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與母親電子報】提供完整婦幼保健觀念,兼具實用性、權威性、知識性的婦幼專業知識。 【High Cut韓星畫報】精選一線韓星拍攝獨家攝影寫真,分析韓星時尚品味,網羅各類韓國偶像資訊、韓流新鮮貨!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專題  理財  追星  社群  Blog  哇新聞  書籤  電子書  
2011/09/21 第19期 訂閱/退訂看歷史報份直接訂閱

本期索引

 
 
看見美麗社區
婆婆媽媽的遊戲人生
廣福社區話劇社 重現失傳高甲戲

城市印象
臺中已然在望
cover
 
 

bar
婆婆媽媽的遊戲人生
廣福社區話劇社 重現失傳高甲戲

文 葉佳慧 攝影 游家桓

踏青賞花,騎馬樂;嘗梨戲水,牛稠坑……
說的不是陶淵明的桃花源,
卻跟桃花源一樣精采,
這裡,是臺中市后里區的廣福社區。

  廣福社區1
  廣福話劇社固定於每週一排演,絕少社員會曠課缺席。

說起廣福社區,外界或許印象不深,但提到「后里馬場」、「后豐鐵馬道」這兩個全臺知名的景點,就位在后里的廣福社區範圍內。廣福社區佔地遼闊,約有10公頃之大,但由於地形影響,居民大多散居在社區各處,山坡地則以種植果樹為主,社區內一半的人口由榮民、軍眷組成,其中以廣東人和福建人為多,故取「廣」東與「福」建,成為「廣福」社區名稱的由來之一。

尋找社區特色 唱跳廣福之美

這個以務農為主的社區,卻又為什麼和時髦的「話劇」有了交集?廣福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張忠雄表示,這是社區發展過程中的一個意外火花。民國94年,臺中縣文化局為了推廣社區發展,安排了社區營造亮點導覽解說與社區營造課程,參與培訓的人員必須想出自己社區的特色再介紹給其他學員,而廣福社區裡雖有美麗的風景、四季盛產的優質水果,但這些特色和其他社區相較,似乎又有些重疊,缺乏獨特性,因此這群參與培訓課程的社區媽媽,突發奇想決定用「演」的,「用說的人家記不住,但是一邊唱一邊演,看的人就很難忘記了吧!」過去一起參與創意發想的話劇社團團員蔡寶玉,回憶起當時的誤打誤撞這麼說。
所謂「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對這群婆婆媽媽來說,平常在廚房裡鍋鏟齊飛一點也難不倒她們,但要她們面對大眾說話,還沒開口雙腿就開始發抖了,更何況還要「腳來手來」的演戲呢!一開始,大家都緊張得不得了,不確定創意是否會變成災難,但是,潛力似乎就躲藏在怯懦的後方,一旦跨越了那條界線,一切都將豁然開朗。

不只是玩票 說唱樣樣精

  廣福社區2
  廣福社區舉辦手創講座,讓居民透過DIY善用回收資源。

為了讓社區的導覽解說能更活靈活現,於是這群社區媽媽開始編寫好記易懂的劇本,並製作簡單的道具,再拍攝成紀錄片播放給其他社區學員觀摩,而這看似陽春但卻表現鮮活的社區影片,意外獲得好評,大家紛紛稱讚廣福的媽媽們好有創意,於是從一開始的「玩票」性質,到後來這批成員成了「廣福話劇社」的創始社員,他們開始走訪廣福社區的各個角落,深入認識社區的產業、人文、地理等,並和地方耆老聊天,與果農、榮民話家常,而這些收集得到的材料,全都編入劇本裡。

民國94、95年,話劇社推出了以社區四季景致與農特產品為主軸的第一齣戲《戲說廣福》,民國96年則是描述社區信仰土地公的愛情故事《廣福傳奇》,民國98年的《珍愛牛稠坑》,說的是中科進駐后里後,居民亦喜亦憂,如同嫁女兒的心情,民國99年甚至把后里歷史上的大事件《墩仔腳大地震》也搬到舞臺上來。而廣福社區每年推出的年度大戲,也從一開始的室內舞臺,逐漸拉到室外成為「環境劇場」,看戲的人也因為少了臺上、臺下的隔閡,有時候還會被拉到劇場裡臨時軋一腳,看戲的和演戲的全都成了戲劇的一部分,精采又生動。

其中,話劇團於民國97年推出的《憶∼高甲戲》,更讓所有觀賞者驚豔,包含行政機關、社區團體,甚至住在廣福社區多年的居民,都透過話劇社的演出發現,原來在臺灣幾近銷聲匿跡的傳統戲曲「高甲戲」,其實就躲在后里的廣福社區等待大家來發掘,重新綻放光芒。

回味高甲戲 文武都動聽

對歌仔戲略有所知的人,一定知道「慢頭」、「緊疊仔」、「吟詩調」等曲調,而這些旋律,其實都源自高甲戲。高甲戲是以「南唱北打」的形式演出,「南唱」指的是唱腔與唱詞綺麗的南曲,「北打」說的就是北方鑼鼓打擊的聲勢與張力,文的時候細緻柔美,武的時候張揚狂烈,讓高甲戲又稱為「交加戲」,豐富的戲劇效果讓高甲戲在光復初期於中部一帶大受歡迎。

  廣福社區3
  林萬洲是臺灣碩果僅存熟悉高甲戲的藝師。

隨著時代變遷,高甲戲逐漸式微,一直到民國97年廣福社區話劇社社員在採集地方史料作為劇碼編寫的資料時才赫然發現,原來高甲戲的戲曲瑰寶王萬福老先生其嫡傳弟子林萬洲便定居在廣福社區內。從14歲開始便熟悉高甲戲的林萬洲,至今依舊難忘對高甲戲的熱情,於是在社區協會的邀請之下,林萬洲開始每週指導話劇社的社員,從曲調、身段一直到唱詞的編寫,事必躬親,而話劇社成員們的投入更令人感佩,每週一的固定團練,團員的報到率幾乎百分之百,甚至連颳颱風、下大雨都不缺席,就像團員林秋妹說的:「我們都不看八點檔了,因為高甲戲更好看!」

這天特地來參加由文建會、臺中市文化局指導,廣福社區主辦的「社區營造亮點計畫」的后里區義德社區張春蘭,同時也是后里區排舞協會理事長的她說,她久聞廣福社區話劇團的成功,而今天來到現場,看見舞臺下團員們一次又一次認真嚴謹的排練,才能有臺上的熱烈掌聲,她的內心深感佩服,也希望能把這樣的感動帶回自己的社區,讓居民都能更加認同故鄉的文化。

全員動起來 資源多力量大

  廣福社區4
  后豐鐵馬道不但建設完善且沿途風光優美。

話劇的表現是一個引子,藉由這種方式,張忠雄希望讓廣福社區的「人、文、地、產、景」五個面向發展一起提升,就像后里有最東方傳統的高甲戲,也有最西方華美的薩克斯風,這裡是最純樸快樂的農村社區,也是最現代科技的中科園區,衝突的元素可以兩相交惡,但也可以激撞出精采的火花,與其一味排斥,不如讓它成為特色,並找出突破困境帶來雙贏的方法,因此現在除了社區劇團發展有成之外,他也希望因觀光發展而來的遊客,以及中科園區帶來的新移民,都能更直接的對地方產生效益,發展協會後續或許能以類似經營合作社的模式,讓遊客直接在廣福社區、甚至是整個后里區,購買當地盛產的農作物,讓農民的辛勞不會被中間商剝削,把經濟利益留給在地居民,遊客也能買到最新鮮的產品,讓雙方的幸福感同時加乘。

「不能只有自己好,要好就要一起好。」廣福社區發展協會總幹事王文斌也強調,廣福社區從開始做社區營造就不是只想到自己,如果說廣福社區今天有一點點的知名度了,那只是個起頭,主要還是希望后里區的所有社區全都一起動起來,這樣資源才會多、力量才會大,展現出來的效果會更加乘,讓整個后里成為一個大社區,一起品嘗「共好」的成果。

TOP

 
 

bar
臺中已然在望
文 廖玉蕙 圖片提供 臺中市政府新聞局

  城市印象
  城市印象-這是個作家走逛臺中的園地,邀你穿梭字裡行間,並體驗臺中多樣風情。

城市印象
用敏銳的心,悠遊城市;
以優美的文字,書寫印象。
這是個作家走逛臺中的園地,
邀你穿梭字裡行間,
並體驗臺中多樣風情。

廖玉蕙
東吳大學中國文學博士,現任國立台北教育大學語文與創作學系教授。曾獲中山文藝獎、吳魯芹散文獎等。著有《後來》、《純真遺落》等四十餘本書。

故鄉之所以讓人如此戀戀不捨,
是太多的第一次都在這兒經驗,
無論美好或驚嚇、成長或阻絕,在在都是新鮮。
故鄉之所以讓人念茲在茲,
也常是因為這裡的親情藤蔓糾纏,理都理不清。

十七歲之前,我在如今的大臺中地區穿梭往來。先是在潭子國小讀書,接著轉學到臺中的師專附小,天天搭公路局班車前往;然後,考上臺中女中初中部,開始以火車代步;接著,高中聯考失利,幸賴二次聯招,上榜豐原中學,本來搭乘往南的火車只好轉向北方;念了一年,又轉學回臺中女中高中部。

不斷的轉學,發現城鄉的差距,鄉下人進城的自卑,形成我扞格尷尬的人際,昔日同學又含恨我的移情背棄,小學生活之於我猶如人間煉獄;中學生活,迷戀電影、小說,受困於難解的數學習題,高中落榜的鬱卒久久無法平復;母親忙碌於一家十一口的衣食,無暇他顧,往往視我的悲傷為小題大做,大加詬責。

寂寞十七 期盼遠走高飛

十七歲前的歲月,像一張沒有出口的木箱,將我密密封藏,我恍若生活在過度稀薄的空氣中,無法暢快呼吸,時時感受無比的寂寞。因此,我執意遠走高飛,選填大學志願卡時,背著父母,刻意刪掉臺中地區的學校,以為從此可以逃脫由潭子出發,在臺中、豐原轉來轉去,不出方圓一、二十公里的命定生活。

豈知人算不如天算,姻緣註定,幾年後,我嫁了個清水人,版圖拓展至西邊,雖在臺北落地生根,臺中卻一直還是我省親、休憩之所,和臺中的關係更為密切:除了是臺中的女兒,同時也成了臺中的媳婦。順著清水蜿蜒的山路,越過牛罵頭,就從婆家回到娘家。

如今,公婆仙逝、父母雙亡,臺中看似已無牽掛,我卻反倒思念日深、不時奔赴,甚至在潭子老家築起圍籬,養起游魚、種下桃柳;網架下方是母親留下的燦爛蘭花,上方葡萄攀爬、葛藤纏繞;圍籬木條上白色梔子花昂首怒放,院中含笑、桂花飄香……年紀漸長,回歸故鄉的念頭像四溢的花香,由春至冬,無不濃烈嗆人!看來,臺中不只是我生長的地方,將來很可能也是我養老、長眠之所。

戀戀不捨 生命的第一次

故鄉之所以讓人如此戀戀不捨,是太多的第一次都在這兒經驗,無論美好或驚嚇、成長或阻絕,在在都是新鮮。

第一次的朗讀比賽,猶記聲調鏗鏘的:「海峽的水,靜靜的流。上弦月啊月如勾!勾起了恨,勾起了仇……」的迴腸盪氣,這是潭子國小二年級時的事,從此相關的競賽幾乎無役不與,一直發展出如今的一年百餘場公開演講;第一次的作文張貼在教室後方的布告欄上,題目是:「毘盧寺郊遊」,我援筆寫下:「火車經過石子纍纍的大甲溪……」,老師在「石子纍纍」四字旁圈出了美麗的圈圈,於是繽紛的藻繪開始闖入字裡行間,直到如今,同時撰寫三個專欄、出版專書四十餘冊,甚至廁身所謂的「作家」之林,真是始料未及;第一封收到的情書在高一那年的抽屜裡發現,啟蒙了少女情懷,其後,一路坎坷纏綿,終至落腳清水人家,如今終也兒女成行。

第一次與死亡照面則是鄰居熱情的大哥哥在入伍三個月後的黃昏被運回的冰冷屍體,猶記當時乍見時的震撼驚惶,一連多日難以釋懷,接著親人慢慢相繼過世,現在才逐漸能以平常心看待;而第一次發現人間的不公不義則是鄰居叔叔被誣指為小偷,警察將他屈打成招後的個把月後,竊賊因為再度行竊失風被捕,叔叔卻沒有得到一聲的道歉或任何的補償,只能跛著腳、折了手地自認倒楣。風聲鶴唳的環境裡,許多人無端從人間蒸發,想來好不駭人。然後,整個時代經過翻天覆地的改變:戒嚴解除,資訊流通,我們終於擁有更民主自由的社會,而我也因之常常秉持筆削大義,企圖用文字尋找社會公義。

血濃於水 遠方即故鄉

故鄉之所以讓人念茲在茲,也常是因為這裡的親情藤蔓糾纏,理都理不清。

父母雖然去了遠方,兄弟姊妹卻仍血濃於水。小時候,我們彼此追打、吵架,怨恨父母偏心,決心長大後誓不兩立;然而,翅膀硬了、飛了,最終忽然發現沒了爹娘後,只能彼此倚賴,相濡以沫,才能止痛療傷,你輕易就能看到對方眼眸中映照出的思念和繾綣。

十七歲時的夢想─有個溫暖的肩膀可以靠著流淚,有群知心的朋友可以勾肩搭背,有個沒有恐懼的地方可以任意徜徉。所以,我決定勇敢離開臺中,遠走高飛,於是,用柔性方式革命,實現看似無法實現的夢。然後,走著、走著,夢想終於變成理想。童年孤獨的感受經過文字的爬梳,成為我為人師表時的警惕;幼年時無依的心情反覆咀嚼 ,教會我和兒女站在同一邊;少年時看到的不公不義穿過文字, 型塑我好打抱不平的個性。透過文學,我找到讓生活更容易的方法。而多年來,我耽溺於外地的流浪,如今卻眼眸時時回望故鄉,因為確知我所追求的遠方,其實就在離我最近的故鄉。

高速公路上開車經過火焰山後,天色瞬間由陰轉晴,臺中已然在望。

TOP

 
  完整文章請見:《悅讀大臺中》九月號NO.6  
  訊息公告  
 
體貼爸媽,從健康的一餐開始!
爸媽的每一餐,都應該細心準備!我們特別幫讀者整理出10堂必修課,讓你快速學會如何替爸媽的飲食健康把關,讓辛苦大半輩子的他們,享有健康無憂的舒適晚年。

蟬的生態行為
台灣全年都可以看到成蟬,大多數的蟬在夏、秋天產卵,卵孵化成幼蟲需經過一年的幼蟲期才會羽化成蟬。但你知道蟬在羽化過程中,會因受到驚嚇而噴尿嗎?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paper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city | blog | jo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