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專題  理財  追星  社群  Blog  哇新聞  書籤  電子書  
2012/03/12 第8513期  ■歷史報份 ■訂閱 / 退訂
直接訂閱台灣立報
- 今日教育新聞
- 台灣立報徵文啟事
 - 今日教育新聞


經費不足 美公立高中向外求生
 
 

【編譯李威撰整理報導】據《路透》報導,美國農村地區的公立高中正逐漸走向沒落,班級人數不斷減少,州政府的補助也因此相應縮水。為解決招生困境及經費不足等問題,許多公立高中開始招收來自國外有錢家庭的學生。

以Grant-Deuel學校來說,該校今年有11名來自中國、泰國與德國等地的學生,占學校總學生人數近2成,為大草原地區(Great Plains,介在密西西比河與洛磯山脈之間的草原區)的學校增添收入與多元性。

美國地方政府大砍教育預算,加上許多城鎮財務狀況不佳,許多公立高中為求自救,決定向國際學生招手,出售教室裡的空位。

鎖定外國有錢人

無論是賓州的夏普斯維爾(Sharpsville)、紐約的寧靜湖(Lake Placid)、阿肯色州的拉瓦卡(Lavaca)或緬因州的米利諾基特(Millinocket),不少地方學區都積極展開招收國際學生的計畫。

他們吸引中國、沙烏地阿拉伯、巴基斯坦、俄羅斯與許多國家中的富裕家庭,希望懂英文且勇於嘗試的青少年,願意花費1年最多可能高達3萬美元的學費到美國公立學校念書。對外國學生而言,其最終目的則是進入美國大學就讀。

米利諾基特位於偏遠的緬因州中部,當地人口僅5千,史密斯(Kenneth Smith)是當地學區總長,面對公家經費少得可憐,他說學校不能坐以待斃。

史密斯的學校現在有3名外國人,每人學費是1萬5千元美金,外加1萬1千美元寄宿在當地人家的費用,他希望未來有更多外國人前來。

對許多國際學生來說,美國大學是未來出路的保證,去年美國大學的外國學生註冊人數約72萬5千人,創下歷史新高。有些私立寄宿學校也將招收對象鎖定有錢的外國人。

美國公立學校目前只有1,135名外國學生就讀,國際市場對美國公立高中有多少需求仍不明確。但國土安全部指出,比起5年前只有309名學生註冊,人數已有飛快的成長。現在有超過1千所公立高中獲得聯邦認證,政府也同意這些學校向外國學生招手。

在紐約寧靜湖擔任學區總長的理查(Randy Richards)表示,有些小學校的班級人數只有10到15名學生,多吸引幾名學生來就讀,並不會增加多少邊際成本。

他說:「我們已經付錢給老師,電費也支付了。」因此他認為,外國學生所繳交的學費幾乎就是淨利。雖然目前國際學生不多,但每人只要繳交1萬8千美元的學費,學校就可以支付教師的薪資,並提升學校的設備,理查說:「對我們來說是很多錢。」

枉顧在地學生權益

面對學校一窩蜂爭取外國學生,不免引起部分人士擔憂。賓州的詹姆斯鎮學區(Jamestown Area School District)的學區總長穆瑞(Shane Murray)表示:「我們聽到很多問題,這對我們的學校文化會帶來甚麼改變?」他表示,有些地方上的家長擔心外國學生會排擠他們小孩參加運動隊或榮譽學程的機會。

但穆瑞本人並不害怕,他希望能吸引40名外國學生至當地某間高中就讀,而每位學生收取1萬美元的學費。這間高中只有270名學生,去年州政府刪減40萬美元的經費,他希望外國學生的學費能彌補這個資金缺口,避免被迫要裁減教席。另外,穆瑞認為招收外國學生的好處之一,就是加強學生之間的競爭。

弗拉科斯(Susan Flaccus)是麻州一間鄉下高中的教育委員會成員,她了解許多學校為何想要招收國際學生,但她卻反對自己的高中這麼做,「我不喜歡兜售自己學校的感覺。」她說。弗拉科斯認為,學校一但對外國學生的學費養成依賴,就會扭曲公立學校的義務,即以服務當地學生為第一優先。

認識不足恐被坑

弗拉科斯也擔心,許多小型鄉下公立學校的辦學成果不佳,不應該向外國學生收取這麼高的學費。她說:「我們也許是在欺騙那些外國學生,讓他們拿不到自己以為可以拿到的東西,我認為這麼做很不光彩。」

有些負責招收學生的人員也承認,許多外國家庭對美國公立學校缺乏認識。在賓州替鄉下地區公立學校招收亞洲學生的大衛•何(David Ho)說:「亞洲人對於把自己小孩送去的地方不清不楚。」

儘管如此,但學生簽證相當容易取得,美國政府沒有制訂學生招收名額的上限。而公立學校之所以吸引外國人,部分原因是他們的學費遠比私立寄宿學校還便宜。

外國學生來美國念1年的書,目的不完全是學術,而是進修語言能力,或趁機跟美國教師打好關係,以便有利未來申請美國的大學。

許多美國大學的外國學生都有準備不夠充足的問題,甚至英文能力欠佳。但在高中,許多學校發現他們大部分都招收到優秀的學生。

紐約州一所高中擔任校長的哈茲(Skip Hults)說:「我們這裡5年之內有43名國際學生,我從沒遇過有成績上或紀律上的問題。」

負責招收國際學生的人員表示,替國際學生辦理就讀美國公立高中的手續費通常是介於1千至3千美元。而大多數的海外學生通常傾向於選擇濱海地區的高中,譬如佛羅里達州及加州等。

對手機可能收不到訊號的鄉下學區來說,他們吸引國際學生的辦法,就是強調學生在這裡才能夠真正完全融入在地文化。負責替新英格蘭地區招收中國學生的福克斯(Suzanne Fox)說:「我告訴他們這才是真正的美國體驗。」

Grant-Deuel自從招收國際學生以後,開始有多餘的金錢能聘請美術老師,他們預計明年還要再多招聘一名有企業專長的教師。

雖然公立高中招收國外學生引發爭議,有人批評搶錢的高中漠視本地學生權益;但也有人認為,招收國際學生不全然只是為了金錢的原故。

在美國中西部地區,許多地區幾乎只有白人居住,且很少有人有出國經驗,因此更多外國學生將有助於拓展本地學生的視野。



平價家具 生態買單
 
 

【記者許純鳳台北報導】「是什麼使今日的家庭變得如此不同?如此有魅力?」這是藝術家理查•漢彌爾頓(Richard Hamilton)於1956年提出的經典宣言,暗示塑膠製品帶來的改變,家庭佈置越來越新穎,彰顯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想像,但卻容易忽略產製過程所帶來的危害。有鑑於此,地球公民基金會邀請林建佑、林韋佑、黃法誠、蘇家賢等4位高雄新生代藝術家,策劃「家 環境藝術展」,一窺現代生活的背後,隱藏多少不為人知的環保危機。

高雄子弟 反思污染

黃法誠表示,籌備「家 環境藝術展」長達約一年的時間,他們走訪高雄多處遭受污染的地方,激發創作靈感。他提到,一般展覽考慮選用何種素材達到最佳效果,但該展強調環保理念,設計展品時,便會將材質的再利用性納入考量,避免浪費污染。


▲「家 環境藝術展」的第一間展間,呈現現代常見的客廳樣貌,特別的是,藝術家將走道兩旁佈滿黑色水道,影射美好的表象下,暗藏環保危機,進而引領觀展民眾省思慾望與實際需求的問題。  (圖/地球公民基金會 文/許純鳳)


「家 環境藝術展」主要規劃3大區塊。藝術家將第一間展間打造成時尚客廳,兩張沙發椅、茶几、電視機、音響、書櫃、立燈,呈現現代尋常的客廳樣貌,特別的是,走道兩旁佈滿黑色水道,影射美好表象下,暗藏環保危機,走出展間後,謎底一一揭曉,剖析現場家具的材質,以及可能對健康、環境造成的危害,引領觀展民眾思考打造一間舒適客廳所需付出的代價,反省慾望與實際需求的問題。

開採石油 生物受害

第二間展間,擺放3公尺高,700隻二手玩偶組成,沾滿黑色油污的泰迪熊,也是民眾和藝術家共同製成的作品,展期前,藝術家向全台募集二手玩偶,染上黑色水泥漆和沙拉油,最後組成超大隻泰迪熊,模擬生物遭到油污的慘狀,警告世人在石油開採的過程,生態環境付出的代價。

此外,藝術家還大玩視平面上下區分的裝置藝術,民眾一邊觀看地區模型,一邊拉開抽屜夾層,一窺當地故事與歷史重大事件。同時,模型巧妙鑲入高雄鄰近地區的水、土壤真實採樣,甚至是原油外洩的樣本,這都是高雄地底下的真實累積。展場設置互動區,展現高雄環境運動的歷史痕跡,藝術家蒐集過往抗議的布條與道具,民眾可以拿起彩色的沙包朝工業意象的牆面投擲,最後反倒呈現可愛的「家」的符號,象徵大家追求幸福、安全的家付出的努力。

雖然現存許多環保問題,但並非完全無解,為了找尋答案,藝術家將第3間展間用廢水管製成桌子,塑膠籃製成椅子,佈置成充滿環保概念的閱讀空間,並擺放相關書籍供民眾取閱,期望進一步將環保理念內化到民眾心裡。「家 環境藝術展」的展期從3月10日到4月29日,在高雄駁二藝術特區C5倉庫展出。





重振國際地位 紐約推個別教育
 
 

【編譯謝雯 綜合外電報導】除了iPhone和iPad之外,紐約的iZone是另一種不同的革命性實驗。根據《英國廣播公司》報導,這是紐約企圖改造市內學校的一大嘗試。

這項創新特區計畫(Innovation Zone project)要求紐約市公立學校,擺脫過去的老掉牙規則,重新思考教育的可能性。紐約市公立學校去年開始尋找嶄新教學方式,提供更個人化的教育、改變過去固定上課時數的規定、研究科技能夠提供教育那些幫助。它們甚至開始質疑,學生究竟有沒有到校上課的需要。

「我們所面臨的挑戰,無疑是要將我們的學校由工廠裝配線轉型成為創新中心。」紐約市市長彭博指出。他警告,美國學校體制正落後國際競爭對手。如果公立學校不改善其教學方式,紐約市恐會變成遲暮之城,而非創意之城。


▲筆電不一定能提升教學品質,教師可能才是最重要的關鍵。美國麻州的多徹斯特的里拉佛瑞德里克領航中學,教師在回答一名學生的問題,圖攝於2008年6月20日。(圖文/路透)


推翻按表操課舊觀念

iZone計畫是一項生氣勃勃的實驗,探討全球各大城的學校體制如何處理面臨的種種問題。在多元性強的都會裡,學生來自不同種族、文化與經濟背景,學校要如何讓每一名學生都能夠達到學習目的?

在一個不可預測、快速改變的現代經濟體中,究竟需要具備那些技能?在青少年生活充斥資訊和科技的當下,課程要如何進行?

在紐約,沒有一個地方比曼哈頓更具全球都市的形象。而在參與iZone計畫的學校中,曼哈頓雀兒喜區的中學紐約市協同研究實驗學校(NYC Laboratory School for Collaborative Studies)就是創新的極端例子。

該校校長傑克森(Brooke Jackson)稱這波創新計畫的實踐者是所謂「具開創性的前鋒」,而她也是其中之一。

「就如同iZone計畫所點出的,關鍵性的問題在於,大多數學校並沒有符合個別學生的需求。」她說:「我們應該推翻一些固步自封的界線。我們在試驗一個範圍更大的系統。學校不應該單獨存在,我喜歡這個概念。這種把學校當成智庫,再加上實驗性創新練習的方式,應該要推廣出去。」

她表示,最大的一項障礙就是大眾對於「上課時間」的陳舊想法。一般人會認為學校就是兒童每週固定有幾天要去,每天又固定要待幾小時的地方。

因材施教 課程客製化

她的計畫相當激進,意圖改變過去學生必須按年齡分班,且每天於固定時間上每節課的慣例,並依照每一名學生的需求和能力,提供客製化的課程。「我們有些學生已經可以接受研究生程度的課程;也有些學生必須要在師生比1對3的情況下,學習情況才會進步。如果這些人全編在1個30人的班級內,那麼所有學生都無法學到任何東西。」

傑克森想要創造一個另類模式,在一間學校內實施各種不同課表,讓課堂變得像大學校園一樣,教師能對一小群特定同學講課。

這個構想來自於特殊需求學生的個別學習計畫。傑克森表示,因為部分青少年在運動過後學習成效較好,所以其中一群學生可能會在數學課之前先到哈德森河畔騎單車。她認為,這個偉大的城市應該也成為一座教室。

這類創新試驗面臨許多挑戰,其中一項是要確保這類實驗不會讓學術嚴謹消失。除此之外,還面臨許多實際障礙。

沒有操場也能做運動

最立即的一項障礙就是,學生缺乏體育活動空間。「曼哈頓島並不會變得更大。」傑克森說,這所報名人數超額、學生人數過多的學校竟然沒有自己的操場,而是與另外兩間學校分享體育館、自助餐廳以及圖書館。要讓6百名青少年全都擠在一小層樓裡,非常不容易;對中學生來說,課桌椅和教室空間都太小了。

因為與其他學校分享設施,使得要改變固定課表一事變得更為困難。她還試圖在其他方面實驗。她表示,如果學生沒有太多空間奔跑,他們還是可以進行部分運動。她正努力推廣瑜珈、舞蹈和戲劇技巧等課程。

如果課堂氣氛沉悶,她希望學生和教師能試著做些伸展,提振精神。關於一所現代學校應該教授何種技巧,這仍舊是創新學校所面臨的難題之一。

卓越不夠 還要有正義

在經濟大環境不確定的情況下,她表示教學目標會因時制宜,不過年輕人需要成為「批判思考者」,足以適應不可預測的未來。她列出一系列面對不可預測未來應具備的能力:「自我認知、社會認知、自我管理、對模擬兩可的忍耐力,以及面對未知仍堅持下去的能力。」

這所學校非常熱門,入學學生都是學業成績佼佼者。該校家長網頁上多是談論該校讓學生得以進入理想大學的「卓越成效」。然而,校長強調,該校的更大願景在於創造一個正面的學習環境,推廣「社會正義」的價值觀。

教師品質更甚硬體設備

在討論校務管理時,很少聽到校長會談論推廣「共同體和愛」的重要性。她對科技的看法也很有趣。該校與谷歌合作,每間教室中都看得見蘋果筆電。然而,傑克森認為現代化並不應該與科技畫上等號。

她說,「用一台筆電就想解決問題」,這並不是提升學校水準的方式。她反倒認為在她學校裡,最重要的是教師的品質。她說:「學生們最喜歡這間學校的一點在於,能夠親近老師。他們知道老師會為他們赴湯蹈火。學生們早早就來上課,和老師談話。到了放學時,我們還要一直趕他們回家。學生們想要和真的關心他們的成人待在一起。」

復興是必要之路

一開始,紐約市有81所學校參加iZone計畫,紐約市實驗學校是其中之一。該計畫參與者已擴展至160校,預計在2014年前會增為4百校。各校均提出自己的3年時程表,一步步實現計畫。

紐約市一方面增設特許學校,企圖對教育進行結構性改變;另一方面也利用iZone計畫,從體制內部進行再生。

iZone計畫有3個不同大方向,針對諸如如何重建課程時間表、如何融入線上學習及如何獲得創新的力量。由於公立學校學生程度兩極化,如何提升教學標準是目前最大的挑戰。

在紐約,許多高中畢業生的表現不佳,達不到可進入大學的水準。卻也有一群具雄心壯志的學生因功課負擔太重,出現體力透支的情形。曾任紐約市教育部創新部門領導人的瓦登維恩(Arthur Vander Veen)說,iZone向前跨出了一步,試著要釐清各種複雜狀況,找到改善市內學校教學的方式。他表示,個別化教育是個很有野心的概念,是對學校本身以及其文化概念的反思。

因為家長和學生深陷於19世紀的教育範本中。然而,為了要做好準備面對未來,這類復興是必要的。瓦登維恩表示:「我們不知道10年後興盛的是那些工作。」

大學教育也是紐約市意欲重振的另一領域。2008年金融危機後,紐約市當局了解到這座城市的知識領域太偏重財金領域,因而高科技經濟產業紛紛轉往矽谷或波士頓發展。這個「知識群聚」現象造成紐約市發展開始落後其他城市。

為了改變這個現象,紐約市廣邀世界各國大學到此開設科學相關學院分校,企圖將世界級研究中心移植至紐約。美國學生間也蔓延一股不確定感,每個家庭都擔憂孩子的未來。去年沸沸揚揚佔領華爾街運動便反映了這股情緒,展現了人們對於社會差距越來越大的質疑。

教育落後 經濟也落後

美國在國際學校評比上排名不斷下滑,特別是落後於諸如中國和南韓等新興亞洲國家。某種程度上來說,這也是造成美國民眾對經濟前景感到焦慮的原因之一。

「因為我們的教育落後,所以我們經濟上也落後。」彭博市長表示。去年他宣布以iZone計畫來重振紐約的教育創新力。「這個國家中產階級所面對的經濟挑戰,特別是薪資遲遲不增加,以及收入鴻溝持續擴大的問題,與我們學校所面臨的教育挑戰有直接的關連。」他在接受《紐約客》訪問時表示:「我們要維持經濟強權地位的唯一辦法就是要讓我們的教育體制現代化,而且要馬上採取行動。」




護土 5千民眾要核電嘜來亂
 
 

【記者呂苡榕台北報導】「如果在一切都來不及以前,我們還來得及說一句話,向我們的孩子。希望我們能說出『我愛你!』而不是『對不起!』」日本福島核災一週年,世界各地舉辦哀悼祈福活動,台灣北、中、南舉行「歸零」告別核電活動,喚起人們對核災的記憶,以及對下一代的責任感,審慎思考「零核電」的未來。

台北的反核遊行吸引5千多名民眾,不少家庭帶著孩子上街。這次遊行分成3大隊,分別是「核災歸零大隊」,由視覺藝術聯盟和許多樂手組成,透過扮裝訴求反核。第二隊則是「核廢歸零大隊」,由蘭嶼達悟族人組成,穿著籐甲的達悟族人一路高喊「我愛蘭嶼、不要核廢」要求台電將核廢料遷出蘭嶼。

最後一組是由公民團體組成的「核電歸零大隊」,環保團體,勞工、婦女團體、馬來西亞外籍生和青年圖博之友共同參與,其中身障團體更大喊「今日不反核、明日淚成河」。

遊行隊伍從龍山寺出發,連綿幾公里,也讓許多逛街民眾忍不住停下腳步觀看。反核遊行隊伍高喊「核電歸零、風險歸零」等訴求,呼籲政府重視下一代的未來,不要讓小朋友活在核災與核廢的恐懼中。


▲日本核災滿一週年,民間團體發起「歸零:重新思考零核電」三一一告別核電遊行,有許多民眾自製標語、氣球、口罩等道具,上街宣揚反核理念。(圖文/黃士航)

核能問題一大堆

「謝謝你們送我如此厚重的禮物,讓我不知所措的茫然面對這場錯誤。」農村武裝青年主唱阿達為這場遊行創作了一首名為「魔鬼的禮物」的反核歌曲,提醒這個世代的人,現在的決定,都得由尚未出世的小孩來承擔。這些孩子沒有拒絕的機會,就得背負這個世代錯誤的決定以及相伴而來的風險。

作家劉黎兒也強調,目前福島還有2百萬人,由於無法遷移,「承受這些苦難的往往是社會底層的人民。」她說,核電是任何政府都玩不起的遊戲,一旦發生災難,再多金錢時間都無法恢復一個地區的原貌,更別說難以解決的核廢料,就像無數的原子彈一樣,矗立在台灣各處。

除了核電廠的威脅,放置在蘭嶼的核廢料也嚴重影響了當地孩童的安全。來自台東達仁鄉安朔國小的胡龍雄校長是達悟族人,看著核廢料進入家鄉,「核廢料就是一個垃圾,自己的家被人亂丟垃圾,小朋友心理當然不舒服。更不用說當他們長大一點後,知道核廢料的危險,心裡更覺得不安。」

蘭嶼部落文化基金會成員希婻 瑪飛洑哀傷地表示:「每一次我看著核廢料場的照片,心中都一陣沈痛。我們的孩子就是在這樣的環境長大,30年來,核廢料從一個陌生的名字,變成大家集體的記憶。」核廢桶破裂、粉化,讓達悟族人憂心核廢料的輻射外洩,「我們只看到用科學包裝著的謊言,而達悟族人則用自己的生命,為台灣本島上的每個人,承擔著核電的廢物。」她直言,如果核廢場不遷移,那將是對達悟族人慢性謀殺,是慘忍的滅族行動。

黑手那卡西表示,核電廠若出事,第一個受到傷害的是工人,接著是一般民眾,「有錢人往往最能逃避風險,但留在原地的卻都是一般人。」日前媒體揭露蘭嶼核廢料場檢整工安問題,嚴重威脅工人健康,「當核電工業造成這麼多工安危機時,工人也要站出來大喊「核電不安全、工人不要廢核!」

馬來西亞也遭殃

而前來聲援的馬來西亞外籍生黃招勤則強調,目前馬來西亞政府正在思考核電廠的興建計畫,讓他們憂心馬來西亞也會籠罩在核能的陰影下。另外馬來西亞目前面臨澳洲將釷元素送往馬來西亞提煉,遺留下來的廢料恐造成輻射污染,因此當地也進行大規模抗議。黃招勤說,釷元素腐化時會釋放具有輻射的氡氣,而提煉後的廢料也具有輻射,對環境與人民健康是一大威脅。他感嘆,「外國將稀土送往馬來西亞提煉,就和先進國家強行輸入核電技術給小國一樣,弱小國家對這些毫無招架之力。」

即使核災發生週年,善後與處理的問題一如黑洞般無解,讓民間見識到核電廠的恐怖,台灣政府卻仍打算投入經費興建核四廠,民間團體感到憤怒,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秘書長崔愫欣表示,民間團體將發起「全民抵制核四預算大作戰」,不讓台電再追加5百億的經費興建核電廠。

活動最後,原本預計以千人排字宣告反核決心,但突如其來的大雨,讓不少民眾提前離開,僅以大型反核布條來傳達訴求。這場遊行成功號召上千人上街,顯見核電議題即使在核災發生後一年,仍深受台灣社會關注。



 - 台灣立報徵文啟事

  台灣立報歡迎您投稿,詳情請參http://www.lihpao.com/index.php?action-viewnews-itemid-40110。
 

  欲詳完整內容請訂閱立報
電話:02-86676655 傳真:02-82191213
訂報:02-86676655轉214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每週一至週五出報,每份10元

 

本電子報內容由 http://www.lihpao.com 提供 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 台灣立報社
若對此電子報的內容有疑問或是建議,歡迎您e-mail : johann@lihpao.com

訊息公告

掌握訣竅 讓部屬樂於為你效命
一個主管若無法使部屬願意為他效命、建立有生產力的關係,就不能被稱做好主管。要達到這樣的成果,主管可掌握訣竅,讓部屬樂於為你效命。

看球享受林來瘋 來這裡就對了!
該運動餐廳是台北老字號的運動餐廳之一,靠著美味平價的餐飲,養出一批死忠顧客,是許多專業球迷最推薦的好店。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paper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city | blog | jo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