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創意電子報】提供年輕世代更多觀看世界的方式以及更多元的人文想像,讓年輕世代勇敢夢想未來! 【阿姆尼愛閱讀】電子報介紹好書,以閱讀帶給青少年豐富的心靈滋養和成長的力量,讓讀者們樂在閱讀。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專題  理財  追星  社群  Blog  哇新聞  書籤  電子書  
2012/11/10  |  第230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編輯推薦 打開盒子那一刻
總編輯的話 <第129期>
名家專欄 兒童接種防流感
科學人新聞 吃過敏食物抗過敏
本月活動 《科學人》粉絲團活動~重大科學發現猜一猜
打開盒子那一刻
撰文/張元翰
6月15日,參與大強子對撞機(LHC)的第一線科學家親眼見證了「盒子」裡的希格斯粒子訊號;集合眾人之力的「大科學」LHC團隊打了漂亮的一仗。

重點提要

■科學家追尋希格斯粒子長達數十年,如今終於在LHC的實驗結果中,看見了它的蹤影。

■這項成果歸功於數千人的團隊,團隊成員間既競爭又合作的關係,是推動科學進展與維持分析品質的重要關鍵。

■新發現的粒子是否符合標準模型預測的希格斯粒子,還有賴LHC對它的特性做更多分析,這也是未來幾年內LHC的重要工作。

6月15日下午,同事郭家銘寄來一封電子郵件,揭開了我研究生涯中最激動的兩週。郭家銘的郵件內容僅有短短的三行,說「盒子已經打開,125GeV處確有信號」,最後,他又加了一句,要我絕對保密。郵件內容雖然簡單,但對一個從事粒子物理實驗30年的人來說,卻是驚心動魄。

所謂「盒子打開」,是數據分析的一個手法,目的在於避免研究人員看到未成熟的結果,有了預期心理,而開發出帶有偏見的分析方法。所以在數據分析的初期,不准大家提早做出最後的結果(把結果封入盒中),直到分析方法都完善了,不再更動,才「打開盒子」,看結果如何 .....more

總編輯的話 <第129期>
撰文/李家維
這是條小臘腸狗嗎?不,他是我的孫子,在娘胎裡剛滿三個月,體長六公分。爹娘趕時髦,為他做了個極前衛的基因檢測,得知大致正常後,就開心地等待他明年4月的誕生了。為這麼一丁點大的胎兒驗基因,當然是難以想像的困難事,然而科學的進展竟然如此神奇、快速,在過去的一年間已有四家公司陸續成立,開始這項劃時代的服務了。

話說15年前,香港中文大學的盧煜明有了驚人的發現:孕婦血液中游離的DNA竟有10%是來自胎兒!兩年前,他又證實這些DNA的量足夠用來分析胎兒的完整基因組,奠基於此,非侵入式的遺傳疾病早期檢驗,就可以應用在兩個月大的胚胎上了, 而材料卻只是爹娘的唾液和血液。

破解基因裡的訊息是現代生命科學的精髓,在令人讚歎的醫療保健成就之外,操弄DNA的科技也擴及到化石研究,並傳來了捷報。我有幾根採自西伯利亞猛象的漂亮金色毛髮,對比現生大象的黑毛,我多年來總依著書本告訴同學們,說這金毛可能是長久埋藏的結果。〈遠古DNA重現滅絕生物〉為這一廂情願的猜想徹底翻案:萃取自猛象腿骨化石的毛色基因,在轉殖到活細胞後復活,並顯示它的主人原本就是金毛閃亮。……more

 
兒童接種防流感
撰文/萊恩(Kathleen A. Ryan) 翻譯/涂可欣
讓兒童接種疫苗是防範流感的最佳辦法,但為什麼美國不這麼做呢?

有人說流感是「人類最後的大瘟疫」,因為它可能會對美國和世界帶來嚴重的健康威脅。如果某型禽流感病毒得到了在人類氣管和鼻子內繁殖的能力,將會導致大流行,後果可能和造成5000萬人死亡的1918年流感一樣慘烈。由於流感病毒存在於鳥類和許多哺乳動物身上,我們無法像對付天花一樣,讓它們從地球表面根絕,合宜的疫苗接種計畫是控制流感的唯一途徑。

以往公共衛生官員將免疫計畫的重心放在老年族群,因為他們因流感而引發重症或死亡的機會最高。然而要保護老年人和其他所有人,最有效的方法其實是把目標放在兒童身上。電腦模擬研究顯示,社區裡有兩成孩童接種疫苗,防疫效果比讓九成65歲以上長者接種疫苗還要好。另一個研究也指出,讓七成學齡兒童接種疫苗,可保護老年人和整個社區免於流感。學校是病毒交換場所,兒童則是「超級散播者」,比起成人,兒童釋出的病毒比較多,釋出的時間也比較長。

日本可能是證明兒童免疫效應的最佳例子。1957年的流感大流行,促使日本展開在學校幫兒童接種疫苗的計畫,至少有10年,所有兒童都必須接種流感疫苗,流感死亡率和常見的肺炎併發症隨之減半(整體死亡率都降低,顯示過去有些流感病例未被診斷出來)。研究顯示,每420名學齡兒童接種疫苗,就能救一條命(主要為老年人)。後來這項計畫終止,疫苗接種率降低,接著幾年的死亡率也大幅上升。……more

 
吃過敏食物抗過敏
撰文/費森敦(Marissa Fessenden﹛@翻譯/林雅玲
在2007年,每100名美國兒童就有八名有食物過敏的問題,比1997年時多了18%。雖然有些兒童長大後就不再過敏,但仍有很多人飽受過敏症狀所苦,包括嘴部刺痛發癢和氣管收縮,甚至可能引發血壓過低而致死。

直到現在,只有一個方法可以避免過敏反應,就是避開那些食物。這其實很困難,因為在許多食品中隱藏著微量的堅果、小麥或乳製品等過敏原。但是一項新研究卻證明了反其道而行的效果,也就是給予患者越來越多的食物過敏原,可能幫助部份人克服過敏。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教堂山分校醫學院的兒科醫學教授柏克斯(Wesley Burks)等人進行了一項大型的安慰劑對照研究,他們讓40名對蛋過敏的兒童服用蛋白粉末,劑量相當於一顆蛋裡蛋白含量的萬分之一,試驗結果發表於7月的《新英格蘭醫學期刊》,他們在22個月的療程中逐漸增加蛋白劑量,停止服用的兩個月後,28%兒童可吃下的劑量相當於兩顆半的蛋所含的蛋白。一年後,所有的受試兒童都能食用蛋,而且沒有不良反應。這個方法稱為「口服免疫療法」,類似於對抗吸入性過敏原的抗過敏針,不過對食物過敏來說,打針可能較不安全。

目前這種療法也用來測試對堅果和牛奶的過敏,研究人員相信它能「教導」身體容忍過去排斥的食物。對該療法有反應的兒童,其血液測試顯示引發免疫反應的抗體IgE含量降低,而用以降低發炎的抗體IgG4增加了。柏克斯表示,沒通過蛋測試的兒童可能需要更長的治療時間,或者是他們對療法太敏感。……more

 
《科學人》粉絲團活動~重大科學發現猜一猜
本期這篇文章搭配了一個令人玩味的插圖,右邊正中間的徽章是今年發現的希格斯粒子與大強子對撞機。但你知道其餘的10個徽章各別代表什麼重大的科學發現嗎?

現在邀請您到《科學人》粉絲團的活動塗鴉牆上,寫下你的答案與哪一個發現最令你印象深刻及其原因,11月底我們將抽出4位幸運的讀者致贈《科學人》10週年紀念公仔【隱藏版】一個。

前往活動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paper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city | blog | jo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