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VA情報誌】帶你進入多采多姿的3C世界,每週主題深入探討,讓你輕鬆掌握最新的電腦與數位產品資訊! 【重南參柒電子報】以不同議題切入介紹書籍,並揭探書背後的故事,讓你藉由閱讀,開拓自己的心靈與生命。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專題  理財  追星  社群  Blog  哇新聞  書籤  電子書  
 
精選文章 銀蜂物語演繹銀座創新故事
整合領域別與地域別 無縫接軌創新強國
2011/10/19 第60期 訂閱/退訂看歷史報份能力雜誌網站直接訂閱 
銀蜂物語演繹銀座創新故事
中國生產力中心提供
書名:北京的蝴蝶,東京的蜜蜂──了解創新的最後一本書

出版社:中國生產力中心

作者:野中郁次郎、勝見明

譯者:黃靜儀、魏定中

「北京蝴蝶拍動的翅膀,在紐約引起大風暴」描寫的是著名「蝴蝶效應」現象,平常容易被忽略的細微條件,卻意外招致重大的結果。這個過程呈現的是自然界中複雜無法預測的「混沌」(Chaos)。人類社會或商業社會也適用這個理論。

在很多情況,偶然是成功的關鍵要素,如果能夠將偶然轉化成必然,則可以帶來一連串的成功。這需要不可或缺的才能。

高度開發 銀座遠遠落後

在東京銀座大樓樓頂養蜂!結果,有上萬隻蜜蜂在日本最繁華熱鬧的市區飛舞。這個異想天開的故事是從一個來自都市,一個來自鄉下的兩個男士在銀座相遇開始。時間是2004 年。

來自都市的男士是田中淳夫,當時是位於百貨公司老店松屋銀座店後面銀座三丁目的出租大樓紙漿會館的員工。主要工作是管理辦公室租賃和大廳或會議室計時出租。

田中淳夫對於這個在大學畢業後,便一直在銀座從事20 多年的工作充滿危機感。「大丸有」(大手町、丸之內、有樂町)區域或品川、汐留等地區已經是高度開發,大樓林立,銀座卻遠遠落後,有如被大樓包圍的盆地。

田中淳夫想出的方法,是集合擁有各種資訊的各行各業人士,將銀座當作資訊信號的發射基地。為了從單純的場地出租轉型為信息發射基地,田中淳夫邀集各方人士使用自己公司的會議室舉辦各種集會。例如:由政策新人類的年輕政治家和官員、企業家及學生組成的「政策研討會」、「日中企業家交流會」等。

其中由西式糕點愛好者組成的「東京甜食俱樂部」,將會址從會員住家移至銀座,然後有外國著名西點公 司「雷斯里」在銀座發表新口味,讓大眾傳播媒體對銀座刮目相看。

「有了銀座作為『場域』後,每個人的意志(WISH) 更高昂。」在重新認識到銀座具有的巨大信息發射力後,田中淳夫接著創辦「銀座街道研究會」,目的是傾聽前輩敘述銀座往事,以追尋街道的記憶。

原來銀座目前稱為「消費天堂」,以前卻是擁有製造器皿專業技術的工匠聚集地。

另外,來自鄉下的高安和夫則是茨城縣稻敷市有機蔬菜生產販賣農業生產法人「アグリクリエィト」(Agricreate) 東京分公司社長,於2001 年到東京推廣有機蔬菜,據點就設在銀座。高安和夫因為參加紙漿會館舉辦,以年輕政治家為中心的研習會,而和田中淳夫相識,之後在有人建議舉辦食品與農業研習會之下,開始主辦「銀座食學會」活動。

活動內容有一部分是到稻敷市的農場體驗種稻,不過因距離太遠而參加者有限。高安和夫於是建議,利用紙漿會館樓頂一起體驗種植農作物。對於高安和夫的意見,田中淳夫則提出需要有銀座特色作為附加條件。原先互相平行的兩條線,到此即將出現交集。

不過,到底大樓樓頂可以種植什麼農作物,兩人找不到好的構想。假使就此打住,兩人相遇對銀座不會有太大的意義。就在此時,第三人出現了。

萬隻蜜蜂在銀座飛舞的異想

時序來到05 年秋。兩人在和朋友聚餐中偶然聽到,岩手縣養蜂專家正在東京尋找大樓樓頂作為養蜂場所。銀座也可以採蜂蜜的話,必然十分新奇有趣,喜歡助人的田中淳夫毫不思索答應出借自己的大樓樓頂。

幾天後,養蜂專家前來拜訪。養蜂專家是盛岡市郊外,從明治時代開始至今的日本近代養蜂先驅:藤原養蜂場的第三代──藤原誠太。上到樓頂後,沒想到藤原誠太的第一句話是:「養蜂是養活物,務必要認真學習。」藤原誠太認為紙漿會館樓頂作為專業場所太狹小,不過,如果是作為市民活動並全部由自己動手的話,則願意全力提供協助,並加上一句:「蜜蜂很可怕,不可以觸摸。」

兩人原想只分養一些,但是聽了藤原誠太上述意見後感到氣餒,有意就此作罷。

眼看要散去的三條線最後由藤原誠太再度拉回到一起。養蜂使用的蜜蜂品種,過去一直都是以品種改良的西洋蜂為主,藤原誠太則重新界定被視為無法養殖的日本原生種的價值,並確立養殖技術。藤原誠太還是「蜜蜂傳教士」,大力為生命受到農藥威脅的蜜蜂請命,呼籲做好環保,為環境指標生物──蜜蜂提供生存環境。

藤原誠太進一步採取行動,到東京便邀兩人到已經開始養蜂的永田町政黨所在大樓樓頂,或母校東京農業大學飼育場,並打開蜂巢箱,要兩人用手背觸碰佈滿巢框的蜜蜂。確實隱隱約約可以感到蜜蜂的體溫。這是為了保持蜂巢的溫度以孵育幼蜂。

工蜂的生命約30 至40 天,採蜜期約僅10 天,吸取的花蜜貯存在蜜胃內帶回巢中,終其一生都是在巢與花之間往返,而採得的花蜜則僅半湯匙而已。不僅如此,工蜂不像人類,完全沒有休閒。只相信蜜蜂會叮人的兩個人在意識上開始發生轉變。

兩人最後決定自己動手飼養。藤原誠太對於當初遭到拒絕,卻仍執意堅持的理由這樣說道:「都市人一直認為養蜂是農村的行業,如果要讓都市人認識蜜蜂,銀座可以養蜂所帶來的影響將無法估計。我曾數次目睹對於養蜂深感興趣的人,過不了多久,其精神狀態會發生變化。這些人會做得久。有了這種想法後,便採取了半迫性的做法。」

正如藤原誠太所說,在和蜜蜂打交道的過程中,每個人的精神狀態都發生變化。

沒有激烈的反對就表示「同意」,銀座養蜂第一件事是說服社區。銀座每天約有40 萬人來來往往,紙漿會館也有5 千人出入。帶刺的蜜蜂會被接受嗎?說服的工作由田中淳夫擔任。

Point1把握偶然的相遇,並進一步採取行動!

結果,公司部屬的意見是不要為大樓管理工作添加危險,承租戶認為田中淳夫頭腦有問題,而相應不理;居民則嚷說要找人出面阻止紙漿會館的田中淳夫。連田中淳夫的妻子也是怕工作不保而反對。

儘管如此,田中淳夫仍是不厭其煩地連番拜訪勸說各家承租戶、地區挀興會或街道委員會、消防署、區公所,最後是在「沒有激烈的反對就表示同意」下就開始養蜂。

田中淳夫本人這樣說道:「居民雖然反對,但不是非常激烈。我的感覺是,大家聽到要在銀座養蜂不知道要如何回答。我把『不知怎麼回答』視為同意,因此進展非常快速。每個人一開始便認為我在做傻事而無言以對吧。」田中淳夫的語氣中透露開朗的性格。養蜂所需費用由兩人各出一半。

研習會成員陸續表示贊同讓兩人更有信心。2006 年春天,在銀座西點店パティシエ(Pâtissier)、酒店老闆、當地設有事務所的投資企劃業者、心理諮詢師、律師等各界人士數十人支援下,「銀座養蜂計畫」(通稱銀蜂)正式啟動。

3 月8 日,從沖繩宅配送來了3 箱共3 萬隻蜜蜂。打開巢門1 小時後,蜜蜂後腳掛著體重一半重量的花粉團回巢。一周後開始第一次採蜜。巢框隨著分離機轉動,濃郁花香的蜂蜜垂流而下,收穫達5.7 公斤。成員們將數十瓶的蜂蜜擺在東京鐵塔或超高大樓前一邊取景拍照,一邊大呼銀座已經成為蜂蜜生產基地。銀座真的是適合養蜂的場所。

田中淳夫說:「蜜蜂的飛行範圍為4 平方公里。在這個範圍內,西邊有皇宮、日比谷公園、南邊有浜離宮,道路多而且都種有路樹。皇宮推行品種保育工作,因此不用農藥,繁華市區則嚴格管控使用農藥。我們這才恍然大悟,銀座地區不僅蜜源豐富,而且沒有農藥污染,非常適合蜜蜂生息。」

從4 月到6 月的兩個半月,利用12 個週末共採得150 公斤蜂蜜。蜜種包括吉野櫻、樹百合、七葉樹、橡樹、夏萩、芸香、薰衣草等,這也說明銀座地區自然環境豐富多樣。

Point2創造「在地生產,在地消費」的故事,獲得地區認同

採得的蜂蜜該怎麼辦?銀座舊時是工匠匯聚地,因此想到使用銀座生產的蜂蜜在銀座製作商品。但和當地店家交涉的結果,卻都沒有得到積極的回應。為了消弭銀座和蜂蜜兩者形象之間的差異,於是邀請店家到樓頂實地參觀蜜蜂並親口品嚐蜂蜜。努力最後沒有白費,終於出現響應的店家。

響應的店家和推出的商品分別有高級西洋糕點店──安莉謝爾帕堤艾的銀座本店──瑪德蕾妮、松屋銀座店所屬日式糕點店──萬年堂和清月堂的羊羹、法式餐廳主廚三國清二所有的Mikuni Ginza 店的蛋糕、以及受到麵包迷喜愛的MAISON KAYSER 淋上蜂蜜的丹麥麵包,才一推出就成為人氣商品。

消費天堂銀座的「在地生產,在地消費」終於有了成果。大眾傳媒爭相報導相關活動,除了國內電視台外,每次採蜜時外國電視台也到現場,向全世界發出訊息。其中最感驚訝的是銀座當地居民。

高安和夫說:「中央區綠地公園課對於自己管理的路樹可以採到花蜜非常高興。當初怕危險的老店老闆看到銀座是有蜜蜂飛舞的美好環境的報導,反倒感到驕傲。」

對於樓頂養蜂,田中淳夫則認為地點選在銀座是成功最大的主因。

「老店的老闆說,銀座一直都有新點子的人存在。正因為是一流的地點,所以能夠接納新奇新鮮的事物。但是,銀座也是個大篩子,只會留下好東西,因此用心思考怎樣才不會被淘汰,最後構想出創造『在地生產,在地消費』的故事訴求,就是將採集的蜂蜜利用銀座的技術,製作只有銀座才能品嚐到的特色商品。」

活動即將邁入第2 年之際,養蜂計畫取得NPO 法人資格,並明列法人成立宗旨如下:「通過蜜蜂之飼育,體驗銀座的環境與生態系統,以及採得之蜂蜜,體驗銀座市街與自然之間的共生關係。」目標為都市與自然之間的共生關係。

實際上,銀座天空出現蜜蜂後,街頭的自然景觀便開始改變。不曾結果的樹木因受粉而開始結果、小鳥飛來吃果實,到了夏天還吃毛蟲。這些景像就發生在眼前。

「在一開始,我們的目的是覺得養蜂有趣以及蜂蜜好吃。說實話,NPO 法人成立宗旨是後來追加的。不過,自從蜜蜂來了以後,我們看到銀座也是一個生態系統,而開始有了環境意識。自然的奧秘、生命的關連,讓我們的意識產生了戲劇性的變化。」田中淳夫這樣說道。

和蜜蜂打交道,真的會讓人改變精神狀態。

Point3結合異質事物創造新知識

養蜂計畫接著呈現多方面發展。2007 年(第2 年),成員中有一位指揮家提議,將蜜蜂在都會引起騷動的故事改編成輕歌劇。輕歌劇「銀蜂物語」由職業聲樂家在可容納3 百人的紙漿會館大廳連續上演3 天,引起極大的反響。這一年蜂蜜的產量增加一倍,達290 公斤。

這個收穫量成為第3 年(2008 年)新階段發展的關鍵。日本國內蜂蜜年產量約2、500 萬噸,銀座的收穫量只相當於1萬分之1的0.01%。

若以人數看,日本國內的養蜂人數約3 千人,則「銀座養蜂計畫」算得上是養蜂業的成員。

此外,採集的蜂蜜以每一會費單位1 萬日圓折合1 公斤的方式,提供給有意將蜂蜜商品化的贊助會員,第2 年的收入達兩百萬日圓。根據日本農林水產省統計,農產品年銷售額超過50 萬日圓即屬於產銷農戶。

既然如此,如果以「銀座農場」的名義,為各地無農藥有機栽培的農家提供支援場所,應該可以發揮巨大的信息傳播效果。這個構想在同年5月成為「農場.銀座」企劃,預定每個月舉辦1次活動。

活動方式是在紙漿會館外設置臨時露天市場販賣農產品,大廳內則設定主題舉辦論壇。

對於企劃在銀座舉辦以農業為主題的活動,擔任活動總指揮高安和夫這樣說道:「開始養蜂後第3 年,我們又踏入關懷環境的領域,並意識到我們也是生產者。銀座既是信息發源地,同時又是我們生產食物的場地。其他地方再也找不到這種場所,因此在銀座舉辦最具有意義。」

更值得注意的是,銀座當地各種聯繫也開始蓬勃發展。為了增加蜜蜂活動空間,附近大樓樓頂開始推廣種花種菜的「銀座蜜蜂花園」活動,便是其中一例。松屋銀座店、Marronnier Gate 購物城、中央區經營的婚禮廳Ginza Blossom、白鶴酒造東京分公司大樓、NTT 東日本大樓等的樓頂風貌,已慢慢改觀。由於蜜源增加,第3 年的收穫量為440 公斤,是第1年的3 倍。第4 年(09 年)更創記錄成長至800 公斤。

「我們當初是抱著找個事做,如果行不通便作罷的心理。隨著蜜蜂的飛舞,自然的奧秘、人的思想、都市的潛力都激發出來了。蜜蜂不僅為樹授粉,還超越職業、世代,把各行各業的人連結在一起,各種有形的關係不斷地發生。

現在,適合蜜蜂生息的環境越來越少。我們並不是大聲反對農藥的團體,而是想表達蜜蜂可以在銀座生存,反而在地方卻不可以。銀座發出的信息是理想社會的方向。這也暗示都市新的可能性。」

目前養蜂企劃的發展構想,是朝向取得更大的樓頂空間,將蜂蜜生產量提高至數噸規模而成為「東京特產」。

如果真的實現,街道的外貌、人的意識都會產生變化。各種事物透過互動可以激發超過全體總和的知識。蜜蜂在銀座上演的故事,給我們的啟發是在成熟都會既可能和不同性質的事物相遇,也潛藏造就新奇事物的創造力。(本文摘錄自《北京的蝴蝶,東京的蜜蜂──了解創新的最後一本書》一書部分精彩內容)

【本文刊登於《能力雜誌》2011年10月號,非經同意不得轉載、刊登】

 
整合領域別與地域別 無縫接軌創新強國
馮震宇
國家創新體系中學研機構專利商品化與產業化的應用的鬆綁,發軔於1980 年美國拜杜法案(Bayh-Dole Act)。該法案修改美國專利法,將過去接受政府機構補助或出資所獲得之研發成果的歸屬架構做了創造性的突破。也就是將過去歸屬於聯邦政府或資助單位的學研機構研發成果智慧財產權下放給各實際從事研發的學研機構加以運用,以活絡研發成果,進而促進經濟發展。

由於各學研機構可擁有其研發成果智慧財產權, 也促使各學研機構開始積極推動該等研發成果的產業化。不但促使各學研機構成立技轉辦公室(TLO) 積極將其智慧財產權(特別是專利)以技術移轉、授權或其他的方式加以利用,也有效的促成學研機構與產業界的結合,更讓學研機構成為新興產業發展的重要推手,更開創出諸如Google、HP 等一堆的新創公司,引領全球創新產業的發展。

參酌美國的政策與立法例,台灣亦於1999 年跟進制定「科學技術基本法」,並Learning & Development 111 Competitive Advantage採美國的下放政策,將所有研發成果交由各研究機構擁有,政府僅保留介入權(march-in right)。例如: 該法第6 條明文規定,政府補助、委託或出資之科學技術研究發展⋯⋯所獲得之智慧財產權及成果,得將全部或一部歸屬於執行研究發展之單位所有或授權使用,不受國有財產法之限制。

但由於傳統上學研機構績效評量制度仍以發表論文為主(甚至5 年500 億之頂尖大學計畫仍然如此),以致對智慧財產權的重視不足,再加上缺乏此方面之國際專業人才,使得學研機構不但在專利質量與佈局方面容有不足,在國際層級之運用成果,更是屈指可數。

特別是專利申請往往僅申請台灣與美國的專利,不但廣度、且深度亦且不足,以致10 年來,我國學研單位雖然申請了諸多的專利,但是對研發成果在商業化落實之效益仍相當有限,顯見由於文化及產業環境不盡相同的關係,美國之成功經驗對我國並不全然適用。

歐盟整合取代開放

雖然美國拜杜法案的鬆綁使美國創新體系中學研機構研發能量與研發成果得以釋放出來,但是30 年過去,雖然各國都採類似的立法,卻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得以重複美國的成功經驗。最主要的原因在於各國學研機構不論在資源(包括研發能量、研發人力與資金等)與創新環境方面都無法與美國相比,因此許多國家也開始走出自己的路。而綜觀其成功之道,主要在於整合相關資源,而非如美國一樣,採取全面下放的措施。

他山之石一歐盟歐洲技術平台共同發展策略研究

歐盟執委會於2003 年提出歐洲技術平台(European Technology Platform, ETP) 的倡議,其性質類似台灣的國家型整合計畫。歐盟想藉由此平台的建置,將相關領域中的技術研發者、投資機構、產業規範部門等結合起來,共同發展策略研究計畫,以促進未來歐洲科技的發展。而其目標是在2010 年前使歐洲地區投資在研究發展領域的金額達GDP 的3%,同時有三分之二的投資來自於私部門。

原則上,歐洲技術平台基本上是以產業別進行的整合,先定義出重要的研究領域,再集合研究機構、政府組織、民間企業之力共同找出該領域中長期的發展目標,完成具指導性質的策略研究議程。歐洲技術平台除提供產學研共同合作的利基之外,也因為各國政府的參與,而更能將產業實際需求落實至科研政策,此外各個會員國也可在ETP 之下成立國家級的技術平台,集結國家之力整合資源,並成為ETP 的重要支柱。

除了歐盟之外,其他歐洲各國也都朝整合之路邁進,其中最成功的就應該屬於英國了。在英國科技產業發展的過程中,大學扮演的正面角色包括了訓練在產業與學術界間移動的高素質人才、提供高附加價值的知識、提供產學合作之平台、育成公司及將組織分割成立公司等。而亞洲的日本與韓國亦紛紛在整合之路上跟進。

他山之石二英國劍橋大學創新引擎

為了因應國際競爭並提升英國的國家競爭力,英國早就開始對相關制度進行檢討,結果發現,多數大學技術移轉辦公室中編制的全職人員都不超過4 人,且多數大學所產出的專利申請量與交易量過低,無法有足夠的資源來支應一個具有專業品質的技術移轉辦公室。

其實早在2003 年,英國知名的Lambert Review 就指出,欲解決各學研機構技轉辦公室專業水準不足問題,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整合各學術機構間投入於技術移轉之資源;而有經驗之機構,則應將其經驗與其他學校分享,其中資源分享及協力合作最快的方式即是由同一區域中之學術機構開始。無獨有偶的,同年英國生命科學創新與成長團隊(Bioscience Innovation and Growth Team) 所作的研究報告亦提出相同之結論與建議,使英國在橋接產業界與學術界合作之措施上,分別從區域整合及領域整合等方面產生一種集中化的現象。

首先,就區域整合的模式而言,英國劍橋(Cambridge) 地區在劍橋大學這個創新引擎的帶動下,提供了一個極佳的成功範例。透過劍橋大學的創新研發與產業化發展之推動,出現許多源自於該校之高科技公司與顧問公司,而該等公司也成為橋接劍橋大學學術研究與產業界的最佳橋樑。

除了單一大學推動的區域整合之外,英國也出現由多所學校推動的區域整合模式。例如由約克郡3 所大學,也就是里茲大學、雪菲爾大學和約克大學所共同成立白玫瑰聯盟(White Rose University Consortium),以及以英國北部8家研究能量最高之大學所組成N8 聯盟,或是於英國南部由5所大學所組成的ETsquared聯盟等,都是區域整合的最好例證。而英國政府之補助則以優先補助這些聯盟,而非各別學校,使其能夠借力使力,透過整合而壯大。

而在領域整合方面,英國的BTG 前例也是一個值得學習的案例。BTG 是由英國政府於1981 年將原本之國家研究發展公司(NRDC)與當時的國家企業局(NEB) 這兩個機構合併而成。當時,英國政府急於將BTG 私有化以期有效經營,但直到1992 年才如願完成私有化。為了協助BTG,英國政府透過制定BTG法案,授權BTG 有權利用英國政府所擁有之技術與專利權,並確認其核心任務為技術評估與專利、技術許可證及其交易,藉由智財權的運用,使該公司得以財務自主,並進而在1995 年掛牌上市,成為全球第一個以智財經營為核心,並進一步將技術育成、商品化整合成功上市的企業典範。

亞洲推動產學合作

他山之石三日本推動產學合作&智財運作

在日本方面,為了推動日本學研機構研發成果的產業化,日本在國立大學法人化後,積極推動能表現各國立大學特色之產學合作及智慧財產運作模式。而其中最主要的法律依據,就是1998 年所通過的大學技術移轉促進法(又稱TLO 法)。

截至2010 年6 月止,該法共承認46 個技術移轉機構(TLO)。這些機構可以分為

大學內TLO 及大學間TLO(又稱整合型TLO)兩大類。原則上規模較大之大學如東京大學、東京工業大學、早稻田大學等通常會自己成立並運作其獨立之TLO;而研究能量較小的大學,則會由數所大學合作共同成立一家TLO。其中大學間整合之TLO 大多以地理關係為整合依據,目前法律承認之46 間TLO 中有21 間為整合型TLO,可知日本各大學間合組整合型TLO 共同推動研發成果產業化頗為盛行。

就以地區性的整合型關西TLO 為例,原本其業務出現問題,但在政府資金奧援與各校參與之下,該TLO 於2006 年10 月推動改革,除由簽訂業務委託合約的大學共同參與成為股東外,亦轉型為「大學共同經營型」TLO,強調專業與服務,並以執行智慧財產授權業務,以及市場調查及找尋客戶(被授權人)為主,目前除京都大學、和歌山大學等5所大學共同參與外,也將觸角擴大到北海道的大學。

他山之石四韓國技術革新&產業化

韓國推動創新體系學研機構研發成果產業化的法規基礎,就是模仿美國拜杜法案於2000 年制定的技術移轉促進法。為了積極推動學研機構與產業的結合,並推進學研機構活用其所擁有的智慧財產權,進而加強與產業界的合作,韓國從2006 年起投入Connect Korea 的計畫,原則上該計畫將韓國全國分成4大區域,各區域選定及支援兩個以上的大學,並從韓國的28 所公立學研機關進行遴選,選中的TLO 給予5 年集中資源的補助,以使這些機構能成為區域內技術革新及移轉、產業化的核心角色。

韓國政府更進一步將資源挹注到這些整合後的技轉機構,並按照競爭力之不同,調整補助金額。而韓國政府更將此技轉機構分為下列3 種類型:

(1) 先導型:依等級不同補助1.5 至3 億韓元不等的補助,並將經營期間分為兩階段(2 年+3 年),於2 年後進行期中審查。

(2) 外包型:有3 家機構,每家補助約2億韓元經費,但最多支援2年。

(3) 聯盟型:針對兩個聯盟分別給予5.5 億韓元補助,而參與聯盟之大學則分別補助0.5億韓元,試營運兩年後再決定是否繼續提供支援。

透過此計畫,韓國不但希望將各大學所擁有的技術移轉到民間,以提高技術費的收入。並將此等收入再投資於技術移轉與產業化活動,進而促進這些TLO 獨立自立,以推動韓國國家競爭力的強化。

領域與地域別無縫接軌創新

根據瑞士洛桑管理學院(IMD)2011 年國家競爭力調查報告顯示,台灣排名第6 名,已連續3 年往前邁進。但若根據世界經濟論壇(WEF) 報告顯示2011 全球創新競爭力的評比當中,台灣排名從第7 名掉至第9 名,顯示出台灣創新體系與後續的商品化與產業化尚無法有效的結合。

為了健全創新環境,強化台灣的國家競爭力,行政院近來動作頻頻,除了推動成立生技超級育成中心(SIC) 外,還通過創新體系根本大法科學技術基本法的修正。而行政院科技顧問會議也與此等政策措施相呼應,建議政府應追求原創性研發、完備創新生態系統、建置世界級大學的創新引擎與更積極招募全球優秀人才等4大行動綱領,使台灣能從效率導向型經濟轉型為創新型經濟,進而因應當前國際經濟激烈動盪的挑戰。有鑑於過去我國缺乏整合性的平台以及完善的商業化機制,使得許多大專院校與科研機構的研發成果無法有效的實施,造成資源投入和產出績效不成比例,形成資源上的浪費現象。但參酌近年來各國,特別是歐盟、英國、日本、韓國等國之發展趨勢與成效觀察,集中管理研發的成果以及整合科研資源實有其必要性。而其整合的方向,可以參酌國外的經驗,分別從領域別整合與地域別整合著手,並將有限的政府資源政策性的支援這些整合完成的機構,這樣才能發揮1加1 大於2 的功效,也可以導入適當的評量機制,進而推動這個整合機構獨立的運作,甚至有朝一日,能如同英國BTG 一般能夠在台灣證券交易所或是櫃檯買賣中心掛牌,進一步強化台灣競爭力。

縱使台灣欠缺類似劍橋大學的指標型研究大學,但是仍可以考慮效法英國之白玫瑰聯盟、N8、SETsquared 等聯盟方式,或是日本韓國等區域整合模式,將台灣的學研機構整合起來,應該也可以發揮其優勢。

在全球化的今日,企業追求低成本與市場,而會向大陸、越南等國家移轉也無可厚非,但是縱使如此,由於人才會流動、資金也可以移轉,若要吸引人才與資金,建立良好的創新體系,並提供健全的創新環境與和產業無縫接軌環境,可能是更重要的考量。基於政府資源有效,且將有限資源做最有效利用的觀點,在相關法規修正後,如何將現有分散於各學研機構的各種資源整合以發揮最大的效益,可能就是相關機構,甚至是未來科技部與科技會報責無旁貸之責了。(本文作者為政大法律暨智慧財產所合聘教授)

【本文刊登於《能力雜誌》2011年10月號,非經同意不得轉載、刊登】

 
職場新鮮人的第一張保單
職場新鮮人應以「保險」架構基本風險,但面對這麼多家保險公司還有不同類型的保單,可就讓人頭痛。保單該如何選擇,又該注意哪些事情?

孕媽咪、嬰幼兒秋季該預防的疾病
秋風起,天氣越來越涼爽,日夜溫差大,嬰幼兒和孕婦除了要注意保暖之外,還需留意哪些秋天好發的疾病?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paper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city | blog | jo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