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麥肯納(Maryn McKenna)
翻譯/林雅玲
全新的抗藥性模式正在全世界傳播,危險的細菌感染幾乎沒有藥物可以對抗。面對這樣的強敵,我們也許就快手無寸鐵了。
重點提要
■新的抗藥模式逐漸浮現,特別是在難纏的革蘭氏陰性細菌上,這種狀況可能讓許多一般感染變得無藥可治。
■有些特殊基因讓細菌能抵抗碳青黴烯類抗生素,這是抗生素的最後一道防線。兩種最重要的抗藥性酵素是NDM-1和KPC。
■能抵抗碳青黴烯類抗生素的革蘭氏陰性細菌特別令人擔憂,因為這些細菌廣泛存在而且易於交換基因。更糟的是,目前沒有針對這種細菌研發的藥物。
■這些因素加起來,意味著很多醫院病人與廣大的群眾,可能會死於新興而無藥可治的尿道、血液或其他組織感染。
2008年的初夏,英國卡地夫大學的華爾希(Timothy Walsh)收到任職於瑞典卡羅林斯卡學院的醫生好友吉斯克(Christian Giske)寄來的電子郵件,吉斯克當時在距離首都斯德哥爾摩約160公里的小城市奧雷布洛,治療在當年1月住院的59歲病患。這位病人罹患糖尿病多年、中風過幾次,最近也有褥瘡,但是這些都不是吉斯克信中的主題,而是他為病人進行例行尿液檢驗時,意外發現了一種細菌。因為華爾希從事對抗細菌抗藥性的遺傳研究,他詢問華爾希是否能檢視該病人身上的細菌株。
華爾希同意了,並對這株細菌進行了10多種檢驗,發現它屬於克留氏肺炎桿菌,這是最常造成住院病人肺炎和血液感染的元凶之一。不過這株細菌還攜帶一種他沒見過的新基因,這個基因讓已經能抵抗很多重症用抗生素的克留氏肺炎桿菌,還能抵抗唯一可以有效且安全使用的碳青黴烯類抗生素(就是所謂的「最後一道防線」)。研究人員發現,這株抗藥性細菌只對克痢黴素(colistin)有反應,不過克痢黴素對腎有毒,近年來已很少常規使用。華爾希將這個造成抗藥性的酵素命名為「新德里金屬β醯胺分解酉每」(New Delhi metallo-beta-lactamase, NDM-1),因為這個病人是在返回瑞典前於印度新德里遭到感染。
…more
【欲閱讀更豐富內容,請參閱科學人2011年第112期6月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