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朱美宙
即使是追蹤同一市場的ETF也會有些許差別,像是有關於中國股市的ETF有近百檔,但因追蹤的指數內涵的不同,也會有不同的表現。例如,同為中國股市的ETF,其金融股權重占比就有不同,如A50指數有61%、滬深三百指數有33%、MSCI中國指數只有28%成分股是金融股,在中國金融股表現低迷時,自然應選擇金融股成分少的指數。
此外,ETF追蹤不同交易所的股票,也會有不同的費用,例如,追蹤A股中國企業的交易成本,因為有A股額度限制,會比追蹤港股掛牌陸企的ETF高,管理費約25至130個基本點(一個基本點為0.01%)不等,但還是比主動式管理的共同基金約2%(二百個基本點)的管理費低。
大多數人談到ETF,除了有可像股票一樣交易的好處,資產配置的概念也廣受投資專家推崇。麥道森是台灣理財規畫產業發展促進會常務理事,並具有財務策畫師(CFP)證照。他就說,在十五年前,ETF還是許多主動投資者不屑一顧的產品,現在已成為主動投資者的資產配置中的一部分。因此,他建議,可以仿照許多退休基金的策略,八成資金用在ETF被動式的配置,兩成資金配置在主動投資的工具,既可以有效的跟上市場,又可以維持一部分主動投資的樂趣或超額收益。
全球市場配置分散風險
買指數比買基金簡易安全
麥道森說:「用ETF做資產配置,遠比用共同基金來得簡便。」他舉例,投資型保單現有六百多檔的共同基金可以選擇,他曾為學員檢視某一張投資型保單,居然是以原物料基金為主的投資標的。他指出,原物料基金有景氣循環的週期性,若是買在景氣高點很容易長久套牢,不一定能達到長期資本增值的目的。
以投資型保單做長期投資時,「買指數」才是最方便的方法;而最能貼近買指數概念的投資工具即是ETF。「選擇了ETF再也不用擔心基金經理人離職影響績效表現,也不用擔心如何挑選基金,」他說,「最簡單的方法就直接投資一檔投資全球股市的ETF,做好全市場配置,若還覺不足,可以再配置一檔新興市場的ETF,等於用兩檔ETF就做好投資全世界的資產配置!」
ETF的簡便,也能快速引領投資人進入理財殿堂。台灣大學生態學博士李柏鋒,從完全不懂理財的鯊魚博士,用短短五年就成為財經專欄作家,並且利用海外券商電腦下單的便利,彈指之間投資全世界。
台大博士聽巴菲特的話
抓住危機入市 獲利翻倍
「投資指數,就要開始投資全世界,不用單獨押注在台股,」李柏鋒說,美國市場的ETF選擇充足,連奈及利亞、希臘ETF、甚至連只有兩家上市公司的寮國,都有相關ETF的產品,進入美股ETF市場,就有如進到大觀園般精采炫目。
金融海嘯後,李柏鋒做了最正確的事,就是「聽巴菲特的話」,那也是剛自博士班畢業的他第一筆最重要的投資。當時他已經開始研究投資,看到巴菲特進場買股後,他把父親贈予給他的結婚基金進場買了標普五百ETF(代碼:SPY),另外還買了波克夏股票,這個危機入市的舉動,讓他至今有倍數的獲利。
很多人都把ETF視為資產配置、核心資產的一環,不會輕易變動,李柏鋒也贊同這個觀點,但他認為:「在被動式投資中,稍微主動」才是ETF投資的重要精神。因此,一一年歐債危機正熾時,他進場買了德股ETF(代碼:EWG),又是一次危機入市,李柏鋒說:「我雖然不一定能在個股中選擇到最低價的進場時機,卻可盡力從世界經濟的表現來判斷某個市場價位是貴還是便宜,抓到某個經濟趨勢,投資ETF即是能印證我的判斷的好工具。」
ETF的操作難度普遍而言比台股來得簡單,但還是應該要有些基本心法。上海商銀信託部經理馮振杰就發展出一套追蹤資金流向的方法,為信託部操盤的上銀全球ETF組合集合帳戶,是近三年來同類型基金的第一名,近一年績效為11%。
馮振杰認為,由於ETF追蹤指數,各指數的漲跌代表資金流向,從ETF的表現可以挖崛出強弱市場,跟著強勢市場順勢操作,自然就會有較好表現,若是發現強勢市場有轉弱的跡象,就可以適時地出場。這樣一來,既不用考慮惱人的基本面因素,又解決不知如何挑選標的,不知何時該出場的問題。…詳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