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星期有兩篇關於Facebook的有趣研究,第一篇是刊在《Journal of Applied Social Psychology》的一篇論文,他們發現,在Facebook上面的朋友數愈多的人,他們的職涯狀況似乎就愈成功!這樣的結果我們是可以預見得到的,所以這份研究尚沒有引起太多注意,倒是另一篇也是關於Facebook的研究,引起一些波瀾──
這個第二篇論文於上個月刊在《Psychological Science》刊出,它是在講,臉書上和如此多朋友互動,最大的「禁忌」是什麼?
最大的禁忌是:「抱怨」。
論文指出,那些在Facebook上面拚命紓發「負面心情」的朋友,最為讓人厭煩!
你認為呢?
你我都碰過這樣的朋友,其實,他們不是故意要在臉書上面寫什麼負面的、故意的攻擊性的話題,他們就只是在「抱怨」而已,絕非「攻奸」,或許只稱得上稍微「嫌棄」,或許,更正確的字眼,可能是「揪錯」。
什麼是「揪錯」?
所謂「揪錯」,就是揪出錯誤,抱怨出來。這些朋友在臉書上的負面po文,都是在「揪」出某個人的「錯」,對象可能是她的男友/老公,或是她的同事,或是她的老闆,還是她的教授,或是Makiyo…,畢竟大家都是有禮之人,不至於在公開場合亂吼亂叫,只是看到對方有錯,抱怨之餘,將錯誤「揪」出來,到塗鴉牆上紓發紓發,沒料到,這篇論文竟說,別小看這些「揪錯」型的「負面po文」,會讓你的朋友漸漸遠去!
離你遠去,你不知道,頂多只是沒看到「讚」而已;大概以為朋友還沒起床?殊不知,每個朋友表情早已嫌惡。我自己特別避免在早上開Facebook,因為一打開來,難免就有人在上面發表一些「抱怨文」,有些「揪錯」訊息,看到一則,就足夠讓我整個早上烏煙瘴氣!連另一篇論文也呼應這樣的看法,這種「負面」的叨念,不只在臉書上,在實體世界,已經默默成為「婚姻」的一大隱形殺手。
這個關於「揪錯」的研究,讓我順便想到最近觀察到的「全民揪錯」的奇觀──
最近到遊樂區,排隊上車的時候,我太太交給我一根已經吃完的竹籤,這時候,有人從後面提醒我:「車上有垃圾桶,不要亂丟!」
我去倒垃圾,走到一半,也有人會提醒我,「等一下要分類好,這個那邊、那個這邊…。」
我知道,我應該抱著感謝的心情來面對這些好心提醒我的人,但我不得不承認聽到這些熱心的話語心裡仍然有一點怒氣,比方說那位提醒我要丟竹籤到垃圾桶的,我很想問她:
「你怎知道,我會亂丟?」
重點來了──
幾次被「提醒」,我終於特地回頭一看,譬如那位叫我丟竹籤的,我原本以為,會看到一位「老太太」在與我說話,殊不知沒想到,錯!我看到的,竟是一位和我相仿年紀的……大約30來歲的年輕媽媽。
而那位常常提醒鄰居垃圾分類的熱心人士?則也是一位大約才滿30歲的年輕男子,據說畢業後就在某大老牌企業工作,個性保守。
於是,我發現最近社會的一件趣事──
「揪錯」的年齡,似乎降低了!
「抱怨」的年紀,似乎更年輕化的趨勢!
以前,都是前一世代在念我,不要這個、不要那個,應該這個、應該那個……。但,現在有些某些很愛「念」的人,其實才30歲,或是才40歲,或是根本離50歲、60歲還有一段距離,就已經開始變成「老人」;我發現,這種「嘮叨老人」,正在降低年齡,他們有很多事情想指正別人,想要糾正別人。我們說,真正的「老人」,因為他們懷念那世代,所以看不慣我們做的所有事,但是,這些和我們同齡,就主動的向我指正這些事,到底意思是什麼?
或許,多多少少,這種負面的「全民揪錯」的情緒,和新聞報導絕對脫不了關係。台灣的電視新聞最大的問題,或許還不是「不報國際新聞」,每個文化有它的原因,就算一個地方完全不看國際,只要它有它報導的文化,又何妨?台灣新聞的問題是出在「太多負面新聞」。
清楚來說,是太多「揪錯」新聞。
以前幾天的新聞來看,打開電視,連續看到好幾則「揪錯」新聞──譬如「學生在公車上放沖天炮」、「餐廳放蟲」、「警方執法過當」等等,仔細看,這些新聞全都是關於某個人「犯錯」,還沒到「犯罪」,只是「犯錯」,現在你發現,連殺人新聞,都已經不是重點新聞,記者去關心那些平民老百姓「犯錯」,這種「揪錯」新聞,特別特別的讓人愛看。
看久了新聞,大家都會進入一個「負面」的心情,也難怪,有些人還沒到年紀就開始拚命「揪錯」!
不過,有個好消息!據同一篇研究指出,常在臉書上抱怨,朋友都會漸漸不理你,不過,如果這些人開始在Facebook上面貼一些正面的故事、正面的鼓勵?你受到的「讚」數,會比其他文章還多!這就是告訴我們,即日起我們應該試試看,要「抱怨」,私底下來就好,在臉書上就該正面一點點,30歲就做嘮叨老人,有損朋友關係,尤其當你最近「讚」少了一點,你就要注意了。
好的,就寫到這裡,停止揪錯,停───。
(圖片來源:darkwood6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