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市長選舉結果底定,對於這次選舉結果,不可忽略的是年輕一代透過網際網路的溝通、傳播造成了相當的影響。網路所造成的世代改變已經是事實,那麼,藉由網路而選上的首長們,又該以怎麼樣的作為來回應這樣的改變呢?我想提出一些建言,讓我們的政府能在e化之餘,更能貼近網路化。
一、確保網路中立性
從去年中起,Taipei-Free開始阻擋所謂「不當內容」,也包括P2P和線上遊戲的連線,並且「率先」執行邊境管制,阻擋網路上的盜版內容。雖然台北市政府是基於保護兒少,對人民好的態度執行,但卻影響了公共網路的中立性。哪些網站屬於不當內容,也沒有明確開放的標準。對於網路中立性的態度,應該被視為各地方政府的科技政策。
二、多點API,少點App
這幾年在政府資料的倡議下,各地方政府陸續將各種資料以API(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意指應用程式介面,能讓民眾容易存取和查詢資料)的方式提供出來;在之前,也以預算製作了各種公眾服務的App,使用量與便利程度不一,也受到不少的質疑。新地方政府應該更進一步,統一資料格式確保互通,並且與民間合作、甚至主辦「黑客松」,讓民間的技術高手透過這些資料打造出各種網頁、App等應用(台南市今年已經舉辦過一次)。不要怕民間牟利,而要彼此協力。
三、採用開放標準公布文件
現在到各政府網站尋找文件時,好一點的會提供PDF檔案,而落後一些的則是微軟Word的ocx檔案。文件間的交錯複雜,往往讓民眾讀得撲朔迷離。國外在政府文件與學術論文出版上,已經一步步地開始改用HTML、CSS等網頁技術呈現,一方面可讓人們透過瀏覽器在任何平台上存取,另一方面也能直接輸出印刷用檔案;同時也能不受私有軟體所控制。這些資料也能透過文字轉語音朗讀提供近用性,讓閱讀障礙者也能「讀」到其內容;並且更能讓g0v等民間組織供各種延伸應用再利用。
這些建言已經由各組織倡議多年,但似乎難以跨越民間與政府間的高牆。這次選舉之後,或許各新地方政府能夠接納,讓我們的政府能夠走在科技政策的最前沿。不只是單純換個政營,而要真正有所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