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幾個月前 Amazon Kindle 電子書閱讀器隆重問世,無紙的話題又被炒了起來,十幾年前網路興起,印刷刊物可以移到網路發行,印刷已死、無紙世代來臨的論調大行其道,以後隨著紙張使用的繼續成長,這類的論調銷聲匿跡,事隔多年,Amazon 對其 Kindle 的大事宣傳,無紙又被爭論起來,儘管無紙是一些人的意見,似乎變成了事實。
知名國際的印刷學者 Charlie Corr,最近為文反駁這種論調,以美國用紙的具體數據,證明紙張仍會繼續活下去。美國郵政的統計,2007 年第三季的郵件,比 2000 年第三季多出了 600 萬件。媒體市場研究機構 InfoTrends,也披露辦公室用紙(裁切紙),2007 年比 2000 年增加了 6.3%,相當 336,200 噸。圖書研究機構 The Book Industry Study Group也指出,美國圖書銷售維持強勢,2006 年售出了 31 億冊,較 2005 年增加 1000 萬冊。報業受網路影響逐年衰退,根據美國報業協會的統計,從 2003 到 2007 年,日報的發行減少了 140 萬份,自 2000 年起閱讀率下滑了 2.4%,即使如此,每天仍有 48.4% 的美國成年人讀報。
所以從各方面的角度看來,紙張並未死亡,只不過成長有限,進入成熟的市場。印刷的 DM、照片相簿的印製,繼續成長,表格的印刷穩定,報紙則下滑。而越是新興的市場,用紙的成長越快。多年來,各種媒體一一挑戰印刷,而印刷也發揮最大效益,維持競爭性。
根據 PEW Internet Project 2007 年調查報告,網路並非全面普及,各種單據仍印刷郵寄到家家戶戶,因為郵政可以 100% 寄送到家,網路則不能,以後即使網路更為普及,仍無法達到 100%,美國目前有 62% 的家庭安裝網路。
InfoTrends 也有類似的預估,說單據印刷的數量穩定,到 2010 年僅有 0.0066% 下降,但印刷的 DM 則以每年 4.5% 的幅度成長,驅動的因素包括人口的成長、教育的普及、經濟成長、對紙張習慣性的適應。郵政可以送到每家每戶,但 e-mail 則缺乏全球性的郵址,所以 e-mail 仍以為閱覽文件為主,少用回應功能。另一調查統計,有 60% 的美國人,以接到印刷 DM 為市場促銷方式的首選。
電子閱讀在許多地區與環境並不允許,海邊沙灘、近水的地方、沒有電力的地區、飛機起降的時段,這時候紙張成為唯一的閱讀方式。電子閱讀有軟體、格式、版別的考量,紙張沒有版別不相容的問題。
Charlie Corr 認為印刷的資料利於學習,紙上閱讀要比電子畫面快 20%-30%(註:中文可能快 50%),電子閱讀對細心的工作如校對,很費眼力。對文字內容的理解、註釋、空間的感受上,紙張遠勝於電子畫面。至於進一步對內文的深思、文字結構的展現、文句的前後關連、寫作的技巧,則完全以紙張為主,電子文稿完全不能發揮。各種調查也顯示,紙張的彈性、文化上的感受、尤其是高品質的文字編排,各年齡層級都同意優於電子畫面。
印刷已死的論調再度出現,有人呼籲印刷與出版業更要展示印刷的價值,讓印刷更與生活關連、也更能即時。多年來新媒體不斷出現,但電視並未取代廣播,網路也未取代電視,現在的新媒體,也不會在短時間之內,把我們帶進無紙的世紀。
有人說的更好:現有的千百萬印刷文件,不會消失,因為精美印刷與裝訂所表彰的尊貴價值,絕非如 Kindle 電子閱讀器所能比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