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藝術乘上食衣住行後,又是感動旅程開始,【art plus電子報】像個神奇的萬花筒圍繞著你,一起尋找藝術的力量! 【傳統中國文學】為網路上第一份學術性電子報,兼具生活藝術、中國文學賞析及學術思想的探討。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專題  理財  追星  社群  Blog  哇新聞  書籤  電子書  
2012/08/07 第8621期  ■歷史報份 ■訂閱 / 退訂
直接訂閱台灣立報
- 今日教育新聞
- 台灣立報徵文啟事
 - 今日教育新聞

緩訟暫保家園 紹興居民好感謝
 
 

【記者呂苡榕台北報導】緊鄰中正紀念堂的紹興社區,由於位於台大醫學院校舍預定地上,遭台大校方要求「拆屋還地」,並向居民追討「不當得利」。今年7月,台大與遭提告的12名住戶達成「暫緩訴訟」協議。為了表達感謝,紹興社區拆遷自救會前往台大致贈匾額,願意暫緩訴訟為居民爭取時間,自救會希望台大也能比照辦理對待其他住戶,協調安置方案。然而,暫緩訴訟僅4個月期限,延長一次頂多8個月,校方目前並無打算規劃住戶安置方案,許多居民擔憂暫緩訴訟期限一過,不知該何去何從。


▲紹興社區民眾6日前往台大致贈「杏壇典範」匾額,感謝台大總務長與校長願意暫緩訴訟為居民爭取時間,由台大總務處專門委員徐炳義(右一)代為接受。(圖文/黃士航)


我的家 變成非法侵佔國有地

有悠久歷史的紹興社區位於台北市紹興南街、信義路、林森南路與仁愛路之間,地處台北市精華地段,目前有136戶人家居住此地。紹興社區居住人口成分複雜,日治時期有數棟日式宿舍,提供當時台北帝國大學醫學附屬醫院教職員居住,這些日式宿舍多已無人使用。緊挨著日式宿舍的還有國民政府撤退來台後,因無處可去而棲身此處的人家;沒分配到宿舍的低階公務人員和軍人,因住房不足,自力救濟搭建房舍。

祖籍福建的朱太太,1946年來台就落腳在紹興社區,之後人口增加,空間不足而買下紹興社區另一層樓房子。小小的屋子不到10坪,最多曾有過9個人同住一個屋簷下,目前仍有4人居住。住了一輩子的房子,突然變成非法侵佔國有地,朱太太無奈:「政府登記土地之前,我們早就住在這裡,當時大家都不識字,哪知道要去做地籍登錄?」


▲住戶陳鴛鴦自民國47年就定居於紹興社區內,目前與當兵的孫子共同居住在不到10坪大的房間內。(圖文/黃士航)


光復後,政府將日式宿舍週邊土地併入台大校地,1985年時將紹興社區東北角土地撥用給台大,讓台大興建病例檔案室使用。面對台大全面提告住戶,朱太太表示:「我大弟搬離紹興社區都30多年了,戶口不在這邊一樣被告。許多房子轉賣二、三手的,中間接手的人一樣被提告!」雖被台大提告,朱太太並沒有搬離的打算。她說:「台大告我們也是很沒道理,我們房子當初都是有花錢買,而且住在這裡這麼久,台大也沒說要處理,一處理就是請律師叫我們兩個月內拆屋還地。」目前校方暫緩部分住戶的訴訟,朱太太直言,台大應全面暫緩訴訟並提安置計畫,免得住戶忐忑不安。

對於校方不分男女老幼一律提告,2008年起便協助自救會的台大社會所學生林彥彤指出,台大依「各機關經營國有公用被佔用不動產處理原則」向居民提起訴訟,其實,條文中針對處理方式提出許多建議,包括與居民溝通協商搬遷,沒想到台大居然選擇最便宜行事的方法處理,應付國有財產局對於活化利用國有地的要求。「台大透過訴訟釐清對象,因為社區內有些是建商灌水的人頭戶。」林彥彤表示,訴訟對居民生活造成很大影響,自救會仍希望全面暫緩。

為什麼台大只針對12位住戶暫緩訴訟?自救會主任委員黃樹樑表示,台大提告了500名住戶,而法院將被告分成11「股」,由不同法官處理。這次暫緩撤告的一股內12名住戶,經台大城鄉所師生協助調查後,認定為弱勢住戶,建議校方暫緩訴訟,校方也在7月19日發文給自救會,表示將在法院上提出暫緩訴訟的意見。至於後續還有10股民眾,他們希望校方也比照辦理。

安置方案需國有財產局出面

雖然校方針對少數居民暫緩訴訟,出面接受自救會贈送匾額的總務處專門委員徐炳義強調,訴訟還沒有結束。他強調:「台大並非對所有居民暫緩訴訟,我們是先由城鄉所去瞭解居民狀況,針對較弱勢的居民暫緩訴訟。」面對自救會希望台大提出安置方案,徐炳義直言:「安置方案並不是台大必須要提的。安置與否還得看其他資源是否進入、法規上能否走得通。」

相較於台大校方態度被動,前往紹興社區訪調的台大城鄉所則認為,過往案例可看出政府面對拆遷問題時缺乏執行機制,各級政府協助安置的可能性並不高,加上社區形成有其複雜的歷史脈絡,台大並非毫無責任,應負起責任,提出現地安置的規劃。


▲住戶張忠良,四川人,現年85歲,早年隨國民軍隊來台,徐蚌戰役殘存老兵,不識字,對台大提告感到失望,揚言如果識字,將寫公文反告台大,目前與兒子2人共同居住在不到5坪大空間。(圖文/黃士航)


台大城鄉所助理教授黃麗玲解釋,上學期城鄉所進行一項安置方案研究調查,提出安置的可能規劃,建議校方以「社會住宅」進行。不過,校方屬「撥用管理機關」,能主動提出安置的是國有財產局,即使國有財產局願意提安置計畫,仍得經由規劃台北市政府協助變更土地,這些安置使用也不能違背當初撥用給台大的使用目的。「我們還停留在城鄉所的安置小組與校方溝通的階段,校方未就安置問題與居民溝通,更不用說還有好幾個單位得獲得共識。」黃麗玲說,目前校方與住戶仍有訴訟,雙方還無法達到互信,如何實現安置計畫是眼前難解的困境。



異鄉人的故事 用紀錄片來寫
 
 

【記者許純鳳台北報導】台灣邁入高齡化社會,外籍看護工已成為許多家庭不可或缺的成員,然而,社會鮮少關注這群異鄉人,記錄片導演李靖惠拿起攝影機,深入安養院,耗時13年拍攝紀錄片《麵包情人》,紀錄這群「菲媽」(菲律賓看護工)和長者之間的微妙互動,她更擔任「菲媽」和家人之間的信差,4度遠赴菲律賓,描繪這幅流動的生命風景。這部深情的紀錄片《麵包情人》好評不斷,獲獎連連,榮獲亞洲女性聯盟的年度最佳亞洲女性電影首獎,更獲選2012台灣國際紀錄片雙年展「台灣映像」單元的20部影片之一。

 2012台灣國際紀錄片雙年展6日公佈「台灣映像」單元入選影片名單,策展人游惠貞指出,今年題材相當多元,涵括家庭、移工、藝術家生活、環境、社會議題,她察覺紀錄片導演對人物刻畫日益精湛,這次入圍作品「與愛無關」,談論家暴,卻不從受虐者的觀點切入,反而從施暴者角度著手,非常特別;社會議題則包含談論失智症的「被遺忘的時光」、揭發禽流感疫情的「不能戳的秘密」、關懷在台移工的《麵包情人》。

麵包情人:看見「菲媽」的思念

 談到拍攝《麵包情人》的緣起,李靖惠回憶,1996年時,她的外公、外婆先後生病,被送到安養院,她才逐漸意識到「安養院是一個充滿思念的空間」,裡頭的「菲媽」想念遠在故鄉的家人,長者想念不在身旁的親人,兩者都被困在安養院相互依存。《麵包情人》的拍攝場所不僅止於台灣安養院,還拉到菲律賓,為了讓「菲媽」的家人了解其在台生活,李靖惠多次遠赴「菲媽」家裡,播放移工在台生活片段,她提及,播放完畢後,「菲媽」的家人驚訝不已,因為當地沒有安養院,難以想像「菲媽」的工作環境,也由於她的影片更加理解「菲媽」在台的辛勞,願意更加懂得珍惜「菲媽」在台所賺取的每一分錢。


導演李靖惠(右)的作品《麵包情人》講述新移民在台灣做為看護者,與被看護者相依存的關係,獲選為入選影片之一,國立台灣美術館長黃才郎(左)授與入選證書。(圖文/楊萬雲)


導演李靖惠跑到菲律賓與紀錄片中的移工家人見面。(圖/導演李靖惠提供 文/楊萬雲)


 《麵包情人》的英文名稱為Money and Honey,李靖惠藉由Money(金錢)、Honey(家人)兩字,闡述「菲媽」為了賺錢養活家人,千里迢迢隻身來到台灣,13年後,能否達成這些心願,她希望觀眾進入戲院一探究竟。

微時:候鳥般的移工生活

 同樣入選「台灣映像」單元入選影片的是,由新銳導演林郁盛所拍攝的《微時》,主角是一群在彰化內衣工廠工作的越南女子,片中描述她們的思鄉情緒以及睡夢所反映的心理壓力,她們的解決之道是透過家鄉習俗,在床底下藏一把菜刀或到廟裡拜拜,祈求心安。林郁盛說,片名「微時」意味很短暫的時間,就像這群越南女子來台短短3年後,就必須返回母國,這群移工不停地移動、更替,卻鮮少受到注目,他希望透過這部紀錄片,讓觀眾了解這群異鄉人的處境。2012台灣國際紀錄片雙年展將在10月19日開幕,於國立台灣美術館、台中市立大墩文化中心、萬代福影城播映。


第8屆台灣國際紀錄片雙年展6日公佈20部入選影片,新銳導演林郁盛作品《微時》,寫實的描繪出新移民剛來台灣工作時,思念家鄉的情緒,獲選為入選影片。《微時》講述一群越南女工剛來台兩個月,只能透過書信對家鄉表達思念,片長僅9分鐘,卻能忠實呈現他們的思念與鄉愁。(圖/導演林郁盛提供 文/楊萬雲)



【指考放榜】門檻變高 錄取率創8年新低
 
 

【記者張舒涵台北報導】大學指考6日放榜,大學考試入學分發委員會指出,今年指考錄取率為88%,創下8年新低,指考取消倒扣,使得錄取分數比去年提高20分到30分。未足額錄取的校系共23系,總計59名缺額。

分發會指出,完成報名登記分發人數有6萬8083人,可登記名額為7萬3,757人,招生名額比去年少7千多人,報考人數比去年少6千多人,錄取率創下8年新低,共有5萬9,696人,達88%。

大學考試入學分發委員會主任郭 煌指出,今年各科系錄取分數大幅提升,今年平均錄取分數比去年提升20分到30分,前段校系約比去年提高7、8分,後段校系比去年提高70至80分,如南華大學企業管理系從189.6分提升至315.6分,增加了126分。

榜首部分,郭 煌說明,採計「國、英、數乙、歷史、地理」科的榜首5科的榜首,錄取台灣大學法律學系司法組;「國、英、數甲、物理、化學、生物」6科的榜首,錄取國立台灣大學醫學系。

郭 煌進一步指出,各類組分數最高的科系落點都在台大,包括第1類組,採計「國、英、數乙」的校系,最高分在台大財務金融學系;採計「國、英、數乙、歷史、地理」的校系,最高分在台大學國際企業學系;採計「國、英、數乙、歷史、地理、公民」的校系,最高分在台大法律學系。

至於2類組,採計「國、英、數甲、物理、化學」的校系,郭 煌指出,錄取分數最高為台大電機工程學系採計;第3類組,採計「國、英、數甲、物理、化學、生物」,錄取分數最高為台大醫學系。

今年缺額較去年減少313名,未足額錄取校系共有10校包括台灣師範大學、東吳大學、輔仁大學、高雄師範大學、中山大學、台南大學、東華大學、屏東教育大學、台東大學、南華大學,共59個名額。缺額多為音樂系,由於音樂系需要特殊專長,出現較多缺額。

錄取名單6日起可在網站(www.uac.edu.tw)查詢,分發會網站以申身分證號碼、准考證及出生年月日進行「分發結果說明」查詢,若有疑義可在8月10日前申請複查。



青少年圓夢計畫(完):不在學校那年 世界更遼闊
 
 


青少年心裡藏著青澀的夢想,或許不盡成熟,礙於資源不足無法實行,由富邦文教基金會支持的「青少年圓夢計劃」,協助青少年將夢想擴展到周圍,為自己或社群勇敢圓夢。幫助青少年培力,學習為自己關心的社會付出心力、承擔責任,看見自己也有影響世界的力量;更讓青少年發現逐夢的道路上從不孤單,只要有了信念,整個世界都會一起幫助你。
本系列將訪問獲得圓夢基金的個人及團體,從他們的眼光看見改變世界的熱情與方向,也希望鼓舞更多人,永遠都不要放棄自己的夢想。

【記者張舒涵台北報導】如果你的老師很糟糕、上課很無趣、考卷寫不完,不想繼續苦讀課本的無聊生活,而你今年又只有11歲,該怎麼辦?熱愛學習的小學生劉洧綸過去一年選擇在家自學,跟著老師學習法文、中國笛,安排旅遊行程,與家人飛往印度泰姬瑪哈陵、韓國麗水世博、中國大陸張家界開闊視野,體驗異文化的風俗民情。這一年來,劉洧綸當自己學習的主人,規劃有興趣的課程,動筆寫下這段有趣的自學生活。他以自學一年的經驗,申請「富邦青少年圓夢計畫」,希望出版《那一年不在學校的日子》,與更多青少年分享自主學習的樂趣。

今年13歲的劉洧綸,家住台中市,參加過很多校外數學比賽,拿過不少好成績,是一名數理資優生。喜歡閱讀的他對學習充滿熱情,8月初更代表台灣到新加坡參加2012 IMC國際數學競賽。

苦悶教學 澆熄熱情

劉洧綸升上國小五年之後,感覺課業壓力變重,由於新來的老師照本宣科,常拒絕回答同學的發問或敷衍帶過,當全班的平均分數低落時,老師總是以責罵代替鼓勵,常以罰寫懲處同學,老師與同學的關係越來越惡劣,導致很多同學無法適應老師上課的方式而陸續轉學,班級人數從35人驟降為20人。

喜愛發問的劉洧綸在新任老師的嚴厲教導下,覺得自己學不到想學的東西,加上班級學習氛圍低迷,劉洧綸和家人商量後,嘗試以參加跳級考試離開這個班級,而他也跳級成功。

原本劉洧綸打算順理成章跳級進入國中就讀,打聽之後才發現,跳級生容易發生人際互動的問題。因此媽媽建議他,青少年不應該一直在升學壓力下學習,以免抹滅對學習的熱情;劉洧綸決定暫時放棄入學,選擇在家自學一年。



選擇「在家」自學一年的劉洧綸,足跡反倒踏遍中國大陸、加拿大、印度(上圖)、澳洲、韓國、日本(下圖)等多個國家。(圖/自學生家長黃靜宜提供 文/俞普 )


多元學習 亦師亦友

這一年,他沒有荒廢時光停止學習,相反地,他更積極規畫自己的時間,安排學習課程。去年9月開始,劉洧綸與家人共同規劃自學課程,每天7點半起床,開始收聽英文廣播,安排家教老師到家中授課,上國中銜接課程;參加小型家教班鑽研數學。

從小學習朱宗慶打擊樂的劉洧綸,在一場國樂表演中愛上中國笛,中國笛好攜帶,他開始學習中國笛,心情不好、壓力大時,都會吹奏中國笛來紓解情緒。劉洧綸也在父母的安排下,向一對夫婦學習法文,妻子是台灣人、丈夫是法國人,分別教導他會話和文法。

劉洧綸認為,自主學習比學校上課有趣很多,能接觸到不一樣的事物,比起學校的學習環境,家人找到的老師和他的關係像朋友,能傾聽他說心事,當他提出難題時,老師願意和一起討論,即便問題解不出來,也會把問題放在心上尋找答案,耐心協助他學習。

行萬里路 開闊視野 

此外,劉洧綸也學習自行規畫旅遊行程,與家人走訪許多國家,中國大陸江南、北京、湖南張家界、印度金三角、日本北海道、加拿大溫哥華、澳洲雪梨、韓國麗水世博等。每個國家地區都有不同的風俗民情,劉洧綸到湖南張家界時,才了解當地人有個禁忌,認為從背後拍他們會觸霉頭。到印度參訪泰姬瑪哈陵,他遇見從未接觸過的錫克教徒、接觸不同的信仰文化而大開眼界。走過這些國家,讓他驚覺「原來世界這麼大」,這些旅程讓他打開視野,欣賞不同國家的文化習俗,也學習尊重與接納。

經過一年的學習與沈澱,劉洧綸找回學習的熱忱,劉媽媽也發現,洧綸不需要督促,自己就能把事情安排好,也會主動尋找問題與答案。自學一年的劉洧綸滿心期待,準備好回歸校園生活,9月開學就要升上國一。

圓夢出書 分享經驗

劉洧綸一直以文字紀錄下自學過程、出國經歷,今年3、4月看到「富邦青少年圓夢計劃」徵件,他立刻寫了一份完整的計劃參賽,並通過審查,得到13萬元的圓夢基金,他希望將這段人生中的美麗插曲,寫成8萬字的書,編撰出版《那一年不在學校的日子》,與更多人分享青少年的學習觀點。

劉洧綸表示,出版這本書最主要目的,是希望家長和教育界人士,透過他的學習經驗,未來制定政策或修改規章時,能夠思考這些政策是否可行?此外,也希望和他一樣年齡的青少年,看了這本書之後,能夠思考自己是否「把命運交給別人」,希望大家都能當自己的主人,充分享受學習的美好樂趣!




激發寫作創意 學生出國找靈感
 
 

【編譯謝雯 整理報導】把以往創意寫作課程總是要待在社區中心或坐在教室裡的情景給拋諸腦後吧,寫作學習這門生意已經發展成一種更豪華的享受。

據《英國廣播公司》報導,在夏夜的塞納河畔一間富有文學氣質的書店外頭,一群修習創意寫作的美國學生正在聽人朗誦。

治療寫作障礙之旅

這些學生來自紐約大學(NYU),課程帶他們來造訪巴黎1個月時間,將自己全然地沉浸在法國首都巴黎的文學氣氛當中。

他們由教師陪同,利用這座城市做為一間大型的寫作工作坊。巴黎的咖啡廳、藝廊、文本和巴黎街道,在在都成為這些學生的小說或詩作中的素材。這應該是治療寫作障礙最豪華的方式;學生到此遊學,還能夠累計畢業學分。

這是一個多麼牧歌式的場景,坐在經典的莎士比亞書店外頭,在聖母院的陰影下,聆聽作品朗讀,並進行討論。一般人看到這番場景,反應通常是無比的羨慕。

帶學生來巴黎學習的不只紐約大學,美國、英國及澳洲都有舉辦類似創意寫作課程。巴黎左岸開始變成實習波西米亞人生活的校外教學目的地。

這也反映了,每年學費高達5萬美元的高等教育,重視的不再只有證書,還有體驗。但問題是,巴黎校外教學對這群學生的寫作能帶來哪些與眾不同之處?

「能夠脫離日常生活,是一件好事。你能夠以新鮮的角度看世界,通常也更為清晰,文化撞擊更強烈。」得獎詩人藍道(Deborah Landau)表示,她是紐約大學創意寫作計畫主任。「巴黎一直都是寫作者的城市。數世代以來,小說家和詩人不斷湧進巴黎,尋找靈感或是文學同伴。」

她也表示,學生可以從這座城市的「感官樂趣」中得到靈感,不論是食物、酒、藝術、音樂或各種小書店。「我們絕對鼓勵學生在咖啡廳裡閒晃好幾個小時。」

參加巴黎之旅的學生也有一群小說家和詩人充當導師。紐約大學也增加了「低修業」的大學部課程,讓學生以幾段密集上課的工作坊來取代整個學期的課程。

這些工作坊包括了5次的巴黎散步,1次為期10天。小說家舒勒曼(Helen Schulman)表示,學生會因此而有所不同。

她說,透過巴黎之旅,他們離開了生命軌跡,逃離日常的生活經驗。學生離開了原本的工作、家人,還有一切壓力來源,他們得到了追尋寫作夢想的機會。對一名成年人來說,這是不用離開工作,或是遠離家人的權宜之計。

傳奇書店涵養人文

年輕寫作者跟隨著喬伊斯(James Joyce)、海明威(Ernest Hemingway)、費茲傑羅(Francis Scott Fitzgerald)和貝克特(Samuel Beckett)等文學巨擘的腳步來到巴黎。

紐約大學學生用來舉辦作品朗讀會的莎士比亞書店,就是這個文學傳承的鮮活證據。

這間位於拉丁區的書店經歷過兩次轉變。第一代由畢曲(Sylvia Beach)所經營。這名美國書商曾於1922年出版喬伊斯的《尤里西斯》(Ulysses),當時幾乎所有人都拒絕出版此書。

因納粹攻擊而歇業前,這裡是海明威和費茲傑羅等作家最愛晃蕩的地方。畢曲過世後,這間書店的名稱,還有其對寫作者的庇護,都在1950年代被另外一名旅居巴黎的美國書商惠特曼(George Whitman)給扛下來。

目前惠特曼已經過世,書店由他的女兒席維亞.惠特曼(Sylvia Whitman)繼續經營。陳舊的書店內風情萬種,讓人覺得這應該被用作電影場景。

事實上,伍迪.艾倫(Woody Allen)真的這麼做了。在他獻給巴黎無數文學靈魂的電影《午夜巴黎》,他呈現了書店中快要滿溢的書架。

莎士比亞書店藏書室架上書頁角落捲起的精裝書曾是葛萊安.葛林(Graham Greene)和沙特(Jean Paul Sartre)等人的收藏。這些不只是展示品。年輕作家可以免費居住於此。數十年來,已有數千人這麼做過。

「我們試著要支持他們寫作,給他們一張床,一點食物,讓這裡變成他們家鄉以外的家。」「我們可以變得商業化,但有更重要的事物。」席維亞.惠特曼表示,她看起來有些像是二戰前的人物。

第一代的莎士比亞書店曾於納粹統治期間歇業,那是因為畢曲拒絕販售她手上最後一本《芬靈根守靈夜》(Finnegan's Wake)給一名德國軍官。

把學生帶到巴黎的想法也反映了不同種類創意寫作課程的增加。這表示說,想要寫作不同文學主題的學生能夠到不同的文學主題樂園中學習。

單單在英國,目前就有超過7百個不同的創意寫作文憑課程,通常會結合不同主題,像是會計與創意寫作、人類生物科學與創意寫作,或是創意寫作與體育管理。

曾經有一段時間,許多年來,英國只有東安格利亞大學(University of East Anglia)提供創意寫作文憑。該校從1970年起開始教授該科目。

東安格利亞大學目前的創意寫作主任、小說家柯萬(Andrew Cowan)表示,過去15年來,這個科目出現快速成長的盛況。

他表示,創意寫作已在出版產業建立起一席之地。在創作生產鏈上,文學經紀人和出版商殷殷期盼畢業生投入。

很難想像,如同海明威這樣的作家會適應這樣的文學生態。但他可能提供了所有文學創作生對巴黎想像的來源。



 - 台灣立報徵文啟事

  台灣立報歡迎您投稿,詳情請參http://www.lihpao.com/index.php?action-viewnews-itemid-40110。
 

  欲詳完整內容請訂閱立報
電話:02-86676655 傳真:02-82191213
訂報:02-86676655轉214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每週一至週五出報,每份10元

 

本電子報內容由 http://www.lihpao.com 提供 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 台灣立報社
若對此電子報的內容有疑問或是建議,歡迎您e-mail : johann@lihpao.com

訊息公告

德州遊騎兵-地表最強棒球隊?
近三年的遊騎兵,連兩季打進世界大賽。今年他們在主場平均吸引4萬3,300人觀戰,若如此持續到季末,他們將終結紐約洋基隊連九年美聯票房第一的霸業。

不花錢也能讓兒女出國增廣見聞
做父母的拿不出數百萬元留學費,孩子的競爭力就要輸在踏出社會前的「最後一哩路」嗎?想要打開國際視野,可以不花錢或花小錢就達到出國「鍍金」的效果。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paper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city | blog | jo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