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鮮日本電子報】以經濟、文化、旅遊為主軸,提供讀者全方位的新聞資訊、原汁原味的「大和風情」。 【bobo小天才.輕鬆玩教養】針對家長頭痛的學齡前教養問題開闢解決方案,讓家長輕鬆地教導孩子。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專題  理財  追星  社群  Blog  哇新聞  書籤  電子書  
2011/12/09 第8444期  ■歷史報份 ■訂閱 / 退訂
直接訂閱台灣立報
- 今日教育新聞
- 台灣立報徵文啟事
 - 今日教育新聞

煉油廠進占觀音 居民群起對抗
 
 

【記者呂苡榕台北報導】桃園縣龜山鄉的中油煉油廠,長期以來工安頻傳,讓當地居民不堪其擾、要求遷廠。雖然桃園縣政府願意尋覓遷廠地點,但提出的5個遷廠位址,卻包括藻礁密佈的觀音鄉觀塘工業區,讓當地居民憤怒不已,發起網路連署拒絕煉油廠。8日,當地居民與專家學者共同舉辦記者會,重申反對煉油廠,並要求縣政府與經濟部在1週內說明遷廠計畫,不得以模糊態度欺騙民眾。

▲桃園縣觀音鄉的居民與專家學者8日共同舉辦記者會,並以行動劇的方式呈現,如果石化產業進入觀音鄉,藻礁海岸將會遭到嚴重破壞。(圖文/楊萬雲)

去年底到今年,反國光石化運動達到顛峰,也讓社會開始思考,當石化下游廠商頻頻出走後,台灣是否還需要如此高比例的石化產業,以「流血輸出」的方式換取經濟發展。綠黨發言人潘翰聲痛斥,國光石化運動後,政府並沒有深刻反省,大成濕地依然未被營建署劃設標記、白海豚也仍然面臨滅絕;石化產業既沒有做整體檢討,反而以「遷廠變擴廠」「淘汰舊機變增產」的方式繼續發展,這一次石化巨獸更踏上北台灣的桃園縣觀音鄉,讓當地居民憂心藻礁海岸將遭破壞。

天然藻礁瀕危

「從桃園縣大園鄉的潮音,一路往南至新屋溪口,這段大約30公里的海岸,保留了完整的藻礁。」觀音不要煉油廠自救會總幹事潘政忠表示,藻礁是植物形成的礁體,與珊瑚礁一樣,在生態系中扮演重要角色。由於形成速度較慢,觀音鄉這片藻礁雖僅6公尺厚,卻有約7千年的歷史。

2007年中油在觀音鄉沿海進行天然氣管線工程,嚴重破壞當地藻礁,當時這項由台中至桃園大潭的管線工程引發環團強烈反彈。迫於壓力,中油最後表明願意全力進行復育,之後內政部營建署也接受劃設為藻礁保護區的建議,將觀音至大園的海岸列為「海岸自然保護區」。

但觀音、觀塘工業港的開發,依然讓藻礁受到破壞,潘政忠直言,現在政府應該做的,是讓觀塘工業區解編以恢復生態,但桃園縣政府卻將觀塘工業區列為煉油廠遷廠地點。

污染程度雪上加霜

同為觀音鄉居民的荒野保護協會監事廖惠慶表示,觀音鄉的觀音廟中有座井,小時候井裡的水可直接飲用,但現在根本沒人敢喝,「還出現過轟動全台的鎘米」。潘政忠也氣憤表示,工業區排出的污水,讓沿海都染上詭異的紅色。「觀音鄉目前1/7的土地都是工業區,政府卻打算把煉油廠遷過來,而不是讓開發低污染的綠能產業,讓百姓休養生息,是可忍,孰不可忍!」

▲&▼桃園縣觀音鄉的居民繪製了許多許願卡片,表達反對煉油廠的訴求。(圖文/楊萬雲)

六輕前例 代價慘重

研究石化產業對人體影響的職業醫學與工業衛生研究所教授詹長權也指出,從六輕所在的雲林與宜蘭進行比對,可以發覺2000年之後雲林地區死亡率上升3%,而平均壽命上雲林則從原本較宜蘭少0.8歲,變成1.5歲,其中男生影響更嚴重,平均壽命較宜蘭地區少2歲,「且周邊20公里內的肺癌與血癌比例明顯上升」。

雖然政府不斷以經濟成長為利誘,強調開發將能帶來工作機會,但詹長權直言,雲林與宜蘭在六輕營運的這幾年,經濟變化不高,雲林當地人的平均收入毫無因為六輕開發而增加。

縣府操弄兩手策略

「生雞卵無、放雞屎有」的石化產業恐將遷往觀音鄉,讓居民又驚又怒,但桃園縣政府的態度卻相當曖昧。潘政忠表示,縣政府一邊辯解只要求經濟部遷廠,而沒有指明遷往何處,但實際上5個縣內的遷廠廠址都是縣政府自己提的。「縣政府的模糊態度讓我們相當憤怒,我們要求縣政府和經濟部必需再依週內給居民一個明確答覆,告訴我們遷廠計畫究竟如何。」



實習機會多 中國學生赴歐鍍金
 
 

【編譯李威撰整理報導】中國學生頡珊(音譯)從今年6月開始,在英國倫敦市中心的瑞迪生飯店(Radisson Hotel)工作,有時在飯店裡的餐廳當服務生,有時幫忙準備會議室。

今年24歲的頡珊個性友善,她笑說自己剛開始會不小心打破幾個玻璃杯盤,現在她已經開始適應工作,她是這家飯店中唯一的中國籍員工。她說:「有些同事會問我這些東西怎麼用中文說,他們看到我的時候,總是(用中文)對我說『你好』。」

海外經驗有助求職

據《路透》報導,歐洲在過去10多年的時間裡,有不少公司提供中國學生工作實習機會,有些公司獲得中國北京當局的支持,有些則無。

中國每年大學畢業生超過6百萬人,若能擁有海外工作經驗,可以讓自己顯得特別出色。中國業界看重外國學歷,擁有外國學位很容易可以找到工作。但本土大學生也有自己的優勢,雖然他們沒有外國文憑,但藉由海外工作機會,可獲得歸國學人所沒有的實際工作經驗。

中國政府一方面提供本地大學畢業生創業資金外,同時也跟當地公司合作,為學生爭取工作實習機會。另外,中國會提供貸款給那些願意僱用畢業生的小型公司。

頡珊是杭州人,在中國讀書時,念得是飯店管理。在「中英實習計畫」(Sino-UK Internship Programme)派人來學校作推廣解說前,她已經找了2個月的工作。「中英實習計畫」是由全英旅店業及零售業協會(簡稱BII)在5月時成立的計畫。

中國教育部未對這項計畫做出回應,位在倫敦的大使館也沒有任何表示。但負責這項計畫的波德曼(Wayne Boardman)說,該計畫獲得北京當局的支持。BII希望這項計畫在第1年能提供2千個實習機會給中國學生,儘管這半年來只有45名學生參加。

中國崛起 商機跟著來

對中國學生及歐洲的公司企業而言,彼此是一種互利共生的關係。當有愈來愈多中國遊客前往歐洲當地店家消費時,店內若有能夠操持流利中文的員工,就可以跟顧客進行溝通;同時,中國學生也能獲得寶貴的海外工作經驗。

中國每年前往歐洲遊玩的人數,估計到2015年會從目前的3百萬人提升至450萬人,歐洲不少業者察覺到雇用中國籍員工的好處,對零售業者特別有利可圖。

波德曼表示:「聽到很多公司都歡迎(中國)學生,這令人感到耳目一新,學生可利用自己的背景來跟其他員工進行文化上的交流。」這些實習生會跟其他員工談論中國的新鮮事,甚至教他們一些中文。

與中國政府無關的非營利組織「中歐成長基金會」(China-Europe Growth Foundation)在荷蘭替中國學生尋找工作及實習機會。最近該組織自豪地表示,他們的資料庫約有6百名中國學生的資料。

學生花10歐元加入基金會,該基金會則協助學生撰寫履歷,並幫忙面試準備工作。該基金會的財務主管威爾特(John de Weerdt)估計,自今年初以來,它們已經幫助25名至50名的學生找尋工作。

類似的實習機會正逐漸普及。今年稍早,義大利政府與廣東省建立夥伴關係,義大利的公司提供實習機會給中國學生。義大利外交部表示,他們最近挑選了20名大學生及12名研究生前往義大利,提供他們為期半年的實習機會。義大利的專業人士也會前往中國參訪,並於中國講授商業類課程。

在法國,一群中國及法國學生在2010年成立「法中互動」(France Chine Interaction),幫助兩國學生在彼此的國家裡找尋實習機會。在中國,法國大使於2008年宣布成立「留法學友俱樂部」(Club France),成員超過3千人。該組織持續與法國方面保持聯繫,聚樂部裡的中國人都曾在法國念書或實習,官網上也有提供工作及實習方面的消息。

搶食飯碗也得拚

歐洲目前正為年輕失業率所苦,歐盟地區的年輕人失業率高達21%,而這也影響了中國學生取得實習的機會。現年22歲的杜重陽(音譯)在牛津大學擔任研究助理,他說:「當中國學生在工作市場上面臨激烈的競爭時,我認為實習對中國學生特別要緊。」但他也表示:「最近英國政府不鼓勵歐盟以外地區的畢業生留在英國工作,所以我們在工作市場上要面對各方的壓力。」

頡珊希望她的國際工作經驗可以幫助她在杭州找到飯店的工作機會,杭州是中國的熱門景點。頡珊珍惜接觸到英國文化的機會,她的同事除了有英國人之外,還有來自義大利、印度及匈牙利的同仁,而且這裡提供她沉浸於全英文的環境。



天下公民教育系列:網路─要玩也要負責任(下)
 
 

■林倖妃

▲「色情不入學校、兒童盡情歡笑」兒童少年網路安全把關活動2002年8月17日在台北舉行,活動中展出一套能過濾網路色情郵件的軟體,包括色情圖片郵件都能過濾。(圖文/中央社)


從國家公民到網路公民

交通大學教育研究所所長周倩也注意到,虛擬世界已經和人生緊密結合。西方世界從過去談公民(citizen),開始出現「網路公民」(netizen/digital citizen)的討論,包括安全、合法、負責任地使用資訊和科技。

一個網路公民,有什麼「義務」不能閃躲?

第一,網路並非沒有法治,既要合法、也要合禮。「網路上做壞事情,一定找得到法條處罰,而且可能好幾條,」前檢察官、起草刑法第三十六章「妨害電腦使用罪章」的葉奇鑫說。舉例來說,過去,口耳相傳只是小眾傳播。但上網後,即使是在自己的部落格,批評黑店、黑心商人,都有可能涉及毀謗。言論自由仍須有尺度,不能無限上綱。更不用說抄襲資料,可能侵犯著作權,甚至牽涉學術倫理。

他警告,在台灣要告人太容易。只要把被人罵的紀錄寄到地檢署就成案,檢察官便代表國家追訴。而第36章立法完成後,駭客入侵、竊取或刪除電腦系統與資料、寫惡意程式,都要加重處罰。「現在要管網路,法律已經非常夠,」葉奇鑫說。

第二,網路無法完全匿名或保留隱私,但要盡量講求安全。不要洩漏個人資料。網路雖能保障資訊安全,但在臉書出現後,不論是身分、照片,甚至行蹤,即使加密,也可能洩出。就算匿名,自以為保護得很好,但有心人永遠有辦法,用人肉搜索追出來,拼湊出所有資料。研究網路素養的周倩,最常跟學生說,網路世界沒有隱私。任何東西放在網路上,都要有心理準備,可能流出去。而且,一旦貼上去就無法徹底刪除,走過必留下痕跡。

第三,在網路上必須建立誠信,才能贏得分享。多數人以為匿名、取代號,可以為所欲為,但台灣科技大學管理學院院長盧希鵬不以為然。研究發現,雖然網路上,只能藉由代號相互認識,但人不論在即時通訊或臉書上,都不會輕易變更代號,還是會逐漸建立人格特性。盧希鵬認為,在網路上要贏得他人信任並分享,就要從行為上表現出誠信。

第四,培養公民素養,網路才能成為有力的工具。民主的前提,是具有成熟和負責任的公民,逢甲大學通識教育中心主任翟本瑞解釋。而做為公民,必須先有思辨能力,在網路上才能如魚得水,「否則只是限縮自己的格局和價值選擇。」他說,90後出生的世代,在網路環境中長大,很容易偏執沉迷,而忽略其他價值。翟本瑞提醒,人一定會有立場,但要學習了解不同觀點,而不是只從一個觀點看世界。同時,要付出代價。想要有權利,就要出錢、出力、盡義務。

第五,不要只利用網路追求短暫愉悅,而要創造更有價值的事物。交通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班四年級的張志銘,最近剛完成「網路公民素養量表」。他歸納出網路公民應有的五項德行,包括自律、學習、分享、同理,和社會正義。然而,他認為最重要的,是讓網路幫助自己,實踐個人生命意義,增加生活價值。「現在的網路世代,沒有人告訴他們,網路可以正向運用,」張志銘說。他希望找出一條路,讓他們都能跟著這條路,去追求有意義、具有投入感和使命感的事情。

現在的教學現場,問題層出不窮。在小學教書超過十年的他,要從教育改變大家對網路的看法。否則,網路素養談的都是「不要做什麼」,「那是治標不治本,不如從『本』著手建構,」而他所謂的「本」——打造網路公民,現在就應該開始。 

(本文轉載自天下雜誌2011教育特刊)




為環境而戰 施月英披掛上陣
 
 

【記者呂苡榕台北報導】「我的父親是討海人,全家靠海為生,所以我對大海有份特殊的感情。也因為這樣,從中科四期到國光石化,我都這麼努力。」綠黨第一選區立委參選人施月英語帶哽咽說著。原本拒絕了綠黨的徵召,但在最後一刻仍選擇披掛上陣,施月英說,她希望趁這個機會,讓更多人知道綠黨的理念,也希望綠黨能有機會搶下一席之地,為環境發聲。

曾經在生態調查公司工作的施月英,曾見委託單位為了自身利益,要求研究單位拿掉報告中的敏感字眼,在環境衝擊上避重就輕;不願繼續做這種粉飾太平的工作,她選擇離開,並投入彰化環保聯盟。

一邊念書 一邊做運動

2003年進入彰化環盟的施月英有一次追查鎘米污染,發現當地灌溉水的水管流出橘色污水,「當地里長說,橘子色污水已經持續了2、30年,當地離台化公司很近,但是每次通報環保局都查不出污染源,久了之後大家也只能忍耐。」

「怎麼能夠隱忍20多年!」氣憤的施月英心裡想著,「事情一定有解決的方法,只是我還不知道怎麼做。」後來她聽了當時在靜宜生態所任教的鄭先祐演講,驚覺居然有人能把環境議題講得如此淺顯易懂又吸引人,「我跑去問他在哪任教,我想當他的學生」。3個月後施月英成了靜宜生態所研究生,主修生物學、植物學和生態學。

研究所期間,施月英仍擔任彰化環盟志工,參與彰工火力發電廠抗爭,畢業後正好遇到中科四期開發案,之後則是國光石化。

「研究所的訓練讓我知道怎樣面對開發案,單純情感面的訴求無法打動委員,還需要許多研究資料佐證。」施月英說,但是即使收集了許多關於健康風險的資訊,中科四期仍然通過環評,「讓人感覺很無力,覺得背後的政治力影響太大,什麼科學證據都沒有用。」

讓環境議題普及化

不過運動過程中也有令人感動的部份,「之前國光石化運動,有個黑道老大打給我,叫我不要再反對,因為一定會過。但我跟他說『大哥,這怎麼能蓋,會害死人』。」施月英說,雖然黑道大哥沒再打來,但她知道這些本來贊成開發的人,一但理解自己也可能成為環境破壞的受害者,就不會繼續支持。而如何讓更多人知道他們原本不理解的事情,成為施月英繼續奮戰的動力。

但也因為環評的經驗,讓施月英對政治相當反感,因此綠黨詢問她參選意願時,她拒絕了,「我覺得我比較適合當助選員,而且我討厭政治,所以不想參選。」不過後來文魯彬向施月英求助,希望她能出來參選,讓綠黨可以湊得10個立委參選人,才能提名不分區立委。

「文魯彬對我的影響很大,我覺得他是身體力行環保生活的人,當他再次問我可不可以參選時,我就答應了。」施月英說,因為我希望綠黨能夠在這次選舉中掙得一個席位,即使一個人在立法院裡力量不大,但也可以嘗試以策略聯盟的方式,讓更多環境議題能在立法院受到重視。

用自己的步調拚選舉

「雖然我的角色比較像是為綠黨抬轎,但我覺得抬轎是有必要性的,而且我也願意。」雖然參與選舉,但施月英表示,自己不會去拜票、也不會有掃街的行程,而是按照自己原本的步調,做自己的環境工作,頂多只是在活動現場把綠黨的文宣拿去發送。

多了參選人的身分,許多在環境運動中認識施月英的人都給予很大的鼓勵,「但是我一開始很焦慮,擔心選上以後責任太重,做得不好,還一度崩潰。」施月英說,還好之後調適心情,把參選當成是宣揚理念的過程,希望讓更多人了解環境議題,才總算恢復平常心。「這次參選,我希望大家給綠黨一個機會,讓我們的政治有不一樣的可能!」



人權原地踏步 自我感覺良好
 
 

【記者張舒涵台北報導】12月10日世界人權日前夕,台灣民主基金會8日公佈「台灣民主自由人權調查報告」;報告顯示,人身自由、法律保障和享有公共服務的權利皆令民眾不滿,對於司法機關獨立審判評價也較低,保障新聞媒體獨立自主方面也逐年下滑;另外,人民居住與遷徙自由、投票權利保障方面較高。國家人權諮詢委員副召集人柴松林直指:「台灣的人權發展不該只有如此,別自我感覺良好!」

台灣民主基金會委託世新大學民意調查研究中心於11月調查,成功訪問1,070名20歲以上民眾。計畫共同主持人、中華大學行政管理系副教授黃國敏指出,以程度1到5來評分,全國民眾整體人權評價為3.03,比去年增加0.21分。

調查顯示,在對民主自由權利的感受中,言論與信仰自由較高,達3.59分;「享有公共服務的權利」和「人身自由與法律保障權利」只有2.97分。民眾對於司法審判的評價只有2.34分;對於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的滿意度為3.15分,為個人自由與平等指標中最低的一項。在言論與信仰自由的指標評價中,政府保障宗教信仰的表現評價最高,達3.98,但保障新聞媒體獨立自主的表現連續3年下降,為3.1分。

調查也指出,民眾對政府保障集會與結社權評價不一,其中最低為政府保障參與群眾運動的權利,為3.22分。另外,選舉中的買票和暴力恐嚇的威脅嚴重,滿意度相對偏低,為3.01分,認為政府無貪污的程度也只有2.55分。而相較於台灣其他地區,中部民眾認為政府保障政治權利表現最差,也最質疑司法的公正性。

政治大學社會系教授顧忠華指出,總統馬英九強調對人權的重視,照理來說人權進步應該要不斷提升,由於人權範圍越來越廣且深,政府應該與時俱進加強人權教育,由其是台灣的集會遊行法的落後程度簡直不可思議。

他指出,立法院有失職之處,往往以被動因應卻很少主動提出修改不合理的法條,此調查報告看到人權的落後之處,政府應作為警惕有效改進。

國家人權諮詢委員副召集人柴松林指出,每個人都說自己沒有歧視,但很多時候歧視深植在觀念中。台灣對於新移民的限制重重,尤其台灣人對待來自東南亞、非洲的新移民與對歐美、日、韓態度大不相同;此外,原住民的平均壽命遠比非原住民少10歲,政府對於原住民的醫療照護資源不足,對於傳統文化與生活方式欠缺尊重和支持。

▲國家人權諮詢委員會副召集人柴松林表示,原住民的平均壽命遠比非原住民少10歲,但是政府對於原住民的醫療照護資源不足,對於傳統文化與生活方式更是欠缺尊重和支持。

(圖文/黃士航)

柴松林進一步指出,台灣的司法不公正,反映在對待「逃跑」的新移民、移工上;他們不是罪犯,但拘留他們的方式和被正視判刑的罪犯無異。此外,學歷越低的人越質疑司法公正,他說明,政府對教育程度不同的人,處理事務的態度也會隨之轉變。

柴松林也補充,國際人權法和生存權的問題也應納入考量。最後他強調:「世界上侵犯人權最嚴重的人,往往是受最多教育的人。台灣不是很大,努力這麼多年,人權標準應該不只是這樣而已,還要更高才對。」



 - 世界各報頭條新聞
 
 

商報:緩升最低工資港商歡迎(香港)
朝日新聞:小學生用平板電腦寫作業(東京)


 - 台灣立報徵文啟事

  台灣立報歡迎您投稿,詳情請參http://www.lihpao.com/index.php?action-viewnews-itemid-40110。
 

  欲詳完整內容請訂閱立報
電話:02-86676655 傳真:02-82191213
訂報:02-86676655轉214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每週一至週五出報,每份10元

 

本電子報內容由 http://www.lihpao.com 提供 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 台灣立報社
若對此電子報的內容有疑問或是建議,歡迎您e-mail : johann@lihpao.com

訊息公告

殺去漁港吃海鮮
秋冬時節,蟹肥膏腴,各式生猛海鮮盛產,活跳跳誘人食指大動!一起殺去漁港吃海鮮,自己挑魚買蝦,再找代客料理,或是到海鮮餐廳輕鬆大快朵頤,都是好選擇!

翻轉台灣電影──李烈
繼去年獲頒為金馬獎「年度傑出台灣電影工作者」,今年李烈又成為總統文化獎創意獎得主。她憑什麼以專業製片的角色,連續拿下兩項重量級獎項?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paper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city | blog | jo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