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聰明的遊戲密技、最深入的遊戲攻略、最新銳的遊戲資訊-【網路遊戲密技吱吱叫】通通報給你知! 忙到沒時間對統一發票嗎?【統一發票電子報】為你快遞每兩個月的最新號碼,讓你不錯失成為百萬富翁的機會!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專題  理財  追星  社群  Blog  哇新聞  書籤  電子書  
127~  商業廣告 (此為系統通知信,請勿直接回覆。若有任何問題,請寄至service@sa.ylib.com  
 
2012/6/9 第218期 訂閱/退訂 看歷史報份
  編輯推薦

超越費曼圖

  總編輯的話 總編輯的話<第124期>
  名家專欄 數學萬歲
  本月活動 一起來聽聽費曼圖的故事

超越費曼圖

撰文/伯恩(Zvi Bern)、狄克森(Lance J. Dixon)、寇索爾(David A. Kosower)
翻譯/高涌泉

將大自然的各種力統一起來,或許沒有物理學家原來所想的那麼困難。  

重點提要
■物理學家對於粒子碰撞的了解,最近經歷了一場寧靜革命。知名物理學家費曼所引入的觀念對於很多應用而言已到達極限。作者與合作者已經發展出新的方法。
■物理學家利用新方法,可以更可靠地描述在大強子對撞機(LHC)那種極端條件下普通粒子的行為,這將幫助實驗學家尋找新粒子與新作用力。
■新方法還有更為深刻的應用:它讓一種於1980年代被物理學家放棄的統一理論有了新生命,重力看起來像是雙份的強核力一起作用。

春天某個晴朗的日子,本文作者狄克森從英國倫敦地鐵的茂恩都站進入地鐵,想前往希斯洛機場。倫敦地鐵每天有300萬名乘客,他瞧著其中一位陌生人,無聊地想著:這位老兄會從溫布頓站離開地鐵的機率有多大?由於此人可能搭上任何一條地鐵路線,所以該如何推算這個機率呢?他想了一會,領悟到這個問題其實跟粒子物理學家所面對的麻煩很像,那就是該如何預測現代高能實驗中粒子碰撞的後果。

歐洲核子研究組織(CERN)的大強子對撞機(LHC)是這個時代最重要的探索實驗;它讓質子以近乎光速前進並相撞,然後研究碰撞後的碎片。我們知道建造對撞機及偵測器得用上最尖端的技術,然而較不為人知的是,解釋偵測器的發現同樣也是極為困難的挑戰。乍看之下,它不應該那麼困難才對,因為基本粒子的標準模型早已確立,理論學家也一直用此模型來預測實驗的結果,而且理論預測所依賴的是著名物理學家費曼(Richard P. Feynman)早在60多年前就發展出來的計算技巧,每位粒子物理學家在研究生階段都學過費曼的技巧;關於粒子物理的每本科普書、每篇科普文章,也都借用了費曼的概念  …more

【欲閱讀更豐富內容,請參閱科學人2012年第124期6月號】

總編輯的話 <第124期>

撰文/李家維

好個英挺漢子,一身汗味,鼻樑上還有道刀疤,吸引我的是他黑膚和紅髮的組合。住在索羅門群島的美拉尼西亞人,是非洲之外膚色最黑的人。這裡地近赤道,強烈的紫外線照射下,大家理應都有一頭黑髮,但他們之中竟有5 ~ 10% 的人頭頂金髮或紅髮,這原是住在高緯度的白人特徵啊!

三萬年前,來自非洲的美拉尼西亞人先祖移居索羅門群島,4000年前源自台灣的南島語族也路過此地,他們都該是黑髮人。可以想像,當400年前白人到此見到金髮黑人時,會有多麼訝異。這謎底直到今年5月初才揭曉,《自然》登了篇短文,說索羅門群島的金髮是因為製造黑色素的基因起了突變,這和白人的金髮根源不同,是在地的特有變異,既和食物不相干,也非與同屬智人的白人混血而來。美拉尼西亞人在來此之前,曾先後和兩個不同人種雜交過,即尼安德塔人和丹尼索瓦人(Denisova),後兩者都已滅絕,但他們的部份基因仍可在美拉尼西亞人身上找到,這是近兩年來的人類基因新知。

三萬年前,有另一支智人已經遷徙到西伯利亞,他們何時跨越陸橋及如何抵達南美也是個熱門議題。新研究推翻了傳統觀點,〈第一個美洲人〉指出,這支移民竟是早在1 萬6000年前駕船出發,沿美洲西岸南行,在1萬4600年前抵達美洲最南端。人類學家稱這是智人全球旅程的終點,但是我們該知道,大遷徙的最後一棒是由台灣出發的南島語族完成的。他們在7500年前由大陸來到台灣,接著展開跨洋之旅,最後散居東到南太平洋的復活節島,西至非洲的馬達加斯加島。他們是台灣原住民的先祖,也是最偉大的航海勇士 …more


【欲閱讀更豐富內容,請參閱科學人2012年第124期6月號】

 

數學萬歲!

撰文/米爾斯基(Steve Mirsky)
翻譯/周坤毅

有些方程式與每個人的生活息息相關,其他則風馬牛不相及。

史都華(Ian Stewart)在他的新書《追尋未知:改變世界的17條方程式》中,敘述了一則科學史上最冷的笑話之一。你可以根據基本幾何定理推導出這個笑話的笑點:坐在河馬皮上的印地安女人價格是坐在其他兩張獸皮上的女人價格之和(The squaw on the hippopotamus is equal to the sum of the squaws on the other two hides. 譯註:畢氏定理The square of the hypotenuse is equal to the sum of the squares of the other two heights的諧音)。先別管印地安人怎麼抓到河馬的,重點是畢氏定理如此廣為人知,乃至於笑話作者根本不管這個故事不可能發生在美洲大陸。

史都華替Scientific American寫過「數學消遣」專欄,帶讀者一覽與現代生活息息相關的數學公式,從畢達哥拉斯的勾股定理(這個我懂),到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這個也還可以),乃至於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我還跟得上),最後是描述流體運動的斯托克斯方程式(呃……我決定放棄成為科學家的美夢,改當專欄作家就好) …more

【欲閱讀更豐富內容,請參閱科學人2012年第124期6月號】

------------------------------------------------------------------------------------------------------------------------------------------

       更多專題文章請參閱《科學人》雜誌2012年6月號

      1. 向物理之美說不(本期雜誌P.40)            

      2. 這些奇怪的圖如果出現在《物理評論》中.......(本期雜誌P.44)

      3. 明日電腦預言師 -- 強森(本期雜誌P.110)

 
 
YLib遠流知識家族:遠流博識網 | 打開一本書 | Best100 | 智慧藏 

地址:100 台北市中正區南昌路2段81號6樓 電話:02-2392-6899# 888  傳真:(02) 2356-4929.2356-8490
科學人網站
http://sa.ylib.com/ 部落格http://blog.ylib.com/sa 服務信箱:service@sa.ylib.com
科學人粉絲團:http://www.facebook.com/ylib.sa 

Copyright c 2003 Yuan-Liou Publishing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SCIENTIFIC AMERICAN" is a registered trade name owned by
SCIENTIFIC AMERICAN, Inc., New York. It is used under license by Yuan-Liou Publishing Co., Ltd..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paper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city | blog | jo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