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誼奇蜜0-3歲育兒報】提供育兒教養資訊、和孩子共處的好點子、爸媽經驗分享等多元教養育兒內容。 【寫真生活Snap電子報】介紹網友們精彩攝影作品及生活資訊影像情報,讓【寫真生活Snap電子報】陪伴你每一天!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專題  理財  追星  社群  Blog  哇新聞  書籤  電子書  
2010/06/10 第45期訂閱/退訂看歷史報份

直接訂閱


主題企劃
高雄大街小巷
活動快遞
港都的雅美利加/關於美援與高雄的二三事
【文/高雄畫刊】

1963年我與家人住在華盛頓州,某一天父親回家後宣佈即將前往高雄的訊息,我們對這一個地方一無所知,於是拿出了地圖來確認…。當我們到高雄,第一印象就是愛河的臭味,嬉戲的孩童、酷熱的天氣、污染的河川、和到處充滿人力車與牛車的街道,在我大部分的回憶中,臺灣人都是非常友善的,小孩看見我會說米國郎(美國人)OK…。---美國在台協會(AIT)臺北辦事處前處長楊甦棣

15歲那年,我跟著父母搬家到臺灣南部的漁村,有一天一個阿督仔(美國人)脖子吊著一台相機對著我們拍,放下來後,我看著他的眼神,那個眼神很複雜,有富裕者對貧困者的好奇,也有很深的同情和憐憫…。---龍應台

高雄市長陳菊與AIT台北辦事處處長司徒文參觀留聲機。(圖/鮑忠暉攝)
NIKE、麥當勞、好萊塢電影……,我們身邊隨時充斥著美國的文化與圖騰,而造成這種狀況的遠因到底為何?今(2010)年3月18日,高雄市長陳菊與AIT台北辦事處處長司徒文等人,特別來到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為展期至7月4日的「人與時代的交會1950-1980─美國人在南台灣的足跡」特展揭幕,這個由美國在台協會高雄分會、中山大學美國中心與市立史博館合辦的展覽,當中展出的許多歷史文物、照片、訪談紀錄片等物件影像,包括一台美國軍事顧問團所遺留,至今仍保存完好的黑膠唱片古董點唱機、麵粉袋製成的內衣褲等,讓我們看見早期美國人來到台灣,雙方初接觸的情景,也感染到台美關係中那段特殊時期的懷舊氣氛,更體現了長久以來,美國對台灣深切的影響,而這一切都起於那段「美援」的年代。

挽救台灣通膨危機的美援

原本以米為主食的南台灣民眾,在美援物資的影響下,也吃起麥子製作的饅頭。(圖/林育恩翻拍)
二次大戰期間,對台灣而言,美國是個敵對、曾轟炸過台灣的國家;然而二次大戰後,時局驟變,國民政府播遷來台,貧窮的台灣與富強的美國接觸了,為台灣日後經濟發展注入強大助力,並為歷經外國殖民的多元文化發展再添異元素,留下許多故事。

美國對台灣的援助最早始於1948年時,美國國會通過「援外法案」(Foreign Assistance Act)。在該年度,分配給中國大陸工業部門7千5百萬美元的援款中,有5百萬轉撥到台灣糖業公司、台灣鐵路局及台灣電力公司。不過美國對台灣提供大量且持續性的援助,則是在1950年6月韓戰爆發以後才開始。在當時的國際局勢下,台灣所處的戰略位置使美國於1950年下半年開始,給予台灣巨額的經濟與軍事援助直到1965年6月30日;在這15年之中,台灣每年平均接受1億美元的援助,以當年的物價水平來說,可說是天文數字。

1944年起,台灣因為受貨幣融通政策,及大陸劇烈物價膨脹所影響,物價水準大幅飛漲,甚至幾乎到萬倍的可怕局面,這一危機的穩定與平復,正是靠著這每年天文數字的美援。

美援與早期高雄建設

美國貸款及技術支援,奠定之後高雄重工業、貿易之都的發展基礎。(圖/林育恩翻拍)
進一步而言,美援在經濟上的作用大致可分為三個部分:第一,肥料、棉花、大豆、花生豆餅、石油、棉織品等物資的直接輸送,不只直接解決戰後民生物資匱乏的問題,更重要的是穩定台灣物價與民眾的信心。第二,支援經濟與公共建設,包括高雄港、大高雄給水計畫、南部火力發電工程計畫、鐵公路交通建設、公共衛生建設等,都曾經接受過美援相對基金的協助,美援在建設高雄為現代化都市的進程上功不可沒。第三,給予農民與公司貸款,第一筆貸款撥給台灣糖業公司新台幣7千7百萬元作為蔗農貸款,包括台肥、台塑、硫酸錏等企業也都接受過美援資金或技術上的幫助,帶動了台灣經濟的快速發展。

由於基隆與高雄是美援船運最主要的兩個物資進出港口,因此這兩個港口的相關建設受到美、台領導階層的重視,在高雄港部分,最早在1951年美援即投注於高雄港十號碼頭擴充費總計735萬元,1952年美國艾森豪總統在對國會發表援外法案成果時,更特別提到高雄港務的進步。1953年10月第一批由美援所資助建造的漁船在高雄發放,並積極將高雄前鎮建設為遠洋漁業的基地。1958年開始為期十二年,總經費高達5億4千多萬元的高雄港擴建計畫,其中美援貸款1億5千萬,省府撥款1億6千萬,不但希望將高雄港建立為全台漁業與航運的重心,也希望圍繞高雄港建造進出口工業園區。其後,在美援會的建議之下,1963年9月設置於高雄港擴建區內的南部工業區開始興建,總工程款為1億2千7百餘萬元,美援貸款佔了百分之五十,隨即工業園區內也成立了加工出口區,配合高雄港的擴展,奠定了現今高雄以航運與工業為主的發展模式。

從桃太郎到山姆大叔

美援麵粉袋是許多50年代台灣民眾共同的回憶。(圖/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提供)
在建設之外,美援的湧入對台灣民生的影響也是顯而易見的,當年台灣生產不振、民生物資缺乏,若非美援補助計畫,特別將嬰兒奶粉列入補助項目之一,當時孩童恐怕連成長的營養攝取都成問題。

高雄新興教會的牧師陳博誠回憶當年,第一眼看到發放的美援物資品,至今都還難以忘記,「牛奶,來到這裡整桶,牛油,就是奶油,也是用鐵罐,一罐一罐,衣服,來到這裡,就是一包一包的,很大包,打開好幾十件,真的,美國人拿出來,很漂亮。」

高雄新興教會的宋信喜牧師也回憶:「當時我還是孩子,領到麵粉或奶粉時,根本等不及就在包裝上偷偷撕一個洞,當場挖起來吃,領到奶油,確實不知道那是什麼,只覺得很有趣。」有別於深受皇民化影響的上一代,對於五0年代孩子們來說,山姆大叔取代了桃太郎成為精神崇拜的對象。小時候他們喝著從美國來的牛奶、穿著家人利用印有「中美合作」等字樣的麵粉棉布袋縫製的內衣褲;長大後一心努力到美國留學實現美國夢,即使在年過半百的他們身上,看不出太多當年美援時代的痕跡,但那段在教堂前排隊領奶粉、麵粉、穿麵粉袋衣褲的時光,卻鮮活的留在他們的記憶中。

這些相關記憶,民眾也可透過「美國人在南台灣的足跡」展覽,由各方所蒐集到從1950年韓戰爆發、美國派遣第七艦隊協防台海安全,到1980年台灣與美國斷交為止的珍貴歷史資料,像是美軍協防台灣的機密文件、美軍去的酒吧、美軍留下的軍用打字機、美國人對高雄印象的文章、美國第七艦隊停泊高雄港、美國海軍與高雄鹽埕區居民交換禮物留下的打火機等文物記載,在現場結盟、斷交、後美援三個時期的展覽區塊中,再次回味或新鮮體會1950-80年代,「美援」對南部及高雄文化、社會、軍事與宗教等層面留下的軌跡與影響。

一生懸念 謝玉貞/27年無私奉獻 要做到做不動為止
【文/高雄畫刊】

什麼樣的工作可以一做27年不厭倦?很多人的答案是「沒有」,但今年60歲的謝玉貞從33歲開始在高雄市政府社會局擔任志工至今,晃眼一過,已經27年,她說,這個人生裡重要的工作,會一直繼續做下去,直到做不動為止。 …

「客庄12大節慶∼2010高雄市夜合客家文化藝術季」

「客庄12大節慶∼2010高雄市夜合客家文化藝術季」宣揚客家女性「四頭四尾」的特質,活動將自99年6月1日至6月30日,假美術館、本市新客家文化園區、國立高雄餐旅學院等地點舉行,活動精采豐富,包括夜合產業嘉年華、千人夜合植栽典禮、千人唱山歌、夜合文化創意產業研討會、夜合音樂晚會等。 …

旅行必備英文
快來看看「住這種飯店一晚要多少錢?」、「我要打電話給旅行社訂位。」、「我們正前往飯店。」、「行李服務員在為我們拿行李。」這些旅行會用到的英文怎麼說。

讓孩子了解金錢不是萬能!
和孩子一起想想,有哪些東西用錢買不到?那要怎麼做,才能得到那些東西呢?在這個強調物質享受、金錢至上的社會,讓孩子了解「錢非萬能」是很重要的!

免費電子報 | 隨身行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paper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city | blog | jo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