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行動保健科技試驗的自願參與者,我敢說,只要拿起iPhone,開啟監測心跳和心律的應用程式,就能把你的心電圖(ECG)資料傳給地球另一端的心臟科醫師,確實酷得不得了。但身為醫師科學家,我也知道這麼酷的科技並不等同於正確的科學或完善的保健方法,其中還存在著一項挑戰。
行動裝置的優點包括成本低、可即時評估病況、行動、影像、行為、社會互動、環境毒素、新陳代謝和其他許多生理變化。許多行動保健科技可為生物醫療研究帶來十分創新的運用方式。在此同時,生物醫療研究則可協助建立許多行動保健應用程式目前缺乏的證據基礎。
由於行動裝置相當小巧,運作時所需的電力也相當少,因此能以前所未見的方式,讓研究檢驗室為患者提供服務。舉例來說,臨床試驗受試者不需要花時間前往研究機構、記錄每天的活動,或是配戴笨重的監測裝置。另外,科學家也能取得高品質的數據資料,因為以人工填寫的運動、飲食、疼痛日誌及問卷,其實是出了名的不可靠。即時且連續的生物、行為和環境資料,可以促進我們了解疾病的可能成因。結合行動保健資料和GPS資料,還可協助我們建立早期偵測與警示系統,防止爆發與環境暴露或感染媒介有關的疾病。 …more
【欲閱讀更豐富內容,請參閱科學人2012年第126期8月號】
------------------------------------------------------------------------------------------------------------------------------------------
更多專題文章請參閱《科學人》雜誌2012年8月號
1. 好奇寶寶上火星(本期雜誌P.56)
2. 撥開憂鬱烏雲(本期雜誌P.72)
3. 跟隨勇氣找到真理 -- 2011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謝茲曼(本期雜誌P.8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