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正客觀的精神、以歐洲米其林為目標,【英卓美食報】網羅最有趣、實用、專業、新鮮的第一手美食資訊。 【文學點心屋】歡迎父母、老師鼓勵小朋友投稿,不管作文練習或心情日記都歡迎,讓小朋友有創作的成就感!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專題  理財  追星  社群  Blog  哇新聞  電子書  
2013/05/29 第5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編輯小語 入梅不發霉
寶貝你的肝 小心!黃疸背後的警訊
健康方程式 入梅不發霉-談黴菌感染
活動快遞 近期活動資訊
 
入梅不發霉
近來梅雨籠罩全台,處在溫暖潮溼的環境下,要小心容易感染人體的黴菌也蠢蠢欲動,本期電子報要教您如何遠離香港腳等黴菌傳染病,「入梅不發霉」!另外,不少人以為臉色黃黃的就是肝不好,其實臉色黃之外,眼白如果變黃,更是黃疸的警訊,應儘速就醫檢查。

 
小心!黃疸背後的警訊
諮詢/梁嘉德(臺大醫院內科部主治醫師);撰文/艾莉緹

「近來臉色怎麼看來不好、皮膚黃黃的?」,一名40多歲男性最近常聽到親友對他講這句話,再加上身體易疲倦,本身又是B型肝炎帶原者,趕緊就醫,果然檢查發現血液總膽紅素上升、肝指數GOT、GPT異常,診斷為慢性B型肝炎急性發作。黃疸為身體疾病的警訊,當皮膚異常呈現黃褐色時,或眼白變黃時,不可輕忽此症狀。

黃疸是一種身體的異常症狀,主要是血液中的膽紅素增加使然。正常人的血液中總膽紅素數值在0.2到1.2mg/dl之間,當總膽紅素數值超過3mg/dl以上時,不僅皮膚會變黃或黃褐色,眼白的部位也會呈現黃色,就是所謂的黃疸現象。

膽紅素代謝出問題

黃疸究竟如何發生,需先瞭解膽紅素在人體的代謝過程。膽紅素是血液中紅血球血紅素的主成分「heme』代謝後所產生的產物。在尚未進入肝臟前,稱為未結合型膽紅素;經由血液被送進肝臟的未結合型膽紅素,經肝臟代謝作用後,會變成結合型膽紅素,然後排入膽道,最後經由總膽管排入腸道中。因此,整個膽紅素的代謝與排出過程,任何一個環節出問題,都可能引起黃疸。

感染、肝病、膽道阻塞 均可能引發黃疸

懷疑出現黃疸時,可透過抽血檢驗血液中總膽紅素是否偏高,接著進一步區分黃疸是屬於未結合型膽紅素偏高,還是結合型膽紅素偏高。瞭解是哪一種分型後,可以進一步分析黃疸的病因;另外,還可以透過輔助性抽血檢驗,包括肝功能數值、膽道方面的檢驗(如鹼性磷酸酶ALP及丙麩氨酸轉化脢γ-GT ),也可作為輔助確診工具。

最常見的原因,未結合型膽紅素偏高大多為感染或藥物引起溶血,或是血球製造過度增加、先天性遺傳疾病、溶血性疾病等。溶血性貧血患者因紅血球遭破壞後,未結合型膽紅素被排入血液中,患者雖肝功能正常,但卻無法迅速把膽紅素排除,所以造成黃疸。

結合型膽紅素偏高則通常是肝臟或膽道相關疾病引起,包括病毒感染所引起的肝炎,如B型、C型肝炎,或是膽道疾病,包括膽道阻塞、結石、腫瘤、膽管炎、原發性膽道性肝硬化等,這些原因都會引起黃疸現象。

若有患者發生黃疸的問題,應儘速求醫,醫師可從病患的病史、身體的理學檢查、抽血檢驗和各種影像學的檢查來判斷造成黃疸的原因,才能對症下藥。...《閱讀全文》​

【完整內容請見《好心肝》2013年4月號第62期

 
入梅不發霉-談黴菌感染
諮詢╱詹智傑(臺大醫院皮膚部主治醫師);撰稿╱張雅雯

30出頭的上班族陳小姐,人長得很漂亮,卻有個難以啟齒的「隱疾」,那就是有嚴重的腳臭與香港腳,所以她不敢去別人家作客,因為一到別人家脫下鞋子,就會大大破壞形象,但這個理由又難以向朋友據實以告。陳小姐十分不解,平時極重視健康與清潔,為何自己會染上這個難纏的皮膚病?

醫師仔細詢問下,發現陳小姐很注意身體健康,每週至少上健身房4次,還會使用那邊的游泳設施,推敲之下,研判極可能是她經常光著腳在公共游泳池出入,可能沾到香港腳患者留下的皮屑,上面含有黴菌菌絲,因此被傳染到香港腳。

香港腳可說是十分普遍的皮膚病,不管男女老幼都可能罹患,而且經常是在不經意下就被傳染,如同上述案例中的陳小姐。

皮癬菌專攻角質層

皮膚科門診最常見的三大疾病為:青春痘、濕疹、香港腳。香港腳就是黴菌感染所引起,其中最主要的致病黴菌叫「皮癬菌」,它喜歡生長在皮膚表面的角質,由於腳底是角質層最厚的地方,因此皮癬菌的感染最常從腳開始,當患者覺得癢而摳抓,黴菌還可能帶到手上,形成「香港手」。

香港手與富貴手的最大區別,在於香港手患者往往只有一手有病灶,因為摳抓多半會用慣用手去抓,為了確認,醫師往往會請患者脫鞋,確認是不是有香港腳,結果往往八九不離十,這種情形又稱為「兩腳一手病」。

事實上,不只是腳底,全身有角質的地方,皮癬菌都可以長,好發部位除了手、腳,還包括胯下,即俗稱的股癬。傳染路徑往往是有香港腳之後,因為手去摳抓,又去上廁所,讓皮癬菌有機會長到腹股溝變成股癬。

香港腳分三型 老香港腳易腳臭

香港腳的類型是以病灶特徵來區分,一種是厚皮型、又稱為「老香港腳」,老的意思是指被黴菌感染很久,身體不大會對這個黴菌起嚴重的發炎反應,所以患者通常不會感覺癢;然而,黴菌與皮膚反覆共處的結果,導致皮膚角質不斷增生,黴菌又愈長愈多,腳若有流汗,一悶著就會很臭,因此患者多半伴隨嚴重的腳臭。

另一種是發炎型的香港腳,患者會感覺癢、還會長水泡,這種情形通常染上香港腳的時間不會太久。還有一種是長在腳縫之間的「指間糜爛型」香港腳,由於一摳抓就可能產生傷口,所以不小心就可能引發蜂窩性組織炎,甚至當手上的細菌也趁機進入人體,還可能從黴菌感染演變成細菌感染。

腳皮厚恐得香港腳 光去角質沒用

治療香港腳以外用藥為主,擦藥兩週後症狀大致可改善,但須再擦兩週,才能讓病灶「斷根」。不少患者沒耐心,半途而廢,使得香港腳反覆發作。

有些患者覺得自己腳皮很厚,或是有後腳跟龜裂問題,就拼命拿磨腳棒或去角質的磨石拼命刮除角質,但若合併有黴菌感染,光去角質無法解決腳皮不斷增厚的問題,而且,皮膚不斷受到外力刺激,反而會刺激角質愈長愈厚。就去角質而言,化學性的方法如塗擦含有尿素、水楊酸成分的藥膏,比用磨腳棒這種物理性的方法更好一點。而如果是香港腳造成的角質增厚,還是必須用藥才能治療,治療香港腳的外用藥,也包含了可以幫助角質軟化或溶解的外用藥,不僅可殺黴菌,還可讓這些厚皮屑加速脫落,加速治療進程,比起各種去角質產品更能「藥到病除」。...《閱讀全文》​

【完整內容請見《好健康》2013年4月號24期

 
近期活動資訊
2013/6/1遠離「膽囊及胰臟」疾病暨營養講座,歡迎民眾參加!

端午節慈善肉粽義賣 幫助更多肝苦人!

服務肝病病友「肝病醫療中心」積極籌設中!

 
 
 
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 全民健康基金會 好心肝基金會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paper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city | blog | jo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