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譯謝雯 整理報導】她的名字是諾哈拉(Nohora Valentina Munoz),今年10歲。過去幾週來,許多哥倫比亞人在祈禱時或推特上都經常提到她的名字。
據《英國廣播公司》報導,居住於哥倫比亞鄰近委內瑞拉邊境小鎮佛多(Fortul)的諾哈拉,在9月29日上學途中與母親一起被綁架。她的母親旋即獲釋,不過諾哈拉遭綁架多日,在國際紅十字會的居中協調下,數日前才獲釋。
自諾哈拉被綁架以來,她擔任地方首長的父親持續領導請願活動,希望各界能幫助他女兒平安歸來。
綁架問題難以根除 數以萬計哥倫比亞人走上街頭,要求身份至今不明的綁架者釋放這名女孩。教宗本篤16世和哥倫比亞總統桑托斯(Juan Manuel Santos)也公開聲援這項活動。
政府派出2千多名軍人和警力搜尋諾哈拉的下落,哥國政府更提供8萬美元的獎金給提供女童下落或行兇者資訊的民眾。
不過,諾哈拉遭綁一事並非特例。在哥倫比亞,未成年人已有很長一段時間面臨遭綁架的風險。
自由國家基金會(Pais Libre foundation)的艾斯奎拉(Viviana Esguerra)表示:「在哥倫比亞,綁架兒童一事屢見不鮮,只是我們很久沒有大聲疾呼這個問題而已。」該基金會總部設在波哥大,乃一設法解決綁架問題的非政府組織。
諾哈拉不是2011年第1個被綁架的兒童。據統計,到7月底為止,今年已有21名兒童遭綁架。在過去3年半當中,政府紀錄在案的遭綁架兒童有168名,其中超過半數為10歲以下。
艾斯奎拉強調,從10年前開始,綁架事件已減少,當時在哥倫比亞每天有8個人被綁架。不過,目前每天幾乎有2人遭綁架,這表示問題並未根除。
依地區來看,在阿勞卡省(Arauca)等地區綁架更為盛行。阿勞卡省是「哥倫比亞革命軍」(Farc)和「全國解放軍」(ELN)的大本營。此外,當地的武裝部隊和販毒集團也相當活躍。
武裝組織吸收未成年 即使諾哈拉已獲釋,綁架主使者為誰目前仍不清楚。不過,許多哥倫比亞人把矛頭指向Farc。
諾哈拉的臉龐已成為一個象徵,代表了長久以來成為民間衝突犧牲品的哥倫比亞兒童。根據監管人權保護的Ombudsman哥倫比亞辦公室,每10名兒童中,就有2名生活受到國內衝突某種程度的影響。有些孩子的雙親因為衝突而過世;有些人則被迫離開家園。
所有非法武裝組織都被指控有強迫招募未成年者的行為,被招募者最小只有7歲大。「反對兒童涉入哥倫比亞武裝衝突聯盟」(The Coalition Against the Involvement of Children in the Colombian Armed Conflict,Coalico)指稱強迫招募是一種「看不見的罪行」。
目前並無確切數據指出究竟有多少兒童加入武裝組織,但是大眾普遍接受每4名戰士中就有1名為未成年者的說法。此外,根據由當地及國際非政府組織所組成的聯合團體Coalico更指出,平均來說年輕人是在12歲左右加入游擊隊。
有些人是被武力脅迫離開家庭,加入軍隊。不過,也有些人是因為情勢所逼,自願加入。「可能的狀況是,他們認為這是成為大人物的唯一辦法,或是把加入游擊隊視為能得以溫飽的唯一可能性。」Coalico的馬汀尼茲(Carlos Martinez)表示。
「他們之所以加入,可能是為保護他們的生命或家庭,也可能是要逃離衝突所造成的其他威脅。這通常是攸關生存的問題。這是個複雜的議題。」
無辜生命死於衝突 在Farc另一個大本營考加省(Cauca)北部,強迫徵召未成年者是當地原住民社群納薩斯族(Nasas)一個特別大的威脅。納薩斯族也擔心他們的孩子長期處在反抗軍和政府軍的衝突當中。
在諸如Echo和Diakonie等人道援助組織的協助下,納薩斯族開始在學校周圍建起圍牆,嘗試要將武裝團體阻擋在外。他們表示,士兵和反抗軍有時會在衝突發生時進入學校,不是尋找掩護就是利用學校建築做為捷徑。
當地居民指出,戰士似乎沒有考慮到兒童的安危。就算在家裡,孩子也不安全。上個月,胡拉斯(Huellas)原住民保護區中,有一名11歲的納薩斯女孩在家中遭流彈擊中,因而過世。
不過,雖然大多數哥倫比亞人聽過被綁架的諾哈拉,卻少有人聽過不幸喪生於流彈波及的瑪怡(Maryi Vanessa Coicue)。然而,就像諾哈拉一樣,瑪怡的命運象徵著哥倫比亞的衝突將如何影響這個國家的兒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