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nse好感電子報】給您新觀念,一種實踐質感生活的方法!旅遊、設計、美食,展現品味生活的價值與憧憬! 【遠流親師悅讀報】介紹繪本、青少年選書與教養議題,讓家長與老師在陪伴孩子成長過程中一起快樂「悅讀」。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財經  追星  NBA台灣  udn部落格  udnTV  讀書吧  
2015/10/28 第231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漫遊潭雅神
金秋騎趣田園情 潭雅神追風之旅
愛上行道樹
相思的信紙與人生的橡皮擦 初秋的刷子樹白千層

 

cover
 
 
 
 
漫遊潭雅神1
單車道坡度平坦,輕鬆好騎,很適合親子同遊。

金秋騎趣田園情
潭雅神追風之旅

文/丁榆涵;攝影/陳柏宇

台中市第一條單車專用道──東豐自行車綠廊,是以早期輸送大雪山林場林木的「東勢線」舊鐵道改造而成,單車道從豐原、石岡到山城東勢,豐原端則另與舊山線改造的「后豐鐵馬道」連接。

串聯台中潭子區、大雅區和神岡區,同樣以廢棄鐵道改造而成的「潭雅神綠園道」自行車道,主要利用清泉崗空軍及陸戰隊專用的軍用鐵道「神岡支線」鐵道改建,於2004年5月2日啟用,東端從潭子區起始,向西行經潭子區、豐原區交界帶及神岡區、大雅區至清泉崗,之後更延伸至中部科學園區內,全長約14公里。若輕鬆騎乘潭雅神綠園道,來回只需二至三小時,騎乘時不妨放慢速度,好好享受清風拂面的舒暢。

潭雅神綠園道的坡度平坦,屬於輕鬆好騎的單車路線,全線幾乎與一般車道隔絕,很適合帶著小朋友一同騎乘。這條車道的一大特點,便是在幾處大型路口設置「單車專用陸橋」,包括台灣首座自行車專用陸橋的崇德陸橋、民生陸橋、三民陸橋與中清陸橋。有別於以往單車騎士穿越馬路時,必須繃緊神經留意紅綠燈,即使陸橋有些坡度,還是可以用牽車的方式通行,在橋上還能遠眺周遭風景。

秋風送爽 最適田園慢騎

 
漫遊潭雅神2
在大馬路交會路口特別設置「單車專用陸橋」,以確保騎士安全。

隨著微涼秋日,燠熱逐漸退散,很適合安排戶外運動,來到潭雅神綠園道,從熱鬧馬路鑽入車道後,就像進入龍貓的祕密通道般,車聲頓時消音,一路上有路樹、果園、田畦相伴。車道以不同植栽來區別鄉鎮,潭子區是紅色系、大雅區是黃色系、神岡區則是紫色系。時序入秋,在單車道上可見台灣欒樹、洋紅風鈴木、香楓,以多層次的紅豔點綴著綠廊,踩踏雙輪,可見到古樸的紅磚三合院、老樟樹。時而可見白鷺鷥佇立發呆,時而可與辛勤農夫打個照面,甚至還能看見雞鴨、豬隻的寮舍,在幾處小橋上,還能聽到潺潺的圳溝水流聲,好一派田野風情。

若在非假日來到潭雅神綠園道,悠閒氣氛格外明顯。除去雜沓人聲,這裡平日就是農村便道,總有民眾來此跑步、散步,也有阿公騎著單車「巡田水」。由於安全性佳,附近很多老弱婦孺都會選擇單車道通行。車道標設有里程數,若需要使用洗手間和簡易醫療,每隔數公里便有公園、廟宇或警察局單車驛站可供停憩,車道旁設有涼亭、座椅、單車架,讓騎士可以暫停喘口氣。

特別的是,潭雅神綠園道將「軍用鐵道」的特色發揮到淋漓盡致。在大雅的戰車公園,停放了三台除役的M48A3戰車,在這裡和下棋的榮民伯伯閒聊,幾乎每個人都能說出一大段從軍往事。途經舊神岡車站,也能看到軍事遺跡,這裡置放著一架F-5E戰鬥機。在神岡路與中山路交會處,還有以空軍意象打造的「圳前仁愛公園」,以停機坪、碉堡概念設計的大沙坑,更是讓小朋友玩瘋了,可以玩沙、玩水和體能訓練,在親子界這裡可是熱門的免費遊戲場呢!

隨著單車運動盛行,不少家庭都以「4+2輪」的方式旅遊,建議來到潭雅神的民眾,若是自行駕車,建議選擇腹地較大、方便停車的中科公園為起點;倘若沒有單車又想體驗追風,則建議選擇以潭子為起點,在中山路上有捷安特和美利達租車店面,在崇德陸橋下也有單車出租店可以選擇。另外,因車道兩旁商家較少,只有在中清陸橋、崇德陸橋和三民陸橋交會的大馬路上,有便利商店、單車驛站與庭園餐廳可提供水及糧食補給,建議出發前還是先做好準備再上路。

 
漫遊潭雅神3
圳前仁愛公園裡的大沙坑,是假日熱門的遊戲場。

順遊古蹟 一探宅第歷史

穿梭在潭雅神綠園道,除了農村文化、田園風光讓人放鬆外,離主線不遠的鄉間,還隱身幾座清領時代、日治時期的經典民居古蹟,包括潭子區的摘星山莊、神岡區的筱雲山莊,以及神岡社口的林宅大夫第。在台灣十大民宅建築中,摘星山莊和筱雲山莊就占了兩席,由於歷史文化、建築樣式的珍貴,三者皆位列市定古蹟。

潭富路上的摘星山莊,創建於西元1871年,是清代將軍林其中的宅第。這幢江南式四合院,處處可見講究的風水概念。也許因為主人出身將軍,摘星山莊特別重視防衛系統,在第一進門的門栓,有少見的雙層防護,門邊石洞和牆面的小孔,也都具備插入木棒、槍、砲等防禦武器的功能。

林家對外以武備禦敵,對內則要求詩禮傳家。從題字、匾額及書卷窗等裝飾寓意,充分展現主人對子孫的殷切期望與祝福。該宅第最為人讚嘆的是建築上「無處不雕、無處不畫」的繁複裝飾,包括磚雕、木雕、石雕、木構件、交趾陶、泥塑等,充滿細緻、典雅的裝飾藝術。如今,摘星山莊除了是一處百年古宅,現在還是台中市政府「摘星青年•築夢台中」專案計畫的青創基地之一,讓文創產業結合古典宅第空間,期盼碰撞出令人驚豔的文化新創意。

筱雲山莊 欣賞園林布局

位於神岡區大豐路的筱雲山莊,創建於西元1866年,和摘星山莊幾乎是同一時期完成,創建者為清代秀才呂炳南。在筱雲山莊現址不遠處,有呂家最早的祖宅「頂瓦厝」,當時因戴潮春之亂,祖厝在戰火中毀損,呂炳南為了奉養母親而另建筱雲山莊。在防禦工事和風水考量上,筱雲山莊和摘星山莊雷同,選址於兩條水圳交會處,前埕有風水池,同樣有門樓作為屏障。

 
漫遊潭雅神4
黑瓦、老屋、小橋流水,筱雲山莊的庭園風景別具日式風情。

筱雲山莊最初的規模僅有兩落單護龍,在最早幾幢中式建築物中,舉凡屋簷梁柱浮雕、花窗與牆面書畫,盡展文化深度。爾後,後代在清代、日治、民國年間分別增建當代的建築形式,例如做為藏書閣的筱雲軒、和洋風格的迎賓樓、日式庭園住宅等,不同時期的建築工法猶如百年建築縮影,如今也是珍貴的建築史料。

有別於摘星山莊的武將宅第,呂家先人三代為科舉出身,因此筱雲山莊屬於文人宅第,尤其曾擁有萬卷藏書的筱雲軒,更是清領時期中部文人雅士的集會場所。筱雲山莊的另一大特色,是宅第中的園林布局,占地廣闊的山莊利用庭園造景,巧妙的將不同時期的建物串聯,尤其從水圳往內看日治時期建築,小橋流水、園林層疊,真讓人有如置身日本京都庭園的錯覺。

林宅大夫第 糕點發祥地

來到位於神岡區的社口林宅大夫第,相較前兩者雖然規模較小,但仍不減其清代文人民居的建築風貌。參與戴潮春之亂而建功加爵的林家先祖林振芳,在清光緒年間修建這座兩進四合院宅第,和摘星山莊、筱雲山莊一樣有著門樓和半月池。大夫第曾因地震導致外護龍倒塌,後經修復改建,該建築不論交趾陶、木雕、磚飾、彩繪,都別具藝術價值。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台中以糕點之鄉、伴手禮「太陽餅」聞名,皆和社口林宅有關。主人林振芳喜愛交遊,常以精緻糕點宴請賓客,對糕餅製作也格外講究,林氏家族創立商行販售糕點,曾在林家工作的「張林犁」,便是知名的犁記餅舖創始人。日治時期,與林家合作開設餅舖的魏清海師傅,研發出形狀渾厚似太陽的麥芽糖餅,讓林家用來招待日本人。如今,台中許多太陽餅餅舖,都曾經直接或間接師承魏清海,台中太陽餅的名聲也因此傳開,算是大夫第與台中市的一則小故事。

 
漫遊潭雅神5
若有機會參觀林宅大夫第,不妨細細欣賞宅第內細緻的建築與裝飾。

適合親子一日遊的潭雅神綠園道,不僅讓城市多了處喘息空間,也是回顧農村生活,認識傳統歷史文化的最佳旅遊路線。對於休閒單車的愛好者來說,專為單車族而鋪設的專用道,既能增加騎乘安全度,也提高了民眾的騎車意願。未來台中市政府預計在豐原區規劃豐原大道自行車道,串聯后豐鐵馬道、東豐自行車綠廊、旱溪自行車道及潭雅神綠園道,打造出台中山城的「百里環城自行車道」。相信將來這條暢行無礙的自行車專用道,將可成為休閒單車和親子出遊的最佳選項之一。

旅行札記

▲ 潭雅神綠園道自行車路線
◎大雅端進入:台中市大雅區中清路四段轉和平路,可看見路面上方自行車道。
◎潭子端進入:台中市潭子區中山路三段11號旁,可看到入口標示(潭子加工出口區附近)。

▲ 圳前仁愛公園
地址:台中市神岡區中山路1652號 (台中航空站附近)

▲ 摘星山莊
地址:台中市潭子區大豐村潭富路二段88號

▲ 筱雲山莊
地址:台中市神岡區三角里大豐路四段217號
※ 摘星山莊目前進行工程修繕中,停止對外開放參觀;如欲前往筱雲山莊參觀,需至台中市文化資產處「民眾預約導覽專區」預約(目前僅正廳部分開放參觀):http://culturalvolunteer.tchac.taichung.gov.tw/public/index.asp

▲ 社口林宅(社口大夫第)
地址:台中市神岡區社口里文化街68、70、72號
※ 尚未對外正式開放,入內參觀前請先徵得主人同意,切勿貿然闖入。

TOP

 
 
 
 
白千層1
秋天的白千層會開出一朵朵白色小花,樣子就像一支支小巧可愛的瓶刷。

相思的信紙與人生的橡皮擦
初秋的刷子樹白千層

文/鍾敏、編輯團隊;攝影/賴柏霖、朱恩良

相信不少人小時候曾有這樣的經驗:剝下白千層的樹皮,作為傳遞悄悄話的信箋,或是當作免費的橡皮擦,或許你也聽過這樣的傳說:撕下白千層的樹皮寫情書,戀人便能白頭偕老。

裂開舊皮掛滿樹幹

白千層是一種很神奇的樹木,白色的樹皮好像怎麼撕也撕不完。其實這是因為它的樹皮具有十分發達的木栓質形成層,每當內層的新樹皮長出後,柔軟的舊皮並不會脫落,反而被新皮不斷向外推擠,使樹幹變粗並產生開裂現象。從這些裂口,可以看到內側層層片片鬆軟且富有彈性的樹皮,不斷累積覆蓋在樹幹上,在長期風吹雨淋的摧殘下,使得白千層的樹幹上掛滿這些裂開的樹皮。

原來產自澳洲的白千層,為了適應澳洲乾旱不時發生的森林大火,厚厚如同海綿的樹皮就像穿上一層防火衣,在大火時可以減少水分散失,同時保護新芽,降低火災對樹體的傷害。

有時,白千層樹幹上還會形成一個個大小不一的樹瘤,遠遠看去,就像一位衣衫襤褸的長者,彎著腰、駝著背,全身刻滿了歲月留下的斑駁痕跡。

每年初秋,是白千層開花的季節,長約5至8公分的穗狀花序上,開滿了白色的小花,整個造型就像一支瓶刷,因此,白千層有個「白瓶刷子樹」的別稱。只要看過它的花,一定會同意這個別名,真的很傳神。

 
白千層2
白千層的新樹皮長出後,舊樹皮並不會脫落,而是不斷累積覆蓋樹身,成為一大特色。

由於白千層具備抗風、抗旱和耐熱的特性,病蟲害也少,對環境和空氣汙染的適應性強,因此被視為一種環保樹種。事實上,白千層也是一種經濟作物,可以用來提煉精油,人們利用它的葉片和嫩枝提煉一種「玉樹油」(cajuput oil),幫助殺菌、消炎和提神,是坊間白花油,綠油精和萬金油的主要成分。有機會不妨撿拾它的葉片,揉碎後聞看看,保證讓你精神為之一振。

興大師生刻意栽植

白千層是從日治時期就引進台灣的外來植物。最早的紀錄,是1910年由當時擔任台灣總督府殖產局林業試驗場主事的藤根吉春,利用前往歐、美、印度及南洋等國家考察的機會,帶回多種景觀樹木的苗木,大大豐富了當時台北植物園裡的樹木物種,而白千層就是當時引進的樹種之一。到了1936年,時任台北植物園臘葉館主任的佐佐木舜一,前往馬來西亞、爪哇、印度及馬達加斯加等地考察,並於1937年引入白千層,這是白千層第二次被引進台灣的紀錄。這些種植在台北植物園的第一代白千層苗木,後來被不斷繁殖,演變成今日全台各地都可以看到白千層。

想在台中看到白千層,不妨到中興大學附近的國光路走走。1960年代,原本的台灣省農學院改制為省立中興大學,後於1971年升格為國立中興大學。當時從台中市區通往中興大學的國光路只開通到南門路口,也是中興大學對外唯一的聯絡道路。興大的師生為了美化環境,於是在國光路兩側種植了許多白千層與大王椰子。幾十年下來,歷經道路不斷新闢與拓寬,時至今日,只剩下國光國小外側人行道邊的十一棵白千層,與國光路和南門路口附近那幾棵超過三層樓高的大王椰子樹。屈指一數,這些樹木的樹齡應該都已超過五十年了。

 
白千層3
白千層被附生的雀榕以根部緊緊包纏住,令人擔心老樹的安危。

被雀榕寄生的纏勒現象

沿著國光國小人行道一路望過去,可以發現其中一棵白千層的樹冠,竟然都是雀榕的葉子!原來這棵白千層的樹幹,被雀榕的氣根緊緊包纏住了,使得白千層上層的樹冠,幾乎被雀榕的枝葉所取代。這種特殊的生態習性稱為「纏勒現象」,因為鳥類吃了榕科植物甜美多汁的果實,種子隨著鳥類的糞便正好落到樹木的枝幹上,便在樹幹上發芽生長,不出幾年,生長快速的榕科植物氣生根,逐漸包纏住宿主植物,最後「鳩佔鵲巢」,導致被包纏的宿主樹木死亡。

由於白千層粗厚且柔軟的樹皮含水性佳,是十分適合榕樹種子生長的溫床,因此這種「纏勒現象」特別普遍。在國光國小前的這棵白千層老樹,樹徑將近50公分,只見雀榕粗細不一的氣根,猶如繩索般緊緊勒住白千層的主幹,而這棵白千層仍不認輸的奮力生長抵抗,猶如一場生命的拔河。不知最後白千層是否有機會反抗雀榕的入侵?抑或逃不過被糾纏的命運,最後仍會被雀榕終結呢?

向白千層學習擦掉不快樂

出生宜蘭冬山的台灣知名女作家簡媜,在她的第一本散文集《水問》中,以十分清麗筆法,帶著幾分哲思,如此描述著白千層:

「白千層具有不累積怨恨的美德,所有季節留下的不快樂,都會在來春之前脫掉。於是我想到自己──那顆被層層怨懟包圍著的心及心版上憤憤不平的句子……學學白千層,如果脫不掉,就用橡皮擦擦掉吧!寫上快樂與感動,我對自己說。」

那麼,且讓我們學學白千層的精神,將人生所有的不愉快,用它的「橡皮擦」擦掉吧,讓生活只留下快樂與感動!

白千層小檔案

 
白千層4
白千層夏末至初冬開花,花瓣及雌雄蕊均為白色。

中文名:白千層
分類:桃金孃科白千層屬
別名:千層皮、白瓶刷子樹、剝皮樹、相思仔
學名:Melaleuca leucadendra Linn
英文別名:Cajuput Tree, Paperbark
分布:澳洲、印度、馬來西亞
型態:大型常綠喬木,樹高可達30至40公尺,幹通直,淡褐色樹皮,富含片狀木栓質形成層,可一層層剝落。葉為單葉互生,橢圓狀披針形,長約6至10公分,寬約1至2公分,兩端銳形,革質全緣,平行脈約3至7條,於葉背隆起。夏末至初冬開花,花瓣及雌雄蕊均為白色,頂生穗狀花序,2至3朵叢生於無葉的新枝條上,狀如瓶刷,開花後,花軸的先端可再長出枝葉。蒴果短圓柱形或球形,附於老枝上,成熟後開裂。種子細小,呈線形或楔形。
用途:白千層在台灣主要做為行道樹及海岸防風林,因它的嫩葉可提煉精油,在馬來西亞及印度等地,常被做為藥用植物,用來治療霍亂及風濕等疾病,亦可做為香料之用。

TOP

 
  完整文章請見:《臺中好生活》十月號NO.9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health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NBA TAIWAN | blog | shop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