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南參柒電子報】以不同議題切入介紹書籍,並揭探書背後的故事,讓你藉由閱讀,開拓自己的心靈與生命。 【愛生活手記】提供家事收納、手作創意、品嘗美食與園藝生活等內容,讓你輕鬆打造100%的幸福生活!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專題  理財  追星  社群  Blog  哇新聞  書籤  電子書  
訂閱/退訂看歷史報份直接訂閱
2011/08/04 第41期 Money 錢雜誌
Money Talks 話題 謝金河:玩股票難致富
Money Learning 教戰 金價狂飆 3警訊防泡沫破裂
Money INFO 熱訊 你必須知道的基金費用率
Money Events 活動 【朱家泓《抓住飆股輕鬆賺》新書上​市79折】
【訂《Money錢》12期送2期+送基金飆股套書!】
【《越活越有錢》8/6新登場!】

 
謝金河:玩股票難致富
撰文/ 李兆華/ Money錢雜誌
有「謝國師」之稱的財金文化董事長謝金河,是媒體巨擘,也是以投資股市、房地產與藝術品累積高額資產的富豪。他對「數字」有超強記憶力,股市大事件發生的年代、企業營運的每項數字都記得一清二楚,下屬跟他開會時壓力不小,因為懂得沒他多、記性更是沒他好。

平常表情嚴肅、不怒自威的謝金河,在家其實是個慈父,給兒女最大的自由,不干涉他們的興趣和學業發展。在事業上,他「棄政從股」,也經歷過一番有趣的轉折。在這次訪談中,他難得分享對兒女理財教育的看法,以及自己如何找到一生的最愛—投資。

謝金河出生於雲林,父親僅國小學歷、母親未就學,自小家境並不好。不過,謝金河年輕時曾有過3次一般人都很欣羨的機會,但後來都選擇放棄。因為放棄,所以他現在不是教授、不是警官、不是海關公務員,而是一個知名的股市巨富。

放棄3次好機會 成就現在的投資大師「剛巧我昨天打開抽屜,看到高中(師大附中)期末考的成績單,是全班第1名,當年可以保送師大。」謝金河回憶往事,露出輕鬆的笑容。年少的他猶豫了一個下午,在街上邊逛邊想,決定回家告訴父母他不想當老師,所以放棄,而同班第3名的同學選擇直升,現在是大直國中的訓導主任。

後來謝金河同時參加聯考以及中央警官學校考試,沒想到竟是央警該屆榜首。父親很心動,覺得當警官薪資高又有保障,學費也省,力勸謝金河去念。他想了半天還是放棄,選擇就讀政大企管系。

大學畢業當完兵後,謝金河通過高普考,可以分發到高雄前鎮海關,是俗稱的「鐵飯碗」。他在高雄西子灣閒晃想到天快黑,再度選擇放棄。

「在成長過程中,自己最喜歡什麼,去做就對了!」謝金河說,他成長過程中最鍾情的就是政治,從學生時代就參與政大青年、自強報運作,並幫黨外雜誌寫文章,所以他決定忠於自己。

剛念研究所時,謝金河就進入《財訊》月刊(現改為雙周刊)任職,「財訊剛創立時記者很少,我向其他媒體的政治線資深記者邀稿,每個月20日在咖啡廳聚會討論,隔月10日交稿,合作非常愉快!」謝金河說,他的專長是批判,讓財訊不只是媒體,更是「修理業」,被寫到的人都心驚膽跳。

坦言是政治狂熱的他,進財訊前5年,對股市都是「不屑一顧」,聽到同事在討論股市,竟會覺得庸俗,馬上掉頭離去!但是後來謝金河逐漸體認到:「自家刊物有分析股市,一直不懂說不過去,而且,人要有財富才有尊嚴。」

第1 次買股慘賠 反而開啟研究興趣

用功,是投資的不二法門。謝金河在民國75年聽同事建議,買了生平第1張股票——福昌紡織(已下市)。沒做功課就先買股票,結果當然是慘賠,買進價是17.3元,跌到10元以下,謝金河賠了4成多出場。「雖然是賠錢經驗,卻像幫我打通任督二脈,引發我對投資的興趣,開始大量閱讀。」

當時謝金河還在撰寫研究所畢業論文,他靈機一動,決定寫「台灣證券發展史」。於是跑去圖書館把《經濟日報》調閱出來,由於台灣股市是從民國51年開市,他就從同年創刊的經濟日報開始看,再看較晚創立的《工商時報》,把這2份報紙全部看完後,他對台灣證券發展史了然於胸,而且對數字過目不忘,全都背了下來。

後來他再創立《財訊快報》(現改為財金雜誌),成為當時坊間最具影響力、也最貴的證券報紙,讓報社收入豐碩,也幫當時仍年輕的謝金河賺進了不少財富。「無論加班到多晚,我每天早上都吹著口哨上班,甘之如飴。」謝金河想告訴年輕人,工作還是選自己喜歡的最重要,有熱情才有動能,再累也開心。「財訊這棟大樓從民國74年買到現在,我從未想要離開這裡,一磚一瓦,都是感情。」

讀懂了台灣證券市場的脈動,謝金河開始積極買股票,分散投資在2、30檔個股,至今「分散持股」還是他堅守的法則:「好處是我能了解多種產業,熟知每種產業的財報及特性,而且不會因為資金太集中在某檔個股影響到股價。」他再補充,「不只財報數字,台股代號我記得1千家以上,港股至少300多家,陸股也記得200多家。」

記數字能為投資帶來很多好處,像是記個股代號,可省下不少查詢時間,記財報數字更可知道一家公司或一個產業的變化。他第1次遇到鴻海(2317)董事長郭台銘時,對於鴻海自上市以來的營收變化如數家珍,讓郭台銘佩服不已。但這不全因為他天賦異稟,謝金河強調:「數字一定要常用、常複習,才會記得牢。」

他有點俏皮的舉例:「要我打電話給妳,我要查很久才知道號碼,因為我們不常聯繫。但是打給我太太,是每天必做好幾次的事,她的電話我當然熟。」謝金河說,每天早上5點多起床,他會先把中央社、彭博資訊等媒體的新聞做好筆記,所以不能只說他是記憶力好,該說他一直都很用功。

◎更多精采內容請看:《Money錢》NO.47 2011年8月號

 
金價狂飆 3警訊防泡沫破裂
撰文/朱國鳳/ Money錢雜誌
金市多頭持續10年,金價迭創歷史新高,期間漲幅最高達5倍多,金市泡沫是不是快破了?比較2波大多頭背景,再觀察破裂前的訊號,才能正確判斷。

任何一種商品, 如果有了「泡沫」,漲幅會難以想像;但若是泡沫破了、來不及下車,就要忍受重挫與長空,黃金也是一樣。1980年,金價急漲到前一波歷史高點每盎司873美元,泡沫正式破裂,不到2年就急跌到300美元。接著一波反彈行情結束後繼續破底,一路維持長空走勢至2001年的低點250美元。

前波金市泡沫破裂,最深跌幅達到7成,長空時間長達20年,相當慘烈。而相較於股市泡沫,金市泡沫更難觀察。股市是大眾市場,泡沫期間投機風氣大盛,幾乎是全民運動,從很多社會現象就能輕易觀察,再加上股市循環較短,資深投資人多少都會遇到泡沫破裂。金市則屬於小眾市場,參與者較為特定,且前一次泡沫破裂,距今已長達30年,目前大多數的投資者,大概都不曾見識過金市泡沫破裂。

泡沫破裂前價格噴出 象徵集體焦慮飆到最高

金價從2001年起漲至今,連走10年多頭,漲幅也已高達5倍多,由於多頭持續時間已經破紀錄,價格又迭創歷史新高,金市會不會泡沫化?泡沫快破裂前,有沒有徵兆?只要學會觀察,不僅能賺到可能的泡沫財,還能全身而退。

臺銀貴金屬部副理楊天立表示,根據前波經驗,金市泡沫快破裂時,金價會噴出,反映出當時的集體焦慮,從政府到庶民都陷入恐慌氣氛。而想要預測這一波的金市泡沫,須先回顧前一波大泡沫的形成背景。

楊天立指出,前一波的金市多頭期間是1972~1980年, 又可以分成2個階段:第1階段是1972~1975年的上漲,主要反映美國取消金本位制,金價從以往固定的「1盎司=35美元」脫鉤,大漲到近210美元。

第2階段是1977~1980年的上漲,主要反映第2次能源危機與中東危機。楊天立指出,當時石油輸出國家組織(OPEC)用石油當武器,緊縮石油供應打擊西方世界,全球陷入惡性通膨,各國幾乎都是2位數的通膨年增率,美國也不例外。

1979年又接連發生蘇聯入侵阿富汗、伊朗革命人士占領美國大使館,中東危機背後代表美蘇二大強國的緊張對峙,大戰一觸即發。惡性通膨與戰爭危機同時降臨,美國的經濟與政治地位都受到嚴重挑戰,美元大貶、美元指數不斷破底,金價隨著世人的集體焦慮而飆到最高點,買黃金就像買保單,因此金價再從250美元急漲到873美元,1年間大漲近2.5倍。

當時台灣仍在動員戡亂時期,黃金被列為「國家總動員物資」,金、銀都被當成外匯管制交易,民間不得自由買賣。據了解,當時漁船返航的壓艙貨幾乎是一箱箱的金條、金幣,黑市與走私盛行,是那波泡沫破裂前台灣的特殊現象。

在香港,黃金卻是自由開放,當時銀樓店面湧現搶金潮,銀樓的樓上是店家自設的小型交易所,人聲鼎沸,回頭看當時黃金交投熱烈的程度,就是泡沫快破前的徵兆之一。

2 波多頭本質有異 歐美債務與油價是主因

當時美國聯準會主席伏克爾(Paul Volcker)決心打擊惡性通膨,不斷上調聯邦基準利率,最高來到17%。並大幅提高黃金期貨交易的保證金,使黃金的投機成本大增;而當美元存款利率激升到2位數,黃金0孳息的缺點就會被放大;美元指數大反攻,代表對美元的信心開始回升;中東危機也未提升到大戰規模...因金融與軍事造成的亂世均逐漸和緩,金市泡沫正式破裂。

了解前波泡沫形成與破裂的背景後,投資人也要進一步了解2波大多頭本質的差異。楊天立表示,2波金市大多頭形成,都有美元信任危機與地緣風險,但是這一波跟前一波相較,本質有相當差異,這一波他會特別再看2大面向。

第1個面向是歐美主權債務風險是否持續。這是不同於前波大多頭年代的因素,如果這項風險大幅降低或是解除,金價當然也少了一大舞台。但是中短期內,政府舉債占GDP 比例遠高於當年,且不管是歐債或美債,都是借新還舊、或是展延期限,違約倒債可能性大增。

第2個面向是通膨與政府抗通膨的決心。上一波大多頭的主因之一,是油價大漲引發惡性通膨,是政治性因素造成的;這一波油價居高不下,主要是經濟性因素,是新興市場的需求支撐,加上政府保就業、刺激經濟的決心勝過抗通膨,只要政府不採取激烈升息、激烈緊縮貨幣供給,金價仍有表現空間。

◎更多精采內容請看:《Money錢》NO.47 2011年8月號

 
你必須知道的基金費用率
撰文/朱國鳳/ Money錢雜誌
基金的投資成本繁多,大多數人只懂得去拗手續費的優惠,但看不見的隱性成本,會一口一口吃掉寶貴收益,就像長泳者穿牛仔褲游泳一樣,成績要好也難。

小米跟同事比較基金手續費, 小米喜孜孜的說:「銀行給我終身5折的優惠」,甲說:「我在生日當月申購,有效期間手續費3.8 折」,乙說:「我是搶在特定期間去申購得獎基金,終身零手續費。」

大多數投資人都跟他們一樣,最關心基金的申購手續費,因為這筆費用是從自己口袋掏出,且彈性也最大,甚至可達到零手續費,因此都將心思放在比較與爭取手續費的最大優惠上。

2% 費用率 30 年吃掉近半報酬

其實基金的投資成本可分成2大類:第1類是顯性成本,是投資人在買賣基金時,自行額外負擔,例如申購與贖回手續費等;第2類是隱性成本,大部分是由基金業者每日從淨值內扣,所有投資人都須共同分擔。

隱性成本的費用率越高,拖累基金績效的程度也越重。台大財金系教授邱顯比就很傳神的形容:「費用率高的基金,就像是穿著牛仔褲參加游泳比賽,對成績會造成拖累。」特別是長期績效受影響最大,因為費用率的累積效果相當驚人。

理柏基金亞洲研究總監馮志源進行試算,單筆投資100萬元,假設基金未扣掉費用率的年化報酬率為10%,費用率2% (即所有內扣的隱性成本),經過30年複利之後(複利期數以29期計算),不含費用率的總投資報酬約1,586萬元,含費用率的總投資報酬只剩931萬元,即可知這看似少少的2%,可以吃掉近半的報酬。

馮志源提醒,這還是用年化報酬10% 試算, 如果年化報酬更低,投資人的獲利金額也會更低。

境內基金全揭露 境外基金半遮半掩

不管基金賺賠,隱形成本一毛也少不了,如果基金長期有幫投資人穩定增加財富,也就不用太計較,但是有更多基金是績效普通、甚至賠錢,每月還是從基金淨資產中不斷扣錢,投資人等於是掏錢養基金公司。

既然費用率很重要,但目前只有境內基金是強制揭露;境外基金則是各家做法不一,有的是每季提供,有的是半年、甚至1年才提供,這是因為基金掛牌地區的監管法令不同之故。

過去通路報酬有多少?基金公司與銀行怎麼拆帳?幾乎是最高機密,但今年3月起,不論境內或境外基金,台灣主管機關已要求銀行必須揭露基金公司所提供的「通路報酬」。因為基金主要銷售通路就是銀行,基金公司給的通路報酬越高,銀行理專為了拿獎金就越賣力推銷,自然與投資人產生利益衝突,主管單位因此要求銀行必須主動揭露通路報酬。

◎更多精采內容請看:《Money錢》NO.47 2011年8月號

 
【朱家泓《抓住飆股輕鬆賺》新書上​市79折】
【訂《Money錢》12期送2期+送基金飆股套書!】
【《越活越有錢》8/6新登場!】
【《Money錢》朱家泓老師《抓住飆股輕鬆賺》新書上​市79折!】

●投資股票老賠錢?看圖選股 找出最佳買賣點!《Money錢》專欄作家朱家泓老師教你做股神•每年大賺1倍!即日起至8/31止訂購只要253元(原價320元)!

【訂《Money錢》12期送2期,再送《基金贏家100招》+《抓住飆股輕鬆賺》只要1,499元】

● 訂《Money錢》12期送2期,再送「基金一姐」趙靖宇《基金贏家100招》,加送「飆股名師」朱家泓《抓住飆股輕鬆賺》,只要1.499元,優惠至2011/8/31止!

【《越活越有錢》8/6創刊號全面上市!】

●《越活越有錢》創刊號8/6全面上市,每1/4/7/10月之15日發行,全台超商書店均售,每本99元,或請洽客服電話(02)2511-3511*6502

 
訂阿布拉電子報 送精美繪本
【阿布拉電子報】分享「文學性」、「藝術性」與「兒童性」兼具的兒童繪本,並和你一起發現孩子的世界、繪本的世界。現在訂報即有機會獲得精美繪本!

打工度假停、看、聽
在澳幣升值、台澳關係持續加溫下,越來越多台灣年輕人喜歡去澳洲打工度假,打工可體驗社會、職場生活,但潛在的危機與風險你不可不知。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paper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city | blog | jo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