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不是偶然,能力才是關鍵!【能力雜誌電子報】是專業經理人暨上班族提升競爭力最佳管道! 如何為4∼7歲的孩子挑書?漸進式親子共讀,可培養孩子專注力?快看【信誼奇蜜4-7歲育兒報】的精彩內容。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財經  追星  NBA台灣  udn部落格  udnTV  讀書吧  
【第360期
2017.01.12
每週四出刊
訂閱/退訂看歷史報份遠見雜誌網站
焦點話題: 球場當戰場!看陽岱鋼如何勇敢衝出舒適圈/a>
精選文章: 劉定榮培育蘭花一甲子,堅持根留台灣
  消失中的台灣,如何在世界地圖上找到自己?
訂閱方案: 【寒冬送暖】微電腦四季烘被機,讓你溫暖過好冬
  【幸福的溫度】德國博依熱敷墊 紓解一天的疲勞

球場當戰場!看陽岱鋼如何勇敢衝出舒適圈

作者:蕭玉品 攝影:張智傑

從台東體中到福岡一高,再前進火腿鬥士與讀賣巨人,陽岱鋼每次的轉折,面對的是永無止境的挑戰,他說:「拿下優勝是唯一使命。」

如果2013年世界棒球經典賽預賽,中華對荷蘭那一役的兩分全壘打,以及對韓國奮不顧身,用頭部滑出一支安打的表現,是陽岱鋼在台灣走紅的起點;那麼2016年他在台灣的聲勢,幾乎到達頂點,體育版每天忙著報導他的合約與動向。

趁著轉換合約,陽岱鋼回台,接受《遠見》採訪。面對一連串問題,他微皺著眉沉思,因為緊繃,他臉上的線條更顯剛硬。

原來他日文比中文好,需要一點時間暖機。他曾說,自己是個嚴肅又不愛說話的人,這樣的開場,果然很陽岱鋼。

遵照教練三約定 專心練球

陽岱鋼是台東人,國中畢業後,便追隨二哥陽品華的腳步,進入福岡第一高校就學。如今他即將三十而立,人生幾乎有一半時間,都在日本度過。

談起剛到日本的高中三年,瘋狂與刺激,是能下的註解,「那是我人生第一次這麼瘋狂,酸甜苦辣都有了。」熱機完畢,他緩緩說。

高中教練平松正宏曾和他約定,想進職棒,就必須遵守不能放假、不能打手機、不能交女友的規定。

這三個要求,對年僅16歲的男孩來說,恐怕有些困難,但陽岱鋼給出意外答案,「我覺得還滿容易的耶!」

他一心認為,約定就是約定,這三年不能給教練找麻煩;但日本傳統的學長、學弟制風氣重,陽岱鋼也被欺負過。

可他滿腦子只想著,既然來到日本,就得闖出一番名堂,「如果贏了(挫折),那些都會是另外一種『恩』,」他說,自己是正面思考的人。

千錘百鍊,練出陽岱鋼的萬眾矚目。高中三年,他總計擊出39支全壘打,衝刺速度快、臂力強,被日本媒體《日刊體育》喻為「高中第一游擊手」,閃亮封號讓福岡軟銀鷹和北海道日本火腿鬥士隊,都搶著要他。

最後,在2005年,他加入火腿隊,成為台灣史上首位以第一指名進入日本職棒的球員。

「但沒有棒球選手,會說自己生涯順利,」陽岱鋼強調。

即使以第一指名身分加入火腿隊,日子卻不如想像中如意,2006到2009年間,陽岱鋼在一、二軍間載浮載沉,遲遲繳不出好成績。甚至某天,他還收到教練要求從游擊手轉練外野手的消息。

要曾獲高中第一游擊手美譽的他,改練外野手,不啻是一種屈辱,「但我沒有時間考慮,第二天就決定了。」被問及這段人生低潮時,也許是印象太深,陽岱鋼彷彿被開啟開關,話頓時多了起來。

他比較,游擊手和外野手是截然不同的位置。游擊手失誤有外野手補位,但外野手後面沒人能補位,等於沒有退路。加上跑動距離更遠,還必須清楚投手配球、想像守備位置,要做的事比內野手多。其中,他擔任的中外野手,還是外野的指揮官。

為此,陽岱鋼花費許多時間記資料、熟悉戰術和打者習性。也為了將守備練到零失誤,他天天纏著教練,一天練習十幾個小時是家常便飯,「二軍教練應該非常討厭我,畢竟他也有家人,」他難得搞笑,實際上是不想讓教練丟臉,「我一定要表現好,才能報答教練。」

…想了解更多請點擊
【延伸閱讀】
曹佑寧:別在意他人眼光,先做再說!
兩好三壞的棒球人生
【更多文章請上遠見雜誌官網 www.gvm.com.tw

劉定榮培育蘭花一甲子,堅持根留台灣

作者:林士蕙 攝影:張智傑

蘭花堪稱台灣農業的超級巨星,「著花等身」的劉定榮正是推手之一,他培育出來的稀有品種,總是能讓日本、荷蘭買家一大早就搶著排隊購買。

台灣早已是全球知名的蝴蝶蘭大國,一年產值新台幣41億元,在全球不景氣下,依舊年年成長。

能達到這樣的成果,除了靠台灣蘭業大廠企業化大量培植,還有育種專家,用盡才智培育出全新花種,以維繫這個幾百年來行家只求高價購得絕色美花,從未消散的蘭花熱。

1947年出生、現年70歲、出身花蓮的劉定榮,正是這個業界的國寶級專家。

他,從15歲起,就專心做好一件事,瞄準全新品種蘭花的研發,用54年的時光,育出高達2000個新蘭花品種,等於一人成就一個小小的蘭王國,其中包括台灣每年銷往歐洲上百萬顆的蘭花常勝冠軍種「劉氏黃昏的彩虹」,曾獲得美國蘭藝協會(AOS)最高級評分91分的「劉氏三太子」等。

劉定榮早享有盛名。近幾年來,大陸各地方政府年年組團到他的蘭園交流招商,參訪隊伍多到必須排隊。英業達集團會長葉國一近年來搶攻越南市場,砸一億美元蓋蘭花溫室,也定期邀請劉定榮當軍師。他也於2015年獲得國際蝴蝶蘭聯盟(IPA)的世界傑出育種獎,在全球獲得最高肯定!

一個人就證明台灣蘭業實力

花蓮縣吉安鄉鄉長黃馨強調,「劉定榮他一個人,就能證明台灣蘭業的實力!」因為培育一個真正堪用的新品種,通常研發得花七年到十年,最後能成就為名種的不到5%,劉定榮竟能研發出2000個新品種,可以想像中間要歷經多少嘗試失敗。

走進位在花蓮吉安鄉、如農家般樸素的光豐吉安蘭園,獎狀、品種書掛滿牆,仍掛不完,直逼一個著作等身的教授書房,說劉定榮「著花等身」其實也不為過。

其中,最顯眼的就是有著稀有翠玉色,由他花十多年開發出來的「台灣之光」新品種蘭花照片。劉定榮望著照片,驕傲地說,通常一個蘭花新品種叫價新台幣10萬元就算很高了,但這個「台灣之光」品種,竟然曾有大陸人願意出價300萬元,堪稱是天價!

但是,「取這個名字,就是為了根留台灣,大陸人怎麼講,都不賣!」劉定榮強調。

劉定榮祖上是廣東客家人,來台已300年,原來世代在花蓮務農。身為三年級生的他,也就像那年代的農村小孩,從小學就四點起床幫忙種稻,上完課後,馬上到田裡幫忙,直到天色暗到伸手不見五指才回家。

後來因為哥哥在花蓮商品檢驗局上班,負責輔導野生蘭外銷,才帶著這個弟弟發現一片新天地。「一看到蝴蝶蘭,就覺得它漂亮啊,我查過資料,適合台灣亞熱帶種,可以賺比水稻更多的錢,」劉定榮說。

那時,大多數的蝴蝶蘭是國外找來的野生原種,品質不穩定,然而,劉定榮查書發現,台灣天生有良好的蘭花種植條件,只是野生種不見得符合市場,應該可以改良。

少年起決心鑽研育蘭技術 半世紀不輟

因此,小學畢業後,1960年,當時才十多歲的劉定榮,就決心去育種出適合台灣的新蘭種。這個馬步一蹲就是20年!育蘭七年才一個新品種,需要練功;抓各國市場眼光,也需要練功;控制成本、找人脈,也全都要練,沒那麼容易。為了維持生計,他種過梧桐,也種果樹、蔬菜,從沒放棄過育蘭。

只要務農有空,劉定榮就會去翻閱國內農業刊物《豐年報》,研究上面的育蘭技術報導。他也寫培育日記,什麼品種,遇到什麼樣的昆蟲、溼度會有什麼變化,他一一記下,因此練成一個蝴蝶蘭學的「活字典」。對每株蘭花花種的「族譜」倒背如流。

 

…想了解更多請點擊
【延伸閱讀】
把蘭花變保養品,發揮農業最大價值
利統幫蘭花「凍齡」,讓台灣花果艷冠全球
【更多文章請上遠見雜誌官網 www.gvm.com.tw


消失中的台灣,如何在世界地圖上找到自己?

作者:編輯部整理 攝影:賴永祥

2008年,嚴長壽出版《我所看見的未來》,獲選年度最有影響力的書,更得到金鼎獎、台北國際書展大獎等榮耀,成為從總統到基層公務人員、里長的必讀書籍。

如今八年過去了,當時的「未來」,已成為「現在」,世界劇烈改變之際,台灣在經濟、教育、政治各方面,幾乎停滯不前。台灣走上了嚴長壽書中最不樂見的方向。

八年後,他再度熱情撰寫《在世界地圖上找到自己》一書,為台灣未來建言。執筆期間,正值台灣第三度政黨輪替,對於國家、社會、青年的未來,嚴長壽有著最急切的憂心。他認為,台灣已經錯失太多機會,此時此刻,不容再內耗、鬥爭。他期許新的執政者看清台灣正處關鍵「轉捩點」,呼籲全民共同摒棄政黨惡鬥,不分藍綠,為「消失中的台灣」尋找出路,在世界地圖上把自己找回來。以下為讀者搶先分享本書精華:

不久之前,我因為參與一次國際活動而出國,在香港機場等待登機的空檔,與兩個30多歲的中國青年在餐廳鄰桌而坐,他們的對話不經意地吸引了我的注意。

從談話內容得知,其中一位是來自浙江某縣市的年輕人,另一位是他的友人。他們分享如何服務客戶的手法,我猜想應是業務人員。兩人先由商場上各種討好客戶的手段聊起,之後談到彼此的成長學習過程。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友人問:「你一開始就在印度讀書嗎?」年輕人操著些許浙江口音,搖頭回答:「不是,不是,我先在英國讀了四年,而且是公費留學。」

接下來,他開始聊起中國的公費考試競爭如何激烈,自己當年是留學考試的榜首。他在英國知名大學經過四年的學術磨練之後,回到中國工作一段時間,然後又被派到印度進一步深造MBA,如今派駐印度開發市場。

長遠的人才埋樁計畫

這位年輕人的例子透露出一個驚人的訊息:中國大陸早在多年前,標定未來的「新興市場」,以便未來有機會將產品銷售到人家的市場。所以從政府政策(如:公費鼓勵)到公司及個人生涯規劃(如:在印度攻讀MBA),早就深謀遠慮、有計畫的推動國際人才布局,全面做到打入各國市場的「埋椿」工作。

時間往回推,這位年輕人應是2000年後中國積極向世界取經政策中所預埋的棋子。中國當時已預測到,印度會是未來的機會與市場,才將公費留學英國的學生,派駐到與英國有殖民歷史關係的印度去念商學碩士。短短兩年中,除了學習當地的文化、產業,也自然而然融入印度社會,並與各行各業菁英成為同學,無形中建立各種情誼,培養堅實人脈,有助其日後在印度的發展。

反觀90年代的台灣,當時正是「錢淹腳目」、國際聲勢高漲、資源最豐富的時期,我們的國家、企業、教育單位卻沒有從語言、行銷、管理、專業技術……等各方面,積極布局人才外派進修。

我們退出聯合國之後,喪失很多國際連結。當時台灣股市破萬點,外匯存底屢創世界新高,自信如此高漲的時候,不是更應該將優秀的各領域專才或學生送出國學習,廣結善緣,修練未來市場的生存能力?

可惜我們沒有把握這樣的天賜良機。國家沒有建立人脈,產業也沒有藉著當時的經濟優勢,培養走向世界市場的關係鏈,反而自我封閉、拚命鎖國。聰明的人才在國內各大學內「近親繁殖」;教育部的公費生,必須在學成之後回國服務,完成償還公費的義務,因而沒有借力使力繼續向外開拓。我們號稱要打「世界盃」,卻沒有培養進入世界賽局的選手!

如今20年過去,世界局勢大不同。當Minerva Schools的學生,18歲就開始探索世界,定位自己的角色,找到夢想,而且準備到世界各地發展未來,台灣大學生畢業後卻不知要做什麼?不得已當個「延畢王老五」,再努力拚碩士,將青春大把大把地耗著。結果熬到碩士畢業,仍然不知要做什麼?直到出了社會,才開始摸索人生的方向。政府單位選用人才,也同樣缺乏外派進修、拓展國際視野的長遠規劃。我們的年輕人放在世界的大舞台上,國際視野不足,成了台灣競爭力的嚴重障礙。

與世界溝通的語言

看到Minerva Schools的大膽突破,及中國年輕人勇敢走入世界的做法,不得不提及,我們最大的弱勢就是英語能力與國際化嚴重不足。

回想幾年前,「可汗學院」(Khan Academy)風行全球,我們的重要伙伴——誠致基金會方新舟先生,設立以中小學生為主的「均一教育平台」(目前有60多萬學生註冊),算是勉強跟上腳步。但一走到高等教育端,台灣高教封閉式的教學環境,早已遠遠趕不上,原因就出在我們長久受人詬病的英語教育。

…想了解更多請點擊
【延伸閱讀】
嚴長壽:訂教育政策,要追逐趨勢的「龍珠」
嚴長壽:把自己捐出來,為台灣募心
【更多文章請上遠見雜誌官網 www.gvm.com.tw

寒冬送暖 超值回饋

【網路獨家】讓你溫暖過好冬
訂《遠見》贈鉅豪微電腦四季烘被機
舒適價2,680元起

…想了解更多請點擊
讀遠見 擁有幸福的溫度

訂《遠見》+ 德國博依熱敷墊
兩組幸福的溫度 紓解一天的疲勞!
溫暖價2,380元起

…想了解更多請點擊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health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NBA TAIWAN | blog | shop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