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不下、睡不著、沒胃口,看起來好像是一般現代人的通病,但其實背後大有玄機,看似不想吃東西,但實際上是疾病出現的警訊,民眾應該更謹慎釐清。
諮詢/王世晞 ( 好心肝門診中心院長、臺大醫院內科部兼任主治醫師 );撰稿/陳怡禾
「食慾不振」是病人非常常見的主訴症狀,就因為太過常見,對醫師來說,只能當作患者病況「迷宮」的起點,因為,造成食慾不振的原因太多,包括心理因素、疾病引起、藥物導致都有可能,問題可大可小,醫師要根據這項線索追出患者背後所隱藏的疾病,需要經驗的累積、詳盡的問診,加上理學診斷檢查逐一排除,才可抽絲剝繭,找出患者真正的病因。
壓力大、情緒低落 常引起食慾不振
一般患者覺得沒食慾、吃不下,最常見是因為情緒心理的因素,比如最近學生面臨大考,上班族正在執行某個企劃案,或是剛剛被裁員,心情起伏大、情緒緊張、壓力很大,因為心理因素導致食慾不振,可以由仔細的問診中問出端倪,且這是短暫的現象,只要壓力來源紓解,或工作考試問題解決、心情放輕鬆,吃不下的問題自然迎刃而解。
還有一種食慾不振是因為藥物引起,很多藥物會引起味覺或食慾的改變,比如抗生素、化學治療藥物,以及肝膽腸胃科所使用的干擾素治療等。因為藥物的副作用,會讓患者覺得胃口不好、不想吃東西。此外,在患者大病初癒、手術後正在進行放射治療,也都會讓人覺得懶懶的,對事物都提不起勁,這也會讓味覺變化、食慾減低。
其他最常見的就是有腸胃道疾病的患者,平時會覺得「胃糟糟」的、脹氣、消化不良,這類患者可能得了慢性胃炎、腸胃道阻塞等,合併腹痛、腹脹等臨床症狀,也會影響食慾。
而身體的任何發炎反應,也是食慾不振的原因之一。當患者出現急性病毒感染,除了身體本身的不舒服外,身體的發炎反應會釋放一些細胞激素,這類激素會影響食慾。比如急性腸胃炎時,會出現倦怠、發燒、嘔吐、下痢等症狀,但人體從被病毒感染到出現上述症狀時,需要8到12小時,在症狀出現之前,病人就會覺得倦怠、不想吃東西。
此外,若患者感染不特定的病毒也會有相同的狀況,醫師在問診時,必須將病毒感染的風險考量進去,提早察覺病毒存在的可能,才不會錯失治療先機。而若患者是癌症末期的患者,當腫瘤大到某一個程度,腫瘤細胞將會釋放出腫瘤潰爛因子,這種激素將會影響人的食慾,也因此患者病痛之餘,根本沒有進食的慾望。...《閱讀全文》
§《更多文章,請上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全球資訊網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