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gh Cut韓星畫報】精選一線韓星拍攝獨家攝影寫真,分析韓星時尚品味,網羅各類韓國偶像資訊、韓流新鮮貨! 【雷驤.Pocket Watch】以畫像當底片,將城市風情片片拼湊、凝聚生活原味,生命風貌即在此刻現形!!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專題  理財  追星  社群  Blog  哇新聞  書籤  電子書  
2011/11/09 第8422期  ■歷史報份 ■訂閱 / 退訂
直接訂閱台灣立報
- 今日教育新聞
- 台灣立報徵文啟事
 - 今日教育新聞

校方小農協力 毒午餐滾開
 
 

【記者呂苡榕台北報導】營養午餐爆發貪瀆弊案,家長、教師團體8日前往教育部要求主管機關善盡責任,為孩子健康把關。綠黨召集人潘翰聲強調,學校可和地方農友合作,供應無毒農產做為營養午餐食材,確保小孩飲食安全更能支持在地農業。

▲面對學校營養午餐爆發貪瀆弊案、食材出包等問題,家長團體、教師團體呼籲教育部為營養午餐嚴格把關,修正午餐評選機制,確保學童飲食安全。(圖文/楊萬雲)

家長盼監督遴選

全國家長團體聯盟理事長謝國清指出,營養午餐廠商的選擇關乎小孩的健康,但校內的營養午餐委員會,卻沒有家長參與機會。他指出,因為公共工程委員會表示必須由專家評估挑選,結果這次的貪瀆弊案,連專家都牽涉其間。

謝國清呼籲教育部修改委員會的相關規定,讓家長直接監督營養午餐的遴選。他也認為,營養午餐成本不高,菜色變換不大,但至少財務應該透明,讓大家知道錢花在哪裡。

對此,教育部體育司司長王俊權回應,營養午餐委員會都開放家長參與,教育部也已編列預算設置營養師,教育部會全面清查學校是否尚未建置人力。

罰則加重以警惕

針對食物殘留農藥和動物用藥問題,教育部強調今年已啟動營養午餐食材安全稽查流程,從農戶管理到學校自主管理,中央和地方都已全面動起來。王俊權強調,營養午餐供應商一定要合格廠商,如果有問題一律嚴辦。由於目前罰則過輕,對黑心廠商無法起懲戒作用,教育部正研議修改相關規定,加重罰責。

營養價值影響大

營養午餐連連出包,讓各界質疑管理機制出問題。曾為搶救白海豚而發起連署的白海豚媽媽張育憬表示,其實營養午餐不只影響了學生,還影響了老師,「假如長期菜色不均,缺乏維生素B,老師情緒就會不穩定,教學品質也可能受影響。」

張育憬說明,以台北市為例,一餐成本45元,好幾年都沒漲價,物價卻一直漲,可見營養午餐品質被壓得多低。成本低、利潤不高,小型廠商根本無法接,只有大型廠商才有辦法接下來,最後只剩少數廠商壟斷。

開發社區農產品

農委會每年花上大把經費補助化肥和農藥,種出便宜蔬果殘害學生健康。提到如何解決營養午餐食材不良的問題,潘翰聲表示,教育單位應讓社區的農業支持學校的營養午餐食材,給學童更好的營養。而綠黨土城區立委候選人陳萬木也認為,縣市政府可以統計轄區內的閒置農地,釋放給農友種植無毒農產提供給學校。

不過,學校受限於採購法限制,10萬元以上標案都必須公開招標,無法自行選擇合作農家,另一方面,台灣的無毒小農組織目前也沒有成本可和營養午餐廠商競標。去年開始試驗在地無毒農業與營養午餐結合的宜蘭縣教育局,就面臨各校營養午餐必須公開招標的問題。

謝國清建議,教育部可將補助在營養午餐的經費轉而用在建置各校的中央廚房,由廚工向社區的無毒農業購買食材,價格不足10萬,也不受採購法限制,每個學校在飲食上也相對擁有自主權。 

▲家長與教師團體要求立法規範廠商必須提供「食物里程」資訊,讓學生與家長知道食材從產地到變成食品之間的距離。(圖文/楊萬雲)



政府帶頭歧視 菸民無處容身
 
 

【記者張舒涵台北報導】教育部將吸菸習慣納入校長遴選條件,引發校長團體反彈聲浪,民間團體更抨擊公部門帶頭就業歧視。台灣相思草人權促進協會8日呼籲教育部不應該歧視吸菸者,他們要求教育部向地方政府發文更正,否則將到監察院提出糾正,建議將吸菸習慣者不得報名校長甄試,改為無吸菸嗜好者優先錄取的原則。

▲相思草人權促進協會成員在教育部門前大方抽菸,表示自己抽菸並不會污染環境,控訴教育部帶頭歧視,不尊重其吸菸嗜好。(圖文/楊萬雲)

教育部100年5月6日發函給各縣市政府及教育局處,建議各級學校將不吸菸納入校長甄選條件中;函文提及「建請針對目前有抽菸習慣之校長,將該校列為菸害防治重點學校,並研議未來校長甄選時,將抽菸習慣納入甄選條件」此外,提及「採漸進式宣導方式,鼓勵有吸菸習慣的教師,如果有參加校長甄選的生涯規劃,宜將菸癮戒除,再參加校長甄選。」

此公文一出,地方縣政府立即跟進;花蓮縣校長甄選簡章中特別指出,根據教育部函文「有菸癮且自認無法戒除者,不得報名校長甄試。」此事曝光後,教育部強調是「建議」,而非強制。

相思草人權促進協會理事長朱政騏直指,教育部無視於各級學校和地方政府已根據函文,強制要求校長戒菸,違反《憲法》第15條及第23條,構成就業歧視。

除了規範校長之外,朱政騏也指出,101年第1梯次軍訓教官甄選實施計劃中也明文規定,「凡有菸癮且自認為無法戒除者,不得報名甄選」及「經甄選試錄取,於調任軍訓教官發現菸癮為戒除者,撤銷其錄取資格」。從這教育部幾次函文中,顯見公部門帶頭違憲歧視吸菸者,恐怕引起民間企業跟進。

政策侵犯個人自由

朱政騏支持無菸校園,認同教育工作者應以身作則;不過,他指出,根據《菸害防制法》,規定未成年不得吸菸,且校園全面禁菸。教職人員只要不在校園中或公眾場所吸菸,應尊重其吸菸嗜好,教育部不該干涉個人嗜好。

對於教育部指出校長有抽菸習慣,無以擔任表率及推動相關工作。朱政騏指出,校長推動菸害防制工作與本身吸菸與否毫無關係,同於醫師叮嚀患者不得吸菸、營養師教導民眾不要吃油炸食品,教育工作者應同樣能保有自主選擇生活方式,受到尊重。

「吸菸並非吸毒,我們的菸都是自己花錢買來的,又沒犯法。」出面聲援相思草人權促進協會的民眾林先生說,政府不該將吸菸者標籤化,把吸菸者當作「過街老鼠」,萬一許多職業比照辦理,吸菸者的工作權益將受到損害。

吸菸非道德缺失

朱政騏語重心長地指出,台灣推動反菸宣導,總將吸菸者標籤為人格缺陷或道德缺失,投射歧視眼光,相當不公平。教育部要求校長以身作則的同時,也應遵守法律與民主,教導學生遵守法律,也教會他們尊重多元差異。

台灣相思草人權促進協會呼籲教育部發文更正函文,建議改為無吸菸嗜好者優先錄取較適宜,調查目前有哪些縣市和各級學校依函文規定強制執行吸菸者不得擔任校長,希望教育部一周內達成。

教育部體育司專員林哲宏接見台灣相思草人權促進協會,表示教育部僅給予地方政府「建議」原則,採漸進式宣導,並沒有強制規範校長遴選條件,對於維護無菸校園,教育部不會讓步;至於各縣市政府或學校是否強制禁止,教育部將了解各方公文,盡快給予答覆。



棲地瀕臨失守 石虎命在旦夕
 
 

【記者呂苡榕台北報導】生活在海拔5百公尺以下淺山生態系的石虎,是台灣一級保育類動物,也是台灣僅有的兩種貓科動物的其中一種。大大的眼睛、身上圓形的斑點和眼睛內側明顯的白色線條,是石虎外型上的獨特處。原本分布在西部,卻因棲地遭開發,加上獵捕或私人圈養,導致數量越來越少。

▲在特生中心生活的石虎,長相相當可愛。(圖/農委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助理研究員林育秀 文/呂苡榕)

農委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助理研究員林育秀今年10月15日收到民眾送來一隻遭捕獸夾夾傷的石虎。送來的母石虎研判剛生產沒多久,小石虎大約半歲。石虎媽媽因為跑進農家偷雞,遭農戶放設的捕獸夾夾傷。「11月6日,我們接獲通報,有隻石虎在路上遭撞死。」林育秀說,遭撞死的石虎半歲左右,不確定是否為石虎媽媽的幼子。這起案例,引發許多民眾關切。

石虎受傷或死亡的案例凸顯牠們的生存困境,由於石虎棲息地與人類活動區域重疊大,人為開發不斷威脅石虎生存。「過去獵人捕捉石虎,剝下毛皮變賣。動保法通過後,剝皮行為才減少。」但石虎與人類生活環境過於接近,威脅人類經濟活動,為避免石虎咬死雞隻,農戶常放置捕獸夾在雞舍裡,一旦遭夾傷,石虎就面臨截肢命運。

擋不住的開發

林育秀表示,2005年特生中心開始關切石虎數量下降問題,原本列為二級保育類動物的石虎,去年提升到一級。然而,石虎棲地仍不斷遭到破壞。2010年台中市政府規劃在大肚山上開一條華南路,縮短30分鐘路程,雖然環保團體不斷強調這裡是保育類動物棲息地,恐影響石虎生存,依舊擋不下來。

「雖然路還是得開,但石虎議題卻讓更多人關注。」林育秀說,今年台中舉辦的金秋環境季活動就以石虎為主題,不少小朋友打扮成石虎模樣,請求台中市副市長救救石虎。 

特生中心也發現,許多人偷偷飼養著石虎,甚至私人繁殖後再轉賣給其他人。但因地方政府保育觀念不足,有些縣市政府反而推崇這些飼主,也令特生中心哭笑不得。

欠缺研究輔佐 保育工作受阻

即使石虎已列為一級保育類動物,但台灣的石虎研究卻相當稀少。林育秀表示,石虎蹤跡難以察覺,往往需要很長時間才會有一點成果,沒什麼人願意投入。由於缺乏基礎研究資料,至今石虎的分佈位置和確切數量還是個謎。林育秀感嘆,林務局的經費提供並不積極,使得研究及保育工作困難重重。

由於經費有限,只能先解決捕獸夾問題,降低石虎遭夾傷機率。林育秀說,特生中心準備與林務局合作,由林務局補助讓養雞戶在雞籠外加上光滑的壓克力板,石虎就無法爬上籠子偷雞,降低石虎對人類經濟活動的影響,石虎也就不容易再遭捕獸夾夾傷。特生中心正在與台北市立動物園協調,打算將10月送進特生中心的受傷石虎媽媽治癒後送到動物園,讓更多人看見石虎、認識石虎,培養保育思維。



性教育貧乏 英國青年霧煞煞
 
 

【編譯謝雯 整理報導】日前英國一項報告指出,年輕人發覺自己缺乏兩性關係教育和性教育。要如何做,才能改善這個現況?

據《衛報》報導,19歲的安德森(Andre Anderson)表示,他可以明顯感覺到,他所就讀中學的性教育老師把他和同學當成「孩子」,認為他們「根本不該做,所以也就不必要知道」。安德森說,學校老師會告訴你,小嬰兒是怎麼來的,可是青少年懷孕的案例還是層出不窮。他認為,明明媒體上就教導學生許多性方面議題,可是教育領域卻好像是把這整件事給藏起來。

專為年輕人提供性方面議題諮詢服務的組織Brook日前公布的一項新研究發現,將近半數的中學學生認為他們所接受的兩性暨性教育有所不足,只有6%年輕人表示,他們從學校提供的兩性暨性教育課程中得到足夠的資訊。

錯誤觀念廣泛流傳

這項研究調查了超過2千名14到18歲的學生。令人震驚的是,調查結果顯示,在青少年間仍流傳許多似是而非的性觀念:有59%青少年曾聽說過,如果男性沒有在女性體內射精的話,女性就不會懷孕;33%的人聽說過,第一次性行為不會懷孕;有1/4的人聽說,只有同志才會感染HIV。此外,有1/4學生根本沒在學校中接受過性教育。至於表示學校有提供性教育的學生中,有1/4認為這些課教得一點也不好。

Brook的全國執委布雷克(Simon Blake)對此結果並不驚訝。「來向我們求助的年輕人都表示,學校提供的性教育內容太少、課程開始得太遲,而教材也太偏生物性的解釋。」他說,「而他們真正需要的是情感、真實生活中的界線,並對於兩性關係有更多著墨。」

英式性教育太保守

難道談論性事時感到特別彆扭是英國人特有的煩惱嗎?「我們的確以傳統英國人的方式來對待年輕人;這個話題不幸地被政治化,而不是被當成學習的另一個領域。」

近日基督徒學會(Christian Institute)出版一份名為《太多,太年輕》的報告,文中抱怨英國兒童在小學性教育課程中曝露在「太直接」的圖片當中;而保守黨議員杜瑞斯(Nadine Dorries)日前亦提出一項草案,欲在學校教導女學生如何禁慾。

這些團體所引起的爭議,讓人看見英國兩性暨性教育是多麼激烈的戰場。於此同時,諸如Brook等團體也表示,目前校園中的性教育多是拼湊而成,年輕學子需依賴朋友來取得相關資訊。然而,令人擔心的是,這次研究顯示,只有5%學生的性知識來自於詢問父母,而性知識來自於網路色情片的年輕人比例亦相差不遠。

Brook報告出版的前一個月,一項研究發現過去2年來,與新性伴侶進行未有防護措施性行為的16到19歲青少年人數有所增加。在該研究中,有19%的年輕女孩和16%的年輕男孩表示他們在學校中並未接受過任何形式的性教育。去年,英國健康保護局報導的感染性傳染病人數中,其中有2/3是年輕女孩。

課程設計落伍

英國課程大綱中強制各級學校需教授生物繁殖原理;不過,性教育和兩性教育被列入政府的個人、社會和健康教育領域建議課程中,但並沒有被列入課綱。「課堂上沒有安排足夠時間來教性教育,且因為這類課程並非強制,性教育課程常常被忽略,」布雷克說,「我們總是聽到老師說,他們很想要好好教性教育,可是他們沒有接受過訓練,也沒有獲得相關支持。」

他認為,小學階段實施性教育會引起爭議是相當荒謬的一件事。「這些課程不是要教孩子何謂性行為,而是要教他們身體各部位、教他們兩性關係、教他們當男孩或女孩是怎麼一回事、也教他們要對其他人好。我很訝異,竟然會有女孩初經來潮時,沒人告訴她們發生了什麼事。」

為了對抗這個現象,Brook發起一項倡議運動,鼓勵年輕人說出他們心目中的性教育課程該如何進行。Brook將會把搜集到的資料呈報教育部。英國教育部正在對個人、社會和健康教育領域建議課程進行評估,今年稍晚將會公布其內容。

17歲的威爾森(Sophie Wilson)記得在小學時的性教育課程,她記得接下來是在中學一年級時上過幾堂。「這些課程大多是在告訴我們不同的性傳染病的症狀,還有介紹保險套。可是沒有告訴我們,如果你得了性傳染病,該怎麼做。也沒有講述到同志之類等不同於傳統概念的情感關係。」

她是到了17歲時才上過一堂,如何接受性傳染病檢驗的課程。她說,如果這些課能夠包含更廣泛的議題,像是性侵害和受虐關係等會更實用。

威爾森表示,她所受的性教育並沒有為她的成人階段做好準備。她大多數的性知識來自於「朋友以及發生在朋友身上的大小事」。她說,《英國廣播公司》第4頻道的性教育節目很好,因為內容頗為直接。她也承認,她所獲得的性知識不一定可靠。「另一個風險在於,人們可能會認為他們乾脆就直接進行性行為,然後看看會發生什麼事,想要從經驗中學習。」



學子國外取經 發表會秀設計
 
 

【記者張舒涵台北報導】留學美國底特律研修創意研究學院的呂佳蓓,觀察底特律經濟蕭條、廢棄建築物遍佈,於是發起「向日葵運動」,善用本身的設計專業,發送向日葵種子與相關項鍊、飾品,在文宣品上提供非營利組織公益訊息,鼓勵民眾參與志工活動,希望帶給民眾積極樂觀的力量。

教育部推動「藝術與設計菁英海外培訓計畫」,選送各大學21名藝術設計菁英出國深造,每人補助1到2百萬元學費,一年後學生從取經返台,8日舉辦成果發表會,分享學習經驗。

就讀成功大學工業設計所4年級的呂佳蓓,去年前往美國底特律進修,她發現當地經濟蕭條、廢棄建築物多、犯罪率高、存在許多社會問題,常聽到有人受害。


成功大學呂佳蓓到美國創意研究學院進修,創作出「向日葵運動」的設計,推廣種植向日葵來美化市容,並鼓勵居民參與義工活動,深獲當地民眾肯定。(圖文/黃士航)


呂佳蓓突發奇想,設計一系列向日葵文宣品到公車亭、商店門口、玻璃窗、巷口轉角等地方做裝置藝術,設計品包括,項鍊、吊飾、戒指,呂佳蓓在文宣品裡包裹向日葵種子,提供各類型非營利組織相關活動或招募訊息,印製「take me」的字樣,希望居民拿起文宣品後,意識社會問題,主動關心社會。

這個活動在底特律當地頗受歡迎,呂佳蓓反思,每個人都能運用自己的專業為社會做些事情,未來希望投入非營利組織工作,帶給他人積極樂觀的正向力量。

有別於到海外學校修業的學員們,就讀輔仁大學應用美術所二年級的楊惠馨去年隻身前往日本多邊角動畫公司實習,進入「變形金剛」動畫製作團隊,該作品已在美國電視頻道播放。


有別於其他到海外學校修業的學員,輔仁大學楊惠馨到日本 Polygon Pictures 公司實習,參與動畫製作,作品已在美國電視頻道播映。


楊惠馨沒想過在日本公司實習,會被分派製作「變形金剛」動畫背景,同事來自日本、法國、美國、德國、印尼、馬來西亞,如同小型聯合國,平常需用英語和日語和同事溝通討論,曾為了畫好一張背景圖,花了1、2個星期才完成,希望讓團隊的製作做到最好。

有別於台灣,楊惠馨談到,日本業界視實習生與一般員工一樣重要,用相同標準要求實習生,比起台灣實習如同打雜工,這一年的實習讓她獨當一面,累積許多能力與技術,完成一支世界知名的片子,相當有成就感,未來希望繼續從事動畫工作。

到英國皇家藝術學院取經的交通大學應用藝術所學生黃茹薇,展出她創作「聽覺程式擴大裝置」並分享經驗。黃茹薇觀察,每個國家城市都有屬於自己的聲音特性,包括捷運聲的差異,腳步聲也因穿鞋習慣和潮濕天氣而不同,不過一般人習慣用視覺判斷事物,遺忘聽覺的重要性。

黃茹薇透過物理原理,設計出緊貼耳朵、氣密度高的兩型「聽覺程式擴大裝置」,能放大周圍人講話聲量與腳步聲。有些人告訴她戴上此器具如同行走在月球表面、也有人反映一如在海底潛水的聽覺感受。


▲交通大學應用藝術研究所學生黃如薇(左),遠赴英國皇家藝術學院研習,作品「Wind-Wow」獲得波蘭設計嘉年華首獎。(圖文/黃士航)


黃茹薇透過各種實驗感覺聲音的特性。英國教育支持他們尋找概念與原理,在設計品背後奠定扎實的基礎概念,而台灣設計教育,往往要立即做出符合市場需求的產品才能受到肯定。





 - 台灣立報徵文啟事

  台灣立報歡迎您投稿,詳情請參http://www.lihpao.com/index.php?action-viewnews-itemid-40110。
 

  欲詳完整內容請訂閱立報
電話:02-86676655 傳真:02-82191213
訂報:02-86676655轉214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每週一至週五出報,每份10元

 

本電子報內容由 http://www.lihpao.com 提供 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 台灣立報社
若對此電子報的內容有疑問或是建議,歡迎您e-mail : johann@lihpao.com

訊息公告

煮蟹密技大公開
螃蟹到底用蒸的還是用煮的好?答案是,用泡熟的最好。螃蟹以慢火煮2分鐘後關火,並利用餘溫將蟹慢慢泡熟約3分鐘,這樣甜度就能保留得最好。

《BBC知識》上架 填問卷送新刊雜誌
填問卷、送雜誌!聯合書報攤搶鮮合作《BBC知識》國際中文版,給你最精彩的科學、歷史、自然與攝影饗宴。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paper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city | blog | jo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