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身邊有人感覺焦慮時,也許我們都習慣以「想開一點」、「不要想太多」、「學習正面思考」等來勸他們放寬心;可惜,有時候並非他們不願意想開一點,因為廣泛性焦慮症的成因至今尚不明確,先天遺傳、後天因素,甚至兩者交互作用,都可能是害人心煩不已的禍首。
◆一等親中有廣泛性焦慮症患者:
有研究指出,患者的一等親裡,同樣患有廣泛性焦慮症的機率高達25%,而同卵雙胞胎若其中一位得到,另外一位得到的機會高達50%,比異卵雙胞胎的15%高出許多,可見遺傳因素所占的角色不容小覷。
◆生理激素分泌不正常者:
廣泛型焦慮症對壓力有持續性、不正常的反應,可能和正腎上腺素系統、血清素系統、gamma-aminobutyric acid (GABA)接受器、以及下視丘——腦下垂體、腎上腺皮質分泌軸相關。
◆女性
男女大不同也表現在腦部結構。根據統計,女性罹患廣泛性焦慮症的人數比男性多,比例約6:4。耕莘醫院精神科暨心理衛生中心主任楊聰財解釋,可能原因是男性大腦負責情緒判斷處理的杏仁核(杏仁核是位於腦中央,形狀似杏仁的結構)活性較強,有助於遇到緊張的事情能快速處理得宜。
而且,以臨床經驗來看,女性求診比率本來就比男性高,因此被診斷出來的機率當然比較高。
◆有受創傷的生活經驗者:
哈佛醫學院曾做過研究,將59名曾受過創傷事件(身體暴力、性侵害等)的受試者,以功能核磁共振大腦掃描(fMRI)檢查他們的腦部「抑制記憶」(memory
suppression)的功能,這些受試者有38人罹患憂鬱症、廣泛性焦慮症、恐慌症,另外21人沒有相關精神疾病,發現他們比起沒有罹患相關疾病者,這部分的功能有明顯缺損。
而之前就有研究指出,大腦前額葉皮質對於創傷記憶能發揮抑制的效果,以避免人們持續回想起這些記憶,造成更大痛苦,而這項研究則是進一步發現,在憂鬱、焦慮症患者腦中,前額葉皮質功能顯著降低,造成他們比較難抑制負面記憶,因此種種不好的回憶才會一而再、再而三的冒出來,造成情緒更加低落及焦慮。
研究人員也推測,憂鬱、焦慮症患者常會抱怨自己記性不佳、忘東忘西,也可能與這部分的功能改變有關。
例如一位中年家庭主婦,雖然家中的經濟大權都在先生手中,但是不論生活上、經濟上都沒有壓力,她的先生也待她很體貼,家庭生活相當美滿,但是不知道為什麼常肌肉緊繃,心裡覺得千頭萬緒不曉得在煩什麼,總有說不出所以然的心浮氣躁,而且沒有辦法按照自己的方式去控制這種感覺。
這樣瀕臨歇斯底里的情況已經好幾年了,她過去都不以為意,但最近出現睡眠障礙,而且愈來愈嚴重才就醫。
醫生診斷她為廣泛性焦慮症,開藥服用後生理上的症狀逐漸改善,但是心裡悶悶煩煩的情形始終沒有好轉,最後進入心理治療,才了解是生長過程中種種不愉快的過往埋下種子。
◆生活壓力很大者:
生活中的巨大壓力可能會「誘發」焦慮,例如,家庭危機、工作壓力,但是在移除誘因後,症狀仍無法消退,而平常可以輕易應付的一般生活壓力,又繼續刺激無法退去的焦慮症狀。因為生活壓力導致焦慮的情形屢屢可見。
聯合心理諮商所院長邱永林的一位男性患者,雖然已經位居主管要職,但是每次要跟長官開會,總是他很大的壓力來源,開會前即便已經做了充足準備,報告時總是滿身大汗,流露出很緊張的樣子,因此,就算工作表現也很傑出,很受到賞識,卻難以很快得到拔擢的機會。
楊聰財遇到的女病患則表現在頻尿問題。這名女業務員至少有半年時間出現緊張、煩躁的情緒,晚上睡眠品質也變差,尤其要向客戶提案的當天,就會出現頻尿問題,最嚴重曾經出現一天要跑40次廁所的紀錄。她到醫院檢查,也沒發現膀胱有問題,後來轉介到精神科,才發現是廣泛性焦慮症惹禍!
而另一位40多歲的男性金融機構高階主管,則是受到家庭因素困擾,他的孩子有精神方面的問題,像顆不定時的炸彈隨時爆發,他長期以來擔憂不已,壞情緒日積月累,漸漸出現失眠、肌肉僵硬的狀況,而且非常容易有沉重的疲勞感,情緒常處於低潮,一年中超過300天感覺自己不快樂。
他無法抑制這種低氣壓情緒,因而鼓起勇氣看精神科門診,在經過藥物治療及心情的調適後,逐漸獲得改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