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orts觀點報】提供知名運動評論家的精彩體育賽事評論文章,讓你輕鬆瞭解比賽及體育界相關訊息。 【華人健康生活報】透過醫師及各領域專家,提供生活保健相關知識,引導民眾養成正確的健康生活態度及觀念。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專題  理財  追星  社群  Blog  哇新聞  電子書  
2013/11/16  |  第255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編輯推薦 老藥玩出新把戲
線上課程MOOC的魔法
名家專欄 BEH機制的諾貝爾榮耀
科學人新聞 失去味覺的精子
本月活動 作物永續專題演講:基改食品安全嗎?
老藥玩出新把戲
撰文/廖思淳、 張少薇、黃奇英

藥物開發是很重要的醫學議題。然而,一個藥物從合成到成功上巿所費不貲,透過比對基因表現的方式找到疾病、基因、藥物三者間的關聯性,進而預測藥物的效果,可以有效率地達到老藥新用的目標。


老藥新用(drug repurposing)是一個概念,「老藥」指的是已被核准做為臨床使用的藥物,而「新用」則是指由原來已核准的藥物中發現新的適應症用途或是發展新的用法。

老藥的好處是藥物臨床前的數據,包含藥理實驗、藥物動力學、代謝途徑、副作用等,都比未知的化學合成物完整;此外,臨床上已經使用的藥物,上市後經過長期使用,比全新藥物累積更多在人體使用的安全性資料,即使是改變劑量或是劑型,也較容易推測安全性。因此老藥新用比研發全新藥物容易,不但能夠加快開發速度,同時也能降低上市成本及失敗風險。

阿斯匹靈除了止痛,也用於心血管治療

老藥新用目前已經有許多成功的例子,這其中最知名的是阿斯匹靈(Aspirin),阿斯匹靈的化學名為乙醯柳酸(acetyl salicylic acid, ASA),最早由德國拜耳公司量產上市,做為退燒止痛劑,取商品名為阿斯匹靈,至今已使用超過一世紀以上,是公認有效且安全的藥物,因此廣為人知,阿斯匹靈不斷被發現新用途,此外,在新劑型以及新藥物組合上,都有成效不錯的發展。

阿斯匹靈在上市後,除了最初所知道的消炎、退燒、止痛的效果外,被發現具有抑制血小板凝集的作用,能降低心血管疾病(中風、心肌梗塞)的發生。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FDA)在1982年核准阿斯匹靈的新用途是:可以有效減少中風發作與復發;而之後又通過:有不穩定心絞痛病史者或心臟病病史者,可以使用低劑量阿斯匹靈來預防心肌梗塞、血栓性栓塞症、短暫性缺血性發作。這些新用途的發現與證實,使得阿斯匹靈在心血管疾病的預防與治療上佔有相當重要的地位。

服用阿斯匹靈原本會使消化道產生不適,但後期發展出腸溶劑型(膠囊或錠劑)使副作用改善許多,在市場上也已相當普遍。然而劑型上的改良雖然降低了對胃的傷害,但對於胃、十二指腸潰瘍的病人而言,阿斯匹靈造成潰瘍加劇的風險仍然限制了其使用範圍。目前,可抑制胃酸的質子幫浦抑制劑omeprazole與阿斯匹靈的合併療法已實際應用在臨床上,兩者皆為上市並已過專利期的藥物。兩種藥物合併為一個新的組合藥物,目前正做為新藥審查中,未來若得到許可,亦將為使用該療法的病人帶來用藥的便利性。

開發新藥耗時費力,為失敗藥物找到第二春

新藥開發根據不同目標有多種篩選平台。首先,必須針對疾病的需求設計適當的分析方法,找到適當藥物之後,不論化學藥物或是蛋白質藥物,在進入臨床試驗前必須經過繁複的臨床前試驗,平均每一萬個新藥約只有五個能夠進入第一期臨床試驗。此外,還必須克服藥物本身是否能大量製造的難題,遑論進入臨床試驗後還要面對藥物安全性、病人篩選、試用劑量等問題。一個新藥的開發從研發到上市大約需要10~15年的時間,花費至少數億美元,由此可見藥物開發的困難程度。

新藥開發除了在過程中需要耗費龐大的人力物力、金錢及時間外,即便產品已經通過FDA的核准並上市,亦有可能因上市後於人體發現不良反應而強制下架回收。例如2010年因副作用風險的評估考量下,政府下令全面下架回收的減肥藥物「諾美婷」(Reductil),或是因無法證實能降低敗血症死亡率,最後由廠商自行回收下市的藥物Xigris,都是核准上市後再離開市場的例子。可見新藥的開發雖然能夠帶來龐大的商機,但所需付出的成本及風險,並非一般中小型規模的藥廠所能負擔,因此才出現了「老藥新用」這個策略。

more

線上課程MOOC的魔法
撰文/巴托勒特 翻譯/鍾樹人

大規模開放式線上課程(MOOC)可以把世界一流學府的教學內容,送到地球上最需要的地方!


烏威圖塞(Tujiza Uwituze)工作認真,曾經在她就讀的盧安達中學班級裡名列前茅,但是以國際水準來講,她所受的教育卻相當貧乏。老師只是要她把上課內容背起來,然後複誦,而且學校裡完全沒有電腦可用。結果,烏威圖塞沒把英文學好,電腦技能也很差。她和伯公住在盧安達的首都基加利,存款只有75美元。儘管她那麼努力工作,而且很想成功,但夢想卻遙不可及──或者應該說,如果少了某項可能澈底改造她一生的創新計畫,夢想可能永無達成的一天。

more

 
BEH機制的諾貝爾榮耀
撰文/高涌泉

今年諾貝爾物理獎破了例,因為布、翁、希的貢獻在於建立機制,而不在指出實際物理用途。


今年諾貝爾物理獎頒給了比利時人翁勒與英國人希格斯,這可說是意料中之事,因為依據諾貝爾的遺囑,得獎者應是「在前一年間,對於人類有最大貢獻的人」,2012年物理領域中最受矚目的成就,當然就是粒子實驗學家發現了眾人期盼已久的希格斯粒子。

諾貝爾委員會說他們兩人的貢獻在於「發現了一種理論機制,有助於我們理解次原子粒子的質量來源,而最近位於歐洲核子研究組織大強子對撞機的ATLAS與CMS實驗發現了理論所預測的基本粒子,證實了這種機制。」

more

 
失去味覺的精子
撰文/葛林伍德 翻譯/林雅玲

缺少特定味覺基因會使雄鼠精子糾結並產生「大頭症」。


要製造健康的精子,小鼠必須擁有看似完全不相關的味覺基因。這其實沒有想像中那麼怪異。從前認為味覺和嗅覺受體只存在於嘴和鼻子裡,過去10年來,生物學家發現腦部、腸道、腎臟和身體其他地方也有。如同發表在今年7月《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的精子研究指出,製造感覺受體的基因在這些部位的功能仍是個謎。

這個意外的發現起源於幾年前的一項實驗,那時美國費城莫耐爾化學感官中心的味覺研究人員莫辛格(Bedrich Mosinger),試圖培育缺少甜味和旨味(鮮味)兩種感覺蛋白質的小鼠。他讓各缺少一種蛋白質的小鼠交配,預期至少有一些後代會同時失去兩者。然而,在第三代的小鼠裡,完全沒有同時缺少兩種蛋白質的小鼠。

more

 
作物永續專題演講:基改食品安全嗎?
【作物永續專題演講】

我們究竟該如何評估基改食品的風險與背後的安全性?目前市面上是否有未經安全審查的基改食品?

主講人: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 朱文深博士

主持人:清華大學生科系、《科學人》總編輯 李家維教授

免費講座,欲報從速

more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paper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city | blog | jo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