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田大權
美國政府關門,咱們的政府則是躲在門後面監聽,口口聲聲說要拼經濟,結果卻拼成了口水滿地的政爭,不僅把國家的生日搞的污煙瘴氣,也把整個社會氣氛搞的人心惶惶,連好不容易漲起來的黃色小鴨,都碰到好幾個不給面子的颱風,搞的小鴨在療癒人心之前,自身都得先療癒一下,股市始終衝不出精彩的盤,房市,更是一片無精打采!
這一大段亂七八糟的日子,其實在台灣人心中,大家都知道出了什麼事,說到底,實在也不是什麼天大的事,反正就是在一個爛透了的政治舞台上,重覆上演著一場又一場爛透了的戲,看戲的人早就沒興趣了,演戲的人卻還熱情的耍弄著,說傻、說笨嗎?個個都是高學歷的大博士、大教授!但是要說精明吧?全部加起來,卻沒幹出一件好事!現在的社會氣氛,從菜市場、股票市場到房地產市場,沒有一個市場是健康的、快樂的!菜市場裡買菜的和賣菜的,兩個阿嬤同聲齊罵,電費一漲、什麼都漲,買不下去,也賣不出去!股市裡的
多頭與空頭也是異口同聲,什麼技術線型、國際走
勢,油金表現?,一片神經兮兮,漲也擔心,不漲也擔心?
房地產市場更是如此,想買的和想賣的,更是一
片罵聲,而且罵的都是同一個人,就是政府!想買的,罵政府一直打房,房價卻始終沒有打下來,害
他們始終買不起,是政府的錯!想賣的,也罵政府一直打房,把景氣搞差了,害他們賣不掉,也是政府的錯!反正千錯萬錯,都是政府的錯!偏偏,政府大員們個個忙著政爭作秀,沒空理你們!
到底政府在想什麼?這個「境界」!似乎真的太高了,始終令人想不通,也猜不透,為什麼可以創造出這麼多邏輯不通的現象,也許,那真的是天縱的英明?隨便舉幾個例子就知道?
就拿勞委會最近提出了一個新的方案為例,勞委會未來將針對透過勞委會就業機構媒合成功的民眾,如果媒合的新工作離家太遠,將提供五千塊的交通補助!表面上看來,好像又是一份保障勞工權益的創意與美意,回頭想想,這到底「創」在哪裡?
又「美」在哪裡?
首先,如果勞委會真的有足夠的專業,怎麼會媒合一個「離家遠」的工作給求職者?為何不能讓求
職者「在地就業」?這是第一個問題!
如果因為在地的工作機會少、專業不符合,那麼請問,經濟部在幹什麼?為什麼不從經濟與產業發展的層面著手?硬是把年輕人從鄉下拉到大都市裡,一方面讓城鄉差距越來越遠,一方面讓年輕人必須承受著都會區裡更沈重的生活開銷與負擔,五千塊,到底能補助什麼?究竟希望達到什麼效果?是希望年輕人在大都市繼續抱怨著生活壓
力與房價不合理嗎?進而創造更多社會不公平的現象嗎?
再者,如果房東知道租屋族多了五千塊的政府補助,還願意降房租嗎?合著政府是拿著老百姓的納稅錢,透過年輕租屋族的手,轉交給那些專家學者
口中喊打喊殺的「囤房族」,再讓囤房族繳稅,還給
國庫?這到底是種什麼樣莫名其妙的循環?經濟,
是這麼拼的嗎?
這種不知道到底是要「治標」還是「治本」的政策,每天都在你我週遭發生,當然,這又是勞委會
繼「22K」後的另一項傑作!還有,最近房市間陸續傳出租金上漲的消息,而且從北到南,各大都會區都有著十到廿%的漲幅,雖然上漲的原因不盡相同,但是全台主要都會區的
房租呈現上揚的狀況卻是事實,對於年輕租屋族的負擔,相對也增加了。
這就不禁要問,這些年輕的都會租屋族,到底是要向誰租房子?不就是向先前被罵的半死,全台總計六十六萬,擁有三間房子以上的「囤房族」租嗎?
如果,政府要將這些擁有多間房子的人,視為炒作或拉抬房價的元凶,而要進行加稅的動作,那麼,這些人所增加的「稅賦」變為「成本」之後,難道
就不會灌進房租裡?一旦灌進房租裡,不就使得房
租更增加?租屋族的負擔不是相對就更重?距離購屋的目標不就更遠?
為什麼年輕人要在自由市場裡找房東?政府為何不能成為民眾最信賴的房東?多蓋些出租住宅就好了嘛!當然,這是常識,政府也會用簡單的兩個字回應?,沒錢!這也是常識!
「政府沒錢」這個千不該萬不該的答案,這會兒居然成為了創造過「經濟奇蹟」的台灣,最無奈,也最丟臉的答案!
事實上,政府真的沒錢嗎?那些號稱每年帳面虧
損幾十億、幾百億,實際上卻可以發出好幾個月年
終獎金的國營企業,口袋裡可是麥克麥克!大家在
經濟部一聲令下的指示下,全都在進行「資產活化」
的大工程,翻譯成白話文,就是要「搞活房地產」!
如果連國營企業都要搞房地產,那麼,台灣到底
要怎麼實現「居住正義」??
嚴格說來,在這些國營企業中,中華電信與台
肥,算是搞房地產搞的比較「稱頭」的兩家公司,幾年下來,同樣都結合了幾家大型建商,推出了好
幾個豪宅建案,價錢一個比一個貴,賣的一個比一個好!完全的市場法則,也讓這兩家公司在本業之外,賺了不少房地產的錢!台肥更是只要一談到
「資產股」的題裁,立馬就給你兩支漲停板伺候!居住正義,似乎壓根不干他們的事!
食髓知味,連號稱「綠巨人」的中華郵政,最近也開始想把老舊的房舍,拿出來活化一下,其中又以信義路四段的信維郵局,改建商業大樓的案子最受矚目!試問,在這麼黃金的地段,改建一棟僅提供少數企業使用的辦公大樓,頂多收點穩定的房租,對這座城市的風貌,對政府的政策,到底有什麼了不起的實質助益?為什麼不拿出來作一些社會住宅,出租給在都會區無棲身之所的年輕租屋族?
政府一天到晚喊著民間企業要本著良心回饋社會,這些國營企業為何不身先士卒?這些表面上看似民營化,卻始終「打著老算盤,算著老帳本」的國營企業,為何不帶頭實現政府居住正義的政策?其他諸如台電、中油、台糖?,每一個都擁有大筆資產的國營企業,為何不成為實現居住正義的表率?
【更多完整內容,請見《金融家月刊》第64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