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細品味【每日一詩】,悠活一整日∼輕薄短小的如珠詩句,讓你咀嚼再三、餘韻無窮,也歡迎創作投稿! 在藝術乘上食衣住行後,又是感動旅程開始,【art plus電子報】像個萬花筒圍繞著你,一起尋找藝術的力量!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專題  理財  追星  社群  Blog  哇新聞  書籤  電子書  
2012/10/13  |  第228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編輯推薦 地下水造成的極微小地震
名家專欄 總編輯的話 <第128期>
平反,難,難如上青天!
科學人新聞 搶銀行不划算
本月活動 【科學人精采特輯】導讀講座--發現天文之美(台南場) 孫維新主講
地下水造成的極微小地震
撰文/李名揚
上圖為一般地震造成的地震波,因為P波行進速度快於S波,因此會先測到較弱的P波,一段時間後才測到較強的S波。下圖是馬國鳳以車籠埔斷層的
除了板塊移動與斷層滑移,原來地下水也會造成地震,這種地震是怎麼發生的?

台灣位於歐亞大陸板塊與菲律賓海板塊的交界,板塊擠壓造成地殼斷層多,每當板塊移動或斷層滑移,就會發生地震。除此之外,火山活動、地下空洞塌陷、大型山崩、大塊隕石墜落等,也都會造成地震;在台灣,地震成因都是前兩種。然而最近科學家發現,還有另外一種地震成因——由地下水造成。

位於台灣東南方的菲律賓海板塊以每年大約7公分的速度,向西北擠壓歐亞大陸板塊,在1999年9月21日,地殼累積的應力(註)造成了車籠埔斷層的上盤劇烈向上逆衝滑移,引發921大地震。理論上這場大地震之後,車籠埔斷層累積的應力應該已經全部釋放,短期內不會再引發地震。可是中央大學地球科學系教授馬國鳳安裝在車籠埔斷層下方950~1300公尺深處的七個井下地震儀,卻測到了很多次規模0~-1.5、人們無法感知的極微小地震。進一步分析地震訊號後發現,這些極微小地震都只產生壓縮波(P波),而沒有剪力波(S波)。

一般板塊或斷層移動所造成的地震,由於地層之間擠壓、也有剪切面的相對移動,會同時造成壓縮波和剪力波;像這種沒有剪力波的情況,意味著地震源必然未發生地層剪切面的相對移動。但是怎樣的地震源才不會發生剪切面的相對移動呢?如果是地底某一點發生爆炸,震動從這一點向四面八方傳出去,就不會有剪切面的移動。…more

 
總編輯的話 <第128期>
撰文/李家維
開學了,回顧這個暑假最令我興奮又沉重的是吉里巴斯之旅。吉里巴斯是個大洋洲的小島國,位處南北及東西半球之交,32個珊瑚環礁上住了10萬人,他們會是地球上的第一批氣候難民。環礁低矮, 當然擋不住持續上升的海平面,隨著地下水源的鹽鹼化,旱季的飲水已是個嚴重問題。他們堅持不用農藥及化肥,又多數過著遠離電力的簡單生活,我相信不久後的危難之際,澳洲、紐西蘭或斐濟都可能接納這群世上最環保的難民。然而若無實際的拯救行動,島上的其他動植物可能就要沒海而滅絕。

我此行是為了吉里巴斯的林投而去,林投的種子能浮於海,因之隨海流而遍佈太平洋諸島,台灣也是它的分佈地。植物圖鑑上說林投果可食,但真嚐過者多不同意那是美味。唯獨吉里巴斯人識貨,經過數千年的育種選拔,在此可找到約50個獨特的品種,果實各具甜美多汁、色豔,或肉厚適做糕餅等特色,另外還有葉緣無刺可供編織及幹筆直適為樑柱者。然而隨著耕地大幅減少及飲食習慣的改變,這種傳統民族植物的應用逐漸式微,許多品種已消失不見。我在鄉間逐戶訪談尋覓,最後喜獲果子最甜、最香及最多肉等15個重要品種。其中有三種可能只剩下最後一棵了,村民得知我的保種意圖後,慨然相贈枝條。…more

平反,難,難如上青天!
撰文/曾志朗
9月的前三個星期,我在國外開了三個國際學術會議,做了幾場主題演講,一路奔波,雖然累,但收穫很多,感覺很充實,因為聆聽許多著名學者的演講,也熱烈參加研究議題的討論和規劃,學到了好多新的知識,看看別人的研究進展,更加感到自己的不足,懷著「見賢思齊,要更加努力」的決心,回到台灣。

因為時差的關係,睡不到幾個小時就醒了,躺在床上看看書,眼睛痠了,再睡。沒多久,又醒了,索性起來,開車上了高速公路,進研究室幹活!習慣性的先打開電腦,上網瀏覽最新的科研發展訊息。一眼看到一篇有關法國揭發菸草的秘密戰爭的文章,攫住我眼光的是一個法國字「Changeux!」。文上說「這個手寫的大字體,尾隨著一個驚嘆號,聽起來就像是勝利的呼喊。」

「Changeux!」會引起我的注意,是因為它是我景仰的法國神經生物學家尚則(Jean-Pierre Changeux)的名字。報導說,「Changeux!」這張便利貼就貼在尚則向美國菸草研究會(CTR)申請研究經費的信上,夾在法國《世界報》挖掘的大量菸草業界「秘密檔案」之中,而菸草研究會表面上提供經費給科學家進行研究,但眾所周知它其實是菸草業的「白手套」。1992年,在尚則提出研究計畫前的一年半,《華爾街日報》公開一項調查報告,指出該研究會應該為「美國經濟史上的造謠活動」負責!尚則當時已是很有名的科學家,實驗室研究經費相當充足,竟然仍要向這惡名昭彰的研究會申請經費,令我不知怎麼樣去看待這位在我心目中始終是英雄的科學家!…more

 
搶銀行不划算
撰文/摩歇(Dave Mosher)翻譯/甘錫安
如果你正打算搶銀行,請張大眼睛看清楚了。日前一項依據銀行機密資料所做的統計分析顯示,搶銀行的結局不是晉身富有階級,而是關進牢房。

在美國統計協會與英國皇家統計學會共同發行的《顯著性》雙月刊2012年6月號中,有一篇關於銀行搶案經濟學的文章,作者寫道:「坦白講,一般銀行搶案的報酬率糟糕透了。」為了完成這項研究,英國薩里大學的瑞克曼(Neil Rickman)和維特(Robert Witt),以及索塞克斯大學的芮里(Barry Reilly)等幾位經濟學家,花費數月與英國銀行家協會協調,取得2005~2008年間364件銀行搶案的機密詳細記錄。不過美國並沒有這類詳細資料,就算銀行記下了這些資料,也會因為FBI銀行搶案季報告的匿名性而消失無蹤。

統計數據顯示,英國每件銀行搶案的平均參與人數是1.6人,平均搶得3萬1900美元,標準差是8萬4000美元。假設贓款平分,每件搶案每人的平均所得是1萬9900美元,跟咖啡店咖啡師傅的年薪相仿。…more

 
【科學人精采特輯】導讀講座--發現天文之美(台南場) 孫維新主講
2012/10/20 (六) 14:00-16:00
主講者: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館長 孫維新
地點:成功大學理化大樓B1 格致廳大講堂 ...
more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paper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city | blog | jo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