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譯李威撰整理報導】中國學生頡珊(音譯)從今年6月開始,在英國倫敦市中心的瑞迪生飯店(Radisson Hotel)工作,有時在飯店裡的餐廳當服務生,有時幫忙準備會議室。
今年24歲的頡珊個性友善,她笑說自己剛開始會不小心打破幾個玻璃杯盤,現在她已經開始適應工作,她是這家飯店中唯一的中國籍員工。她說:「有些同事會問我這些東西怎麼用中文說,他們看到我的時候,總是(用中文)對我說『你好』。」
海外經驗有助求職 據《路透》報導,歐洲在過去10多年的時間裡,有不少公司提供中國學生工作實習機會,有些公司獲得中國北京當局的支持,有些則無。
中國每年大學畢業生超過6百萬人,若能擁有海外工作經驗,可以讓自己顯得特別出色。中國業界看重外國學歷,擁有外國學位很容易可以找到工作。但本土大學生也有自己的優勢,雖然他們沒有外國文憑,但藉由海外工作機會,可獲得歸國學人所沒有的實際工作經驗。
中國政府一方面提供本地大學畢業生創業資金外,同時也跟當地公司合作,為學生爭取工作實習機會。另外,中國會提供貸款給那些願意僱用畢業生的小型公司。
頡珊是杭州人,在中國讀書時,念得是飯店管理。在「中英實習計畫」(Sino-UK Internship Programme)派人來學校作推廣解說前,她已經找了2個月的工作。「中英實習計畫」是由全英旅店業及零售業協會(簡稱BII)在5月時成立的計畫。
中國教育部未對這項計畫做出回應,位在倫敦的大使館也沒有任何表示。但負責這項計畫的波德曼(Wayne Boardman)說,該計畫獲得北京當局的支持。BII希望這項計畫在第1年能提供2千個實習機會給中國學生,儘管這半年來只有45名學生參加。
中國崛起 商機跟著來 對中國學生及歐洲的公司企業而言,彼此是一種互利共生的關係。當有愈來愈多中國遊客前往歐洲當地店家消費時,店內若有能夠操持流利中文的員工,就可以跟顧客進行溝通;同時,中國學生也能獲得寶貴的海外工作經驗。
中國每年前往歐洲遊玩的人數,估計到2015年會從目前的3百萬人提升至450萬人,歐洲不少業者察覺到雇用中國籍員工的好處,對零售業者特別有利可圖。
波德曼表示:「聽到很多公司都歡迎(中國)學生,這令人感到耳目一新,學生可利用自己的背景來跟其他員工進行文化上的交流。」這些實習生會跟其他員工談論中國的新鮮事,甚至教他們一些中文。
與中國政府無關的非營利組織「中歐成長基金會」(China-Europe Growth Foundation)在荷蘭替中國學生尋找工作及實習機會。最近該組織自豪地表示,他們的資料庫約有6百名中國學生的資料。
學生花10歐元加入基金會,該基金會則協助學生撰寫履歷,並幫忙面試準備工作。該基金會的財務主管威爾特(John de Weerdt)估計,自今年初以來,它們已經幫助25名至50名的學生找尋工作。
類似的實習機會正逐漸普及。今年稍早,義大利政府與廣東省建立夥伴關係,義大利的公司提供實習機會給中國學生。義大利外交部表示,他們最近挑選了20名大學生及12名研究生前往義大利,提供他們為期半年的實習機會。義大利的專業人士也會前往中國參訪,並於中國講授商業類課程。
在法國,一群中國及法國學生在2010年成立「法中互動」(France Chine Interaction),幫助兩國學生在彼此的國家裡找尋實習機會。在中國,法國大使於2008年宣布成立「留法學友俱樂部」(Club France),成員超過3千人。該組織持續與法國方面保持聯繫,聚樂部裡的中國人都曾在法國念書或實習,官網上也有提供工作及實習方面的消息。
搶食飯碗也得拚 歐洲目前正為年輕失業率所苦,歐盟地區的年輕人失業率高達21%,而這也影響了中國學生取得實習的機會。現年22歲的杜重陽(音譯)在牛津大學擔任研究助理,他說:「當中國學生在工作市場上面臨激烈的競爭時,我認為實習對中國學生特別要緊。」但他也表示:「最近英國政府不鼓勵歐盟以外地區的畢業生留在英國工作,所以我們在工作市場上要面對各方的壓力。」
頡珊希望她的國際工作經驗可以幫助她在杭州找到飯店的工作機會,杭州是中國的熱門景點。頡珊珍惜接觸到英國文化的機會,她的同事除了有英國人之外,還有來自義大利、印度及匈牙利的同仁,而且這裡提供她沉浸於全英文的環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