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解決創新問題只需要靈光一閃
作者:威廉.杜根(William Duggan)
譯者:樂為良出版社
出版社:中國生產力中心
不論是哪種策略,某種程度上你一定要有個創意點子,因為你周圍的世界瞬息萬變,未來永遠不會和過去全然相同。你的策略必須改變,以跟上時代的步伐。但到底應該如何改變?
有兩種傳統方法聲稱能替策略帶來創意點子:策略法和創意法。你會看到,哪一種傳統方法都不能真的解決問題。策略法教你如何分析你的策略形勢,但就沒下文了,它們不告訴你下一步驟,如何獲取該做之事的創意點子;創意方法教你如何想出許多創意點子,但不把這些點子串接到你的策略。結果你先做了大量的策略分析,接著再召開動腦會議來想出創意點子。這兩種方法之間缺少銜接。
這種常見的順序是,正式分析後開創意動腦會議,實際上來自大腦如何運作的舊理論。你可能聽說過:大腦左側具分析性,而右側有創意。所以,首先你做分析(左腦),然後由創意(右腦)接手。可惜,大腦不是真的這樣運作。過去10 年,神經科學已經推翻了這套大腦舊模式。我們現在知道,分析和創意不是左右大腦的兩個不同功能。在新模式中,所謂的學習和記憶,在做所有思考時,分析和創意攜手合作。二者缺一,你就想不出點子。
學習和記憶的新科學,總算揭示了創意點子如何在腦海形成。當你自己做些事或學別人做些什麼,你會記住這些細節。當你面對一個新形勢,大腦會先將問題拆解成不同的部分,接著在大腦中搜索適合每一部分的記憶。大腦再把這些記憶片段重新組合。組合是新的,元素則是已有的。這3個步驟─拆解、搜索、組合,與傳統的分析和腦力激盪二步驟截然不同。創意策略法把面對新情況的學習和記憶三步驟,變成符合人類大腦實際運作的實用方法。
3大創意策略法
創意策略法的每一步,各有自身的複雜性,並且要求不同的操作技能。當你面對複雜的問題且不知如何解決,就需要依靠創新。你也許不了解這正是自己需要的,別人花錢僱用你,是因為你知道答案,有時很難坦承自己反而不懂,需要新東西。
正常的規劃方法往往不提需要創新。你列出目標和提案,以及行銷、營運、產品開發的時間表,或是整體策略。因為你知道要做什麼,所以知道如何規劃。但針對設立的每一目標、設計的每一提案,也許有個更好方案且超出你能力所及,你沒發現的創新,創意策略法幫你發現。
創意策略法要走完三個階段,則取經於三個不同來源:對國際經濟發展的「快速評估」、借用社會政策研究的「可行之道掃描」,以及1990 年代後期奇異公司企業大學的「創意組合法」。這3個來源加在一起,提供了一組方法,讓我們能夠檢視大腦如何閃出靈光乍現,也就是策略直覺的運作方式。這三個階段─快速評估、可行之道掃描、創意組合─以「洞察矩陣」把快速評估和可行之道掃描出的史例組織起來。
如何找出核心問題?
創意策略法的快速評估第一階段,確定你的創新需要解決哪些問題,並把問題拆解成問題元素。這包含與主要領導人訪談,同時快速研究與問題有關的文件和資料。對於簡單的問題和幾位主要領導人,快速評估需要的時間可能不到一天;大機構的複雜問題,可能要用上超過一星期的時間。第二階段可行之道掃描的發現,可能引領你回頭重做部分的快速評估,並修改問題和其元素。
公司往往知道需要創新:他們意識到自己有個不知該如何解決的問題。不過,他們不一定都能清楚說出問題,有時他們甚至會挑錯問題。創意策略法的第一階段就是快速評估,而快速評估的第一步是指出問題,如果公司已經清楚知道何處需要創新,第一步不會太花時間。但是,如果問題似乎不明確,那麼光為了這一步,你可能就需要來趟完整的訪談。
哪裡需要創新的問題,並不容易回答。理想上,你能找到一種創新,既無限量地提高績效,又把成本降到零。但你知道那是無稽之談。即使你選了一個較小的目標,比方說,提高績效20%和降低成本20%,這還不算是找到有創意的問題。如果你努力工作或僱用更多的人;或攻進新領域,就能完成這些目標,你毋須創新,只要多做一些你目前已經在做的事就行了。
通常,創新問題並非來自正式的研究和分析,而是自然地來自事業和生活的正常進行。你研究全年的業績,看到一個太高或太低的數字,或一個望眼欲穿的大市場或資金來源。這種找出問題的自然方法,其價值毫不遜於較為正式的研究和分析方法。不管你找到的問題是什麼,它必須值得去解決。你要花時間和精力找出有創意的答案,如果你找到了,你要花時間和金錢把創意點子付諸實踐。所以,你要的東西必須夠大到攸關痛癢,並且必須是你認為還沒有人想到,至少與你的情況不完全一樣。你需要的是創新,而不是全面照抄別人的經驗。
掃描先例中的可行之道
進入創意策略的第二階段:可行之道掃描。你盡可能問一些最重要的問題,解決任何類型的任一問題:有史以來,世上有沒有人曾對此難題的任何部分有過進展?
我們稱史例為「先例」。在進行可行之道掃描時,每個來源都可能是適用或不適用於你的問題的潛在先例。千萬別把整個來源當成先例。例如,如果「品牌」是問題元素,星巴克(Starbucks)可能是你的一個先例來源。你可以說你要「像星巴克一樣」去建立品牌,但你不要模仿星巴克所做的一切事,以建立自己的品牌。你研究星巴克做了些什麼,並從研究中選出一些對問題元素非常有用的東西,例如,星巴克如何寧願自營而不接受加盟門市,以便能做更好的管控店面經驗。這就是你可能用得上的先例元素。
找到相關的先例元素並不容易,因為除了物理科學,我們缺乏統計上的「證據」,證明某一套動作最能產生某種殊效。正因為如此,可行之道掃描有其專有的方法和技巧,重點在於找到一組可以解決當下問題的先例。這種掃描是創意策略法和多數其他創新方法的主要區別,後者耗費大量時間和精力在研究問題。反之,創意策略法,則是用於該問題的當責者對於問題本身已做足功課。一旦他們對問題的理解到某一程度,這時創意策略法就登場,他們將在洞察矩陣中,把多數時間和精力,用於可行之道掃描,直到發現洞見找出解決方案。
必須投入盡可能多的時間去做可行之道掃描。對於緊急情況,可能要一天;對於較長期的問題,可能需要一個星期、一個月或者一年。原則上,可行之道掃描可以一直做下去,因為總有更多人的經驗值得查知。淘金潮的當年,如果你有用不完的時間和金錢,你會在地球上到處開挖並且越深越好。你的時間和金錢越少,洞就挖得越少越淺;可行之道掃描亦是如此。但你不至於隨便挖,你要找的是先例中有人在與你有關的問題挖到了黃金的來源。
找出合適的解決之道
當你用光時間,或當你判斷已經找到夠多具有希望的先例,就進入下個階段:創意組合。將你所挑選和組合的一些先例,形成解決方案。創意組合沒有明確的公式,因為要看大腦靈光乍現而定。當一些先例浮現你的腦海。你做些串聯,不是全面串聯。可行之道掃描會形成一組有價值的先例,但如果你把它們全部串聯起來,只會弄出個大爛攤。因此,你應該做的是,找出一個可行的先例元素,甚至結合另幾個可行的先例元素,組合在一起形成一個創意洞見,並讓此適用於你的情況,解決你的問題。如果可能,最好與主要提案領導人,以工作研討會的形式進行這個階段,加強他們承諾解決問題。創意策略法是根據你所挑選與組合出的可行先例元素,去涵蓋實施這個創意點子的初步計畫。
此外,在這一階段,要向參與者表明不是來這裡開動腦會議、想新點子。這點非常重要,因為這已是約定俗成,同時,無論你在邀請函上說什麼,他們可能都預期腦力激盪。這是近來企業文化的一環:你把人帶進工作研討會,他們認為應該做的就是腦力激盪,想出解決方案。
最後,但並非最不重要,挑選並組合可行先例元素的過程,將為你帶來「決心」:即追求更多創意洞見的意志力。人性的真實面之一,即人們對自己的點子有最大的決心,這就是為什麼那麼多的建議報告閒置在辦公室架上,顧問有想法,但客戶不這麼想。創意策略法解決這個問題,在快速評估和創意組合這兩個關鍵階段,邀請主要領導人加入。在快速評估階段,你在他們理解並認同的問題上,拿出你認為適合解決問題元素的可行先例元素給他們看。你帶領他們從這些可行先例元素當中,挑選並組合出一組創意洞見。他們親眼見證了答案出現的過程,這對你們和公司的意義將大大不同。
簡言之,創意策略法就是你把大腦運作靈光乍現的機制─策略直覺,轉化成具操作性的洞察矩陣,引領你與團隊找出創意策略的過程。(本文摘自《解決創新問題只需要靈光一閃》一書部分精采內容)
【本文出自《能力雜誌》2016年1月號;訂能力電子雜誌;非經同意不得轉載、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