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大業的根基是教育!【台灣立報】專業教育報,給你活到老、學到老的社會教育、進修、教改、校園等資訊。 【音樂隊長電子報】是全台唯一的音樂產業專門誌,提供音樂產業、科技生活、專訪等專業又易讀的最新資訊!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專題  理財  追星  社群  Blog  哇新聞  書籤  電子書  
2012/10/27  |  第229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編輯推薦 天文研究新利器──ALMA
不可超越的自然極限--宇宙時空
名家專欄 自相矛盾的陰謀
科學人新聞 就位、預備、著床!
本月活動 科學不簡單講座:找到希格斯粒子之後
天文研究新利器──ALMA
撰文/李名揚
ALMA的主陣列由50座口徑12公尺的天線所組成,由北美及歐洲團隊負責興建,台灣也參與其中,預計2013年完工。(影像來源:http://www.almao
宇宙中的物質所發出的電磁波中,毫米波及次毫米波很容易被大氣中的水氣吸收以致於較難在地表進行觀測,科學家為了追尋其中所含的宇宙奧秘,在智利的沙漠高原上興建「亞他加馬大型毫米及次毫米波陣列」,肩負這項艱鉅的觀測任務。

  夜間仰望星空,可看到藍白色、黃色、紅色等不同顏色的恆星,這是因為其溫度不同,絕對溫度1萬度以上的是藍白色,像太陽一樣6000度的是黃色,而低溫只有3000度的則是紅色。那麼更低溫、例如只有絕對溫度10度或100度的塵埃或氣體呢?這些物質會發出毫米波或次毫米波輻射,必須用專門的電波望遠鏡才能觀測。

  進行光學觀測的兩個必要條件是不能有雲、大氣要穩定,但進行毫米波或次毫米波的觀測時,最重要的限制因素則是水氣。水氣會吸收毫米波和次毫米波,所以這種電波望遠鏡必須蓋在海拔很高、水氣很少的地方。目前全世界最大的「亞他加馬大型毫米及次毫米波陣列」(Atacama Large Millimeter/submillimeter Array, ALMA),就是蓋在智利北部亞他加馬沙漠中海拔5000公尺的高原上。

  ALMA分為主陣列及密集陣列兩部份,主陣列由50座口徑12公尺的天線組成(電波望遠鏡也可稱為天線),由北美團隊(包括台灣)及歐洲團隊負責興建;密集陣列則由4座12公尺及12座7公尺的天線組成,由東亞團隊(也包括台灣)負責興建。...more

不可超越的自然極限--宇宙時空
撰文/台灣大學物理系教授 吳俊輝
  「宇宙有多大?」一直是個古今玩味的問題,但是這個問題和「我們能看到的宇宙有多大」並不一樣,而且很不一樣。換句話說,即使現今的宇宙是無窮大,我們所能見到的範圍卻永遠是有限大。目前宇宙的年齡大約是140億歲,而可見宇宙的範圍卻是一個半徑約為460億光年的球體!你的腦筋是否已經打結了呢?讓我娓娓道來。

  要估算樹的年齡,我們使用年輪,同樣地,要估算宇宙的年齡時,我們得先找到「宇宙年輪」:一個會隨時間改變的物理量。目前已找到且被廣泛應用的宇宙年輪便是「宇宙微波背景輻射」(cosmic microwave background, CMB),它是來自宇宙初生時的光,它的溫度即是俗稱的宇宙溫度。由於能量守恆,CMB的溫度會隨宇宙的膨脹而下降,因此我們可由CMB目前的溫度「2.73K」,來推得宇宙已膨脹了約「140億年」之久(宇宙溫度由初生時的幾近無窮大降至3000K,只需要約40萬年的時間,因此宇宙初生時的確實溫度對這140億歲的估算值影響甚小)。但在這個推算過程中,實際上我們已使用了一些額外的資訊,包括現今宇宙的組成中暗能量約佔七成、暗物質約佔兩成等,因此,如果未來數年間,這些資訊因新觀測數據而有所改變,或宇宙學模型有重大修正,則這140億歲的估算值將會不保,必須再重新估算。...more

 
自相矛盾的陰謀
撰文/薛莫 翻譯/潘震澤
為什麼相信一件陰謀的人,也容易相信其他的陰謀?

  今年5月16日星期三,我與一群快樂的英國陰謀論者共乘一輛悶熱的巴士,在拉斯維加斯這片霓虹沙漠共度了幾個小時。這群人來到美國西南部,進行搜尋幽浮、外星人、51區以及政府掩藏事實之旅,全是為了英國廣播公司拍攝的一部紀錄片。有位女士對我大談她在加州405號公路的經歷:有好些橘紅色的能量球在她車子四周盤旋,後來黑色的軍用直升機把它們趕走。有位男士則要求我解釋:某晚他在英國鄉間,有道綠色雷射光一直跟著他,該光究竟從何而來?

  陰謀一向是電視節目的最愛,總是不缺觀眾。就拿我最近參與由加拿大廣播公司製作的一部紀錄片「陰謀崛起」為例,其中以甘迺迪總統與黛安娜王妃之死,以及51區與911事件背後的理論為主,好似有共同線索將其串起。根據也出現在該紀錄片的電台主持人兼陰謀販子瓊斯(Alex Jones)所言:「軍方與產業界聯手暗殺了甘迺迪。」、「我可以證明有個由私人銀行聯盟建立的世界政府,因為他們自己都承認了。」以及「不管你怎麼看911事件,那都與伊斯蘭教恐怖份子無關;劫機者顯然是美國政府的人;他們就像行刺甘迺迪的奧斯華一樣,給當成了替死鬼。」...more

 
就位、預備、著床!
撰文/勃蘭加 翻譯/宋鴻威
現在如何?正在受精的精子與卵子。
解開受孕方程式未知的另一半。

  近年來體外人工授精(in vitro fertilization, IVF)的成功率大幅增加,主要得益於胚胎培養與篩選的技術提升。然而,當胚胎注入子宮之後,只有很少數的胚胎能夠成功在子宮內膜著床。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教堂山分校婦產科教授楊恩(Steven L. Young)表示:「著床比率低的主要原因,在於無法有效評估子宮內膜是否準備好接受胚胎。如果子宮內膜沒有適當準備,胚胎就無法著床,就好比好的種子依然沒有辦法在貧瘠的土壤中生長。」

  科學家知道在月經週期中,子宮內膜會發生劇烈的變化,只有在排卵之後短短幾天內適宜胚胎著床。科學家已在尋找可靠的方法,來判斷患者的子宮是否已經準備好接受得來不易的胚胎。

  正在進行中的研究提供了一些答案。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的朱迪斯(Linda Giudice)與同事運用基因組分析,找到了在月經週期特定時期會開啟或關閉的一群基因。英國南安普敦大學婦產科教授麥克隆(Nicholas S. Macklon)則發現子宮內膜液的蛋白質組成在適宜與非適宜著床時有所改變。如果這些研究能夠在臨床試驗中獲得證實,將有助於發展能當場檢驗患者是否適合胚胎植入的試驗技術。more

 
科學不簡單講座:找到希格斯粒子之後
【2012/11/10 (六) 14:00~16:00】 主講者:林誠謙、高涌泉、張元翰、郭家銘 /地點:台灣師範大學圖書館 B1國際會議 ...more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paper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city | blog | jo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