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呂怡貞
審稿/徐世達(馬偕紀念醫院小兒過敏免疫科主任、台灣兒童過敏氣喘免疫及風濕病醫學會理事長、台灣氣喘衛教學會榮譽理事長)
![](http://sa.ylib.com/saeasylearn/images/123-1.jpg)
外在環境充斥眾多病原,人體時時刻刻暴露其中,與外來病原對抗、捍衛個體健康,是一場永無止境的長期戰役,人體的免疫防禦系統總是處於備戰狀態,從不鬆懈。
2011年的諾貝爾生理醫學獎由三位免疫學家共同獲得:美國洛克斐勒大學教授史坦曼(Ralph M. Steinman)、斯克里普斯研究院教授比特勒(Bruce Beutler)和法國國家科學研究院研究員霍夫曼(Jules A. Hoffmann)。
三位科學家在先天免疫系統上有突破性的發現,史坦曼發現樹突細胞(dendritic cell)為啟動人體免疫系統的關鍵,解開先天性免疫與適應性免疫連結之謎;比特勒與霍夫曼從基因研究發現,在果蠅與哺乳類免疫細胞表面的特殊受體鐸受體(toll receptor)與類鐸受體(toll-like receptor, TLR)對於偵測與辨識外來病原體、啟動非特異性免疫防禦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這些研究結果有助於多種疾病疫苗的研發,如過敏、感染乃至癌症等,讓未來的疾病治療與預防醫學展露曙光。遺憾的是,史坦曼於公佈前因胰臟癌過世,留下偉大的醫學貢獻。
內外兼修的人體免疫系統
人體內的免疫系統可分為對內的監視與平衡穩定功能,以及對外的防禦功能。對內包括辨識健康正常的自體細胞與不正常或發生突變的細胞,辨識後移除自體內老化、受損、變形、死亡、癌化等老廢細胞;對外則可抵抗外來病原體侵犯。
免疫系統受損時,會產生四大免疫偏差:對內如果監視與平衡穩定功能低下,無法去除癌細胞,個體會罹患癌症;監視與平衡穩定功能亢進的話,則會因認識不清而誤清除自體正常細胞,使個體產生自體免疫疾病;對外如果防禦能力低下,清除外來侵害的能力不健全(即稱免疫不全),個體容易受到病原體感染;若個體對生活中常見且無害的外來物產生與一般人不同的過度敏感反應,即防禦功能過度亢進,則為過敏,而引發過敏的外來物稱為過敏原 …more
【欲閱讀更豐富內容,請參閱科學人網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