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的人,生來都有顆有創意的心。當我們年紀還小的時候,會著迷於演些有想像力的戲碼、問一些突發奇想的問題,或是在紙上亂畫幾筆,就說自己畫的是恐龍。不過,隨著年歲增長,由於受到社會化的影響,並接受了正式教育,許多人心中的創意潛能就逐漸埋沒了。我們學著變得更在意起旁人的看法、行事更加小心,也變得更擅長分析。這個世上的人,似乎分成「有創意的人」和「缺乏創意的人」兩大類,而有太多人在有意識或無意識之間,讓自己歸入了後一類。
然而,我們深知,想要在任何專業領域或產業獲得成功,創意都是極為關鍵的。根據IBM最近針對世界各地長字輩主管做的調查發現,「創意」是最受全球領導人歡迎的特質。人人都會同意,創意思考已促成了無數企業的崛起,以及持續性的成功,從臉書(Facebook)到Google的崛起,或是寶僑(P&G)和奇異(GE)根基的永續穩固,都是如此。
學生常會到史丹福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的「d. 設計學院」(d. school)取經,以發展自己的創意能力;這所學院是本文作者之一大衛.凱利(David Kelley)創辦的,正式名稱是哈索普萊特納設計學院(Hasso Plattner Institute of Design)。顧客也是基於相同的原因,才會向我們的設計和創新顧問機構IDEO求助。不過長久以來,我們已經體認到,我們的工作並不在教他們什麼是創意,而在幫他們重新發掘自己的創意自信心,就是那種自然而然想出新構想,並勇於嘗試這些新構想的能力。我們的做法,是提供策略,幫他們克服四種令最多人卻步的恐懼:對渾沌未知的恐懼、被評斷的恐懼、對踏出第一步的恐懼,還有對失控的恐懼。
一關一關過
你可能會說,說時容易做時難。但我們知道,要讓人們克服自己最深層的恐懼,也不是不可能的。讓我們來看看世界知名的心理學家、史丹福教授艾伯特.班杜拉(Albert Bandura)的研究。他在一系列早期的研究中,幫人們克服自始以來對蛇的恐懼,方法是指導他們嘗試一連串和蛇的互動,而且互動的密度一關比一關高。首先,他們透過雙面鏡看蛇;一旦過了這關,他們再進階到在門打開的情況下,從另一端觀察蛇;接著,是看別人碰觸蛇;然後是戴著皮手套、自己試著摸蛇;過了幾小時後,最後一關是不戴手套摸蛇。班杜拉把這一關一關體驗小小進步的過程,稱為「引導式精熟」(guided mastery)。受過上述訓練洗禮的人,不只克服了這項原被認為無法突破的恐懼,他們在面對生活中其他面向的挑戰時,也變得不再那麼焦慮,願意去嘗試一些新鮮,而且令人害怕的活動,例如騎馬或公開演說。他們更努力去嘗試新事物,變得更有毅力,在面對挫敗時的調適也變得更好了。對自己立志想要達到的目標,他們也得到了新的自信心。
過去的三十年,我們都採用類似的訓練方式,幫人們戰勝恐懼,找回自己的創意基因。你把挑戰細分成一個一個的小階段,再從闖過重重關卡的過程中建立自信心。創意不只是你與生俱來的能力,也是需要練習的。在剛開始練習的時候,你可能會覺得有點不自在;就像前述對蛇的恐懼一樣,但這種不適感很快會消失,全新的自信和能力會隨之而來。
...【閱讀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