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師輕鬆讀】提供投資理財、經營管理、趨勢與網路、企業名人的世界觀點,擁有效度、廣度、深度三效學習! 【數位閱讀電子報】給您無重量的閱讀!每月送上最新鮮的電子書訊息,最hito的作家專訪,來場閱讀新革命!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財經  追星  NBA台灣  udn部落格  udnTV  讀書吧  
2015/05/13 第207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封面故事
台灣農友好麻吉 植物神醫蔡東纂
創業經濟
兩個女生掀起創業革命 好伴!與你作伴

 

cover
 
 
 

台灣農友好麻吉
植物神醫蔡東纂

文/李政青;攝影/羅友辰、李政青

蔡東纂早年作研究時曾因測試農藥,四次中毒昏迷送醫,
他深感農藥之害,決定致力推廣減用農藥、肥料的安全農業。
他花了十八年,研究出一種可以促進植物根系生長、減低病蟲害、增加肥料吸收的「益菌」,
可以替代和減少農藥的使用,被稱為「蔡18菌」,成為農民的救星。
一向視農友如親的蔡東纂,熱情分享他的知識和經驗,幫助農民對抗病蟲害,不僅提升收益,
也有助恢復大地的健康,因此被台灣農民奉為「現代神農」。

 
植物神醫蔡東纂1
下課十分鐘,農民們帶著自家的作物圍著蔡東纂老師諮詢,面對各種題問,蔡老師一一幫農民「開藥單」,迅速解決農民的問題。

你看這個書,」中興大學植病系教授蔡東纂開心的敲敲他的農民講堂專書,「封面經過特別處理,讓農友可以蓋泡麵、當鍋墊,水不會沾上去。」接著他又翻翻內頁,「這是菊版的,不是銅版紙喔,所以價格很貴,因為農民手很粗,這個比較好翻。」為了不讓農友花很多時間看字,書裡還放了大量彩色圖片。算算成本,一本書全彩印刷加上紙張、線裝的錢就高達新台幣800元,全都是蔡東纂自己掏錢買單。

總是手拿菸斗、一身輕便的蔡東纂看來瀟灑,只要談到農民,心思卻細膩如髮。

不在學校,就在果園

他每天早上六點抵達研究室,有時農友已經站在外頭等候,一進去往往忙到吃過晚餐才回家。數數一年在家吃飯的時間,不會超過兩次,過年期間也不例外。農民知道他的習慣,經常煮好飯帶到研究室找他,「大家都怕我餓死在裡面。」

不在研究室,就在果園,或往果園的路上。問他怎麼不帶太太一起去園子走走?「唉,常常農民有問題,我電話掛掉三分鐘之內就出門了。」農民有困難,他總是放在心上,不解決連覺都睡不好。「有的打電話來說,這次如果種不起來,小孩就沒有註冊費了,聽了很難過,趕快過去。」

蔡東纂家裡從小務農,原本考上醫學系,卻擔心家裡繳不出學費,乾脆轉念植物病理系。「一路上我遇到很多好老師,對我影響很大。」他到現在還念著許多老師的好。有的老師看他們在研究室待很晚,晚上十一點還帶回家請師母煮飯。有的老師退休多年後,還忍不住想著自己可以怎麼改變,會教得比以前更好。「他們退休了還一直想要精進,我能夠浪費時間嗎?」蔡東纂說。

踏入學術圈三十六年,蔡東纂幾乎一直保持這樣的生活型態。剛開始農民碰到困難時,他常常不知道怎麼辦,帶回研究室找不出方法就到處問人。四十幾歲當上副教授後,他下定決心從頭學,水分、花粉、土壤、肥料、果樹、蔬菜,只要有課就去上,從台大、中研院的課,到日本、美國、英國甚至以色列都跑過。參加完研討會,還要去附近的農場學,就這麼跑了七、八年,「那時真的是三藏取經。」

 
植物神醫蔡東纂2
常常一通電話,蔡老師就會趕到果園為農民解決困擾已久的問題。(圖片提供╱謝哲裕)

研究出一種果樹仙丹

著名的「蔡18菌」就是這個時期的研究成果。這是一種好氧性腐生菌,蔡東纂發現這種菌能夠有效抑制線蟲所引起的病害以及土壤中的有害菌,還可以產生十七種有效胺基酸提供植物養分,促成轉色、提升風味。由於開根效果極佳,能夠提升產量,備受農民青睞。

曾有農民種植茂谷柑,每批都有八成裂果,賣相不好,光肥料錢都不夠。用了「蔡18菌」之後,裂果改善,收成九十幾萬元。還有種植甜柿的農民本來每年要花八十幾萬元買肥料,使用「蔡18菌」第二年之後,一包肥料都用不到,產量還從七萬粒增為二十萬粒。

「蔡18菌」如此神奇,卻只是蔡東纂的眾多發現之一。「我大一進來就在微生物的領域轉,博士論文的主題就是把微生物用在農業上。」前前後後,他總共研究了一萬八千多種微生物,最後留下四十八種,「蔡18菌」是其中之一,近年來名聲同樣響亮,可以促進植物生長的「谷特菌」(取自「good」諧音),也是「蔡18菌」系列的一員。

經過實驗,蔡東纂找出每種菌的特色。有的對特定作物的病蟲害有防制作用,有的可以促進植物生長。「像有些水果不大,給它一個會大的菌;有的葉子很少,給另一個菌就變多了。」依照強度,他還分成四個等級。目前使用的都是第三、第四級,較強的第一、二級還沒拿出來用過。

 
植物神醫蔡東纂3
自農民講堂開講以來,總是座無虛席,有農民特地從屏東趕來上課,只因為台灣只有一個蔡東纂。

推廣安全高品質的農業管理模式

這些菌是蔡東纂幫助農民的利器。從小在農村長大,他十分疼惜農民的辛苦,常投資一堆不見得有好的收成,好不容易種出來了,經過層層盤商也賺不到多少錢。他認為,這當中的癥結就是農民普遍欠缺正確的農業經營管理知識,只知道猛噴農藥、肥料,但施用時機不對,果樹沒有長好、收成不佳,損害健康,生態也遭到破壞,再加上天然災害侵襲,賺到錢自然不多。

農友黃以林對此就有深刻感觸。認識蔡東纂之前,農作物只要有什麼問題,他就跑農藥行,「就像感冒去成藥行抓藥一樣,講個症狀就全部配好給你。」買回來的農藥當然有效,但到底是哪幾種農藥的作用,他們也搞不清楚,「反正農藥行就跟你說這個要加、那個也要加。」

在中興大學農業推廣中心擔任主任期間,蔡東纂和團隊研發出一套經營農業的模式,稱為「農藥肥料減量之安全高品質管理模式」,能夠有效幫助農民種出安全高品質的作物。例如每次採收之後就要利用液肥補充樹力、蓄積養分、擴充根系,幫果園「坐月子」。接著修剪果園,利用少葉、少枝、無花、無果時期,使用廣效性藥劑,去除園區內百分之九十以上病蟲害源。肥培設計則是依照少量多次的原則設計用肥策略,達到適時、有效、減量的目標。

照著這個做法,農民的園子不管狀況多糟,最後都能重獲豐收。農友陳進忠種水蜜桃,剛開始遇到平地水蜜桃的最大殺手──流膠病,四處問人、跑農藥行都難以根治,到了八八風災,簡直是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新種的樹苗本來有一個人高,全部被風吹得東倒西歪,奄奄一息。他上網發現「蔡18」的部落格,留言詢問,隔天就得到蔡東纂的回覆,他照著方法一步步做,最後五十幾棵水蜜桃樹全部救活。

蔡東纂的種植方式也被稱為「優根農法」。「根本根本,植物生長之本,」他在上課時不停強調,植物的根系可以吸收並儲存養分,製造植物的生長賀爾蒙。根系長得好,植株就健康,抗病性強,農藥用量少,果實反而長得好。

他曾經做過比較,有位農民在四分地上種植高接梨,原本九個月內,肥料花費58,000元,農藥花費近18,000,採用蔡東纂的做法種植後,隔年同期九個月內,肥料花了12,000元,農藥則降至6,600元,效益明顯。許多人以這個方法種植久了,農藥、化肥幾乎用不到。

 
植物神醫蔡東纂4
農夫噴灑液態的「蔡18菌」,以利葉片吸收。

指導農民學生遍布全台

在許多農民心中,蔡東纂簡直就是位「植物神醫」,求診者絡繹不絕。中興大學的同事發現,每個月總有幾個問題是農民會重複提問的,乾脆把大家找來一起上課。於是定期在週末於中興大學校內開設「農民講堂」,從四十位左右的學生開始,變成一百多、兩百多、三百多人,現在則擴大為台中市府內固定開課的「農民大學堂」。上課的農民遍布全台,早上九點的課,還有人特地從台北、屏東、台東,甚至離島趕來。

為了有效推廣安全高品質的農業生產管理模式,照顧更多農民,2009年,蔡東纂出面籌組「台灣安全高品質農業推廣協會」,「我希望給農民全世界最好的農業資訊,解決他們的問題。」協會將會友依照栽種作物分為二十六個組別,每個組選出組長、分區長、書記及業務執行長,以學長姐的方式,讓各組老幹部將各項優良技術傳承至新進菜鳥。「我跟他們講,一定要花心思教,不能藏私,因為我以前也是這樣教你們的。」

蔡東纂不但關心農民種得好不好,也關心他們的生計,想盡辦法幫他們提高收益。像檸檬夏天產量高,價格便宜,於是他教導農民改變種植技術,可以在冬天種出檸檬,價格可以從20元變90元。農友陳進忠在蔡東纂介紹下,現在另外種植新疆哈密瓜,「和市面上的網紋香瓜不同,肉質脆脆的又很細嫩。」這種瓜不好種,容易得蔓枯病,一染病整個植株就報廢了。但照著蔡東纂的教法,他第一年就種成功,一台斤批發價可以賣到150元,和溫室網紋香瓜平均三、四十元的價格相差甚大。

視林間田野為修行道場

教授農業知識的同時,蔡東纂不時從心靈層面感化農民:「你的田就是你修行的道場」、「消費者吃到你用慈悲心栽培的作物是種福氣」、「林間清風、石上清流,如果把地、把水都汙染完了,哪裡感受得到?」聽得台下農民頻頻點頭。

對蔡東纂來說,這更像自己在人世間的修行。他輔導農民,不收錢;外國公司捧著大把銀子要跟他買專利,不賣,最後在國內找了一家願意以低廉價格販售的公司做技轉。「我要給農民賺錢,不是給企業家的。」他最開心的是看到農民生活好轉,「很多年輕人以前騎機車載女朋友來找我,現在都開休旅車帶太太、小孩來。」不少農民賺了錢想要答謝他,蔡東纂都趕緊把支票塞回去,叫他們繼續買地種東西。

「我曾經發一個願:『家家有燈火,燈火裡有個溫馨的家庭。』」蔡東纂說著說著開始撥動手上念珠:「我希望把研究應用在農民,承受五百年的風吹、五百年的雨打、五百年的日曬,當一座橋梁,只求農民從橋上走過就好。」

 
植物神醫蔡東纂5

植物神醫蔡東纂。

蔡東篡小檔案

▲學歷
中興大學植物病理系學士、碩士
台灣大學農學博士
▲經歷
中興大學植物病理系助教、講師、副教授、教授、系主任
國際作物線蟲研究與防治計畫(CNRCP)台灣區合作委員
中興大學農學院農業推廣中心主任
中興大學國際農業中心主任
台灣安全高品質農業推廣協會理事長
▲專長
1.線蟲學
2.花卉病學
3.植物組織培養
▲研究成果
1.建立台灣最齊全之植物線蟲資料庫。
2.研發出植物線蟲快速檢測法。
3.建立台灣主要經濟性植物病原線蟲蟲源繁殖、保存之隔離體系, 自試管、溫室盆缽以迄田間小區。
4.研發線蟲生物製劑LT-M,並已成功應用於田間,防治柑桔、番石榴、梨、苦瓜、西瓜及花卉等之線蟲衰弱病。
▲著作
1.農民講堂─瓜類篇
2.農民講堂─番茄篇

TOP

 
 
 

兩個女生掀起創業革命
好伴!與你作伴

文/葉佳慧;攝影/游家桓

打開大門,沖一杯好咖啡,按下選好的音樂,搭配今天的心情。
三三兩兩,不同的「好伴」走進了工作間,大家親切招呼,各自工作,
少去競爭關係,多的是各自不同專業領域彼此的靈感激盪,
而這夢想中的工作環境與情節,
正在台中舊城區的「好伴」共同工作空間,如實發生,正在Happen……。

 
創業經濟1

台中舊城區的「好伴」共同工作空間。

你認為要有多大年紀,才適合創業?需要累積多少資歷與後盾,才能成就理想的實踐?張佩綺與邱嘉緣在大學畢業後,經過一年的構思與鋪陳,決定跳脫傳統的就業之路,告別朝九晚五的職場生活,認為對於社會的關懷,應該要走向親身實踐,於是創業,成了她們破釜沈舟的選擇。那一年,他們才二十三、二十四歲。

課堂內的理想 課堂外勇敢實踐

「好伴駐創與共同工作室」的發生,來自於邱嘉緣與張佩綺在大四時共同修習的一門課。當時就讀台大社會系的邱嘉緣與主修財務金融的張佩綺,因為一起選修了台大教授陳東升開設的「社會經濟組織創新與設計」,學習以社會創新的方式用專案解決社會問題,當時在理論與實作並重的引導下,同組的八人小組成功打造出台大社會系「屋頂農園」的專案,自此奠定張佩綺與邱嘉緣兩人日後創業的共同核心價值與合作默契。

因為教育背景,也因為個人特質與生命理想,邱嘉緣與張佩綺的創業之路,一開始就走進了絕大多數人並不熟悉的「社會創新」領域;單是這四個字,從字面上並不容易立刻解讀其內涵與意義。社會系畢業的邱嘉緣解釋:「社會創新大抵是以社會需求為出發,例如文化、教育、經濟、環境……等各種問題,因為無法以目前慣行模式做到全面照顧,於是以創新的方式來解決處理,期待達到永續經營。」舉例來說,農民的收入不穩,可能起因於天候、產量、通路、轉型……等問題,因為關心,也為了照顧這些族群,於是以有別於傳統的方式,例如打造訊息交換網站、主動進行農產品開發、或提供網路市集銷售管道等,逐步達成友善土地、產銷平衡、小農照顧、食安把關等目標,國內的「上下游新聞市集」,就是一個顯著的例子。

 
創業經濟2
邱嘉緣(右)與張佩綺(左)為實踐對社會的關懷,共同創立了「好伴」共同工作空間。

台中友善環境 青年返鄉歸隊

基於對社會議題的關注與公民參與的熱情,兩個女生決定回到家鄉,不但重溫台中美好的天氣與舒緩的生活步調,更想為自己、為故鄉、也為這個世代創造一些故事。

一開始,張佩綺與邱嘉緣想打造的「好伴」共同工作空間,考量到在台北和台南已分別有幾處相當成功也頗有知名度的案例,因此離開一級戰區,除了能再次區分並強化「好伴」的特殊性外,台中這塊尚待開發的素樸質地,反而更有發揮的舞台,而且因為地利之便,還能串聯匯合南北資源,達成各有發揮空間,但彼此支援,成就共好的目的。

由於是新創事業,邱嘉緣與張佩綺兩人早在創業前期,就已花費許多功夫做研究,不但研讀國內外文獻,更親自到香港、日本取經,以充實的知識背景為後盾,期能精準掌握當前的趨勢。

 
創業經濟3
圍繞著創設核心理念,「好伴」也提供關於台中在地文獻、社會創新、青年創業等相關書籍供閱覽。

傳遞創業理念 創投資金到位

在大學時期涉獵的資訊與人脈接觸,讓張佩綺與邱嘉緣對於台中舊城區的現況已有所知悉,而「好伴」的創立地點「白律師事務所」,見證了舊城區的歷史,仍保存典雅的建築立面,吸引兩個女孩積極透過網路與屋主聯繫,最後由第三代繼承者,從海外聯繫目前定居於高雄的白律師太太,終於順利承租,接著更以兩個月的時間,花費近百萬改造屋齡七十多歲的老房子。2013年9月開始整修,11月「好伴」正式開幕。

既是創業,資金不足恐怕是大多數人最頭疼的問題。這兩個來自平凡家庭的年輕女孩,一開始就違背家人的心意,不願走入傳統就業市場,因此對外募資成為他們不得不走的一條路。幸好在開放的網路世界裡,讓他們在群眾募資平台上順利取得第一筆22萬元的資金,再以公司名義,獲得社會企業創投最大部分的支援,其餘則是拿出自己從小到大的紅包錢,讓「好伴」的資本額達到300萬元。在資金的運用上,目前最大筆的支出是將近100萬元的硬體空間整修費用,一旦空間裝備完成,立即成為「好伴」創造收入的開始。

 
創業經濟4
獨立工作者、室內設計師、腳本插畫家、文字工作者都是「好伴」的主要客源。

在「好伴」兩層樓的空間裡,一樓規劃為展覽場地租借、公共工作空間以及開放式廚房,二樓則是專屬工作區,承租者可以用三小時150元、一天250元、一個月3,500元等日租或月租的方案,以短暫出差紮營或游牧方式進駐「好伴」,價格包含所使用的充電設備、網路wifi、咖啡茶水與休息空間。而獨立工作者、創業家以及新創團隊,是「好伴」最想吸引的主要對象。成立一年多來,舉凡室內設計師、腳本插畫家、文字工作者、甚至以「好伴」為販售地點的小吃業者等,都曾陸續在「好伴」落腳,羅織出「不是同事的同事」的新興人際網絡,成為與其他工作者交流、激盪想法的另一個平台。

關懷在地議題 翻轉舊城新生命

好伴駐創與共同工作室(Happen Coworking Space)除了提供共同工作空間外,包括青年自我實現、在地關懷、社會創新三個核心理念,也在創業漸趨穩定之後,有愈來愈精彩且多元的表現。例如,2014年曾邀請橫跨美學、設計、管理領域的吳漢中設計師,分享生活美學對社會的影響,也曾邀請與「好伴」一起合作舉辦「中區小旅行」的劉克襄老師,分享關於台中舊城的種種。由於與在地居民、社區發展、地方議題等關係愈扣愈緊,聯結愈來愈多,是時機成熟也是勇敢承擔,去年「好伴」舉辦了備受好評的台中舊城小旅行、策展「生活在舊城的30天」,不但呈現了返鄉青年、入駐團體以及中區居民共同努力讓社區活化的成果,也生動溫潤的展現了舊城人、景、物的生命價值。

 
創業經濟5
開放式廚房讓各個獨立工作者建立起「不是同事的同事」的新關係。

「類似小旅行這樣的活動舉辦,對『好伴』來說確實是當初始料未及的『超展開』,但居民給我們的回應,參與者給我們的回饋,都再次印證『好伴』是『社會創新的實作基地』。」邱嘉緣說,這裡不但提供了實體空間,也提供軟體資源、明確的操作方式,讓年輕人知道如何去實踐一個對社會好的創業或專案。她展開一張DM,去年因為舉辦「中區小旅行」很成功,今年決定再接再厲,試圖以更多不同的模式,提升外界對台中舊城的關注,就像4月11日舉辦的「台中舊城文史挑戰賽」,正是以台中舊城為核心的知識問答爭奪戰,從建築古蹟、水文生態、飲食文化、人物歷史分為四大主題,參加者可依答對題數而獲得小獎勵。

「台中是一個友善的創業環境,除了租金、人事以及生活成本,都能大大降低創業者在資金的考驗外,居民善良淳樸,目的性、競爭性、商業性都不那麼強烈,更顯示這是一個充滿開放與包容的城市。」邱嘉緣以台北為例,各種議題團體或公共空間工作室,不但早已操作多年,甚至連公部門的資源也陸續投入,蓬勃了這塊新興市場。相形之下,台中起步雖晚,但也形成了創意者、議題組織更團結、更能彼此支援的善性循環,在市府全力支持之下,也強烈感受到對老社區再生與復興的動能。

分享成功經驗 「好伴」與你一起作伴

 
創業經濟6

共同工作空間可以讓不同產業的獨立工作者互相激盪出不同的火花。

站在新創事業的浪頭上,「好伴」對自己的定位雖保持調整的彈性,但核心價值卻始終堅持:「創業的第一年,我們知道一定要全力嘗試,那是充滿理想性與開創性的出發,但是到了比較穩定的第二年,就要朝向理性與策略性前進,如此才能有明確的願景可以繼續往前走。」張佩綺認為,創業或許是充滿冒險的出發,但不是每個人都必要成為一個創業者,才是自我價值的實現,因為領導者的才能雖可以培養,但領導者的特質卻更是攸關成敗的關鍵,其中的變數還牽涉了運氣和時機。

透過「好伴」,她們樂意真誠分享自己的創業經驗,也引介適合的單位或資訊給創業家,匯整各種管道,讓「好伴」成為中部青年創業者的友善平台,以青年的、創新的、美善的力量,改變社會,翻轉世界!

「好伴」小檔案
創辦人:邱嘉緣、張珮綺/成立時間:2013年11月15日
員工人數:5人/資本額:300萬元
企業核心價值:做自己喜歡的工作,讓工作友善社會
地址:台中市中區民族路35號

TOP

 
  完整文章請見:《臺中好生活》五月號NO.4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health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NBA TAIWAN | blog | shop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