鬧市裡的生態體驗
文修公園添綠意
文/圖.孟宸
 |
|
綠草如茵的文修公園 |
|
面對全球暖化的問題,增加城市綠化面積、提升民眾節能減碳的觀念,是各先進國家的共識。台中市為提升市民的生活環境與品質,一方面大力宣導節能減碳的重要性,一方面則著手於自然生態公園的闢建,當逢甲商圈文修公園與望高寮夜景公園兩座生態公園開放後,象徵著往後台中將大量推廣自然生態公園。在節能減碳之餘,讓居住於都市的市民們隨時可以接觸到自然生態,讓蟲鳴、鳥叫再度融入我們的生活中。
寓教於樂的休憩場所
文修生態公園於2月10日啟用,以節能、減碳、生態為闢建主題,整座公園採生態工法施作,除公園基本綠美化設施(如廣場、步道、花架),還運用節能設備(風力、太陽能等綠色能源)及水資源回收循環再利用等工程技術,保持公園生生不息的永續生態。
另外,文修生態公園還引進生態(誘蝶、誘鳥)及減碳(植物吸附二氧化碳)等概念,讓園區隨著晝夜交替,呈現不同生態樣貌,提供台中市民一個寓教於樂的休憩場所。還有生態魚池、花園景觀造景,讓座落於逢甲商圈內的文修公園,成為鬧區裡的自然森林,如同逢甲商圈的肺,吐納著新鮮氣息。
文修公園範圍涵蓋福星路、西苑路、漢翔路與烈美街,長295公尺、寬93公尺,佔地2.4公頃,斥資新台幣2,500萬元興建,公園內建設包括2個生態滯洪池、太陽能光電廣場、風力發電廣場、生態溝渠、中央廣場、遊園步道(含自行車道,長263公尺)、景觀土丘、花廊架廣場等。
|
 |
|
文修公園內的生態池具滯洪功能 |
環保生態為優先考量
值得一提的是,2個生態滯洪池分上池(寬30公尺)及下池(寬60公尺),及貫穿全園的生態溝渠,作為水循環及公園表面排水集水道功能,溝渠及池岸採用拋石工法完成,有利於雨水從地表快速滲透。由於要確保滯洪池為乾淨的活水,2個生態滯洪池各設置1個濾水設備,成為獨特景觀。
公園內太陽能及風力發電續電設備,包括作為景觀照明8盞、太陽能地底燈48盞、景觀立燈28盞。太陽能及風力發電設施新穎,風力發電的風車因構造獨特更成為公園一景。
公園內保留基地原有榕樹1株,植栽種類則以原生植物為主,如火筒樹等誘蝶、誘鳥植栽為首要考量,藉以吸引蝶、鳥、昆蟲,營造公園的動物生態。生態滯洪池則種植濱水及挺水水生植物,營造生態池的植栽景觀。整個公園種植有大喬木225株、小喬木135株、草皮15,774平方公尺。
|
 |
|
公園內舒適的石階步道 |
亟待企業認養謀永續
逢甲商圈給大家的第一印象就是人多車多,商圈周邊各級學校林立,面對吵雜的鬧區,文修生態公園的啟用,讓逢甲商圈忙碌生活的民眾,能更容易沉浸在大自然的懷抱,一入園綠蔭迎面而來,包含生態森林、生態池與廣大綠地,大人漫步其中心曠神怡;莘莘學子在讀書之餘,到公園放鬆、抒壓;小朋友則能在花、草、綠樹的陪伴下,快樂、健康地成長。
昔時人們總認為公園只要多種樹就好,但是現在除了種樹,還要著重污染防治、滯洪效果以及教育功能,闢建成本相對提高許多。台中市政府規劃推廣自然生態公園,同時讓各公園兼具休閒、娛樂、健康等功能,藉以提升生活品質,礙於市府經費有限,希望開放企業認養公園,讓城市的自然生態能永續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