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裡所有的掛曆,都暫停在同一時間:2001年5月31日,那是李永昌為紀念父親李國鼎離世的日子,「特別」翻的。
「台灣科技教父」李國鼎逝世後,原居台北市泰安街2巷3號的日式官舍將被收回,在施振榮、張忠模等商界人士響應修繕,及當時台北市文化局長龍應台奔走下,2003年1月正式被指定為市定古蹟,10年過去,終在去年正式開放,成為台北目前難得一見、未被都市開發抹滅的30年代日式官舍。
根據「市定古蹟李國鼎故居調查研究」計畫主持人張崑振教授(現任職台北科技大學建築系)考察內容,李國鼎故居約建於1930年代,與其北端齊東街日式宿舍屬「幸町職務官舍群」。當時包括幸町與東門町在內,由於是日本人居住在台的密集地,大正年間成為全國高等教育、官方機構建設的重要區域,如高等學校(師大)、第二中學校(成功高中)、城外幸町醫學專門學校(台大醫學院)等,「學校街」就此成名,陸續增建的日式宿舍也在四周形成「官舍街」。
李國鼎故居舊時地址為「台北市幸町150-3番地」,是官舍建築標準中最高等級官舍的第二種宿舍,稱「高二種建築」,建築坪數55坪內,基地面積約300坪,建築形式為木造,內裝則是日洋混和,如各房門皆相通,與牆壁、木門連成一色的「大櫥櫃」,展現日本人擅長收納的巧思。
走進玄關,中央走廊一通到底,為了因應台灣濕氣,故居特別將基座抬高,然而還得鋪上紅地毯,因為冬天時冷風會由下而上,有了地毯阻隔,走久了不怕腳冷。
李永昌說父母早年在大陸經歷戰爭,流離中不敢養育後代,直至高齡40歲才生下他。「父親退休前我就出國了,從臨沂街舊房搬進這裡時,我已經在國外念書,爸爸留在台灣努力做事。」對這棟房子最多的記憶,是在他回國以後。當時父母親年事已高,而母親(宋競雄)因身體不好,長年臥床,便在床邊擺張小桌子,方便下床吃飯,「小桌子不拿來吃飯的時候,就擺一本厚厚的聖經,他們兩個天天跪在那邊禱告,然後爸爸就坐在小桌子上讀聖經、陪伴母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