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農友好麻吉
植物神醫蔡東纂
文/李政青;攝影/羅友辰、李政青
蔡東纂早年作研究時曾因測試農藥,四次中毒昏迷送醫,
他深感農藥之害,決定致力推廣減用農藥、肥料的安全農業。
他花了十八年,研究出一種可以促進植物根系生長、減低病蟲害、增加肥料吸收的「益菌」,
可以替代和減少農藥的使用,被稱為「蔡18菌」,成為農民的救星。
一向視農友如親的蔡東纂,熱情分享他的知識和經驗,幫助農民對抗病蟲害,不僅提升收益,
也有助恢復大地的健康,因此被台灣農民奉為「現代神農」。
|
|
下課十分鐘,農民們帶著自家的作物圍著蔡東纂老師諮詢,面對各種題問,蔡老師一一幫農民「開藥單」,迅速解決農民的問題。
|
|
你看這個書,」中興大學植病系教授蔡東纂開心的敲敲他的農民講堂專書,「封面經過特別處理,讓農友可以蓋泡麵、當鍋墊,水不會沾上去。」接著他又翻翻內頁,「這是菊版的,不是銅版紙喔,所以價格很貴,因為農民手很粗,這個比較好翻。」為了不讓農友花很多時間看字,書裡還放了大量彩色圖片。算算成本,一本書全彩印刷加上紙張、線裝的錢就高達新台幣800元,全都是蔡東纂自己掏錢買單。
總是手拿菸斗、一身輕便的蔡東纂看來瀟灑,只要談到農民,心思卻細膩如髮。
不在學校,就在果園
他每天早上六點抵達研究室,有時農友已經站在外頭等候,一進去往往忙到吃過晚餐才回家。數數一年在家吃飯的時間,不會超過兩次,過年期間也不例外。農民知道他的習慣,經常煮好飯帶到研究室找他,「大家都怕我餓死在裡面。」
不在研究室,就在果園,或往果園的路上。問他怎麼不帶太太一起去園子走走?「唉,常常農民有問題,我電話掛掉三分鐘之內就出門了。」農民有困難,他總是放在心上,不解決連覺都睡不好。「有的打電話來說,這次如果種不起來,小孩就沒有註冊費了,聽了很難過,趕快過去。」
蔡東纂家裡從小務農,原本考上醫學系,卻擔心家裡繳不出學費,乾脆轉念植物病理系。「一路上我遇到很多好老師,對我影響很大。」他到現在還念著許多老師的好。有的老師看他們在研究室待很晚,晚上十一點還帶回家請師母煮飯。有的老師退休多年後,還忍不住想著自己可以怎麼改變,會教得比以前更好。「他們退休了還一直想要精進,我能夠浪費時間嗎?」蔡東纂說。
踏入學術圈三十六年,蔡東纂幾乎一直保持這樣的生活型態。剛開始農民碰到困難時,他常常不知道怎麼辦,帶回研究室找不出方法就到處問人。四十幾歲當上副教授後,他下定決心從頭學,水分、花粉、土壤、肥料、果樹、蔬菜,只要有課就去上,從台大、中研院的課,到日本、美國、英國甚至以色列都跑過。參加完研討會,還要去附近的農場學,就這麼跑了七、八年,「那時真的是三藏取經。」
|
|
常常一通電話,蔡老師就會趕到果園為農民解決困擾已久的問題。(圖片提供╱謝哲裕)
|
|
研究出一種果樹仙丹
著名的「蔡18菌」就是這個時期的研究成果。這是一種好氧性腐生菌,蔡東纂發現這種菌能夠有效抑制線蟲所引起的病害以及土壤中的有害菌,還可以產生十七種有效胺基酸提供植物養分,促成轉色、提升風味。由於開根效果極佳,能夠提升產量,備受農民青睞。
曾有農民種植茂谷柑,每批都有八成裂果,賣相不好,光肥料錢都不夠。用了「蔡18菌」之後,裂果改善,收成九十幾萬元。還有種植甜柿的農民本來每年要花八十幾萬元買肥料,使用「蔡18菌」第二年之後,一包肥料都用不到,產量還從七萬粒增為二十萬粒。
「蔡18菌」如此神奇,卻只是蔡東纂的眾多發現之一。「我大一進來就在微生物的領域轉,博士論文的主題就是把微生物用在農業上。」前前後後,他總共研究了一萬八千多種微生物,最後留下四十八種,「蔡18菌」是其中之一,近年來名聲同樣響亮,可以促進植物生長的「谷特菌」(取自「good」諧音),也是「蔡18菌」系列的一員。
經過實驗,蔡東纂找出每種菌的特色。有的對特定作物的病蟲害有防制作用,有的可以促進植物生長。「像有些水果不大,給它一個會大的菌;有的葉子很少,給另一個菌就變多了。」依照強度,他還分成四個等級。目前使用的都是第三、第四級,較強的第一、二級還沒拿出來用過。
|
|
自農民講堂開講以來,總是座無虛席,有農民特地從屏東趕來上課,只因為台灣只有一個蔡東纂。
|
|
推廣安全高品質的農業管理模式
這些菌是蔡東纂幫助農民的利器。從小在農村長大,他十分疼惜農民的辛苦,常投資一堆不見得有好的收成,好不容易種出來了,經過層層盤商也賺不到多少錢。他認為,這當中的癥結就是農民普遍欠缺正確的農業經營管理知識,只知道猛噴農藥、肥料,但施用時機不對,果樹沒有長好、收成不佳,損害健康,生態也遭到破壞,再加上天然災害侵襲,賺到錢自然不多。
農友黃以林對此就有深刻感觸。認識蔡東纂之前,農作物只要有什麼問題,他就跑農藥行,「就像感冒去成藥行抓藥一樣,講個症狀就全部配好給你。」買回來的農藥當然有效,但到底是哪幾種農藥的作用,他們也搞不清楚,「反正農藥行就跟你說這個要加、那個也要加。」
在中興大學農業推廣中心擔任主任期間,蔡東纂和團隊研發出一套經營農業的模式,稱為「農藥肥料減量之安全高品質管理模式」,能夠有效幫助農民種出安全高品質的作物。例如每次採收之後就要利用液肥補充樹力、蓄積養分、擴充根系,幫果園「坐月子」。接著修剪果園,利用少葉、少枝、無花、無果時期,使用廣效性藥劑,去除園區內百分之九十以上病蟲害源。肥培設計則是依照少量多次的原則設計用肥策略,達到適時、有效、減量的目標。
照著這個做法,農民的園子不管狀況多糟,最後都能重獲豐收。農友陳進忠種水蜜桃,剛開始遇到平地水蜜桃的最大殺手──流膠病,四處問人、跑農藥行都難以根治,到了八八風災,簡直是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新種的樹苗本來有一個人高,全部被風吹得東倒西歪,奄奄一息。他上網發現「蔡18」的部落格,留言詢問,隔天就得到蔡東纂的回覆,他照著方法一步步做,最後五十幾棵水蜜桃樹全部救活。
蔡東纂的種植方式也被稱為「優根農法」。「根本根本,植物生長之本,」他在上課時不停強調,植物的根系可以吸收並儲存養分,製造植物的生長賀爾蒙。根系長得好,植株就健康,抗病性強,農藥用量少,果實反而長得好。
他曾經做過比較,有位農民在四分地上種植高接梨,原本九個月內,肥料花費58,000元,農藥花費近18,000,採用蔡東纂的做法種植後,隔年同期九個月內,肥料花了12,000元,農藥則降至6,600元,效益明顯。許多人以這個方法種植久了,農藥、化肥幾乎用不到。
|
|
農夫噴灑液態的「蔡18菌」,以利葉片吸收。
|
|
指導農民學生遍布全台
在許多農民心中,蔡東纂簡直就是位「植物神醫」,求診者絡繹不絕。中興大學的同事發現,每個月總有幾個問題是農民會重複提問的,乾脆把大家找來一起上課。於是定期在週末於中興大學校內開設「農民講堂」,從四十位左右的學生開始,變成一百多、兩百多、三百多人,現在則擴大為台中市府內固定開課的「農民大學堂」。上課的農民遍布全台,早上九點的課,還有人特地從台北、屏東、台東,甚至離島趕來。
為了有效推廣安全高品質的農業生產管理模式,照顧更多農民,2009年,蔡東纂出面籌組「台灣安全高品質農業推廣協會」,「我希望給農民全世界最好的農業資訊,解決他們的問題。」協會將會友依照栽種作物分為二十六個組別,每個組選出組長、分區長、書記及業務執行長,以學長姐的方式,讓各組老幹部將各項優良技術傳承至新進菜鳥。「我跟他們講,一定要花心思教,不能藏私,因為我以前也是這樣教你們的。」
蔡東纂不但關心農民種得好不好,也關心他們的生計,想盡辦法幫他們提高收益。像檸檬夏天產量高,價格便宜,於是他教導農民改變種植技術,可以在冬天種出檸檬,價格可以從20元變90元。農友陳進忠在蔡東纂介紹下,現在另外種植新疆哈密瓜,「和市面上的網紋香瓜不同,肉質脆脆的又很細嫩。」這種瓜不好種,容易得蔓枯病,一染病整個植株就報廢了。但照著蔡東纂的教法,他第一年就種成功,一台斤批發價可以賣到150元,和溫室網紋香瓜平均三、四十元的價格相差甚大。
視林間田野為修行道場
教授農業知識的同時,蔡東纂不時從心靈層面感化農民:「你的田就是你修行的道場」、「消費者吃到你用慈悲心栽培的作物是種福氣」、「林間清風、石上清流,如果把地、把水都汙染完了,哪裡感受得到?」聽得台下農民頻頻點頭。
對蔡東纂來說,這更像自己在人世間的修行。他輔導農民,不收錢;外國公司捧著大把銀子要跟他買專利,不賣,最後在國內找了一家願意以低廉價格販售的公司做技轉。「我要給農民賺錢,不是給企業家的。」他最開心的是看到農民生活好轉,「很多年輕人以前騎機車載女朋友來找我,現在都開休旅車帶太太、小孩來。」不少農民賺了錢想要答謝他,蔡東纂都趕緊把支票塞回去,叫他們繼續買地種東西。
「我曾經發一個願:『家家有燈火,燈火裡有個溫馨的家庭。』」蔡東纂說著說著開始撥動手上念珠:「我希望把研究應用在農民,承受五百年的風吹、五百年的雨打、五百年的日曬,當一座橋梁,只求農民從橋上走過就好。」
|
|
植物神醫蔡東纂。 |
|
蔡東篡小檔案
▲學歷
中興大學植物病理系學士、碩士
台灣大學農學博士
▲經歷
中興大學植物病理系助教、講師、副教授、教授、系主任
國際作物線蟲研究與防治計畫(CNRCP)台灣區合作委員
中興大學農學院農業推廣中心主任
中興大學國際農業中心主任
台灣安全高品質農業推廣協會理事長
▲專長
1.線蟲學
2.花卉病學
3.植物組織培養
▲研究成果
1.建立台灣最齊全之植物線蟲資料庫。
2.研發出植物線蟲快速檢測法。
3.建立台灣主要經濟性植物病原線蟲蟲源繁殖、保存之隔離體系, 自試管、溫室盆缽以迄田間小區。
4.研發線蟲生物製劑LT-M,並已成功應用於田間,防治柑桔、番石榴、梨、苦瓜、西瓜及花卉等之線蟲衰弱病。
▲著作
1.農民講堂─瓜類篇
2.農民講堂─番茄篇
TO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