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銀行,第一個直覺你會想到什麼?開戶、換外幣、還是辦貸款?更多時候,我們甚至想不清楚究竟自己這一年來,有沒有上過銀行。
但你知道嗎?隨著mobile普及、網路傳輸速度愈快,金融消費行為也跟著改變!好朋友間的歡樂聚餐,結帳時再也不用每個人都在桌上算錢找零,拿出手機 5秒鐘就把錢轉進朋友帳戶;想要貸款,財力證明、抵押品不再是唯一要件,臉書按讚數、LinkedIn朋友立馬變成可能影響貸款利率的好幫手。
甚至當你看到一個名牌包包心動不已,想要手滑時,也會立馬有個隨身理財顧問從手機螢幕跳出來,幫忙分析該不該花下去;更別說,每月要擠出3000元來投資基金有多痛苦,現在手機上按一按,吃飯血拼的找零,10元就能晉升投資戶。
上面描述的情境都不是科幻童話故事的情節,而是現在最夯的 Fintech(數位金融) 描繪的真實。
網路改變人們日常生活中的行為,對銀行的需求也不一樣了。根據統計,現代人每天花 100 分鐘使用智慧型手機,一天發email及簡訊超過100次,當消費者上網時間幾乎超過和朋友面對面聊天的時間時,將帶動有銀行服務需求的潛在客群,很容易習慣並大量使用網路銀行、行動支付。
是的!網路跟手機,不僅帶來「隨」經濟,也讓過去幾百年未變的金融服務方式面臨轉型的挑戰,現在主控權慢慢回歸到消費者手中,你做好準備,跟著《30》來一趟「隨」理財的探索旅程了嗎?
隨支付:支付於無形,省時、省力,還能省錢
「隨」支付特點是隨時隨地,不用上超商,也不需打開電腦就能國內外支付、轉帳、匯款,最知名的應用便是支付寶、微信支付、Paypal等。
還記得年初在PTT上的一篇紅文:「中華阿靚羅列11點台灣生活科技不如中國之處」,當中提到在中國,可以手機叫車、手機付款;手機訂餐廳、點菜、結帳;看電影也從手機買票劃位,當然,也是從手機把錢付了,更別說用手機繳學費、繳水電瓦斯費等這樣的生活小事了。
你一定也注意到了,這些支付行為在台灣,其實也可以透過信用卡、網路銀行,或是便利超商來完成,但就方便性來說,就是強不過在手機上完成的機動性高、便利度更廣、費用更低廉。
這種「隨」支付背後延伸的未來想像有多大呢?也許在不久將來,可能只需要對手機下指令:我要訂一張5/1到曼谷的機票,手機中內建(或App)的人工智慧系統,就能直接幫忙找到最適合的機票組合,你只要按下選擇鍵,從安排行程、訂票,加上「隨」支付的付款,一氣呵成。正因「隨」支付將是未來各種消費生活入口,不僅各家金融、電商業者不敢輕忽,像中信銀推出「Pockii錢包」、電商PChome推出「Pi錢包」、遊戲公司歐買尬推出「歐付寶」等第三方支付錢包,連擁有廣大使用者的社群經營商如LINE也準備「LINE Pay」、手機品牌霸主Apple綁定「Apple Pay」,都是為了跟你我的生活圈、大口袋緊緊站在一起。...
…想了解更多請點擊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