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讀人文歷史報】以生活化方式,讓你輕鬆認識歷史上的大小新鮮事,並從全新視野觀照歷史。 【階梯日文電子報】精選階梯日本語雜誌實用內容,讓喜愛日語的人士輕鬆瞭解日本文化,增進日語能力。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專題  理財  追星  社群  Blog  哇新聞  電子書  
【第155期】
2013.03.28每週四出刊
訂閱/退訂看歷史報份遠見雜誌網站│訂閱
 

怎麼吃麵包,就怎麼過生活

 

作者:王思涵】

過去一年,標榜「天然酵母、手感烘焙」的歐式麵包風起雲湧,隱隱透露台灣麵包文化發展至今,終於放緩步調,不急於吞飽,以及對於「慢食」的實踐與想望:與其瘋迷好麵包,不如好好吃麵包。

麵包初登場 
台式麵包•適合80年代的打拚人

2012年,可謂「天然酵母、手感烘焙」麵包店在台灣風起雲湧的一年。

以胖達人為首,平均價位上看百元、主打歐式軟麵包的烘焙坊在台北都會一間一間開,大型連鎖業者興趣勃勃加入戰場,獨立麵包店也紛紛推出類似品項求生存,好像沒掛上這八個字,就不是好麵包。

但使用天然酵母便保證健康?添加五穀雜糧或果乾就是原味?麵包要軟才是手感烘焙?或者,標榜健康一定是好麵包?

歐式麵包熱,問題或許不該執著好麵包的形式與標準,而是我們怎麼吃麵包?

關鍵1960年,台灣麵包業興起

回顧台灣麵包發展史,人們喜歡吃什麼麵包,可說是跟社會各個階段的生活型態息息相關。

早年台灣是稻米之鄉,雖然從荷據一直到日據時期,因外來文化需要,皆有種植小麥,但麵點始終只是富裕人家的權利,部分民生必需品。

據查,當時每人每年平均小麥消費量只有7.9公斤,平均每個月才吃掉三碗半的陽春麵。麵食習慣都沒有,遑論烘焙文化。

1949年國民政府播遷來台,一批來自上海租界區的主廚,開始開食品雜貨店兼賣西點,著名商號如台北市的明星西點、美而廉、福利麵包,但主要顧客為美軍,也非一般大眾。

台灣烘焙麵包業的興起,關鍵在1960年代,當時為了配合美國強勢輸出農業的政策,再加上稻米出口的經濟價值遠高於小麥進口,政府大力推廣麵食,成立台灣區麵麥食品推廣執行委員會(今為中華穀類食品工業技術研究所),從中式麵點到西式烘焙,極力扭轉台灣人的飲食習慣。

「提倡麵食是最好,食了面色紅膏膏,食了皮膚白波波」「麵食有影營養多,常食體格高又大,米飯哪有麵食好,饅頭水餃雞蛋糕」,當時的流行標語如今看來荒謬好笑,卻不難想見當時麵包在台灣可是以高營養功利價值的角色登場。

 1967年,穀研所成立烘焙訓練班,並翻譯引介國外烘焙書,培養出一批又一批台灣麵包店的師傅;到了1970、1980年代,西點麵包店不再兼賣雜貨,而是專業經營,整齊明亮的貨架,擺滿琳瑯滿目的菠蘿、蔥花、紅豆、奶酥等現今大家熟識的台式麵包。

台式麵包受到日本和?子包餡的影響,大多包裹濃濃的餡料,或鹹或甜,可以快速添飽肚子就好,不如正餐耗時間,比較像是點心,特別適合當時拚命力爭上游的台灣人,中華穀研所副所長施坤河觀察,台式麵包普及化跟麵包被拿來當早餐也很有關係。

2000年後,德式健康雜糧衝擊主流台式麵包

好景不常。1980年代中末,台灣股市狂飆,再加上政府力推高教,更少人願意當辛苦的烘焙師傅,人才斷層,讓烘焙業歷經一段蕭條歲月。

1990年代,烘焙業走向自動化大規模生產,帶動冷凍麵糰工廠的興起。 後來的麵包店,大抵仍以台式麵包為主流,但國際連鎖麵包店如日本山崎(Yamazaki)與東客(DONQ)相繼隨百貨進駐,聖瑪莉與可頌坊陸續開設,麵包口味不但趨於多元,民間流行起喝咖啡與下午茶,搭配麵包也更形精緻。

… 想了解更多請點擊More

【更多文章請上遠見雜誌網 www.gvm.com.tw


Le Gout 用日本麵粉做出開心的法式麵包

舞麥窯 用200度磚窯,玩出外皮酥脆全麥麵包

【作者:王思涵 │ 攝影:陳宗怡】

Boulangerie Le Gout法文店名直翻是風味麵包專賣店的意思。在台灣,麵包店多是糕餅、麵包與蛋糕混著一起賣的「bakery」,膽敢強調專賣,顯然信心十足。

2010年Le Goût開幕,由於開店前的設備場地原是吳寶春出國比賽前的練功基地,加上請秒殺麵包師傅野上智寬擔任技術指導,立即打響名聲,三年來,主角法式麵包更是備受好評。

早聞盛名,本來是抱著瞻仰的心情前去,走進店內卻不爭氣的變成什麼都想要的小孩,完全無暇欣賞挑高奢華的裝潢,因為店內目不暇給的麵包實在太吸引人!

入門右轉靠玻璃窗一張大木桌,擺滿法式麵包,珍珠糖布里歐、小法國、小可頌、蔓越莓核桃乳酪,各個色澤煥發,體態婀娜,或盛裝在不規則的銀器或竹籃,或以木盤托著,高腳圓盤上的可露莉疊成金字塔,不同層次的口感交錯和鳴,簡直是一道逼真誘人的素描風景。

轉個小彎,一面世界麵包牆可是初次到訪必定拍照留念的地方,但眼前各種風味的吐司,更讓人食指大動。

再微微一轉彎,則是一整排的甜鹹餡料麵包與大塊頭的法式硬麵包,若不是等等要採訪,一個托盤大概不夠使用。也難怪,整個下午,Le Goût客人川流不息,烘焙房不斷外遞剛出爐的麵包,還是一掃而空。

為求好麵包,不辭辛苦找尋好麵粉
有別於一般熱門店,在台灣烘焙業界,Le Goût是高品質烘焙的指標示範所,不但擁有最先進的進口烘焙設備如培養老麵的老窖、耗資250萬的電爐,還有最講究的日本進口麵粉;背後的老闆林瓊書不只是烘焙材料苗林行的二代,更有「好麵包傳教士」之稱。

今年40歲的林瓊書,大眾可能不熟悉,但他彷彿是近年台灣年輕烘焙師傅登上世界舞台背後的隱藏版人物,包括吳寶春、武子靖、張泰謙等,都是他的好朋友。

不僅如此,人氣名店好丘貝果與天和烘焙坊,最早都是由林瓊書帶領經營,他在其中,都是扮演找好麵粉、好設備的角色,「做出好麵包,就是開心啊!」總會思想一會再慢慢說的林瓊書豪爽笑道。 1964年,林瓊書的父親創立苗林行,專賣麵粉等原物料。他接班後,將原來「北到頭份、南到卓蘭」的事業版圖漸漸擴展到新竹、台中,並結識野上烘焙坊的主廚(時任於羅娃麵包坊)野上智寬,親自教授他麵粉的學問,還帶他進入歐式麵包的世界,了解日本烘焙業。

彼時台灣未開放進口麵粉,唯一供應法國麵包專用麵粉的是日清製粉與聯華實業合作製造給DONQ專用,但台灣麵粉廠欠缺整體配套,品質不穩定,林瓊書指著店內的四個法文字:麵粉、酵母、鹽與水,「偏偏法國麵包取決於麵粉的品質,」為此,他花了幾年的功夫到日本取經,自己找廠商研磨,後來終於在香港一次會展等到機會拿下代理權,目前日本前五大麵粉廠,有三家由苗林行代理。

理解法國麵包精髓,才能提升台灣麵包文化
林瓊書永遠記得他第一次從香港帶入進口麵粉所做出的棍子麵包,外皮酥脆、內裡Q韌的驚喜感。說著說著,他便請我們吃Le Goût回烤後的棍子切片,咬下瞬間,千萬個逼逼啵啵的清脆音符在嘴裡彈跳著,愈嚼愈有勁。

… 想了解更多請點擊More

【作者:王思涵 │ 攝影:陳宗怡】

為了配合窯烤麵包出爐的時間,大清早趕搭火車,我們來到基隆河邊的暖暖街,位於社區一角的舞麥窯已烤香四溢。

只見張源銘手拿一柄長過2公尺的木鏟,正從200度磚造烤爐中拿出一個又一個核桃桂圓麵包、香草綠橄欖麵包與柑橘麵包,兩年前開始跟著他學做麵包、如今已可獨當一面的七年級店長劉瑜珊則在一旁協助,早上9點半,這已是今天倒數第二回烤程。

外皮烤得酥脆或金黃、或深褐的麵包,在冬陽的照耀下閃閃發亮;大批麵包出爐,沒有一般麵包店濃厚馥郁的奶油甜氣,卻烘托一陣陣麥子的清香。

對曾陷茫然中年的張源銘來說,做麵包像是人生列車經過一次又一次隧道的黑暗後,終於看到的遼闊平原,他終於找到不用再奔波、可以留下耕耘一輩子的志趣。

如今,他做的麵包不再只是分送親朋好友或自己吃,舞麥窯去年底到台北擴點,現在講到窯烤全麥麵包,一定會提到舞麥窯。


磨配粉、養酵母,這才是真天然全麥麵包

雖然最早,張源銘本來是要做饅頭。出生於南投農村的他,原任地方記者超過15年。2007年,適逢中年的他突然感到人生來到新階段,他需要培養新興趣,可不能再只顧著衝,遂興起做饅頭、回味兒時滋味的念頭。

未料,麵粉的世界博大精深,求好心切的他從培養饅頭老麵開始,一頭栽入自養酵母的世界,並發現歐式全麥麵包的健康價值,甚至跟外國人取經,自築磚窯,完全沒有烘焙背景,但每週末練習、在網路上分享,漸漸「玩」出「舞麥者」的麵包學。

張源銘親手做麵包後發現,一般外頭賣的麵包為了方便維持品管,各個環節都加了許多不必要的人工化學,例如穩定劑、膨鬆劑與香料等,連標榜全麥或全穀物麵包的成分也啟人疑竇。

張源銘拒絕一切非天然加工品,包括奶、蛋、糖,為了做出真正的全穀物麵包,他甚至自己買各種麥子和大型石磨機,自磨配粉。 只是,全麥麵粉纖維粗,需要搭配活力較強的天然酵母,張源銘上網查資料、鑽研國外書籍,利用小麥自養酵母。

有趣的是,剛出爐的麵包排排站,看似大量複製品,細看各有特色,「我們的麵包沒辦法每個都一樣,」張源銘有些得意的笑說,自養酵母及窯烤最原始天然,也最難標準化。


新鮮水果作內餡,吃得到的原味香甜

這樣的麵包,吃起來如何?吃慣傳統台式麵包的人可能會不習慣歐式麵包的酸味。但桂圓核桃麵包切片,柔軟扎實,咬一口,濕潤帶勁,不免讓人一時有在吃發粿的錯覺,張源銘笑說,窯烤環境可以留住水分,比較像半蒸半烤。麵包帶點淡淡的微酸,但在此襯托下,龍眼乾與核桃的味道更是甜好,其他有餡麵包皆是如此。

舞麥窯最可貴的是,所有食材原料都來自台灣小農。以柑橘麵包為例,裡面的餡料可不是外面大批加糖製好的果粒,而是一顆顆從新社送來的有機茂谷柑,直接剝皮去籽放入麵糰。劉瑜珊說,紅豆泥也是他們自己運用窯的餘溫燉煮而成。

…想了解更多請點擊 More

 

【訂《遠見》+ 《商業周刊》】

《遠見》電子雜誌一年12期+《商業周刊》電子雜誌一年52期,超值46折!
…想了解更多請點擊More

【創新品牌國際論壇】

歐洲行銷教父首次在台開講,台灣流通業教父徐重仁、聯想總經理梁百鋒、騰訊總經理譚樂文精采對談
…想了解更多請點擊More



舒伯特留下的線頭
俄國鋼琴家梅尼可夫要在國家音樂廳演奏《三首鋼琴小品》。這位技巧與思考皆佳的名家要如何面對舒伯特留下的線頭?我等著他為我們攤開一席席華美的袍子。

紅盤一整年 訂財經類電子報送超商禮物卡 500 元
「35歲擁第一桶金」、「窮小子翻身的賺錢計畫」……說的不是別人的故事,去做就會改變!現在訂閱任一份財經股市類電子報,有機會抽中 7-11 禮物卡 500 元!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paper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city | blog | jo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