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星期看到一篇文章寫到美國有一個網站「Remember.com」,這是我本來想買的域名,所以特別看了一下它在做什麼?這個網站,號稱是「回憶的維基百科」(Wikipedia for memories)。
什麼意思?
維基百科的內容已是由大家所貢獻,但大家貢獻的都是「事實」,若不是客觀事實而是個人的感想、照片、或不太有緊密關係的個人相關資訊,都被維基百科所拒絕!但「貢獻事實」的這件事,其實並不合乎一般人的癖好,我們常常與長輩或長官一起開會、一起吃飯,每當提到某某「往事」比方說921大地震,或是某某「人物」比方說鳳飛飛,或是某個「地點」比方說成功嶺……長輩往往會「話閘子一開」,講的卻不是該物、該人、該地的「事實」,而是講到他/她的「個人」如何和這件事、這個人、這個地方「當年」扯上關係,滔滔不絕一段「個人故事」、「個人感想」。長輩所有的個人經歷,只要可以和歷史大事沾上一點點邊,哪怕只是勉勉強強、充滿扭曲與主觀的回想,都可以成為後人在飯桌上願意傾聽一小時的話題!
Remember.com的基本概念就是這樣,如果某件歷史大事,有100個長輩幫你一起回憶?雖然講的都是他們自己的事,但你對921大地震、鳳飛飛、還是成功嶺,一定可以「讀」得津津有味,一小時絕對不夠……這就是Remember.com的主要訴求──
當然,這假設前提是,如果Remember.com真的可以成功的吸引這些人真的像平常吃飯那樣去對這些往事打開話閘子的話!
有這麼簡單嗎?
人類就是這樣,雖然我們都是為了更好的未來而興奮的活著,但我們對於過去其實總是毫不猶豫給了更高的評價,往事總是最美,但,由於苦無時機、需要對象,所以一直都沒有機會將那些故事傾洩而出,今天Remember.com等於創造了一個機會,讓每個人都可以把心裡的那一段回憶拿出來,做英雄!做說書人!
我很喜歡這類的點子,不過,令人擔心的是,據報導指出,此網站目前為止只有不到1000名會員,這是一個很需要人們去支持的網站,如果沒人願分享,一切將是一場空,每個回憶只有兩隻小貓來分享,沒人想來聽。
從Remember.com的挫敗,提到一件自己的感想──
最近我對「回憶」奮力推廣,廣邀「人生策展員」來加入團隊,大家多支持,偶爾有一點問題的,主要是圍繞在是否人的回憶真的值這麼多,或者應該說,真有這麼人將自己的回憶視為如此「偉大」?
你的回憶,有偉大到或珍奇到竟然斗膽辦個「展」這樣的來珍藏、來發表、來「展」出嗎?
每個人其實都有這個癮,願意在餐桌上暢快的亂講,但,若被要求做稍微重度一點的分享?就快點搖搖手自認「不足以道」,真是可惜。
Remember.com雖然走了第一步,但可能正是在這個「不足以道」的節骨眼上栽了跟斗;你在Remember.com點進某個回憶,它會秀出每個人與它相關的「回憶」,然後你就可以看到每個人的「其他回憶」,這個頁面,有機會被一些人「經營」成另類的「個人說書頁」,將自己的回憶不斷的貼啊貼的貼上去,這,就是一個「展」了。不過,因為上述原因,這樣的設計可能「不對」,或許每個人心中都有回憶,但要是對回憶有興趣之人、加上又要剛好有回憶到這件事、還要願意將它清清楚楚的帶著基本架構的分享出來……恐怕沒有幾個人可以分享。
因此,我有一個獨特的看法。
我認為,「回憶維基」這件事若稱它為「工程」的話,那麼此工程不應該由高達500萬人或甚至5000萬人來共同回顧人類的1千件大事、名人、名地點,而是,這同樣的1千件大事,或許應該由區區「5000人」去回顧即可,你知道我的意思嗎?
這5000人,讓他們來做個「代表」,這5000人雖少,但每個人小小的回憶,集合起來,可以讓他的人生變得這麼有價值,讓他活了這麼幾十年、不必有任何社會地位或知名度或「成功度」也可以活得這麼有意義。
剩下的人,若真的要貢獻回憶,那他們就老老實實的偶爾想到、在Facebook的Timeline上面記上一筆,就完成它們的任務了,交給Facebook Timeline去幫人類作一個簡單、瑣碎版的「回憶維基」蒐集吧!
就如此報導訪問Remember.com的創業家所說的:「看起來最難的部份,是讓人們『認知』它的重要(get people to become aware of it)然後接著去試玩這個網站。」
這工程是巨大的,找這些喜歡「回憶」的人,形同是一個找「貴人」的過程,我憑著自己寫日記20年、對回憶的注重,希望能繼續耕耘這件大事,讓它真的開花結果!其他若沒有一起這樣想的,就請按下「Delete」鍵,刪除這段、回憶………。
|