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春藤解析英語電子報】程度為英檢中級∼中高級,文法解析最詳盡、學習最快速吸收,是您必讀的英語刊物。 看電影怕白花錢?電影痴必看的熱門影評及趣聞迭事,【火行者電影精選週報】週週推薦精彩好片不踩雷!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財經  追星  NBA台灣  udn部落格  udnTV  讀書吧  
臺中好生活電子報
2016/09/07 第291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封面故事
安心終老不是夢
爺奶一起來抗老
長青學苑 活到老學到老
爺奶背起書包上學去

 

 
 
 
 
人生百年的時代來臨,老年活得健康快樂,才是長壽之福。

安心終老不是夢
爺奶一起來抗老

文/林韋潔、李政青;攝影/澄攝影

每個人都會變老,能夠安心終老是大多數人的夢想。「年紀大了,有誰能讓我們依靠?」、「要靠子女或外勞照顧,還是得進安養院?」許多人充滿疑惑。台灣的《長照服務法》去年終於過關,2017年就要全面正式施行,對失能失智者提供更在地化及普及化的照顧。台中市政府正在推動的「托老一條龍」政策,則要幫助健康及亞健康老人延緩老化,讓失智、失能者慢慢恢復自立生活能力。老有所終,活出樂齡人生,將不再是夢。

《禮運》〈大同篇〉裡的「老有所終」,一直是許多人嚮往的理想老年境界。

每個人都會變老,「如何讓老年生活能活得幸福、有尊嚴?」、「年紀大了,該依靠誰?」、「要靠子女或外勞照顧,還是得進安養院?」大家不禁想問。

在老年人口急速增加的台灣,不論父母、親人、甚至自己都得面對這些現實的問題,然而過去不論中央的法規制度或是地方政府的服務模式,都還沒做好完善的老人照護準備下,難免令人擔心。

幸好台灣的《長期照顧服務法》去年終於過關,2017年就要正式施行,政府將大力推動「長照十年計畫2.0」,讓長照服務更加普及化與在地化。

在地老化需要投入很多努力

「在地老化」一直是國人的企盼與共識。絕大多數人都希望退休後,能在家中安享天倫之樂,平日能在熟悉的社區中自由走動,保有自主自尊的生活方式;即使生病,也希望能留在自家得到妥善的醫護照護,得到親朋好友、左鄰右舍的關心與協助。然而,要實現以上的期待並非易事,必須靠醫療體系、健保體系及社會福利體系的通力合作,以及政府機構及民間組織團體(包括營利與非營利)一起投入與努力。

 
透過長青快樂學堂提供的日間托老服務,可以協助長者做好健康管理,延緩身心惡化。

根據內政部今年初公布的最新統計顯示,台灣人口老化持續創新高。截至2014年底,台灣六十五歲以上老人所占比率達12.51%,老化指數更高達92.18%。隨著醫學科技的進步,「人生百年」的長壽時代已經來臨,人在退休後至少還有十到二十年的生活,如果是無聊又病痛的時間愈來愈多,長壽則未必是件好事。

國民健康署曾經統計國人失能的情況,發現步入老年之後,女性平均臥床7.2年,男性為5.7年。「這代表台灣人雖然愈活愈久,但是活得不健康。」台中市政府社會局長呂建德表示,儘管衛生福利部已經推出「長期照顧十年計畫」,「這個計畫主要針對失能失智者,我們希望決戰於境外,不要等到老人都已經到這個地步再來介入,實在太晚了!」

「托老一條龍」幫助市民抗老

目前台中市總人口數已突破275萬人,其中六十五歲以上人口有29萬6千人,占總人口10.7%。在高齡人口中,大約七成屬於健康或亞健康的老人,兩成為亞健康或輕度失能,只有一成是需要長期照護的失智、失能長輩。

為了讓民眾活得久又活得好,台中市政府推出「托老一條龍社區照顧體系」計畫,以大量的預防性措施照顧健康與亞健康的老人,要幫助市民一起「抗老」。「希望大家的平均餘命可以吃百二,但最後臥病在床不要超過兩年,甚至縮短到兩個月、兩個禮拜,愈短愈好,這就是所謂的『疾病壓縮』。」呂建德說。

社會局從去年開始,特別針對五十五歲到六十四歲的「初老者」,也就是即將或提早退休、邁入老年的熟年世代,設計健康促進的課程與提供關懷服務,協助預防提早老化。例如,過去長青學苑主要針對六十五歲以上老人開設,現在五十五歲以上的民眾,也可參加相關課程。而衛生局推出的「一里一樂齡行動教室」,也將上課年齡降低至五十五歲以上的民眾。

 
社區關懷據點為社區老人舉辦共餐,鼓勵老人走出家門,融入人群,讓身體更健康。

共餐補助加碼,鼓勵宗教團體參與

對於健康老人,或是罹患兩種以上慢性病的亞健康老人,社會局透過廣設社區照顧關懷據點,提供電話問安、關懷訪視、健康促進及餐飲服務等四種功能,成為幫助老人維持健康,甚至是恢復健康的主戰場。

為了提高長輩出門活動的意願,市府從今年起力推「老人共餐」服務。原本一餐補助十塊錢,今年開始,只要關懷據點提供每週兩次以上的送餐服務,補助金額就加碼為二十塊錢。為了讓長輩們多動一下,共餐也可以是共同料理的烹飪活動,邀請長輩一起切菜、做飯,志工則是協助的配角。「這是最重要的,叫做社會參與。」呂建德強調。

為了讓老人共餐服務走向社區化,社會局與民政局合作,鼓勵各地區的宗教團體如宮廟、教堂作為據點,為社區老人舉行共餐,讓老人願意接近人群,讓身體更健康。只要是台中市二十九區立案的宗教團體提出申請,每週至少辦理一次,每次至少三十人參與,並持續達三個月以上,社會局就會提供補助。經過宣導,目前已有北區的好牧人教會、南區的善樂福教會與神岡的萬興宮開辦。將來若共餐次數提高到一週兩次以上,就可以成為社區關懷據點,會有衛生局的護士及社會局的志工前來輔導衛教宣導及帶活動。

關懷據點結合學校深入社區

社區關懷據點如能每天舉辦活動,可以升級成為「長青快樂學堂」,也就是所謂的「托老所」,提供一週五天、每天六小時的日間托老服務。經過社會局力推,近兩年來已從原本的六家快速成長至十三家。現在社會局還積極將長青快樂學堂與老幼共學的概念結合,希望與國中小合作,將學堂設在校內的閒置空間,讓阿公阿嬤帶著孫子上學後,可以直接走去托老所。目前清水區的清海國中已經開辦,梧棲區的梧南國小也將跟進。

針對亞健康與輕度失能的長者,社會局則規劃了多功能日間托老中心,希望透過養生飲食、體能復健、腦力刺激等方法,協助長者做好健康管理,延緩身心惡化。呂建德表示,「這是回彈力理論,希望長輩在這邊復健之後,可以重獲健康。」今年7月,在豐原區的舊縣長官邸成立的豐原長青元氣學堂就是第一家,未來還將提供到宅服務,實際到家裡教導長輩復健。

 
台中市去年底在衛福部對各縣市政府進行的社會福利績效考核中拿下全國第一,其中老人福利項目更拿下滿分,背後的推手就是社會局長呂建德。

讓失智失能長輩「零尿布」

對於失智失能的長輩,除了持續落實「一區一日照」政策,讓每個行政區至少有一家日間照護中心,社會局也將重新規劃照護服務員的訓練方案,希望照服員在服務長輩之餘,也能鼓勵老人家善用身體既存的功能。像現在常為了方便照顧,很多長輩被包尿布,三餐靠人餵食,其實只要經過訓練與鼓勵,不少人是不需要這樣做的。呂建德期待,「我們希望增進長輩自力生活的能力,最好是零尿布,或是可以自己拿碗吃飯。」

在衛福部去年底公布的各縣市社會福利績效考核中,台中市憑著諸多的創新做法,拿下全國第一,其中老人福利項目更拿下滿分。「我們的方案都制定好了,未來就是要趕快布點,」面對急速成長的高齡化社會,呂建德顯得急切。

老有所終,也能老有所用

對老人而言,除了希望「老有所終」可以安享餘年外,如果能「老有所用」及「老有所長」,在社會上繼續發揮長才,或持續學習得到適當成長,也能達到自我肯定和延緩老化的目標。

目前台中市二十九個行政區都設有長青學苑,開辦各項課程,提供長者再進修及社會參與的機會。很多老人家透過再學習,找到生活的目標和人生的新價值,因而更顯朝氣與活力。去年10月,社會局在東勢區成立台中市第一座「銀髮生活達人館」,邀請十五位不同領域的「老先覺」到此開班授課、傳承技藝,充分發揮「老有所用」的精神。

長期關心海線地區老人權益的台中市議員吳敏濟也認為,讓健康老人,透過擔任志工,傳承經驗與智慧,或是「由老人服務老人」,發揮自助、助人的精神,不僅讓「第二人生」更有意義、價值,也能讓社會更祥和、美好。另外,他也強調,市府應該在符合公平正義的原則下,顧慮到城鄉差距問題,讓資源能合理分配。

高齡化及少子化是台灣社會共同面臨的挑戰,台中市運用創意與巧思提出對策,希望為年長者打造一個充滿幸福感的宜居環境。

TOP

 
 
 
 
長青學苑,活到老學到老。

長青學苑 活到老學到老
爺奶背起書包上學去

文/葉亞薇;攝影/澄攝影、台中市政府教育局

大部分學生都期待放假能盡情玩樂,但有一群學生卻不愛放假,非常期待上學日。台中市長青學苑的爺奶們,因為樂在學習,年齡雖無法不老,身心卻能常保年輕。

「寫書法可以讓我沉靜心性,改變拚事業時的浮躁,氣質變好了!」「運動是我最好的復健,讓車禍遺留的痠痛改善很多。」在台中市立大甲國中裡的長青教室裡,書法班的爺奶臨帖揮毫,一撇一捺鍛鍊氣韻;健身操班的爺奶則氣色紅潤,隨著歌曲扭動肢體,活力一點也不輸年輕人。

目前台中市共設有二十九所長青學苑,蟬連多年特優績效的大甲長青學苑是其中之一。「長青學苑有二個核心指標,一是師資,一是有感學習。」大甲國中校長賴文宗說,長者多有豐富歷練,對於講師是否有「兩把刷子」頗有要求,專業名師是開班叫座的關鍵。以國樂班來說,毫無樂理基礎的長者也能參加,從看譜到演奏,老師、學長姐一步一步教到會,學習品質很有感,透過口耳相傳就能招募到新生。

 
寫書法可以怡情養性,是很適合老年人的活動。

多元課程,讓爺奶跟得上時代

隨著時代進步,大甲長青學苑開班愈發多元,現有五十四個班級,包括數位電腦、多媒體等顯學,「阿公、阿嬤學會上網,懂得用Line、Facbook,增加與子孫互動的家庭樂趣,會有『跟得上時代』的開朗自信。」此外,保存大甲特有文化的藺草編織班也很熱門,不僅有八、九十歲的阿嬤來上課,還有遠從台中市區、彰化來習藝的長者。「編織讓手指靈活,還要想著設計花樣,頭腦也連帶跟著運動了。」開班創始學員、二十年資歷的藺草班阿嬤笑著說。在此同時,校內的國中生也來學習傳統的藺草技藝,老幼共學示範了美好的傳承。

事實上,台中市政府社會局為倡導「終身學習」精神,鼓勵長者「活到老、學到老」,增進自我成長,協助長者達成「學無止境」的理想,在各行政區都有設立長青學苑,開辦各項課程,提供長者再進修及社會參與機會,藉此拓展長者的學識領域、充實生活內容、促進社會互動,以提升老人福利。服務對象以設籍台中市、年滿六十五歲以上的長者為主,五十五歲以上亦可兼收;偏遠地區也兼收四十五歲以上市民。開課類別包羅萬象,有本國語文及國學、外國語文、國樂、戲劇、手工藝、居家環境研究、電腦(資訊)、歌唱、樂器、健身、槌球、書畫、園藝、民謠等,各區會視需要再增設課程。

因為長青課程多元、收費低廉,常見婆媳檔、夫妻檔「好康道相報」一起參加。十年前退休的林爺爺說,「太太上日語班,我上國樂班,我們各自學習,回家我教她拉胡琴、她叫我講日語,收穫太豐富了。」根據台中市政府社會局的資料,台中市長青學苑班級數在105年度共485班,居全國之冠。光是105年度上學期,服務人數就有16,915人次;104全年度則共有33,053人次,真正帶動樂齡學習的城市風潮。

 
育英國小推動「老幼共學」課程,讓孩子與長者一起學做紙黏土。

老幼共學,祖孫攜手重拾學習樂

今年,台中市政府教育局積極推廣樂齡學習,在石岡區土牛國小、后里區育英國小、外埔區馬鳴國小、神岡區圳堵國小、潭子區新興國小及大里區草湖國小等六所學校,推動「老幼共學」課程,規劃以陪伴學習、思考引導及經驗分享為核心的共學課程,不少長者重返校園,享受祖孫共學的難得時光。

像土牛國小運用現有環境,讓學童與銀髮長輩一起製作昆蟲標本、識別植物葉片,還寓教於樂設計了闖關遊戲,祖孫攜手十分歡樂;育英國小則以「花」為主題,讓孩子與長者當「同班同學」,一起學做紙黏土,過程中不只增進祖孫情感,讓長輩重拾學習樂趣,小朋友也學習到與長者相處的禮儀,培養關懷、尊重長輩的態度。教育局期待,透過老幼共學課程,落實「長者活躍老化、在地健康老化」的政策,鼓勵高齡者終身學習及社會參與,營造友善高齡的宜居城市。

TOP

 
  完整文章請見:《臺中好生活》九月號NO.19  
     
訊息公告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health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NBA TAIWAN | blog | shop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