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京童書報】提供童書各樣資訊,以及優質童書的精闢解說和導讀,讓您隨時掌握好書,豐富孩子的閱讀生活! 最聰明的遊戲密技、最深入的遊戲攻略、最新銳的遊戲資訊-【網路遊戲密技吱吱叫】通通報給你知!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專題  理財  追星  社群  Blog  哇新聞  電子書  
2014/09/06  |  第276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編輯推薦 物聯網上身 你我都有超能力
四維黑洞創太初
名家專欄 棕色脂肪:減肥聖杯?
科學人新聞 為什麼我們沒有嬰兒時期的記憶?
物聯網上身 你我都有超能力
撰文/杜布倫(Gershon Dublon)、帕拉迪索(Joseph A. Paradiso) 翻譯/鍾樹人


如果感測器網絡蒐集的資訊和我們的知覺結合,將如何改變我們觀看、聆聽、思考和生活的方式?

以下是個有趣的實驗:立刻試著計算你身邊有幾具電子感測器?電腦有攝影機和麥克風、智慧型手機有全球定位系統(GPS)感測器和陀螺儀、健康活動追蹤器(fitness tracker)則有加速度計,如果你在現代化辦公大樓裡工作,或住在新裝修的房屋裡,現有的感測器會不斷測量你的活動、屋內的溫度和濕度。

感測器的大量出現,主要是因為它們遵循摩爾定律:體積不斷變小、價格更便宜、性能卻更好。現在每支智慧型手機都有陀螺儀和加速度計,但幾十年前,這類儀器不僅體積龐大,而且價格昂貴,只會使用在太空船和飛彈導引上。現在,你可能聽過這種說法:網路連結已呈爆炸狀態。拜微電子學設計、能源管理以及電磁波頻譜管理的進步所賜,現在使用成本不到一美元的微晶片,就能把大量的感測器連上低功率的無線通訊網路。

這個龐大的感測器網絡產生的資料多得驚人,幾乎是無窮多,但大部份資料我們都無法看見。今天,感測器資料似乎有「孤立」傾向:只有單一裝置能存取,而且是用在單一目的,像是用來控制恆溫器,或記錄你一天所走的步伐數。

more

四維黑洞創太初
撰文/艾夫索帝(Niayesh Afshordi)、曼恩(Robert B. Mann)、波哈珊(Razieh Pourhasan) 翻譯/李沃龍


我們的宇宙誕生自四維宇宙的一次恆星內爆事件,四維恆星塌縮成黑洞時會形成一個三維膜,而我們的宇宙就是那個三維膜。

希臘哲學家柏拉圖的「洞窟寓言」,描述一群囚犯一輩子都被鏈鎖在一個幽暗洞穴的牆邊。這些囚犯的身後有團火焰,在火焰與囚犯之間行進的物體,其陰影全投射到囚犯眼前的牆上。這些二維陰影就是囚犯能看到的所有事物,也就是他們認知的唯一現實。他們受制於身上的枷鎖,而無法見識到比認知還多出一個維度的真實世界。囚犯不得而知的這個額外維度,蘊涵了錯綜複雜的事物,足以解釋他們見到的一切現象。

柏拉圖其實意有所指。

我們或許就居住於一個巨大洞穴裡,在太初時刻形成的宇宙洞穴。標準的說法是,宇宙誕生於一個密度無限大的點引發的大霹靂。但根據我們最近的研究顯示,這個緣由或許可以從宇宙起始追溯至大霹靂之前的年代,一個具有額外空間維度的年代。今後進行的天文觀測,或許能夠揭露這個原宇宙留下的一些蛛絲馬跡。

more

 
棕色脂肪:減肥聖杯?
撰文/穆易爾(Melinda Wenner Moyer)翻譯/黃榮棋


降低溫度為什麼可以幫你打贏肥胖戰爭?

對大部份的人來說,「肥胖」是個不堪的字眼,尤其是皮下脂肪,它讓我們的大腿隨動作晃動,不論我們多麼千辛萬苦想要甩掉它,它就是一直與我們同在。體脂肪太多會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與第二型糖尿病的風險。脂肪似乎是弊多於利,數十年來,研究人員一直想辦法要降低人體脂肪總量。

但生理學很少會這麼單純。上世紀末,幾個不同研究團隊同時觀察到某些現象,澈底摧毀了體脂肪絕對有害的共識。科學家早就知道人體有兩種脂肪組織:白色脂肪與棕色脂肪。每個白色脂肪細胞都把能量儲存在相對穩定的單顆大油滴。相反地,棕色脂肪細胞含有許多較小的油滴,以及稱為粒線體的粟色胞器,這種胞器會燃燒油滴來產熱。嬰兒因尚未發育出發抖的能力,就是靠頸與肩部儲存的棕色脂肪所產生的熱來維持體溫。之前研究者認為,所有棕色脂肪在童年時期就消失了。不過新的研究卻指出,成年人也有棕色脂肪!

more

 
為什麼我們沒有嬰兒時期的記憶?
撰文/斯尼德(Annie Sneed) 翻譯/涂可欣


嬰兒的小腦袋瓜成長快速,代價可能是無法形成記憶。

我們很容易回想起幾十年前的往事:生日、高中畢業典禮和探望祖母,然而誰記得自己嬰兒時發生過什麼事?100多年來,研究人員試圖找出「嬰兒失憶」的原因。佛洛伊德歸咎於早期的性經驗受到壓抑,但這想法已被推翻。近代研究人員相信,這是因為嬰兒缺乏自我認知、語言和其他形成記憶所需的心智能力。

加拿大多倫多兒童醫院的神經科學家佛蘭克藍德(Paul Frankland)和喬斯林(Sheena Josselyn)認為,語言和自我認知也不是很好的解釋,人類並不是唯一有嬰兒失憶現象的動物,小鼠和猴子也沒有年幼時期的記憶。為了解釋這個相似性,佛蘭克藍德和喬斯林提出了另一個理論:年幼的大腦內有許多新的神經元快速生長,阻礙了舊記憶的存取。

more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paper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city | blog | jo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