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察覺疾病徵兆,為爸媽的健康把關 |
上了年紀的爸媽,最近常常覺得食慾不振、嗜睡,體重沒來由的減輕,或是突然減少活動量,可別以為只是老化的正常現象,很有可能是失智症、癌症等疾病前兆!本期主題告訴你及早發現疾病徵兆的3大觀察指標,幫助你為父母的身心健康做好把關!
|
 |
|
|
|
|
 |
3大觀察指標,及早發現疾病徵兆 |

|
時光飛逝,
從小呵護我們的爸媽逐漸衰老,
原本健壯的身體,
也開始出現大大小小的病痛,
做子女的我們,
該如何察覺老人家的需求與不適?
|
並非每個老年人對身體的不適或警訊都能清楚表達,因此家人的觀察非常重要,
台北榮民總醫院高齡醫學中心彭莉甯主任指出,若出現手麻、手抖或暈眩等明顯症狀,家人多半會立即將老年人送醫,然而,許多老年人的症狀並不典型,比如日前門診來了一名80歲老伯伯,兒子抱怨老爸使性子,假日兒孫回來探視時反而很愛唉叫,但她一看就覺得不對勁,進一步檢查發現,老伯伯有急性心肌梗塞合併肺炎,必須馬上住院治療。
彭莉甯主任表示,這名老伯伯沒有明顯胸悶、也不太咳嗽,症狀跟教科書上所說的完全不同,能夠診治出來完全憑臨床累積的專業經驗,這也是為什麼要推動老年醫學專科醫師的訓練,因為老年人的疾病表現跟成人非常不同。
如何判斷家中長輩可能有疾病困擾需就醫?彭莉甯主任提出3大觀察指標:
1.活動或認知功能突然下降
比如原本能自己行走,卻突然不願意走,或是原本可自行進食,卻突然不吃不喝,由於老年人不見得能表達出是哪裡不舒服,可能被誤認為是鬧脾氣。此外,失智症初期的認知功能下降或是記憶衰退,常被認為是正常老化,患者就醫前多半與家人有一段磨合期,當症狀嚴重到讓家人驚覺到可能是失智症,就醫時往往已經是中度失智症。
2.體重莫名其妙減輕
在沒有刻意減重的情形下,若一個月體重減輕達原有體重的5%、或半年內減少10%,都應有所警覺。彭莉甯主任指出,這些不明原因體重減輕的老年患者,最後的診斷有三成因素是癌症造成、三成是心智問題(如憂鬱或失智)導致、有三成查不出特別病因,而糖尿病、甲狀腺功能低下等其他疾病問題占約一成。
3.食欲不佳且常疲倦、嗜睡
這可能是老年憂鬱症的表現,不同於年輕人的憂鬱症會吐露出來,老年人多半以功能退化或是行為退縮、原本有興趣的活動都不愛參與來表現,臨床上彭莉甯主任遇過原本社交活動還蠻活躍的老年女性,突然產生老了沒用的念頭、變得不愛出門,家人協助就醫才知得了憂鬱症。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大家健康雜誌數位閱讀網 或《大家健康雜誌》9月號 |
 |
|
|
 |
保健食品,能為關節存建康? |
有些醫生在臨床經驗中,發現維骨力對約1/3的早期關節炎病患有效,不過,追蹤這些病患的X光片,並沒有發現任何改善現象。蕭國川解釋,這是因為關節內軟骨的成分主要有二,一種是糖蛋白,另一種是纖維蛋白,糖蛋白就是葡萄糖胺,也是維骨力的主要成分,它是軟骨中新陳代謝的中間產物,主要功能在吸收水分,讓軟骨含水量較多。所以,補充葡萄糖胺多一點,會讓新陳代謝的功能好一點,活化關節中的軟骨。
不過,如果關節中的軟骨已磨損、破損,補充葡萄糖胺是否具有修補功能?實在無法確知;因而蕭國川表示,「吃維骨力,沒有壞處,卻無法期待它具有療效,只能視為一種保養關節的產品。」
柯明道也提醒,對保健食品不應有錯誤的期待,以葡萄糖胺類來說,雖然可緩解退化性關節炎的疼痛、增進關節潤滑功能,卻不能使退化的關節恢復年輕,也無助於骨質疏鬆者;此外,食品中所含的劑量本來就較低,不能宣稱有療效,所以,實際效果或許比安慰效果來的小。
不少民眾把「預防勝於治療」的觀念投射在保健食品中,步入中年就積極補充相關產品,振興醫院營養治療師鍾子雯認為,提前吃保健食品預防退化性關節炎的想法,醫學上無法證實,能肯定的是,在退化性關節炎發生早期,吃維骨力可緩解關節疼痛發炎症狀,但在症狀沒發生前,吃再多保健食品也無法評估它的效果,因此,不能把保健食品當成預防針或主要治療品。
鍾子雯指出,市面上保固關節的保健食品,品牌多、劑型也不盡相同,較安全的使用方式是先詢問醫療專業人員,依個人當下情況,適當攝取,若自行使用,則不要超過外包裝上的建議量。
更多相關保健知識,請見《用對方法,關節不痛》
|
|
 |
|
 |
|
加入大家健康悅讀俱樂部粉絲團,健康好書與資訊等你來挖! |
大家健康悅讀俱樂部粉絲團,介紹各種健康好書與實用的健康訊息!健康第一步,就是加入大家健康悅讀俱樂部!
|
大家健康雜誌優質好書,限時特價79折! |
《行男百岳物語─一生必去的台灣高山湖泊》榮獲博客來網路書店2011大學新鮮人【嬉遊記】主題選書,即日起至10月31日止購書享有79折優惠!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