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ve 互動英語報】內容生動且生活化,讓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成為最好的學習教材,並讓你輕鬆開口說英語! 【臺北畫刊】網羅生活休閒、觀光旅遊等豐富資訊,深刻描繪臺北生活圈的點點滴滴,教你情不自禁愛上臺北!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財經  追星  NBA台灣  udn部落格  udnTV  讀書吧  
臺中好生活電子報
2017/04/26 第312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我愛台中
以共食終結剩食
七喜廚房要用肚皮拯救世界
美學台中
相遇理想國
東海藝術街背後的三十年回顧

 

 
 
 
 
七喜廚房創辦人楊七喜從為街友送餐,到成立餐廳推廣共食剩食,最近發起群眾募資,希望國人一起參與剩食議題。

以共食終結剩食
七喜廚房要用肚皮拯救世界

文/李政青;攝影/梁榮志;圖片提供/七喜廚房

當全世界都因為共享經濟而發燒,台灣有一群人正默默的「用肚皮拯救世界」。他們透過共食終結剩食,目的是為了減少食物的浪費,推動足衣足食新生活運動,為你我的餐桌添加甘味。

2月底,天氣還溼溼冷冷,中國醫藥學院旁的育德路上車水馬龍。七喜廚房即將於4月份開幕的新店面──「育德路剩食餐廳」也正在緊鑼密鼓裝潢中。

七喜廚房創辦人楊七喜衝勁十足的說:「我們要建立中區剩食轉運站,並且推出套盒,裡面有甘苦人用剩食做的調理包、調味罐醬。」由於新餐廳位處鬧區,可以把共享剩食的理念推廣出去,讓更多人知道。

這裡的「剩食」,是指菜市場裡當天銷不完的食材,因為缺乏保冷設備,菜販自己也食用不完,只能忍痛丟棄當作廚餘,非常可惜。

 
菜市場裡的人情味,讓收菜的志工每天都有意想不到的感動。

一位難求的社區剩食廚房

「角落微光」是一家2015 年成立的社會企業,創辦人是張景皓,他也是國內最大英國留學資訊網站「Hello 早在去年4月,七喜廚房在華美街開幕後,主推的「共食剩食」計畫,就獲得相當多的迴響與支持。

他們每天到向上市場收集菜販賣不完的蔬果,整理分類後,交由志工烹煮為各式美味料理,每晚以自由定價、以物換餐、勞力換餐等三種方式,邀請大家「用肚皮救地球」。

短短不到一年的時間,七喜廚房目前固定與六家菜攤、兩家水果攤合作,每天可收到10至14公斤的蔬果。並且有六十幾位志工報名協助,其中二十餘人固定排班。當然,慕名而來的食客也愈來愈多,讓七喜廚房外不時大排長龍。

由於餐點自由訂價,收入能夠打平房租、水電雜費支出,有時甚至能有幾千元的結餘;人員的部分,則透過調理包、便當的販售所得,也足以支付。於是,儘管廚房運作不到一年,楊七喜也迅速決定開一家真正的剩食餐廳,請來專業廚師,在午餐時段販售咖哩套餐,晚餐則維持原本華美社區廚房的運作型態。

展店看似一帆風順的背後,楊七喜卻始終背沉重的債務壓力。採訪這天,她正為一筆即將到期的待付款項暗自傷神,原來是投資人臨時抽手,留下一百多萬元的資金缺口,三天後就得付清,她輕歎:「我最大的困難就是錢,禮拜五就要付錢了,可是我現在沒有錢。」

 
七喜廚房推廣共享剩食的觀念。

從借錢開始的社會企業之路

對楊七喜來說,面臨資金困境已不是第一次,回憶過往,她說:「我是借政府救濟金起家的。」二十五歲時,她生了場大病,用盡手邊的錢,不但跟政府申請緊急急難救助金,又跟朋友借了4萬元,才度過難關;這些錢成了她後來投入社會企業的資金。

隔年,她開始批發紙膠帶販售,並將盈餘的50%捐出。但她深知這並非長久之計,如果沒有做出一個有「高度」的東西,就不會持久。

因為楊七喜的母親是流浪動物保護協會第二屆總幹事,她自小就耳濡目染,深信幫助別人是理所當然的事。所以她將這樣的想法運用在紙膠帶的生意上,把社會議題融入品牌設計,「玉蘭花行動沙龍計畫」於焉成形。

「玉蘭花行動沙龍計畫」的第一款設計,是專為參加反核大遊行的「祈願核止」紙膠帶,接著還推出台中老屋、六色彩紅、印度女童繡村、台灣花布歷史組曲等系列,前後設計了五十幾款的紙膠帶。每款設計都融入大家關心的社會議題,並將販售所得捐給相對應的社運團體。

楊七喜原本還打算要在三輪車上架個木箱,將所設計的紙膠帶交給街友販售,扣除成本後,回饋五成盈餘支持街友,可惜後來因為資金不足,始終無法如願。

過了一年多,她乾脆做起街友送餐,將販售咖哩餐及調理包的三成利潤當做送餐成本,透過人安•創世基金會送餐給街友。至於每天賣不完的咖哩餐,丟掉可惜,所以用「共食剩食」的方式,邀請大家一起共享。

沒想到這項「共食剩食」計畫引起廣大的迴響,光是試營運期間的一篇文章,就被轉貼了近三百次,大家都誤會這裡是間剩食餐廳。楊七喜思考後,決定順應這個美麗的誤會,將七喜廚房做為推廣剩食的基地。

 
用剩食烹調出來的食物,品質也能不輸高檔餐廳。

用剩食烹調的食物不輸高檔餐廳

「台灣每年被丟掉的食物有一萬三千座101大樓那麼多,足足可以讓五倍的台灣人吃到飽。」

說起台灣剩食的嚴重程度,楊七喜忍不住張大雙眼、提高音量,「台灣的糧食自有率只有三成,但是我們還可以丟掉那麼多的食物,我覺得非常誇張、不可思議。」

透過七喜廚房,她希望讓更多人重新思考:什麼樣的生活才叫好生活?「我們去菜市場的時候,習慣挑好的菜,習慣購買很大很好的東西,卻沒有想到這個好是不是過度了呢?」她希望傳遞的是一種生活方式,想帶領大家思考:豐衣足食也許太過,足衣足食就夠。

推廣共食剩食以來,儘管七喜廚房內人氣沸騰,但楊七喜很清楚,多數人對於剩食依舊認知不足:「到現在還有人以為七喜廚房是收廚餘的,把人家餐桌上不要的東西拿來吃。」也有些人認為「那些剩下的東西,就讓需要的人吃好了,我不是那個需要的人,為什麼要去撿人家不要的東西?」

每當遇到這些情況,楊七喜就很心急:「只要來過七喜廚房就會知道,我們烹煮的是最新鮮的菜,是因為賣不完、才被丟棄。」為了讓剩食的觀念從小眾帶入大眾,在熱門商圈開一間真正的剩食餐廳益顯迫切,「我們要打破大家對剩食的印象,烹調出來的食物絕不會輸給高檔餐廳,因為我們的用料都是好的」。

 
從一個憨人楊七喜開始,七喜廚房現在有了夥伴與志工團隊。

創意帶動公益,憨人作企劃

不過,為了理想往前衝的同時,負債的壓力卻如影隨行。幾年下來,楊七喜的負債缺口最高時接近三百萬元,最近狀況好一點,如今為了開新餐廳,負債可能又將攀升,但她始終無畏艱難:「一般的企業想賺錢就是要投資,過程中一定有很多艱難,我選擇了社會企業、做剩食議題,是因為我想讓大家跟我一樣看到未來的可能性。今天我是借政府救濟金白手起家,如果連我都能成功,還有誰不能做?」

楊七喜想用「企劃一個商業模式,解決一個社會問題」,像「玉蘭花行動沙龍計畫」、「七喜廚房」都是在這樣的思維邏輯下產生。在所有商業模式的最源頭,她成立「憨人作企劃」,讓這裡像個實驗室,目前已構思五到十個企劃,每一套都有自己相對應的營運模式。

例如「 ㄕˊㄕˊ二手衣交換所」,除了做為二手衣的流通轉運站,最重要的是讓街友有個淋浴間,可以乾淨清爽挑選自己喜歡、合身的衣服,以煥然一新的形象走出來。

還有更早之前的「蜂遞」計畫,期望為台中的公民意識及獨立藝文資訊打造一條低價並且廣泛的實體通路,以比郵局便宜的價格遞送相關資訊。努力了兩、三年,目前已串連上百間台中在地店家。

正如「憨人作企劃」的標語「以創意帶動公益,創造善念循環」,回過頭,華美街上的七喜廚房顯然就是這個理念的具體呈現。

「我們每天都會收到意想不到的食材,可能是自己烤的蛋糕、自己種的蘿蔔,很多人會用他們的方式來支持我們,感動的故事說也說不完。」楊七喜說。或許就是靠這種超強正能量的加持,讓她走過一次又一次的困難與低潮,持續勇往直前。

楊七喜小檔案

出生:1985年
學歷:新民商工資料處理科
經歷:19歲開設網頁設計工作室;26歲前從事百貨、夜市、直銷、保險、餐飲等超過二十份工作;26歲開始投入社會企業。

七喜廚房小檔案

成立日期:2016年4月16日地址:台中市華美街40號
電話:(04)2376-6717
網站:https://www.harendo.com/
剩食餐廳募資計劃:https://www.flyingv.cc/projects/15325

TOP

 
 
 
 
三十年前,理想國社區建案願意讓出空間作為公共廣場,在當時開了售屋市場的先例。

相遇理想國
東海藝術街背後的三十年回顧

文/圖 姜樂靜

「理想國」是一個位於大肚山麓的集合住宅建案,這裡原是遍布垃圾的老社區,經過一群熱血建築師的規畫、更新,變身為藝術家群聚的街坊,在三十年前寫下台中房地產界的傳奇。如今,這裡已經成為知名的東海藝術街,儼然是台中的「蘇活區」。當年親身參與建構「理想國」的建築師姜樂靜,三十年後,要帶大家認識和回顧這個深深影響台中居住文化的國度。

三十年前,我畢業後第一個工作,很幸運能遇到一群精彩的東海建築學長們。從「村莊開發公司」到成立「理想國建設公司」,看到一個原本破敗、縣市交接三不管,所謂邊陲的地方,因緣際會用理念與企畫吸引到同質的人,將舊區填入新建房屋,租下舊街的空屋,進行主題的招商更新。原本垃圾飛揚、三個店鋪一百萬元的老社區,經過環境大改造,成為中產階級宜居之所的奇蹟──這就是後來所謂的「社造」。

 
「理想國」是一個位於大肚山麓的集合住宅建案

用理想構築的「理想國」

2014年,藝術街坊上某個店主爭取到一些經費,主動邀請我與賴張亮建築師回去,在二樓的藝廊角落舉辦「理想國之草創文件展」。我們拿出收藏保存的「理想國」滿版報紙稿、共三期《趨勢》企業雜誌,還有那時銷售用的紙本說明書等資料進行布展。主辦單位用心找來錄像工作者,特別訪談白鍚旼總經理及現在的居民,也為一群逐漸落腳生根的藝術家們,舉辦生動忘年的聯展。

15分鐘的紀錄短片裡,白總提到當年特別登門拜訪藝術家董陽孜,用理想求到「理想國」三個書法字,至今看來仍然浩瀚。而我曾為了買屋,利用晚上賺外快,熬了三天三夜繪製理想國全區鳥瞰等角透視圖,成為第五期廣告的頭版。我何其有幸,剛畢業就在趙力行學長的帶領下,設計了「柯比意廣場」,那時徒手畫的立面,是我對藝術街坊浪漫遊逛與生活的期盼,結果都一一實現了,後來居民自發的村慶及假日市集,就在被我們命名的柯比意廣場舉辦。

上下斜坡有四米落差的國際街,是難得的完整街廓。排出ㄇ型的商業空間,讓小商鋪上下兩層,並細緻密排差半層的地下室停車空間。願意退出空間作為公共廣場,在當時以傳統臨路透天店舖為主的售屋市場,算是開了先例。不過,街廓雖完整,但開發時必須分散風險,只好切成三大區塊。後方是一排複層別墅,東側是複層下商店、上住宅的透天舖,主持設計師趙力行提出要留一個以理想國規模考量的社區型廣場,我便負責細畫走道、階差樓梯,以及有電梯直達的整層辦公樓(最近已轉手成為中科某大廠商的員工休閒招待所)。

三十年後,我再回頭看看那時規劃理想國的理念:容納各階層居民及外來遊客,用步行的尺度混合公寓、別墅與商店,考慮自在購物的休閒環境,跟居住氛圍和諧並存,這樣的產品在台中七期重劃區已經無法看到了。

 
藝術家蔡志賢成立「小雨的兒子」服裝品牌時開的第一店。

藝術家群聚的街坊

當時大膽將街道取名「藝術街坊」,到底有沒有吸引到藝術家?答案是有的。

這附近老屋租金很低,城郊慢活但交通便利,接近東海、弘光與靜宜大學,早就是許多年輕創作者窩居及起步的地方。至今尚在營運的「潘媽媽的店」,可能是不少東海師生擁有第一塊桌巾或抱枕的來源,從一塊榻榻米、一盞燈籠,開始講究品味、重視感受,這就是基本美感教育的起點。

一條街前前後後收納了許多人的記憶與初衷。畫家張永村因為建設公司美工人員不小心使用他的作品當銷售資料插圖,不打不相識,公司最後決定買下他的畫。他大概是覺得這裡人情溫暖有趣,有段時間還落腳下來。

之前在《人間》雜誌當攝影的蔡忠賢(小雨),來此租屋開了「小雨的兒子」第一家店,並建立服裝品牌。他在大肚山農地租倉庫,堆置一些棄廢的鋼筋與鍋爐等鏽鐵物件作為他創作的素材,經由他的手與眼,幻化成一些理想國的街道家具與店家的桌椅、招牌,目前已經是知名鐵雕藝術家。

二十號倉庫第一屆進駐藝術家彭賢祥,與同是藝術家與兒童教育先鋒的太太巫雲鳳,就定居在理想國社區的複層別墅裡。

三十年前,能在還沒成形的藝術街坊巷弄內,開一家貴婦與醫生夫人最愛的「古典玫瑰園」,豪奢的插滿新鮮玫瑰,木作桌椅,用易破的玻璃茶壺點火加熱花茶,或用英國骨瓷杯喝咖啡配茶點,只准低聲聊天的矜持,以及進咖啡店要換拖鞋,後來一時蔚為風潮。

 
「潘媽媽的店」曾是不少東海師生開始講求生活品味,培養美感的起點。

開枝散葉影響台中地產界

回想當初我們的學長老闆還不到四十歲,從台北的地產界磨練回來,那時遠太集團的「遠東城」開發後不太成功,留了一些土地讓我們試驗,但仍需找金主在銷售階段注入賭本。我才剛畢業,只是愛設計與畫圖的小朋友,晚上喜歡待在美村路、忠誠街的「村莊」加班、聊天與看書,聽他們談產品如何定位,與遊說統一集團參與開發的過程。

理想國的一二三期銷售非常成功,還有八點檔連續劇的置入行銷,也曾登上《天下》雜誌的封面。建設公司在極盛時期有一、兩百人,尾牙時紅包都是股東拿出成疊紙鈔,還有不斷的抽獎與狂歡,就在理想國用廢棄舊市場大樓改造的中庭舉行。

理想國的五期蓋得最好,那時在新加坡工作的李茂添學長,被挖角回台灣主持營建部,之後陸續進來很多勇敢築夢的學弟妹。最後卻因衝得太快,急切上櫃沒有成功而解體。

我們同事間的感情很好,離開後有些留在台中或散在各處發展,但多堅守在建築領域服務眾生。像被叫「賴桑」的賴育志學長,服完兵役直接當總經理特助,當年大家都離開後,他留在已經倒閉的理想國建設公司,替老闆們收拾殘局,現在他在對岸的二級城市設計他最擅長的大型開發案件。

好友楊偉林是文案與設計部的第一人,我都笑她是替理想國命名與設計國旗的陸皓東先烈,如今已是知名纖維藝術家。趙力行學長後來轉到南投中興新村地區推「水稻之歌」系列,在921地震後精於興建獨棟屋的技術,承傳李承寬有機建築及關切社會住宅。當年的企劃文膽女俠楊淑斐,後來受長安建設的理想所牽動,成立了「築生講堂」。往後台中地區建設公司的產品與企業文化,都受到當年開枝散葉的夥伴所影響。

一群熱血建築人的起義

我在921地震後轉接校園等公共工程,這兩年又回頭尋找「青年理想國」的基因,為台中市設計兩棟社會住宅。有趣的據點與有魅力的人形成的網絡,才是城市緊張空間的救贖與縫補。

我對於「社會住宅」與「家」的想像,就是要像理想國社區般的新舊相融,白子逐漸取代黑子的替換。理想國能注入年輕人創業的衝勁與熱度,因為有大學城旁隨時新血替換不熄的步調。好的社造能改善菁英社會的歧視,能消弭階級差異的生活才是最好的建築。

理想國的故事持續進行著。一群年輕熱血的建築人也算是起義者,影響了台中後來這二、三十年的居住文化。一個哲學家的國度,是我們設計時對它的許願,如今也在這裡驕傲的挺立。

我有時會帶建築系的學生來理想國走一走,因為藝術街坊神奇的凝聚著社區的認同與意志。理想不遠,也不昂貴。這裡是創業的培養皿,它適切的尺度、郊區綠意與緩坡道上悠遊步行的速度,讓青年學子可以選擇在此落腳、創業與居住。

或許現在各大建設公司的營建技術確有精準牢固,景觀用心也小勝過往,廚具衛浴都跳級了,但卻不見讓人羨煞具有豐富層次的生活品質。

人文的關懷如果只是廣告口號,開放的空間卻仍是封閉的心,平面配置老套八股,貪心為了獎勵面積,但最後也是養蚊子的無用展館,挑高迎賓但空盪有回音的門廳,用昂貴石材堆砌或清水混凝土的筆直外牆,承載著大坪數但人數稀少的都市牢籠。

能否持續談談心目中想要建構的「理想國」?到底是散步可及的小書店、花店、工藝店及茶鋪或咖啡館,還是冷清但有九十度鞠躬僕役接待的某某皇宮?買方如果沒有期待,賣方也是原地踏步,這幾年房地產業界,似乎都繳了白卷。

 
本期專欄輪值作者姜樂靜

姜樂靜

姜樂靜建築事務所主持人,畢業於東海大學建築所碩士。設計過不少校園與文教設施,並參與公共藝術,特色是能巧妙融入地域文化元素與調配具療癒的空間記憶,並兼顧功能經濟。
2008年榮獲「中華民國傑出建築師獎」。代表作包括:二十號倉庫、潭南國小(獲遠東獎)、向上國中及大墩國小(獲國家卓越建設獎)、高雄河堤圖書館,以及2016年3月完成的太魯閣新城車站。

理想國小檔案

位置:台中市龍井區國際街、藝術街、藝術南街一帶
特色:沿斜坡建造的街道商圈,現被稱為「東海藝術街」,巷弄中隱身許多風味餐廳及特色藝品店,2013年正式成為台中第二十一個商圈。

TOP

 
  完整文章請見:《臺中好生活》三-四月號NO.23  
     
訊息公告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health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NBA TAIWAN | blog | shop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