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接近完美
陳嵐舒廚藝驚豔世界
文 然靈 攝影 羅友辰
|
|
|
陳嵐舒認為美食一定要讓人感到驚喜。 |
陳嵐舒以精湛的廚藝,為臺灣進行另類外交,
真真切切地邁向國際,用獨一無二的價值,
向世界描繪出臺灣另一種風華。
冬日的陽光不慍不火,暖暖曝著美術館綠園道的幽靜,來到位於存中街與華美街口的樂沐法式餐廳,這棟時尚典雅的米白色4層樓建築,正是榮獲法國知名莊園城堡組織Relais & Chateaux評選,與160名世界名廚並列「傑出主廚」的臺灣之光--陳嵐舒的夢想孵育之地,亦是中臺灣美食的新地標。
樂沐(Le Mout)於民國97年12月開幕,餐廳成立甫3年,就通過Relais & Chateaux 2012評選,於民國100年年底正式掛上組織徽章,成為全臺唯一通過評鑑的「傑出餐廳」。主廚陳嵐舒更是全球首位、以法式料理受Relais & Chateaux肯定為「傑出主廚」的華人,同時也是全世界第一位獲得該榮譽的亞裔女主廚!陳嵐舒以精湛的廚藝為臺灣進行另類外交,真真切切地邁向國際,用獨一無二的價值,向世界描繪出臺灣另一種風華。
吃出夢想 赴法美學藝
民國70年次的陳嵐舒出生於臺北,上了國中後因母親至香港工作,搬至臺中與舅舅一家人同住,每當舅媽在廚房烹飪時,她總喜歡在一旁觀摩,也因此啟發了廚藝細胞。從小學3年級起,她就愛看著食譜學做菜,國中更愛做甜點,高中聯考前,還曾請假到臺北上烘焙課。臺中女中畢業後,她考上臺大外文系,常常會在宿舍小試身手,做蛋糕甜點請同學品嘗,就這麼「吃」出夢想來。
|
|
|
樂沐的廚房空間分工精細。 |
大學畢業後,陳嵐舒在家人的支持下到法國藍帶廚藝學校留學,並進入知名的宮廷飯店「克里雍點心坊」(Hotel du Crillon)實習,雖然每天工作長達15小時以上,但她一抽空便趕緊利用時間練習做甜點,透過不斷地實作一次次測試溫度、溼度,只為了讓自己的廚藝技術日益精進。
學習廚藝技巧之外,陳嵐舒受到餐廳主廚尚.方斯華.皮耶吉(Jean Francois Piege)的啟迪,從法文的「Haute Cuisine」一詞來看,直譯的意思就是「高級料理」,當然不只是指在價位上,而是在創作,以及每個細節層次的堆疊上極盡花費心思的料理。
陳嵐舒實習完後,進入知名的法國斐杭迪高等廚藝學校(ESCF-Ferrandi),從甜點轉進烹飪領域,更以第一名成績畢業,考取法國專業廚師證書。離開待了3年多的法國之後,為了實現開店的心願,她申請到美國加州那帕谷全球前3名的米其林三星餐廳「The French Laundry」學習廚房管理,深受名廚湯瑪斯•凱勒(CThomas Keller)的啟發和影響,謹記著「努力接近完美」的料理精神,讓她即使每天工作長達18個小時,整個人卻似乎無時無刻都沉浸在追求完美的亢奮中,回臺後也成了難以戒掉的癮。
|
|
|
在優雅的空間品賞美食是一大樂事。 |
精細分工 呈現完美料理
一進入樂沐4樓的廚房,溫暖的食物香氣撲鼻而來,多達22位的廚師與工作人員正忙得不可開交,只見挽著髮髻、身形纖細的陳嵐舒在擺盤區、冷熱前菜區、肉區、魚區、甜點區等六大不同的工作站穿梭著,敬業而嚴肅地用法語下達指令。除了精細的分工,法式料理精緻到每樣食材都必須方丁一致;在0.3cm、0.4cm、0.5cm之間,丈量出食材的形貌,所以陳嵐舒說:「如果看到廚師正拿著尺具測量配菜,不要覺得驚訝!」將食材以最美好的方式呈現,才能體驗法式料理的精緻,吹毛求疵的不只是美觀,更要精準的掌握烹調的熱度與食物口感,堅持挑剔,只為如實傳達食材與土地、人文的緊密情感。
環顧潔淨明亮的廚房,還可發現時鐘下方貼著斗大標語「Sense of Urgency」,提醒廚師們精確掌握時間,因為法式料理從開胃小點、3道前菜、2道主菜,中間還多1道冰沙,還有最後的主甜點至飲料,如此繁複的菜單不容因任何程序錯誤而耽擱。冷藏庫門上標寫著「Respect For Food,For Customers,For Yourself」,尊重食物、尊重顧客、尊重自己,也是陳嵐舒給自己和廚師們的座右銘。
|
|
|
陳嵐舒在六大不同的工作站穿梭著,敬業地用法語下達指令。 |
突破傳統 尋找在地味
每45天換一次菜單,並隨著時令與季節做變更,陳嵐舒也將臺灣的食材大量運用到法式料理中。在法國,葡萄酒的語言中,「Terroir」土壤一詞,傳達著由土地衍生出的無可取代和獨特。因為陽光、空氣、雨水、土質、溫度、坡度……只轉過一個方塊就可能有所不同,外人眼中的細微差別,在釀造葡萄酒上卻有天壤之別,也成就了每一個莊園絕無僅有的傑作。
懷著相同的信念,陳嵐舒也逐步耕耘出自己的 「Terroir」,結合臺灣這塊土地上的不同文化碰撞出驚人的細緻美感。不論是新鮮直送的青殼烏骨雞蛋、南投農園清晨現摘的小蘿蔔、市集裡尚帶著砂土的當歸根葉,還是東北角野釣的白馬頭魚,遇上矜貴珍稀的佩里戈松露、奧賽嘉魚子醬,或是柔嫩如凝脂的頂級和牛……不斷探索質地、味覺與各種感官的交錯衝擊。
|
|
|
陳嵐舒以教學相長的方式培養團隊。 |
陳嵐舒創作出專屬於臺灣的法式料理,例如「金牌和牛板腱,秋天花園沙拉與黑豆」,主菜以牛肉搭配香甜溫潤的紫糯米,加了高湯和香草去烤,讓秋天的氣息有了滋補的感覺。再如今年回顧套餐的甜品「草蓆中的珍珠」(LM Pearl in Straw Mat);係以地瓜編成雅致的方塊盒,內砌洛神花加酸梅做成的慕斯,盒內的糖球裹著艾草冰淇淋,就像是珠寶盒中放置一粒飽滿渾圓的大珍珠,用的都是臺灣的食材。從視覺來看,整個組合不會讓人覺得「臺」,但又象徵了臺灣料理的精神,打開香氣中帶著甜味的地瓜方塊盒,就是驚喜!
法式料理 扎根臺灣
陳嵐舒認為美食就是「吃了會很開心,帶給人感動」。她信仰法式料理的精髓,又不甘於傳統的框架,如她所言:「我總在思緒遊蕩間拼湊關於味覺的地圖……想讓它屬於自己、屬於這塊土地。因而每道菜的誕生,似是標註了生命中每個階段的輾轉與微妙,又像是在尋找自我的旅程中落下的一枚足跡。」
|
|
|
在地的食材,也可烹調出法式美食的精髓。 |
從踏上廚師養成之路到打造心目中的理想餐廳,陳嵐舒從籌備規劃到餐具或設計菜單,她都嚴格要求每個細節,並天天在廚房親自督軍。回顧美國學習廚房管理與制度期間,陳嵐舒驚嘆:「原來廚房可以這麼有效率!」在法國巴黎當時以奢華料理聞名的Les Ambassadeurs 大使餐廳裡,有18人同時工作的廚房,平日卻只處理40人左右的來客數;但在美國The French Laundry,真正出餐的只有10個廚師,卻可以出到70個人的餐點,而且每天換菜單,廚房管理分工和食物創意給予她很大的啟發。
陳嵐舒說,臺灣目前的餐飲學校對於西餐的訓練尚未專精於法國料理這一塊,而她希望進入樂沐工作的廚師放下一切重新學習。她也以教學相長的方式培養團隊,讓工作結合教育,透過與廚師的互動彼此成長,如同樂沐(Le Mout)法文原意:靜待發酵成酒的葡萄汁液,從最源頭的質樸自然,點點滴滴地醞釀,等待歲月賦予成熟甘美,夢想粲然多姿的未來。讓樂沐「不只是臺中的樂沐,而是臺灣的樂沐」,老饕可以不用到巴黎,就能帶著味蕾去旅行,體會幸福滋味的感動!
TO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