確診斷出罹患唐氏症的胎兒(正常個體有兩條第21號染色體,唐氏症患者會有三條)。盧煜明表示,這個檢驗可以「免除98%的侵入式檢驗程序,例如羊膜穿刺。」不過他的研究中有三個偽陽性案例,因此所有呈現陽性反應的孕婦都必須進行進一步的侵入式檢驗。 …more

【欲閱讀更豐富內容,請參閱科學人2011年第111期5月號】


 

回憶永留傳

撰文╱波哥(David Pogue)
翻譯/鍾樹人

數位照片與影片的確很棒,但你的子孫看得到嗎?

每種格式早晚都會數位化,不論是錄音、錄影、照片或書籍。很棒吧?數位,就表示可即時取得、無窮複製又不損失品質,還可迅速流傳。但除非我們趕緊努力,否則數位也表示,我們的文化記錄保存將遭受衝擊。

就說照片吧!我們知道150年前人們的長相,是因為洗出來的照片留存至今──沒錯,是一種類比格式。

但現在還有人洗照片嗎?只有少數情況吧。我們大多在螢幕上瀏覽照片,既方便、又好看,而且尺寸大得多。但這些照片50年後還看得到嗎?150年後呢?

想辦到,至少大多數數位照片共用的JPEG格式必須在150年後仍然存在。JPEG有一線希望,因為千百億的照片檔案都是這種格式;但誰也說不準,畢竟沒有一種電腦格式曾經存在超過50年。

其他不那麼主流的檔案前景就更黯淡了,例如影片的保存將是一場夢魘。在短短的數位錄影機史上,我們已累積了多種檔案格式:MPEG-2、AVCHD、MiniDV、.MOV、.AVI等,這還不包括數以百萬計的瀕死錄影帶!這些影片在50年後還能播放的機率有多高呢?更別說是100年後了。現在的Word軟體已經無法開啟早期版本的某些文件,我們真的寄望AVCHD影片檔100年後還能播放嗎?

還沒說電子書的格式呢。這些書籍檔案(從亞馬遜、邦諾,到新力索尼、蘋果)全都不相容,而且獨賣、版權受保護,還是全新的格式。你真以為它們的版權保護系統,甚至發明這些系統的公司本身,在150年後依然存在嗎? …more

 【欲閱讀更豐富內容,請參閱科學人2011年第111期5月號】

-----------------------------------------------------------------------------

更多專題文章請參閱《科學人》雜誌2011年5月號

1. 追求冷卻的極限(本期雜誌P.40)  

2. 從魚塭到沿海養殖(本期雜誌P.68)            

3. 蛇的吞象本領(本期雜誌P.104)

 

 

  《科學人精采100》

10年來《科學人》各領域經典篇章集結導讀,學校課程之上的突破性研究報導,與全球科學家同步思考的前瞻性思惟,兼具故事性、知識深度與趨勢觀,是領域分類研究與學習的最佳參考讀物。

適讀對象:

    國、高中菁英學生必備

    大學科普通識教材必選

    自然科學領域教師必修

    極度熱愛科學者必收藏

 
YLib遠流知識家族:遠流博識網 | 打開一本書 | Best100 | 智慧藏 

地址:100 台北市中正區南昌路2段81號6樓 電話:02-2392-6899# 888  傳真:(02) 2356-4929.2356-8490
科學人網站
http://sa.ylib.com/ 部落格http://blog.ylib.com/sa 服務信箱:service@sa.ylib.com
科學人粉絲團:http://www.facebook.com/ylib.sa 

Copyright c 2003 Yuan-Liou Publishing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SCIENTIFIC AMERICAN" is a registered trade name owned by
SCIENTIFIC AMERICAN, Inc., New York. It is used under license by Yuan-Liou Publishing Co., Ltd..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paper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city | blog | jo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