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楊志良
![](http://sa.ylib.com/read/images/read114-3-p74.jpg)
台灣的全民健保有很高的民眾滿意度,但各界也有不少批評及改革的建議,這其中有若干迷思值得探討。
重點提要
■全民健康保險是保險也是福利,是一種達成全民健康或全民健康照護的手段。
■台灣實施全民健保後的10年,每人醫療費用的上漲率,比實施前減少很多。
■目前台灣每人每年就醫次數仍高達14次,有人倡言提高部份負擔來遏止醫療浪費,但若要達到全民照護,就不能使部份負擔太高,必須接受某種程度的浪費。
全民健保是保險還是福利?
這是常常被提出來的問題,其實它是保險,也是福利。全民健保只是工具而不是目標,也就是達成全民健康或全民健康照護的手段(health for all 或 health care for all)。另一種達到全民健康照護的方法是以英國為首的國民保健服務(National Health Service, NHS)。因此在全民健保的制度下,人口中少數交不起保費的弱勢者,則由社福經費代繳,以達到全民健康照護的目標。
全民健保導致醫療消費及費用上漲?
全民健保為達到避免因病而貧,或因貧而不能就醫的醫療財務風險,用社會集體的力量,分散且共同承擔醫療財務。
也就是把就醫與交保費分開。就醫時除了小額的部份負擔之外,不用負擔大部份的醫療費用。價格下降,消費必然增加,健保實施必然會增加醫療消費,這其中有一部份是原先沒有被滿足的必要醫療,因此當然也有不必要的無效醫療。
值得一提的是,台灣在實施全民健保後10年間,每人醫療費用的上漲率,反而比實施前10年間減少很多;國際間也是如此,凡是實施全民健康照護的國家,均比未實施的國家費用成長得慢,也就是較能控制費用上漲。原因是醫療為高度專業,病患常不知所需醫療的內容、價格及品質,通常由醫師獨斷決定。全民健保實施後…more
【欲閱讀更豐富內容,請參閱科學人2011年第114期8月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