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最新的發燒新車,國際車壇動向、新車試駕與知名賽事消息,【udn發燒車訊】每週五帶來最新的報導! 【彭博商業周刊/中文版】是《Bloomberg Businessweek》繁體中文版,報導熱點公司和話題,研究當代新經濟。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專題  理財  追星  社群  Blog  哇新聞  電子書  
2014/01/27 第682期 訂閱/退訂看歷史報份
直接訂閱

世界講義 泰戈爾的和平鄉
 
世界講義

泰戈爾的和平鄉
文/Eric Weiner;節譯/呂玉嬋
旅客魚貫登上通往和平之鄉的快車(照片/紐約時報提供)

偉大作家往往塑造我們對某一地方的印象,卻少有作家能夠「創造一個地方」。印度詩人、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泰戈爾卻辦到了,沒有他堅持不懈的努力,「和平鄉」(Shantiniketan)不可能存在。

從加爾各答搭火車,三小時可以抵達和平鄉,對印度人來說,這是一趟文化朝聖之旅。泰戈爾相信,像和平鄉這種小地方(人口約一萬人),最能發現印度的偉大之處。

一八六一年,泰戈爾於加爾各答出生,是一位名門地主之子。八歲時,他開始寫詩,一九一三年成了第一位榮獲諾貝爾文學獎的非西方人,一夕之間變為國際名人,倫敦和紐約的藝文沙龍紛紛討論起他與他的作品。今日西方已經少有人閱讀他的詩作,不過在印度他依然備受歡迎與尊敬,尤其在他的故鄉。

泰戈爾不僅寫詩,也作曲,寫小說,教育民眾,提倡人道主義,尤其渴望改變世界。他想像一間以古印度森林聚落為模範的學校,年輕人在其中沈思修行,提昇自我的精神層次。他的學校不要求學生強記死背,而是營造一種嚮往生存的氛圍。

抱著這樣的憧憬,一九○一年,泰戈爾離開了逐漸在娛樂風潮中失序的加爾各答,來到一片他父親名下的荒地,蓋了一幢小草屋,種下幾棵樹,創辦了自己的學校。

這間學校有一間小圖書館,好幾處蒼翠的庭院,還有鋪著大理石地板的禱告廳。起初它只是一間小學,學生人數不多,其中一位還是他的兒子。校園生活艱苦,所有學生打赤腳上學,三餐以米飯扁豆為食,因為泰戈爾相信奢侈享受會打擾學習的心,他經常說,擁有太多的人,將擁有太多的恐懼。和平鄉與其小學代表了一種理想:離開都會生活令人分心的事物,人能專注學習與思考,並和自然環境重新連接。

當時泰戈爾住在校園中,教授兩、三門課,他日後大多數的詩作(以及幾乎所有的畫作),都是在和平鄉創造。學校一開始受到外界的嘲笑,到了一九二一年,卻已經順利轉型為大學,吸引成千上萬的學子遠道前來,其中包括未來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目前這所大學的學生人數逾六千名,隨著學校的擴大,小鎮也愈來愈具規模,道路兩側林立著高大的娑羅雙樹(其中幾株是泰戈爾親手栽下)、茶攤與小書店,隨處可見泰戈爾的詩與畫。而泰戈爾的舊居現在改成小博物館,歌頌泰戈爾的生平事蹟,幾間光線晦暗的小屋中展示若干手寫的詩稿,以及泰戈爾少年與老年時的黑白照片,也有泰戈爾與海倫•凱勒、佛洛伊德及甘地等名人的合照。至於諾貝爾獎獎座,已在二○○四年遭竊,目前下落依然不明。

平心而論,和平鄉並沒什麼可看之處,有機會到此參觀,最好的活動應該是靜下心來讀一讀泰戈爾的詩。


訊息公告

時間永遠不夠用?
管理團隊覺得時間不夠用,這突顯出一個問題,就是企業執行力的一個重要關鍵,在於大家的時間運用,也就是怎麼樣將一個人的工作時間,做最適當的管理與運用。

搓手 強健體質不感冒
常在路上看到老人家一邊走路、一邊搓手。這可不是怕冷,而是銀髮族常做的保健運動。這個方法對孩子有預防感冒的功效,且比起食療更加簡便,隨時隨地都能做。

Copyright ©2007 講義雜誌.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禁止擅自轉貼節錄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paper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city | blog | jo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