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武俠電子報】內容包含武俠作品連載、名家評論及好康贈品活動等內容,讓你以俠會友,以文論劍! 上月傳出EA將收購Playfish的傳言成真!EA宣布以4億美金併購Playfish,鎖定在社群網站中的新興遊戲市場。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影音   理財   追星   電子書   行動   社群   Blog   相簿   書籤   哇新聞  
2009/11/19 第114期
訂閱/退訂看歷史報份|直接訂閱  
◆ 專題報導 決戰電子書

◆ 特別企劃 格鬥吸睛 也要吸金

◆ 活動快遞 月刊訂閱好康

專•題•報•導
決戰電子書
 

文/陳可涵

 

硬體商機/台灣具全球優勢˙內容市場/兩岸對決

電子書堪稱當前最夯的產業,作為電子書代工大國,台灣自然具有全球優勢。但是關鍵的電子書軟體商機,也就是內容部分,尤其是華文市場,台灣與中國呈現正面對決的態勢。兩岸群雄並起,台灣有機會主導這個市場嗎?

今年8月,中國移動通信總裁王建宙來台,拜訪多家台灣業者,下單採購電子書閱讀器,緊湊的行程中,再抽空與台灣的數位內容業者、作家和出版社會面,就是適合華人市場的電子書營運模式,進行意見交換。

Kindle電子書的亮眼成績,足以媲美2001年的iPod熱潮。當年iPod也不是一上市就這麼成功,是直到Apple將產品設計、使用介面、線上音樂平台等整個商業模式建構完成之後,才將它一舉推向線上音樂市場的高峰。Kindle也是,亞馬遜從硬體、軟體、內容三方面著手,自己整合產業的上中下游,建構出完整的電子書營運模式,才讓走了7年多的電子書起死回生。

兩岸出版界鴨子划水

就硬體產業而言,台灣的電子業技術具有全球優勢,這一部分的商機也最明顯。

很多人都想搶當華文市場的亞馬遜,當股民還在緊盯著電子大廠的業績表現上上下下,兩岸的出版界已經是鴨子划水,「有人說到明年上半年前都不要賣電子書,不過已經要開始先把內容準備好起來放著。」一位本土小型出版商,眼睛閃爍著光芒興奮地說。

「內容為王」(content is the king)是所有科技產品熱銷的定律,拓墣產研分析師柏德葳認為,台灣廠商瘋電子書,消費者手上有電子書閱讀器,但找不到讓他們覺得夠有趣、更值得的內容可以下載,還是「白搭」。

電子書的軟體部分,例如內容,加密機制以及規格問題,台灣固然無法稱霸外文市場,但在華文市場中,卻仍大有可為。尤其是作為華文市場的重鎮,台灣與中國出版業者紛紛展開合縱連橫,試圖取得主導地位。

閱讀格式標準

國內採用E-Pub

要當華文市場的亞馬遜,不是「萬事俱備,只欠東風」這麼簡單而已。首先,是尚未建立閱讀格式標準的問題。雖然台灣採用的是國際通用的E-Pub,但E-Pub並沒有華文標準,而且大陸電子書市場的內容文件格式更分歧,有E-Pub、pdb、BeBB以及Adobe Content Server 4等不勝枚舉。工業局電子資訊組資訊科科長謝戎峰表示,兩岸需就華文的若干標準進行磋商,今年7月的烏魯木齊會議上已經先形成共識,明年上半年會再進行第二次會議,同時舉辦搭橋計畫,讓兩岸廠商進一步討論合作計畫與方向。

但是E-Pub還有一個缺點,威迪恩策略長莊健煌分析,E-Pub的中文排版「很單調」,只能橫排、系統字型變化又少,無法呈現東方文字的藝術之美,而且台灣的圖書設計,從內文版面安排與字型挑選,到紙張、印刷、封面等整體設計的精緻細膩程度,就算不看內容也教人愛不釋手,「少了視覺美感的電子書,誘因在哪裡?」

但是,由於E-Pub在國際上普遍採用,因此經濟部數位內容產業推動辦公室曾於10月初邀請台灣數位出版聯盟協會及數位出版聯盟以及出版業界,共同討論取得共識,希望一致採用E-Pub格式,以順利與世界接軌。

版權版稅 千頭萬緒

出版業者的另一個疑慮,是出版社如何跟作家談電子版權?版稅的簽訂,繁簡體版要分開,而為了增加銷售通路,到了不同的發行載具,利潤分配怎麼談?已經出版的作品,要進行轉檔,出版社可以擁有的執行或使用權利與年限是到哪裡?這些問題牽動著出版界未來的成功與否,然而到目前為止,仍然千頭萬緒。「版權、收費方式都還不能讓人放心,數位內容製作能力薄弱的出版商,會不會任人宰割啊?」一位出版界的老前輩說出他的焦慮。

「電子書絕不等於圖書電子化。」台北市出版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李錫東說,「華文出版界的產業鏈出現斷層,數位出版又沒有相關法源依據,無法合理管理數位版權。更現實的是,閱讀人口減少,電子書市場版圖一樣會向上成長嗎?在各種知識數位化充斥市場,我們都擔心台灣出版產業新的立足點會在哪裡?」

這場因電子書而起的新版古騰堡革命,在華文出版圈投下一顆震撼彈,可以想見,未來它的發展絕對不會是一條正常的曲線;其間必然出現更多個未知的轉折,苦等春天的出版界,寄予厚望,希望電子書要成就一項創新或者創舉,而非只是光大了這些要件而已。

【更多精采內容請看《 Taiwan News國際財經&文化月刊》11月號-第391期】

特•別•企•劃
格鬥吸睛 也要吸金
 

文/張緁玲

 

國內產業環境尚未成熟 業者打斷手骨顛倒勇

近年來,台灣有許多愛好技擊運動者,試圖為推廣格鬥產業運動在奮鬥,希望能將國外格鬥產業的成功模式複製到台灣

小時候,父親每到了夜晚,一定坐在電視機前,收看Z頻道轉播的職業摔角和職業拳擊等節目,對他而言,一場精采又高潮迭起的比賽,是他情緒宣洩及紓解壓力的一種方式。

美日格鬥市場人氣旺

在國外,綜合格鬥產業非常盛行,甚至創造出許多商業產值。國際武道文教基金會執行長吳正明就形容說:「在21世紀,格鬥已成為一項主流價值的運動。」如美國UFC舉辦的著名終極格鬥錦標賽MMA(Mixed Martial Arts 綜合搏擊),據媒體報導,一場比賽都有幾千萬美元的收益,除了一部分門票的收益之外,最大的收入來源就是付費電視直播的PPV(Pay Per View)。有人形容說:「UFC的造錢能力,堪比印鈔機!」可見UFC的吸金功力有多麼厲害。

在日本,早期的PRIDE知名度與市場效益一度還凌駕於UFC之上,只不過因某些因素,結束了它10年的歷史;「K-1」站立技格鬥聲名響亮,相當受到格鬥迷的喜愛,其火紅程度,據說在日本跨年夜轉播的收視率,甚至遠超過收視率極高的《紅白歌唱大賽》,人氣愈旺,轉播權利金自然也水漲船高,因此成為「K-1」主要收入來源。

不僅如此,擅於行銷的日本人,還懂得將「K-1」當作商品包裝,除了強調舞台布置、排場與聲光效果外,也提升選手們的價值,將其塑造成巨星般的風采,如此,不但吸引合作廠商的廣告贊助,如同職業球賽NBA、MLB一樣,其周邊效應衍生出諸多商機,挾其龐大的觀眾群,所帶動的經濟價值亦不容小覷。

甚至,中國也嗅到這股商機。中國,有著歷史悠遠的武術傳統,號稱有超過2億6千萬的武術愛好者,2007年在北京「英雄榜」綜合格鬥大賽舉辦成功,開創了中國MMA 賽事的先河,後續帶來的龐大經濟效益,也可想而知。

台灣格鬥產業逆境圖存

此時,相信很多拳迷們不禁也想問:「台灣是否也有類似的大型格鬥比賽運動?」答案是肯定的。

資深格鬥迷鄭宇哲表示,2003年開辦的TFKC算是台灣首開先例的公開MMA賽事,不過由於沒有售票收入,加上缺乏媒體轉播與廠商贊助,因此只辦了幾屆就草草結束了。

2008年開辦的明武總合格鬥賽,算是開拓台灣職業格鬥賽的先驅,也是首次有公開售票的MMA大會,迄今已舉辦了6屆,堪稱是目前全台灣規模最大的MMA賽事,現在改名為TMC(台灣總合格鬥賽)。

然而,明武雖開出了一條新武術的道路,顯露了一絲商機,但在素有格鬥沙漠的台灣,仍顯不足。今年的年中,另一個具有雄厚的活動製作經驗的團隊,在夜店Luxy舉辦了帕西法剋綜合搏擊競賽。鄭宇哲表示,相較於TMC屬於正式比賽的形式,帕西法剋在地點的選擇、燈光氣氛跟凝聚力上,就如同一場Show,將運動融入趣味風格,頗具娛樂性。

另外,值得一提的,國內轉播頻道也有播出TOUGH MMA節目,這個類似美國《TUF格鬥新人王》的實境節目,由選出的16位選手進行訓練,並分隊對抗,每一集最後再進行積分對抗賽。

鄭宇哲表示,這樣的作法主要透過電視媒體的影響力,讓大眾經由MMA選手的訓練過程,再加上所刻畫選手的個人特質,讓收看的觀眾能最直接的認識優秀的選手,體會他們爭取榮耀的感動,使更多觀眾了解這項賽事,增加收看人口,進而創造更多商業價值。

目前該節目仍在Z頻道定時播出,年底也預計舉辦一場公開售票大會,選出最終的格鬥新人王,相信將再引領一股格鬥旋風,帶起MMA的潮流。

此外,頗具知名度的賽事,還有由中華武術散打搏擊協會舉辦的「全國散打搏擊錦標賽」,它是08年K-1來台灣舉辦比賽,跟日方K-1最高權力單位FEG株式會社合作的團隊。事實上,全國散打搏擊錦標賽與MMA的格鬥體系不同,前者屬於站立技格鬥,而後者是綜合搏擊。

政府與企業不重視格鬥

近年來,台灣有許多愛好技擊運動者,試圖為推廣格鬥產業運動在奮鬥,希望能將國外格鬥產業的成功模式複製到台灣,也讓國人感受格鬥熱血的魅力,進而宣揚武術,但經過實際了解,發現國內市場推廣,仍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有人認為,台灣格鬥運動產業至今無法蓬勃發展的主要因素,第一、國內民風樸實;第二、國內格鬥選手技能與素質有待提升;第三、找不到企業廠商贊助;第四、被冠上暴力、血腥等負面形象,種種因素使其發展裹足不前。

為此,旅外的武術家吳正明表示,台灣的民風保守、政府被動,確是導致格鬥產業裹足不前的最大原因,這點與中華武術散打搏擊協會理事長張恩煌的說法不謀而合;張恩煌認為,台灣一向重文輕武,重政重商輕體育,格鬥武術運動又是涵蓋在體育活動項目中的一小部分,因此在推廣上,有其難度。

至於國內格鬥選手技能與素質方面,吳正明坦言,若要與國外選手相比,技術層次的確還有長足的空間。此時,長期關注國內外格鬥產業發展的鄭宇哲倒認為,素質好的選手,一定是透過廣大的運動人口脫穎而出的選手,但國內整體的格鬥運動人口不足,造成選手素質相對無法提升。

人才缺乏全方位訓練

此外,台灣教練人才多半為單項的武術項目,而且各武術界互動並不熱絡,因此要讓選手受到全方位的訓練,是一件不容易的事,畢竟格鬥比賽講求是一種全方位技擊的混戰;加上目前教授MMA格鬥或是Kickboxing的道館,主要還是集中在台北市,其他地區相對不多;無法普及,相對地能夠參與比賽的選手就會比各單項的武術比賽少了許多。

而企業廠商贊助方面,吳正明以台灣職棒為例說,台灣職棒已發展20年之久,不少集團或企業紛紛投入大筆資金,支持這項運動,甚至組建自己的球隊,原因為何?就是看見職棒未來發展是一片美景,能為企業創造大的經濟價值。他認為,格鬥運動產業應追循台灣職棒過去的成功模式,塑造良好的投資環境,企業才有意願投注。

有了企業的贊助,資金的運用較為充裕後,國內賽事的規模才能與國際比擬,再者,頂尖好手們也能有良好的照顧,如同職棒選手般,具備職業規模與水準,總之,每個環節都是環環相扣。

鄭宇哲也點出,擁有企業與雄厚的資本在後支持,加上專業團隊規劃,才能充分展現賽事精采刺激,進而吸引更多購票的人潮與商機。反之,受限於資金不足,賽事獎金不高,相對吸引不到箇中高手來參賽,比賽的可看性,將大打折扣。

大眾認知不足

影響產業推廣

此外,台灣民眾對於武術與格鬥的認知不足,許多人把格鬥與暴力打架等負面的形象,直接畫上等號,這種在武術方面的認知低落,可能讓格鬥賽事蒙上暴力與血腥的陰影,這也是推廣上的一大阻力。

鄭宇哲表示,民族的文化性與武術教育推廣程度,相對會影響一個產業的發展,像日本從國小開始就有柔道、空手道等武術課程,穿插在正式的課程當中,因此多數的民眾認為,武術是一種精神,一種藝術,一種運動,而非純粹的暴力,這也是日本推廣格鬥產業成功的關鍵之一。

雖然國內的格鬥運動產業還是屬於小眾市場,市場尚未成熟穩定,還有許多問題仍待解決,但他們始終相信,只要經營上是全心投入,在每一個環節上都盡力做到最好,不論軟硬體,格鬥迷絕對能感受到他們的用心,在台灣未來的天空,讓國人看到格鬥產業的精采與產業的商機。

【更多精采內容請看《 Taiwan News國際財經&文化月刊》11月號-第391期】

活•動•快•遞
月刊訂閱好康
 
Taiwan News國際財經&文化月刊一年12期,優惠價1,000元!訂閱專線:(02)2351-7666#274-279 ...more
英語的祝賀詞你會說嗎?
一般而言,對熟人說Congratulations. 不會出什麼問題。要注意的是,在英語系國家中,Congratulations. 通常是對新郎說的,而不是對新娘。

不識「廬山」真面目?
在全球氣候產生劇變,自然反撲如此強烈的此際,廬山溫泉該何去何從?「廬山經驗」又給台灣的風景區觀光文化帶來什麼省思?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隨身行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paper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city | blog | jo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